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9,(3):374-378
茂县-汶川一带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比较发育,且多具有韧性或脆-韧性断层的特点,主构造断裂呈北东-南西向波状弯曲延伸。构造变形亦非常复杂,规模不一,性质也有所不同。构造单元主要受区域性大断裂带所控制,断裂带对区内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及变形变质作用具有明显的控制性。各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的形成时代和对构造单元所起的控制作用及控矿、控制侵入体的展布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也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74-378
茂县-汶川一带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比较发育,且多具有韧性或脆-韧性断层的特点,主构造断裂呈北东-南西向波状弯曲延伸。构造变形亦非常复杂,规模不一,性质也有所不同。构造单元主要受区域性大断裂带所控制,断裂带对区内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及变形变质作用具有明显的控制性。各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的形成时代和对构造单元所起的控制作用及控矿、控制侵入体的展布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也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断裂带中段晚古生代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伟  孙萍  薛振华  张仲培 《岩石学报》2017,33(10):2987-3001
走滑断裂构造在中亚造山带增生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构造单元均被走滑断裂带所分割。西准噶尔造山带是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拉布特断裂是西准噶尔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其复杂的构造表现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前人不仅在其构造解释上存在着走滑断层、逆冲断层或压扭性断层等诸多争议,且在其活动时代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据在达拉布特断裂带中段开展的详细野外构造学工作,结合前人针对该地区石炭纪火山岩、浊积岩和造山后花岗岩侵入体所做的同位素年代学工作成果,对达拉布特断裂的活动性质和活动时代进行了讨论。结果确认在中二叠统沉积之前,达拉布特断裂带存在两期变形事件,分别对应于320Ma左右沿NE-SW的较深层次的左行走滑事件D1和表现为脆-韧性转换域的轴面倾向SE的褶皱作用构造事件D2。前者为主期变形事件,而后者发生在中二叠统沉积之前。本文同时报道了沿达拉布特断裂带出露右行走滑构造形迹,并讨论了其可能的成因。沿达拉布特断裂带的多期构造事件记录了西准噶尔地区造山后大规模走滑构造调整过程,是晚古生代晚期中亚各个陆块拼合后大规模陆内调整在西准噶尔造山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新生代构造转型及其控油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东营凹陷作为济阳坳陷一次级构造单元,现今的构造格局由四条NWW向断裂-背斜构造带和四条NE向断裂-背斜构造带叠合而成,可以看作是二个大型的分别受陈南铲式断裂带和利津断裂带所控制的伸展断弯褶皱体系,先后经历了NNE-SSW向和NW-SE向区域引张作用的叠加及NE向的右旋走滑作用的改造,具有NW-SE向和NNE向的双向伸展及右旋走滑变形的基本特点,这种构造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控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过程和油气藏的分布,构造类圈闭是主要的油气保存单元,两个方向的八条断褶构造带成藏条件较好,是油气藏主要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5.
商丹断裂带是一条多期次活动的大型断裂带,区域上也是大型金属矿的赋存带,对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文章以商丹断裂带(河南段)为研究对象,在基于孔沟至寨根一带构造剖面的宏观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控矿构造和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综合研究表明,商丹断裂带(河南段)具多期活动特征,整体呈现"正花状构造"样式。分析方解石机械双晶、矿物动态重结晶及变质矿物组合等显微构造显示,断裂带以韧性变形为主,两侧地层以韧性和脆性变形叠加为特征。区内变质变形温度以绿片岩相、中低温为主,局部可达角闪岩相。早期的韧性剪切活动控制本区金矿的总体控矿界面,晚期的构造活动形成的韧-脆性破碎带对先期形成的矿床进行改造、富集、最终定位,主断裂两侧的次级韧-脆性构造带是未来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四川南海上两脆—韧性叠加断裂带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南江上两地区褶皱基底中发育一大规模的脆-韧性断裂带。对该断裂带进行构造解析表明,断裂带具长期活动历史,由不同期次,不同构造层次的断裂活动叠加而成,晋宁期韧性变形,中瓣生代叠加了脆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的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现象。密山县知一镇敦密断裂韧性剪切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其中黑云母~(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161±3Ma,是郯庐断裂带被利用发生第二期左旋走滑运动并向北扩展到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产物。四平市叶赫乡佳伊断裂带中负花状断裂形成于早白垩世早中期,是郯庐断裂北段在早白垩世遭受左旋走滑-拉张作用的典型代表。