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国际冰川学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赞助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山地冰川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6日至31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冰岛、瑞士、英国、挪威、苏联及中国等9个国家的49名科学家(其中国外代表26人,国内代表23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到会致开幕词,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出席了招待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著名人士有国际冰川学会主席G.K.C.Clarke(加拿大)、副主席B.Wold(挪威)、会议论文主编R.L.Hooke(美国)、秘书长.H.  相似文献   

2.
秦大河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11,33(2):223-226
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3日18时35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3岁.施雅风先生是江苏海门人,生于1919年3月21日.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  相似文献   

3.
迈耶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的冰川学家之一,为表彰这位从事冰川学事业三十多年,并对整个国际冰川学界活动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国际冰川协会在他60周岁之际授予他冰川学界最高荣誉——塞里格曼冰晶奖章(Seligman Crystal)。 迈耶1925年诞生于伊阿华市一个教授家庭,1949年毕业于伊阿华州立大学电子工程  相似文献   

4.
今年,中国和日本科学家联合对我国西昆仑冰川首次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双方队员已于5月15日从兰州陆续出发进入考察地区。 中日恢复邦交后,从70年代后期中日两国冰川学家开始了学术交流。80年代初期以来、在日本著名冰雪科学家樋口敬二、黑岩大助、木下诚一、大治匡之等和中国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谢  相似文献   

5.
谢自楚 《冰川冻土》2004,26(5):F002-F002
科特梁可夫(B.M. Котляков)1931年生, 1954年由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毕业后, 直接分配到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在著名积雪学家Г.Д. Рихтер手下工作, 次年便参加北极考察, 接着于1957-1958年随同苏联著名冰川学家舒姆斯基 (П. А.Шумский)参加南极过冬考察, 从此决定了他的冰雪生涯.  相似文献   

6.
应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研究员的邀请 ,俄罗斯和南非著名地质学家S .Cherkasov和E .Hammerbeck教授于 2 0 0 0年 4月 2 4日至 5月 1日来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进行了学术交流 ,对于超大型矿床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进一步研究和找寻超大型矿床的思路和方法交换了意见 ,还就合作编制全球超大型矿床图达成协议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党委书记兼校长吴淦国教授代表学校对S .Cherkasov和E .Hammerbeck教授的北京之行表示热烈欢迎 ,并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地球科…  相似文献   

7.
1958年6月下旬,施雅风先生率领祁连山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进驻亘古寂静的祁连山北大河柳沟泉沟,搭起一群古旧的马式帐篷,露天席地开始了中国首次冰川学学习班.授课者是中国科学院特邀的现今俄罗斯冰川学家道尔古辛(ЛД.Дoлryшин)教授,听课的都是一些未入冰川学门的青年学子.其中的大部分后来从事于中国冰川学研究,并成为中国冰川研究的主力.授课从冰川形成开始,继而是冰川的组成结构、冰川类型、冰川运动、冰川积消……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只是冰川学的入门知识,但作为初学冰川学的青年人却甚感深奥,聚精会神.  相似文献   

8.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2,23(1):143-146
2012年2月13日是著名地理学家、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又一次翻开《施雅风口述自传》(张九辰,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这是他在2009年夏天签名赠送给我的,回忆起往日聆听他教诲的情景,心中涌起对先生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冰川学家谢自楚先生辞世两年余,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曾组织谢先生英文纪念专刊,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欢迎。为了表达对谢先生的深切缅怀,在《冰川冻土》主编和编委倡议下,再组织一期中文专刊(第44卷第3期),希望以此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进步。谢自楚先生1937年出生于湖南衡南县,冰川学家、地理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苏联时期莫斯科国立大学地理系极地与冰川专业。  相似文献   

10.
特洛伊·路易斯·裴伟(Troy L.Pe′we′)是我国冰川冻土学界熟悉的人物。他现年66岁,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地质系教授、国际冻土协会第一副主席、美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席。他对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情谊,曾于1980年、1982年和1984年三次来华。他学识渊博,治学勤奋,是一位卓越的冻土学家、冰川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他具有不畏艰险,勇  相似文献   

11.
让·路易斯·洛道尔斐·阿伽西(Jesn Louis Rodolphe Agassiz 1807—1873)是十九世纪杰出的自然史学者、动物学家,但他在冰川学说(Glacial theory)上的成就和影响,似乎还超过其他方面,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他对于冰川认识的发展,以及极其勤奋求实的工作精神和教育思想,对当时新旧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后辈学习。本文对阿伽西的生平和贡献作简单介绍,可能有助我们继承前辈某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1989年3月21日是我国冰川冻土科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冰川学家与地理学家施雅风教授70岁寿辰。我们长期在他身边学习和工作的学生,满怀激情,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为科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庐山以其瀑布飞泉、苍松翠峦著称于世,但关于庐山古冰川学说的争论更加引人注目。本世纪30年代,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力排众议,创立了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更新世冰川学说。他在1937年完成的巨著《冰期之庐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大量确据。在这部著作中,李四光教授从地貌、沉积和古气候等方面证明了庐山确实存在更新世冰川,并划分出波阳、大姑和庐山三个冰期,进而与殴洲阿尔卑斯的恭兹、民德、里斯冰期相对比。但是事物的发展经常是不平衡的,从这个学说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些中外学者对庐山冰川持否定态度。例如1934年外国学者巴尔博、德日进等认为庐山冰蚀地形不明显,泥砾可用山崩、土滑、风化作用、冲积扇等成因解释之。又如1945年丁骕教授认为,海拔过低、纬度偏南的广西一带也可能没有发生过更新世冰川等等。总之,不同意见认为,中国东部(包括庐山)不可能有更新世冰川存在。  相似文献   

