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发基于工作过程针灸推拿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对于培养高素质针灸推拿技能型人才的意义。方法:选取283名针灸推拿班的学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43名)和对照组(140名),观察组实践教学中应用针灸推拿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在学生下实习点跟岗实习前对2组学生运用技能抽测成绩对学习效果展开比较性评价,并对观察组学生开展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技能抽测成绩为(90.56±5.64)分,高于对照组的(82.36±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结论:医教协同理念下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针灸推拿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程度,说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搭建了学校教学过程向临床岗位实际过程的桥梁,达到了提高岗位胜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托超星学习通建立《针灸学》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医学专业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分析针灸学目前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针灸学》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并观察其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中医学专业202位同学参与研究,观察组采用超星学习通开展混合式教学,并采用“两对接,两结合,多元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予以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形式及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平时(点名考勤+作业)-操作(画经定穴+刺灸操作)-理论考试”加以评估。学期结束后对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开展观察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中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绝大部分同学针对多元化考核对执业医考的认知帮助及能力提升持肯定态度,大部分同学表示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愿意接受多元化考核并积极参与。结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针灸学》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契合教学模式的变革,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有助于形成对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初步认知,一定程度上实现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开展嵌套式教学模式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象分为“嵌套式”教学班(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班(对照组),通过对比研究法,比较2组教学效果满意度及成绩考核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终结考核成绩及过程考核成绩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过程考核成绩中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依托新型教学模式,可实现优化教学改革任务,提升教学价值层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耳针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针灸推拿专业二年级学生6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33名,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33名,采用传统课堂模式。比较2组学生课后的测试成绩及翻转课堂学习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成绩、耳穴定位成绩及耳穴应用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与预期效果一致。结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耳针法”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医院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湖南省中医院实习的1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带教。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操作、病例分析评分及考试成绩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理论知识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案例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查阅文献能力得到提高的学生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提高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的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临床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刀刀法手法学慕课教学应用的创新模式。方法:选取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针灸推拿学(针刀方向)2个教学班的学生,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人)采用慕课结合改良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教学,对照组(43人)采用慕课结合传统模式教学,对比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评定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慕课结合改良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针刀刀法手法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 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对照组29 例。治疗组采用“三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侧胸锁乳突肌(SCM)处肿块厚度、体征(颈部活动受限程度、头部歪斜度、SCM硬度、SCM两侧对称情况及面部对称情况)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SCM处肿块厚度小于对照组(P<0.01),头部歪斜度、SCM两侧对称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型迷你评估演练(Mini-CEX)在中医五年制本科生脑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9月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临床实习的中医学五年制本科生60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带教组和改良教学组。2组学生在入科、出科时均行改良型Mini-CEX评估。传统带教组接受传统带教,改良教学组于入科改良型Mini-CEX评估结束后由考核教师对其进行及时反馈并对其相对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教学。出科时改良教学组填写岗位胜任力提高调查问卷及改良型Mini-CEX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2组入科、出科时改良型Mini-CEX评估量表的情况,并将每次考核的评估时间、反馈时间、评分结果记入Excel文档。结果:出科时2组改良型Mini-CEX各项目评估分数均高于入科前,且改良教学组中的沟通技能与人文关怀、组织效能、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整体表现评估分数均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改良教学组学生岗位胜任力提高率为100%,改良型Mini-CEX教学总满意率为100%。结论:改良型Mini-CEX有益于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脑病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开展,可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采取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情景教学方案。比较2组教学满意度及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结果:教学满意度观察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业务能力合格情况及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临床护理“障碍性”路径教学法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CIPP评价模式对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用于针刀实训课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51名针刀方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24名和对照组27名。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采用实训考核结合CIPP评价模式来评价。结果:实训技能考核研究组平均(94.208±0.421)分,对照组平均(89.556±1.16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1,P=0.004)。研究组的教学场所、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多样、信息化程度、课程设计性、教学规范性、课堂参与性、学生专注度、学生兴趣度、教学目标达成度、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掌握程度、独立思考习惯13个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在针刀实训教学中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针刀实训教学效果,为针刀实训课程建设改革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BL合CBL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实习的2012级中医学本科生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比较2组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学生、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学生为95%(19/20),教师为100%(20/20)。结论: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妇科学病案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妇科学专业研究生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组未应用病案教学法。根据《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比较教学效果,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观察组为(85.27±7.85)分,对照组为(77.04±8.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病案教学十分满意者5名(16.67%),满意者20名(66.67%),一般满意者4名(13.33%),不满意者1名(3.33%)。结论:该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且学生满意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随身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隔离休养期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和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名处于隔离休养期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名。对照组采取常规隔离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随身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周后比较2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量表(M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疲劳评定量表(FA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的得分情况。结果:2组MBI、SCL-90、FAI和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MBI、SCL-90、FAI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随身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可降低隔离休养期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缓解疲劳,减轻焦虑,改善睡眠,促进医务人员身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促进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 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临床施护15 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和肢体活动能力(F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BI、FM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BOPPPS教学模式结合PDG教学法在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255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55人)和对照组(112人),分别采用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见习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总成绩、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到课率实验组为95.56%,对照组为7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教学模式结合PDG教学法能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及临床实践能力并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烧棉法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烧棉法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疱时间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烧棉法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益肾阴法防治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多发性抽动症,并口服西药治愈且随访3个月内未再出现抽动症状的患儿9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 例。在“冬三月”时期内,治疗组予以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在“春三月”观察2组患儿的复发率、耶鲁综合抽动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复发率治疗组为6.38%(3/47),对照组为38.30%(18/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抽动次数、抽动频率、抽动强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益肾阴法可有效防治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视频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教学及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2014级护理本科班为观察组(210人),2013级护理本科班为对照组(196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及大四临床实习过程中,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微视频为辅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多媒体授课结合临床带教实习。比较2组学生期末考核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临床实习出科总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观察组学生评价微视频辅助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临床实习出科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数学生表示支持微视频辅助传统课堂教学,赞同微视频可以促进重难点知识的内化(94.29%)、提高临床技能(98.10%)、激发学习兴趣(97.14%)、学习主动性(92.86%)和提高学习效率(95.24%)。结论: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的《内科护理学》微视频教学资源库,是辅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的良好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柴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生柴汤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8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3%,对照组为6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及血流变相关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血浆黏度除外)及治疗后组间比较(TC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生柴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73.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满意,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