四平市石岭镇佳伊断裂大型走滑-逆冲断褶带、桦甸县敦密断裂"逆地堑"、沈阳-哈尔滨逆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嫩江运动-晚白垩世末期,这一时期脆性右旋走滑-逆冲事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导致整个郯庐断裂北段遭受到强烈改造。佳伊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中古近纪盆地在横剖面上呈不对称地堑,并且不对称地堑沿断裂带走向发生断、超方向左右变位,是郯庐断裂带北段在古近纪时受右旋走滑、伸展双重机制控制的产物。根据郯庐断裂带北段中-新生代不同地质时期变形特征,建立了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序列。即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分为左旋韧性剪切(J_2末期)、左旋张扭(K_1早中期)、右旋压扭(K_2晚期-末期)、右旋走滑断陷(E)和构造反转(E_3末期)五个阶段。其演化历史主要受控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米山断裂是一多期变形断裂,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后期以脆性变形为主,断裂变形具有准对称性,西盘变形强度大于东盘。变形强度决定了断裂带的蚀变及矿化特点,蚀变的分带结构与断裂的不同矿化特征都与断裂的变形有关,因此米山断裂的生成与发展,对胶东东部的成岩成矿具有重要作用,它控制了燕山早期花岗岩的侵入,韧性变形作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哇洪山断裂带中段构造变形特征及X光岩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哇洪山断裂带中段构造变形宏观及微观特征的研究,认为该断裂带经历了两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形成了沿断裂带广泛分布的NW-NNW向糜棱岩带;晚期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了广泛分布断层破碎带,并将早期的糜棱岩带错断。X光岩组分析结果表明,糜棱岩带构造岩内矿物排列定向性明显,其中石英变形以底面滑移或近底面滑移为主,兼有柱面滑移,为中低温-中温变形环境所形成;另外动态重结晶对变形岩石中石英优选方位的形成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华里西晚期花岗闪长岩、印支期钾长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均没有明显的优选方位,因此韧性变形发生在该类岩石侵位之前。构造变形分析及同位素测年结果证实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晚志留世,即加里东晚期。  相似文献   

10.
莲花山断裂带是中国东南陆缘重要的NE向构造带。该断裂带不仅是区域上重要的二级构造单元分界线,也控制着广东省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带。前人研究表明,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与锡铜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但对于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展布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贡献,还存在着较多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莲花山断裂带进行大比例尺的矿田构造填图,实测典型地质剖面等手段,结合拉伸线理产状的测量和显微构造的观察,认为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由自北向南一系列近NE60°走向的剪切带雁列展布而成,各剪切带之间呈大致平行展布。在韧性变形之后,这些雁列状的剪切带又被30°走向的脆性断层所切割。莲花山断裂带内的韧性变形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规模,后期岩浆-热液活动利用先存韧性剪切带的空间,成矿元素在韧性变形的裂隙中沉淀富集成矿。莲花山断裂带内找矿勘探工作部署应该围绕断裂带内韧性变形的区域,并注意韧性变形附近次一级的容矿裂隙。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西缘与大兴安岭东缘的边界断裂带,又称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中亚造山带东段。断裂带呈NNE走向,沿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交界,一直向南延伸至河北省境内与平场-桑园大断裂相接,全长1200km。该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大型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目前对于断裂带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北段的嫩江断裂,但侧重区域地球物理方面,通过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深反射剖面研究确定了断裂带的走向、展布位置,及伸展拆离断层或大型低角度正断层的性质;其南段断裂带(红山-八里罕断裂)的研究,主要与喀喇沁隆起的形成时间、性质、演化阶段等方面相联系;然而对断裂带中段的嫩江-八里罕断裂的研究少有报道。近期,我们报导了嫩江-白令海断裂带岭下及白城地区发现的具有左旋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并同断裂带南段的红山-八里罕断裂带楼子店地区进行系统的对比。通过对岭下地区韧性剪切带详细的野外调查、构造要素测量、显微构造研究、同构造变形岩石的有限应变分析、石英EBSD组构分析以及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我们认为岭下韧性剪切带与楼子店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一致,证实了红山-八里罕断裂带至少可以向北延伸至中段岭下地区,其性质同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并具有相同的早期走滑时限(~130Ma)。