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入探讨近代湖湘地区中医药教育在新旧观念交锋和中西医学对话中的转型过程,在详尽回顾湖湘中医药教育历史及其课程体系演进的基础上,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为案例,着重研究其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结构特性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揭示了教材知识建构如何受当时社会变迁和政策导向的显著影响。通过融合中医知识与西医科学,近代湖湘中医药课程与教材在促进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转型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此项研究对理解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现代演变提供了新视角,对当前中医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医药领域中风早期康复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领域中风早期康复研究的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1677篇文献,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2018年发文量最多;发文期刊有《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中医临床研究》等;主要涉及650位主要研究作者和550所研究机构,形成了以谢雁鸣和齐锡友为代表的2个主要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关键词可归纳为疾病类型、研究内容和结局指标3类,高频关键词有脑卒中、偏瘫、中风等。结论:中医药治疗中风早期康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中医药早期康复方法促进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湖湘医家的研究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显著的湖湘地域特色。《湖湘名医典籍精华》是目前收录、整理现存古代湖湘名医典籍比较完善的著作,其中有关癫狂的医籍大多为清代医家所著。清代湖湘医家认为,癫狂分阴阳,癫病属阴,狂病属阳;癫少狂多,多由肝风挟痰火上扰所致;具有普及性,妇儿、伤寒皆可见;多传变,需脉证相参辨治。治疗方法上,初起多痰,涌吐取嚏;痰证多兼夹,需五脏分治;治癫需温中,治狂需清火;拔根劫巢,愈后宜调。经日积月累,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癫狂学术思想与治疗经验。今后有望进一步深入研究湖湘医家癫狂辨治发展的历史规律,整理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承与创新湖湘医家辨治癫狂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疫病是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疫病种类繁多,其病名及内涵不断演变和发展,在各个时代各有不同。本文基于中医古籍疫病理论,从疫病名称的古籍出处、古籍内容等方面对疫病、疫疠、瘟疫、温疫,肺痨、大头瘟等肺系疫病,痢疾、黄疸等消化系疫病,天花、麻风、鼠疫及动物传染性疫病等疫病名称进行考证辨析。“由释名义,以正源流”,通过对疫病病名的梳理,达到正确理解疫病内涵的目的,不仅丰富、完善了疫病的中医病名理论,而且能为现代疫病的研究提供中医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15年中医药干预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现状,揭示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四大数据库自2006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5日发表的与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主题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Space5.8.R3 软件绘制图谱并解读。结果:共纳入388篇文献,发文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娄彦妮;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新中医》;分别形成以娄彦妮、孙一予、姚丽秋为核心的3个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且形成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一系列机构较为显著的合作群;该领域主要研究热点为中医药干预CIPN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理论研究与改善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结论:作者及机构间研究合作较少;建议加强地区间机构间合作;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IPN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中医干预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影响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成为人们治疗疾病、健体强身、养生延年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为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突出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医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责任担当,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进一步增强了中医药文化自信。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并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是每个中医人应该思考的问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医医院应当加强青年医务人员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教育,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创新。中医医院青年医务人员作为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重要力量,应当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光荣任务与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红楼梦》中包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容与专业知识,是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学习基础,也为中医护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从中医护理的特点、基本理论、评估方法、方药基础知识等方面探索整理《红楼梦》中的中医护理学术思想与内容,探究其深层的中医护理内涵及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方面的护理方法,期望能够在中医护理教学中援引举例提高教学效果,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培育护生中医药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歌曲创作融合中医文化在高校中的推广,不仅能契合高校学生的审美喜好,提升中医文化的接受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是对中医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因此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歌曲创作方式(包括根据中医歌赋谱曲、根据现有曲谱填词、原创词曲),以多方联动的模式提升中医歌曲创作的质量,并以高校美育和多媒体为推广路径,不断提升中医歌曲在高校的影响力,为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需要继承与创新。将湖湘红色资源融入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思想认同,而挖掘其中的红医资源,不仅能传承艰苦奋斗的红医精神,更能增强医学生的专业素养。目前湖湘红色资源融入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识度不高、形态单一的问题,可积极发掘湖湘红医资源,拓宽医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强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培养医学生的高尚医德,引导医学生传承湖湘红色精神,培养具有医德仁心、不畏艰苦的医学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文化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领域下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现状,以期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 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文献,从发表年代、发表期刊、作者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地区、基金资助、主题词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492篇,以2001年的发文量最多(36篇);期刊中以《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的发文量最多(32篇);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较多(221篇);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医院及高校,其中以医疗机构最多(299篇);发文地区覆盖面较广,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60篇);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较少(28篇);研究副主题词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为主(65篇),治疗主题词多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其中方剂以“血府逐瘀汤”出现频次最多,功效类中药词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以临床观察为主导,且仍处于研究和发展的阶段,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未得到全方位的统一。