14.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4,26(1):66-72
人生征途中,大学生活数年是很重要的甚至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在基础学识的成长,独立能力的形成,以至人生观的树立中都有重要作用.我于1919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市农家,仰仗父母异常勤劳刻苦支持上学,有幸于1937年考入杭州国立浙江大学,适值抗日战争开始,随校转移内迁(其中有8个月不在校),1940年初到达贵州遵义,尽管物质生产极其艰苦,但在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领导下,以《求是》为校训,依靠一批好教授,培养成勤奋、朴实、自由、民主、努力向上的好学风.我所在史地系在系主任人文地理学家张其昀教授组织下,汇集了一流学者包括地质学家叶良辅、气象学家涂长望、地貌学家任美锷、自然地理学家黄秉维、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等,每人开设二、三门以上课程,并由学生自愿选择为导师,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我选请叶良辅先生为导师,三年级结束时已将规定的学分课程读完,四年级得全力进行论文准备,对遵义附近地形,做了3个月实地调查,每有发现就向叶先生报告和讨论,特别高兴的是发现和证实一处河流劫夺和一处削平构造的古侵蚀面,写成6万字的论文,甚得叶师赞赏,经学校上报教育部得奖,论文主要内容以遵义附近之地形为名发表[1].  相似文献   

15.
国际冰川学会将于1982年8月23—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州汉诺威举行第二次应用冰川学讨论会(第一次应用冰川学讨论会于1976年在英国剑桥召开)。组织委员会由A.J.高  相似文献   

16.
学院概况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始建于1952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院士)、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和张寿常教授、探矿工程学家胡伟同教授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1997年原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原地质系与能源系合并更名为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6月合校更名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学院由地质学系、资源工程系、能源科学系、国土资源系和实验中心组成。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生共计1110人。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24人),副教授42人,博士后工作人员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5人。外籍兼职教授12人,校际兼职教授30人。学科专业地球科学学院目前有六个本科专业,十个硕士点学科和七个博士点学科以及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变质动力学开放部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全国陨石学、空间化学和空间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5月22日至27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到会代表64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教授、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5篇,其中有新近降落的陨石研究成果(包括我院随州陨石雨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在我国降落的宁强碳质球粒  相似文献   

18.
冰川学的开始从Josias Simler(1530—1576)、Johann Heinrich Hottinger(1680—1733)特别是Johann Jacoh Scheuchzer(1672—1733)对瑞士的阿尔卑斯式(Alpine)冰川的早期观察,冰川学就开始了(Simler,1574; Hottinger,1706;Scheuchzer,1723)。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有少数几位自然科学家勇敢地登上了展现冰的壮观景象的高山。Simler和Scheuchzer都认为冰川的形成是雪在高阿尔卑斯山(Alps)堆积的结果。Schen chzer区分出永久冻雪和冰川,并且阐述了由于产生冰川的山岳特征不同而冰川互不相同。他证实了Hottinger的冰川层叠、前进和后退的观察,并且说明了由于渗透于冰裂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引起的冰川运动。这种观点后来成为众所周知的膨胀理论。  相似文献   

19.
2 国外遥感卫星简介2 .2 俄罗斯 (前苏联、独联体 )俄罗斯 (前苏联、独联体国家 )是世界上发射遥感卫星最早 ,拥有很强空间遥感技术实力的国家之一。前苏联在上世纪 70年代中期即开始发射可回收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和“流星 -自然”系列数据传输型实验性遥感卫星。从 1989年 5月起将商用遥感卫星命名为“资源 -F”(RESURS -F)。俄罗斯(前苏联、独联体 )到目前为止发射了多个系列 ,多颗遥感卫星。2 .2 .1 资源 -F(RESURS -F)1979年 9月发射的C112 7是首颗资源 -F卫星。首颗命名的资源 -F卫星是于 1989年 5月 2 5日发射的。较老的F …  相似文献   

20.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2,23(3):445-446
2012年6月15日是中国著名水文学家、水文教育家詹道江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先生慈祥的笑容、矍铄的风采跃然眼前,心中涌起深深的怀念。詹道江教授1917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1943年7月毕业于中央大学,1943~1952年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施院系调整,是年9月詹先生奉调南京参加筹建华东水利学院,此后一直在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任教,直至逝世。在60多年的峥嵘岁月里,詹道江教授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