本次,我们进一步对嫩江-白令海断裂带中北段尼尔基地区韧性剪切带进行研究,通过对带内韧性变形岩石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岩石类型属L型构造岩,具左行剪切特征。综合分析发现除构造岩的类型(岭下与楼子店地区发育S-L型构造岩),其余与岭下与楼子店地区韧性剪切带性质相同。另外,年代学表明L型花岗质岩石中发育的锆石,1)呈自形具有致密的韵律环带,且Th/U比值介于0.06至1.25之间,显示了岩浆成因特点;2)年龄大体分为两个区间258~403Ma(n=5)和207~174Ma(n=15,加权平均年龄为190.0±6.1Ma);3)较老年龄258~403Ma的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证实了该区域存在多期古生代岩浆事件。207~174Ma的锆石中,两粒锆石呈现~190Ma核部年龄,反映了区域内曾经历了早侏罗世的一次强烈的岩浆侵入事件,此后尼尔基地区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侏罗世(~170Ma),而并非是前人认为的二叠纪。白云母激光40Ar/39Ar年代学显示了一个稳定的年龄坪为158.99±0.61Ma。通过显微构造的观测发现长石残斑与S-C组构指示了左行韧性剪切特征,其动态重结晶主要为膨凸式特点(BLG)。而石英颗粒边界相嵌现象明显,为亚晶粒旋转(SR)向颗粒边界迁移(GBM)重结晶过渡阶段。综合长石和石英的重结晶特征指示,其变质条件为高绿片岩相,变形温度在500℃左右,显然高于白云母的封闭温度(300~400℃),故此我们认为尼尔基左行韧性剪切带的快速隆升时间应为中晚侏罗世(158.99±0.61Ma)。结合最新发表的东北地区黑龙江蓝片岩(前人称之"黑龙江群")与郯庐断裂带北段两个分支(佳依断裂与敦密断裂)的年代学数据,以及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速度和方向的相关证据,我们认为1)嫩江-八里罕断裂可能经历了三期变形演化阶段,包括中-晚侏罗世左行伸展走滑阶段(~160Ma),早白垩世中期左行走滑/斜滑剪切阶段(~130Ma)及早白垩世晚期的伸展阶段;2)两期走滑剪切阶段与郯庐断裂带及其北段两个分支具有相似性,其中早期~160Ma的走滑剪切事件相对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时间(~170Ma)晚近10Myr;3)松辽盆地形成早期受到中-晚侏罗世的左行走滑断裂的控制,该左行走滑断裂的成因应归功于侏罗纪时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快速的斜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2.
燕山北部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形变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是燕山北部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该构造带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近EW向断续分布的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该构造带以韧脆性-脆性断裂变形为主,在早期韧性剪切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一系列同方向的高角度压性-压扭性逆冲断裂。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仍有一定的继承性活动,以张扭性-扭性断裂活动为主。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对金矿化分布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空间上,该构造带控制了张家口-隆化-阜新金矿带及其中5个金矿化集中区的展布;在时间上,该构造带不同类型的形变伴有不同类型的金矿化。该构造带与NE向、NW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
山东招掖金矿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山东招掖金矿带中玲珑-焦家式金矿的地质特征。通过对含金构造带内的韧性变形构造、矿物塑性变形特点和岩石变形组构的分析及其控矿构造力学性质演化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着重论述了招掖金矿带内控矿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控矿的韧-脆性断裂带在不同变形阶段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确认西准噶尔额敏东吾尔喀什尔一带的NE—SW断裂带,是著名的巴尔雷克蛇绿构造混杂带的东北延伸段,由多条近平行的铲式逆冲推覆断裂组成,呈复式叠瓦扇状构造。断裂带规模大、活动时间长、期次多,显著控制了区内的构造单元和沉积盆地边界,以及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样式。巴尔雷克断裂带也是额敏前陆盆地系统的主要构造组成。该成果为全面认识巴尔雷克断裂带性质、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为区域"盆"-"山"构造格局及发展、演化提供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矿体(脉)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这种控矿的脆/韧性叠加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多期(次)活动的叠加,经过了早期的韧性剪切、后期的脆性压扭性碎裂岩化、晚期的脆性张性断裂叠加3个阶段.脆/韧型叠加构造与按"构造相"划分的脆-韧性剪切带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性质和演化历史完全各异的两类断裂构造.金矿往往直接产于张性断裂之中,但是在同空间中更早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和压扭性碎裂岩则对金矿化的规模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华熊地块马超营断裂走滑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华熊地块南部的马超营断裂带的几何样式、组成特征及其变形特点等研究结果表明,马超营断裂带经历了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期。