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首先概述了特提斯造山带的研究历史及其研究现状,然后对中国和东南亚的特提斯造山带研究进行重点介绍,认为这一地区的特提斯造山带无论是其造山带作用方式还是其造山体的来源均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特提斯造山带.  相似文献   

2.
张志斌  曹德斌 《地球学报》2002,23(2):129-134
晚三叠世楚雄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哀牢山造山带的演化有关,是哀牢山造山带的后陆盆地,而不是有人认为的是哀牢山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它与哀牢山造山带西侧的前陆盆地虽然同时发生,但其形成的沉积环境和岩石组合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正>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多体制、多成因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和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秦岭造山带可分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北缘等4个构造单元(李诺等,2007),东秦岭位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邻接边缘以及它们之间的拼合带,即秦岭造山带的东段(卢欣祥等,2002)。东秦岭造山带在构造环境上与秦岭造山带一致,都经历了从太古宙到中新生代长达30亿年的地质演化。秋树湾铜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秦岭-大别山碰撞带的东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1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根据挤压造山带类型与前陆盆地类型 ,可以划分出 3种耦合类型 ,即 ( 1)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 ,( 2 )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及 ( 3)再生造山带与再生前陆盆地。因此前陆盆地是伴随着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而发育 ,造山带断滑系统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结构、沉积层序及构造样式等 ,从而制约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5.
天水地区花岗岩类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处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天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带.对大量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信息综合分析表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之前,二者分属两大造山带,具有皆然不同的岩浆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模式.直到晚古生代之后,祁连造山带才与秦岭造山带一道共同进入陆内演化阶段.花岗岩类为探索本区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汤贺军  孟贵祥  王召林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67-67z1068
正中亚造山带(CAOB)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北部和华北—塔里木地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东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中西部边缘,北接阿尔泰造山带,南接天山造山带。该区域由几个北西—南东向古生代变质沉积单元和蛇绿岩带组成。东准噶尔花岗岩以A型和I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沈其韩  耿元生  宋会侠 《岩石学报》2014,30(10):2777-2807
本文重点介绍我国显生宙造山带中麻粒岩的地质特征、岩石类型、P-T轨迹、变质时代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我国显生宙造山带主要包括阿尔泰造山带、南天山-西南天山造山带、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阿尔金-柴北缘造山带、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勉略造山带、东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班公湖-怒江造山带和喜马拉雅中东段造山带。这些造山带中麻粒岩的围岩有许多为蛇绿岩套或蛇绿混杂岩带,部分为副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并一起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改造,造山带中大多出现一种高压麻粒岩,有的与榴辉岩并存,但少数造山带中(例如阿尔泰造山带)多种压力类型麻粒岩并存,既有低-高压泥质麻粒岩、中低压基性麻粒岩、高压基性和长英质麻粒岩,又有高温-超高温泥质麻粒岩。变质时代除个别为新元古代晚期外,变质时间多为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期。麻粒岩的P-T轨迹除西天山木札尔特河低压麻粒岩具逆时针轨迹,反映大陆弧构造环境外,其它都是具有等温降压(ITC)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大部分为洋陆俯冲碰撞环境,少部分为陆-陆碰撞环境。目前显生宙造山带中麻粒岩的研究大多数尚在起步阶段,少数研究较详细,不少造山带中麻粒岩的类型和变质时代以及形成的构造背景还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新的麻粒岩产地有待发现。  相似文献   

8.
杨昆 《地质论评》2019,65(Z1):185-186
正1区域地质概况1.1大地构造祁连造山带北邻华北板块西南缘,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昆巨型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造山带之一。祁连造山带位于我国秦祁昆中央造山系西段,南以武山一临夏一贵德一青海湖南山断裂为界,与西秦岭造山带相邻,北以河西走廊断裂为界,与华北古陆的阿拉善地块相邻,西北端被北东东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截切,与塔里木  相似文献   

9.
滇西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何科昭  何浩生 《地质论评》1996,42(2):97-106
本文以我国云南西部(红河-金沙江以西)新生代陆内造山带(滇西造山带)为例,探讨陆内新生代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提出:滇西造山带是经过挤压对冲、夷平、隆升与裂解作用的过程才完成的;在我国现有的造山带中,包括天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太行山和燕山等,绝大多数是新生代的造山带,其形成与演化的过程是滇西造山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增生型造山带是20世纪90年代新识别出来的一种造山带类型.这类造山带在中国有广泛的分布.增生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很宽的增生楔,增生楔中的复理石基质向着海沟后退方向时代逐渐变新;②增生楔中有多条蛇绿岩带,是海沟后退到适宜的构造位置时沿滑脱断层就位形成的;③增生型造山带中有多条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其生成时代也向着海沟后退方向变新;④增生地体内含有海山、大洋岛和大洋台地的构造碎块,使增生型造山带复杂化;⑤增生型造山带中具有多条韧性剪切带,可能是蛇绿岩构造就位的滑脱带;⑥增生型造山带含有大型、超大型铜、金和多金属矿床.增生型造山带尚有许多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国的增生型造山带分布广泛、规模巨大,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地区.  相似文献   

