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连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 ,裂隙溶洞发育 ,洞穴堆积物中蕴含了丰富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和古文化遗物 ,在境内陆地和附近海域陆续发现了 30余处化石点。在众多的化石点中尤以古龙山遗址和大连动物群最引人注目 ,前者在同一地点内采集到 377种上万件的脊椎动物骨骼化石 ,并伴有石器、骨器、灰烬等远古人类活动的遗物 ;后者包括了 2 8种早更新世的小型哺乳动物 ,这是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首次报导。这些事实说明了东北地区不只是仅有晚更新世的动物群 ,至少还有早更新世的大连动物群 ,即使在晚更新世 ,也不只是单一的披毛犀 -猛犸象动物群 ,还存在着具有从华北向东北过渡性质的古龙山动物群。今后工作中应注意寻找古人类及中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 ,加强对全新世动物遗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连茶叶沟洞穴堆积物中含有脊椎动物化石6属、6种,时代为晚更新世。该脊椎动物群明显地反映了华北脊椎动物群和东北脊椎动物群的过渡性质,它对研究动物的迁徙、地层对比以及大连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具有意义。人工打击过的骰骨和置问号的大连智人的发现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南省平原区第四纪地层宏观特征和古地磁划分曲地层时代为基础以44个钻孔中的707个孢粉样品分析资料为依据,把我省第三纪末期以来的气候演变分为9个气候期,其中有5个暖期,4个冷期。暖期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末期、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早期和全新世。冷期发生在早更新世的早期和晚期、中更新世的晚期和晚更新世的晚期。在大的气候期中,同样也有小的气候波动。暖期的植被多以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型为主;冷期以疏林或针叶林—草原型为主。这些气候期的划分,与重矿物、氧化物和地层宏观特征等资料相吻合。根据孢粉资料,进入第四纪以来,冷期时段愈来愈短,冷的程度愈来愈弱,但干燥程度逐渐增强,尤其是晚更新世晚期是第四纪最干燥时期。前三次冷期,在西都山区发生了冰川,形成了冰川地形;平原区形成了冰川,冰水堆积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的渤海,黄海海底发现的原始牛角心化石(3件),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定名为Bos primigenius dalianensis subsp.nov.(原始牛大连亚种)。时代屆新生代第四纪晚更新世。这是我国首次于海底发现的原始牛化石。它的发现为探讨晚更新世时期黄海、渤海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海水进退,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替,哺乳动物的演化和迁徙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对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多种化学元素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中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以湿热气候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表现在气温上HT-1~HT-3的气温较低,HT-4~HT-7的气温高,HT-8的气温又相对较低,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中更新世经历了从早期寒冷转湿热转温干,中期凉干转暖湿到晚期温湿转暖湿。  相似文献   

6.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
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
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
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
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
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
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省内发现披毛犀(Coelodontaantiquitatis,Blumenbach)、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 Blumenbach)化石埋藏地点近20处。披毛犀、猛犸象是40 000—12 000年前大理冰期全北区和古北区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的典型分子,省内产有该二分子的冰碛、冰水积物的地层,无疑是大理冰期冰川活动的产物。大理冰期的确定,对辽宁第四纪冰期的划分、更新世晚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地理古气候的恢复,乃至哺乳动物的迁徙、演化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乐-诏安断裂带是福建沿海的主要活动断裂之一,沿断裂带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是福建省陆域上的主要发震构造。中国东部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长乐-诏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福建省东山县最新发现的长乐-诏安断裂东支东山段剖面的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下盘地层和断层上断点以上地层中钾长石光释光测年,确定了长乐-诏安断裂带东支东山段的具体活动时间在(34.8±8.3)~(48.0±3.5)ka之间,显示该断裂至晚更新世晚期仍有活动,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通过震级(M)与地震断层位错量(D)经验关系拟合法估算,该断裂的最大发震能力为6.5~7.0级地震。该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的确定和最大震级估算,为长乐-诏安断裂带的活动性提供了确切年代学证据,为东山县地区城市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中部必鲁图厚度250cm的浅井湖泊剖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取得的6个光释光法测年数据,建立晚更新世晚期56.8ka以来的年代序列,对湖泊沉积特征、粒度组成、Rb与Sr含量(质量分数)之比、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综合研究各指标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重建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56.8~49.5ka,沉积物有机质较丰富,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以温干偏湿气候为主;第2阶段,49.5~41.3ka,化学风化较弱,水热条件较差,气候冷干偏湿;第3阶段,41.3~20.8ka,气候转为暖湿,化学风化作用最强,为升温高降水期,末次冰期间冰段,间有小的冷湿、温干波动;第4阶段,20.8~8.2ka,各项地球化学指标均发生突变,砂楔发育,气候恶化,持续干冷,期间存在末次冰期最盛期;第5阶段,8.2~0ka,气候以温干为主,晚期气候向凉干转变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研究区施工的39个第四系浅层钻孔资料,通过系统采集粒度、孢粉、自然重砂、14C等样品,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沉积类型及沉积相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湖组沉积早于10154BP,临沂组以1500~3500BP为主要沉积时期。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温凉偏干、温暖湿润、趋于温凉3个阶段。粒度分析表明,于泉组为河床河漫滩沉积;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来源为北侧胶北基岩隆起区,搬运距离短。对研究区第四纪沉积物按成因类型进行沉积相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自中更新世以来,渤海沿岸地区至少发生过3标大规模的海进与海退。这几次海进与海退恰与间冰期和冰期相对应。每当冰期来临,海平面下降,发生海退,使得渤海和北黄海大陆架全部或大部分暴露海面,渤海海峡消失,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出现老铁山角—蓬莱角陆桥,成为更新世古北介动物和东洋介动物群南北相互迁徙的必由之路。辽东半岛千山山脉西麓发现的更新世东洋介动物群分子和渤海中部、山东半岛发现的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的典型分子等种属,就是老铁山角—蓬莱角陆桥存在的最好佐证。老铁山角—蓬莱角陆桥的确立,对省内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冰期与间冰期的划分、古地理古气候的恢复,以及哺乳动物的迁徙和演化等的研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郑州市董寨村发现的纳玛象化石的地质时代,提出了与考古界不同的看法。通过对纳玛象化石的地史分布和伴生动物组合特征的分析,以及化石产出岩石与附近相关地层的对比,确认董寨村出土的纳玛象的地质时代,并非“距今40~50万年”的中更新世,而是介于晚更新世早期丁村动物群与晚更新世中期萨拉乌苏动物群之间,距今约10万年。通过对化石动物生态习性的分析,认为当时郑州一带的气候条件同目前我国北亚热带北界,淮河~秦岭蒂相近似,但比现在稍干燥;该时期郑州一带的自然景观,西部丘陵山区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东部平原区为稀树草原,郑州处在林缘地带。  相似文献   