如何利用好中医药的优势,以进一步探讨病因、病机、诊疗规范,是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文献的发表现状,为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中国知网(CNKI)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文献地区、文献单位机构、文献类型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定量描述,初步分析和把握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575篇,以2015年发文量最多(66篇);《实用中医药杂志》刊文量最多(15篇);以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滕秀香(17篇);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70篇);发文单位主要集中在医院和高校,以医院最多(342篇);文献发表类型主要以期刊为主(448篇),研究类型主要以临床研究为主(341篇),其次为综述及理论类(175篇);除常规关键词外,使用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为“人工周期”(40次)。结论: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文献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和理论研究方面,名医经验总结类文献较少,处于发展阶段,其中中医药、病因病机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阐释了复发性流产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亏虚、气血亏虚和冲任失养,同时脾胃虚、气血瘀等也可导致此病的发生发展以致最终滑胎。治疗方面,结合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补肾为根本,兼补益气血、补益脾胃、行气活血等治法,同时侧重治疗时间,遵循预培其损与既孕保胎的治疗法则,立足于标本同治,临床上可不断改进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A·奈达博士提出的的,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商务英语、影视翻译、旅游英语和医学英语中。同时,该理论在中医英语翻译中也使用广泛。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结合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的文本特点,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伤寒论》翻译中的运用,为中医经典古籍的国际传播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国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改革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与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46篇,年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程薇,发文量最多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高频关键词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医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药”等,生成了9个聚类标签,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医优势”“支付方式改革”及“医院管理”。结论:目前我国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发展较快,但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仍需加强,研究热点聚焦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医疗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智库·数字图书馆中具有驻颜功效的中医古籍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剂型、辅料、送服介质、送服温度等进行频次统计,归纳总结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112首古籍处方,涉及282味中药。高频中药以温性、甘味的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肾经为主;剂型以丸剂为主;使用辅料总频次为123次,其中蜂蜜、酒、麦芽最为常见;送服介质共21种,总频次达159次,其中频次最高的为酒(82次);送服温度以温服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可以得出聚类方3组及药对组合15对。结论:驻颜处方多见以补虚药为主,尤以补肝肾药物相对较多,且以温酒丸剂内服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探究五苓散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自建库至2023年4月5日收录的五苓散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2软件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977篇文献,来源期刊发文较多的是《河南中医》(84篇),文献类型以临床应用为主(81.2%),治疗疾病以肾病等泌尿系统疾病为主,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为王东生(12篇),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46篇)。结论:五苓散治疗肝肾疾病的关注度较高,前景较好;中医药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动物实验、中医药信息化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发文量逐年上升,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应密切合作,注重循证医学证据,加强多中心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医师承教育是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特征为基础,从师承教育是传承发展中医文化的重要形式、师承教育是提升中医教育质量的现代模式、师承名医是中医成才的捷径三个方面综合阐述中医师承教育的时代价值。本文围绕如何传承发展中医文化,对当前师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要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院校教育资源的建设、守正创新、强化科学验证和现代研究等方面发展中医师承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当归四逆汤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2023年3月13日收录的有关当归四逆汤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软件合并去重,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年度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知识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560篇,涉及期刊375种,其中《新中医》发文最高;涉及作者2692位,其中作者发文最高的为赵国平;涉及机构578家,其中发文机构最多的是广东省中医院。结论:当归四逆汤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当归四逆汤加减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及中医药疗法的联合研究。临床研究的应用及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药效成分及治疗通路来阐明作用机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1月,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为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本文基于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优势充分彰显,“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供的广阔海外发展空间以及湖南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基础、巨大潜力,分析我省对标中医药强省存在的中医医疗服务、人才队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不足等差距,提出打造中医药“六个高地”,即高质量服务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国际出海高地、文化传播高地、产业发展高地,以期为湖南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历代古籍中治疗乳痈的方剂整理、分析,挖掘其中药物的潜在关联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历代中医古籍中治疗乳痈的方剂,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药对、处方等数据,运用Excel 2007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医古籍53本,收录方剂360首,涉及中药272味。其中频次位于前10位的中药为甘草、当归、大黄、黄芪、白芷、人参、乳香、黄芩、白芍、赤芍;药性以温、寒性为主,药味多为苦、辛、甘味;归经以脾、胃经居多;常用药对有甘草-当归、黄芪-当归、人参-黄芪、人参-当归、白芷-当归等。单味药对功效以益气活血、疏肝散结为主,重组新方以清热消肿为主,兼有益气、行气。结论: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古代医家对乳痈用药以补益气血的药物为主,加以清热解毒、疏肝散结的配伍组合,常用治法为疏肝凉血、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