11.
<正>秦岭造山带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及地质分界带,可划分为华北板块南部、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北缘三大陆壳单元,分别由商丹断裂带和勉略断裂带分割,研究区南秦岭造山带属于秦岭微板块。秦岭造山带作为特提斯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华北陆块与杨子陆块的拼合碰撞造山过程,其中,古生代是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主造山带时期,秦岭造山带处于以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本特征的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广泛发育从裂谷型火山建造演化为两类古大陆边缘沉积和裂陷沉积(张国伟等,1997)。  相似文献   

12.
增生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李继亮 《地质通报》2004,23(9):947-951
增生型造山带是20世纪90年代新识别出来的一种造山带类型。这类造山带在中国有广泛的分布。增生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很宽的增生楔,增生楔中的复理石基质向着海沟后退方向时代逐渐变新;②增生楔中有多条蛇绿岩带,是海沟后退到适宜的构造位置时沿滑脱断层就位形成的;③增生型造山带中有多条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其生成时代也向着海沟后退方向变新;④增生地体内含有海山、大洋岛和大洋台地的构造碎块,使增生型造山带复杂化;⑤增生型造山带中具有多条韧性剪切带,可能是蛇绿岩构造就位的滑脱带;⑥增生型造山带含有大型、超大型铜、金和多金属矿床。增生型造山带尚有许多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国的增生型造山带分布广泛、规模巨大,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地区。  相似文献   

13.
北极地区地质构造及主要构造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地区范围很广,北极圈面积达2 100×104 km2,区域地质复杂。通过对北极地区区域地质编图,笔者认为前寒武纪主要由波罗的、劳伦和西伯利亚三大克拉通,以及其间的微板块或地块组成。主要造山带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造山带、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海西造山带、晚中生代的上扬斯克造山带、新西伯利亚造山带与楚科奇-布鲁克斯造山带。根据北极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显生宙以来经历的构造事件大致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运动,致使波罗的古陆与斯瓦尔巴-喀拉地块碰撞造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运动,在劳伦古陆周边形成规模巨大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波罗的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的碰撞造山形成海西造山带;北极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裂离加拿大边缘,侏罗纪加拿大海盆开始张开;早白垩世,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继续与西伯利亚碰撞,阿纽伊洋(Anyui Ocean)消亡,形成上扬斯克-布鲁克斯造山带。受北极调查程度影响,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9,24(3):221-227
简要地评述了现今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的状况,为适应造山带研究与大陆动力学接轨的需要,讨论了提出了对大陆造山带开展系统性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构想及在造山带多学科研究中发挥地球化学专长和优势的技术路线。并以近5年秦岭造山带研究的主要成果为例,说明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早元古代造山带的矿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有概述造山带研究的近期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早元古代造山带中的矿产。  相似文献   

16.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西段一个很重要的构造单元,其构造演化为区域构造过程、动力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关键证据,也为研究中亚造山带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卡拉麦里造山带野外剖面实测、构造现象描述、典型岩石观察,选取典型复理石、磨拉石建造剖面及古生物化石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苏胶造山带多机制造山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胶造山带是多机制造山作用形成的复合造山带,它经历了中新元古代威尔逊旋回之后,于三叠纪发生了非威尔逊旋回的再造山作用。它主要是三叠纪再造山作用末期怕陆内对冲造山带。并且,苏胶造山带在威尔逊旋回和非威逊旋回之后,由于山根拆沉,山脉均出现大规模均衡1抬升、岩浆活动和上地壳的造盆成山作用。苏胶造山带的上述特征在中央山系及全球大陆造山带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桐柏造山带与西大别造山带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已有资料探讨了桐柏造山带与西大别造山带的对比。桐柏造山带由6个构造单元组成,西大别造山带可划分为10个构造单元。两个造山带北部的5个构造单元可以完全对比,并可恢复为华北板块南缘的古生代活动性大陆边缘,表明桐柏与西大别曾共同经历扬子板块古生代的俯冲。再向南,熊店—浒湾韧性剪切带中的熊店榴辉岩意味着古生代高压变质作用的存在,但不能划定明确的分布范围和构造单元。而其他中生代高压—超高压岩石以带状和穹窿状分布,在桐柏和西大别地区占据中生代造山带的主体部分,构成可以对比的线状和穹窿状构造单元。桐柏与西大别造山带的结构都是由北部古生代弧陆碰撞造山带和南部中生代高压—超高压折返形成的造山带拼合而成,因此两者都具有古生代和中生代多期造山带的特点。从构造单元和演化阶段方面分析,两个造山带是可以对比的。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与西昆仑地质构造对比研究之刍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兴振  尹福光 《地质通报》2002,21(11):777-783
初步总结了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的四大特点和东、西昆仑地质对比的三大线索,重新厘定了构造单元,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昆仑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昆仑造山带是在老的加里东造山带基础上重新解体裂妥为洋又拼合的地带,是一个原、古特提斯洋陆转换的转换承接地带。昆仑造山带保存了从原特提斯洋消亡后,由碰撞造山到山脉老化再次裂解这一大陆构造演化阶段的许多信息,可能是我们认识中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如何通过这种转换实现洋陆转换,把各个陆声拼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昆仑造山带的解剖对现今仍处于碰撞后发展阶段的青藏高原的研究及今后的找矿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豫陕交界处的东秦岭是秦岭造山带最为复杂的地带,它经历了新元古代、加里东-海西和印支期强烈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和造山作用,并在北秦岭造山带留下了很好的物质记录,特别是侵入于这些变质杂岩中的不同时期、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体代表了秦岭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和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有效反演和限定秦岭造山带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