韧性变形分布于该断裂带的南侧,并发生了绿片岩相的动力变质作用,其中的S-C组构特征所指示的运动方向在其南北两侧,分别为向南和向北逆冲,呈现正花状特点,反映了该断裂带具有走滑逆冲性质的断裂。韧性变形主要发生于前印支期。燕山期,全面陆-陆碰撞期间其主要表现为脆性变形特征。脆性变形主要发育于其北侧,北东向的康山-七里坪断裂、红庄-陶村断裂是其次一级的派生断裂。通过对北东向断裂运动方向和前人的成果分析,以及这些构造的平面分布样式对比认为该断裂为一条左行走滑特征的断裂带。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进而讨论了它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胶莱盆地构造演化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胶莱盆地是中生代走滑拉分盆地,其形成与发育受到沂沭断裂和五莲—即墨—牟平断裂的控制。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经历了莱阳期、青山期和王氏期的盆地发展阶段。构造活动使不同时期的盆地格局发生改变,不同阶段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也随之变化。不同阶段次级构造单元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构造活动对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各单元之间沉积相发生突变。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控制郯庐断裂带(沂沭断裂带)和五莲—即墨—牟平断裂的运动方向和强度,进而控制胶莱盆地的形成与发育。同时盆地发育也受到太平洋板块的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莲花山断裂带是中国东南沿海广东省境内一条重要的NE向断裂构造带,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锡、钨、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本文通过莲花山断裂带和典型矿区野外地质观测及断裂带内发生剪切变形作用的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测定,初步探讨了莲花山断裂带内韧性变形时限、脆性边界断裂发育时限,以及韧性剪切变形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莲花山断裂带内韧性变形时限在129~127 Ma,脆性的边界断裂发育于官草湖组和合水组地层沉积时限之间,莲花山断裂带中韧性剪切变形早于成矿发生时间,韧性剪切变形为成矿提供了容矿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方维萱  黄转盈 《中国地质》2012,39(5):1211-1228
陆-陆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拉分盆地及构造变形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流体大规模运移与构造岩相学记录等是值得重视的大陆动力学问题,也有助于对西秦岭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西秦岭陕西凤县—太白县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和金矿集中区.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该拉分盆地的构造-热流体变形历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盆地流体驱动力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史复杂,构造变形序列为:(1)石炭纪—中三叠世构造反转与热流体叠加改造期(DS1).(2)印支期陆-陆全面斜向碰撞挤压体制下拉分盆地发生挤压收缩变形、断裂-褶皱作用、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和脆韧性剪切变形(DS2).(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构造断陷、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与脆性变形(DS3).石炭纪—中三叠世反转构造样式为泥盆系发生分层剪切流变构造、热流体角砾岩化叠加构造岩相和南部温江寺—留凤关拉分断陷盆地.印支期—燕山期,该盆地内部构造变形样式有复式褶皱与压扭性断裂构造、脆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在该盆地南北缘形成了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盆地流体运移受构造变形驱动,在该盆地东部,印支期西坝复式中-酸性岩浆侵入提供了区域性热流体叠加改造的稳定热源场.研究认为“M-W”型复式背斜和断裂带控制了多金属矿床后期改造富集和矿体定位.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控制了金矿和多金属成矿分带.“W-M”型复式向斜和脆韧性断裂带控制了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其中,倒转向斜和脆韧性剪切带对于八卦庙类卡林型金矿多期多阶段富集成矿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温江寺卡林型金矿受复式向斜和脆性断裂带控制.  相似文献   

20.
浅谈密县地区断裂构造与岩溶及岩溶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乐 《中国岩溶》1993,12(1):67-75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论述了密县地区断裂构造与岩溶及岩溶水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方向不同性质断裂带的岩溶发育特征、富水性以及断裂构造对岩溶水的分布、径流及排泄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论述了密县地区断裂构造与岩溶及岩溶水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方向不同性质断裂带的岩溶发育特征、富水性以及断裂构造对岩溶水的分布、径流及排泄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