13.
根据QK综Ⅰ孔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特征,对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过渡时期泥河湾盆地古环境进行初步探讨。泥河湾古湖盆地在早更新世发育形成雏形,并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古湖逐步发育成型过渡时期古湖呈动荡式扩张,并伴频繁剧烈波动。古湖水体盐度逐渐增高,局部短暂淡化。季风活动加强,气候由炎热干燥向寒冷干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据野外槽探实测的仙女山断裂带和天阳坪断裂带的地质剖面,通过研究断层堆积与构造岩、新老构造岩变形、断层破裂及其几何特征、断层充填物采样年代鉴定等,获得了两断裂带晚更新世末期活动和古地震的最新证据。结果表明:天阳坪断裂带南支在18200±1200年至1690±760年之间曾发生2~4次中强震,仙女山断裂带中段(都镇湾断裂)在29000±1300年至大约1万年之间曾发生4次中强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山西韩城断裂中段西庄村-西南村一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采用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等手段,对该断裂在该地区的典型断层剖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段断裂的展布及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地貌标志、活动幅度及滑动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韩城断裂在该段普遍错断马兰黄土下部古土壤S1,最新错断马兰黄土中上部古土壤L1s并直通地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仍有活动。估算晚更新世早期以来滑动速率约为0.088 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动速率大于0.035 mm/a。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的发育特征。结合地质、地貌及第四纪测年学资料,推断汉江T1~T5阶地形成的时代分别为全新世-晚更新世末期(约25 ka BP)、晚更新世(约67 ka BP)、晚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末期(约128 ka BP)、中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约1 344 ka BP)、不晚于早更新世。阶地的横向对比显示,两陨断裂的活动导致汉江五峰段、青曲段、郧阳盆地段T3、T2阶地在垂向上构造隆升的差异性,结合T3、T2阶地的形成时代,推测断裂活动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早期。近似地推算汉江郧阳段更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约为0.052 mm/a,显示抬升速率及幅度较秦岭弱,可能由于汉江郧阳段处于秦岭东南缘余脉,并非秦岭隆升的中心地域。  相似文献   

17.
对恩施断裂中段构造地貌、断裂剖面与洪积扇变形的分析表明,断裂在第四纪活动明显,以正倾滑兼右旋走滑为特征.根据洪积扇位错的水平距离、垂直高差以及形成时代,估算出断裂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中期的右旋运动速率为0.43~0.5 mm/a,垂直运动速率0.07~0.17 mm/a.  相似文献   

18.
通过钻孔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物粒度、磁化率与测井曲线对莱州湾南岸XZK2钻孔上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松散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相划分,结合14C同位素年龄测定,划分了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表明该地区沉积物磁化率与砂含量曲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合已有研究,证明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经历了三次冷暖交替,而莱州湾西南海岸所发现的相当于沧州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的三次海侵事件,钻孔上仅见全新世黄骅海侵,沧州海侵、献县海侵相应层位为滨海沉积。  相似文献   

19.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在山东诸城发现第一具恐龙骨架"巨型山东龙"以来,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恐龙骨骼化石在诸城白垩纪地层中被发现,特别是埋藏于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恐龙骨骼化石群,最为引人注目。目前研究发现了包括鸭嘴龙类、角龙类、暴龙类等在内的多种恐龙类型,为丰富我国东部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该文系统总结和归纳了近些年来在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及其所代表的恐龙动物群类型的研究成果,同时又提出了目前依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意义,有助于下一步更好的深入研究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20.
通过汾渭盆地与河南平原地区更新统介形类化石组合的对比,作者认为:黄河东段(三门峡以东)形成的时代为中更新世初期或早更新世末期,里今约七八十万年至一百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