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开展1:25万《康西瓦》、《岔路口》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岔路口及鸡冠石一带相继发现了侏罗纪基一酸性火山岩及发育完好的礁灰岩、硅质岩。依据灰岩中广泛发育的鲕粒构造、生物碎屑灰岩及礁灰岩,初步确定龙山组为一套滨一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通过构造环境分析,针对侏罗系龙山组中发育大量的基性火山岩,对前人认为是前陆盆地构造环境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相,结合该套地层呈大规模带状展布的特征,认为其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山黑石山地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英 《地层学杂志》2006,30(4):347-350
在1/25万《红宝石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新疆北山黑石山地区发现早泥盆世火山—沉积地层,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化石及地层年代研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大南湖组。该组的确定为恢复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山东基岩区三叠系一直缺少化石依据(隐伏区已发现三叠纪化石),前人在该套地层底部发现了铱等元素异常,认为可作为划分三叠纪地层的时代依据。在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该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孢粉化石,结合铱元素等异常特征,经区域对比确定其时代为早—中三叠世,认为区内原“孙家沟组”相当于华北地区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原“刘家沟组”则相当于二马营组。  相似文献   

4.
区调人物     
魏秀吉吉   河北省栾城县人 ,1 92 9年生 ,1 95 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勘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数十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 ,为理顺和部分建立江西省地层层序作出了突出贡献 ,重点有赣北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层及双桥山群的 6个岩组、武功山地区变质岩系及“新余式铁矿”层位的鉴定、赣西南龙山群的专题研究。已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江西永新—宁冈一带奥陶系笔石地层》、《江西西南部奥陶纪三叶虫动物群》、《地质组图———岩石地层单位地质图》等。主持编制《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江西分册》、执笔《江西省区域地质志》地层篇及…  相似文献   

5.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6.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丁屋岭砾岩”孢子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闽西南丁屋岭一带浅变质岩系中夹持着一套紫红色粗碎屑岩系 ,1970年《长汀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划为震旦系南沱组下段 ,之后改称丁屋岭组下段 (习称“丁屋岭砾岩”) ,认为是澄江运动或晋宁运动的产物。长期以来因缺少化石 ,对其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本次《瑞金市幅》区调工作首次在“丁屋岭砾岩”中获得孢子 ,为将“丁屋岭砾岩”置于上泥盆统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9.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晚二叠世石千峰组(相当山西孙家沟组,下同。),很少有具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门煤矿附近的石千峰组中采到了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叶肢介,经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王自强鉴定,确认为晚二叠世晚期的重要植物组合。其地层剖面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安徽无为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为盆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海相和陆相两套不同建造的沉积岩。海相沉积生油岩发育,有机质含量丰富,储集岩及盖层发育,生、储、盖配置有利,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由于盆地大地热流值高,从而提高了生油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海相中、古生代生油岩基本处于高成熟- 过成熟阶段。盆地油气勘探目标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兼探CO2 气。  相似文献   

12.
就乐平组的穿时论东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诸宝森 《地质科学》1988,(2):137-146
目前普遍认为我国南方上、下二叠统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并以此代表东吴运动。本文从江西乐平组垂向与横向岩性、岩相变化的资料出发,提出不主张使用“东吴运动”这一专名。所谓“东吴运动”实际上是一次升降运动,规模很有限。时间从茅口期开始一直延续至龙潭期末,大约占有1500万年之久,其中包括了三次次一级的升降。乐平组及其各亚组均有明显的穿时现象。上下二叠统之间总体说来为连续沉积,并不存在平行不整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槽区中二叠统的海相地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北部及东部、吉林中部及黑龙江省的南部等地。依据皱纹珊瑚的研究 ,中二叠世珊瑚可以识别出两个组合。早期称Tachylasma -Calo phyllum组合 ,主要是由小型、缺失鳞板的单体珊瑚分子组成 ,为冷水型珊瑚类型 ,与北方生物大区关系密切 ;晚期称Waagenophyllum -Wentzelella组合 ,以群体珊瑚为主 ,属于暖水型 ,与特提斯生物大区关系密切。因此 ,在中二叠世北方区与特提斯区的海水均侵进本区 ,珊瑚化石组合的变化反映古气候环境是由冷变暖  相似文献   

14.
宁夏红寺堡盆地萨拉乌苏组地层时代重新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沉积旋回划分为基础,采用光释光和碳十四测年技术手段,将宁夏红寺堡盆地上更新统地层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厘定。研究结果将红寺堡盆地原定为萨拉乌苏组的湖相沉积解体为上下两套,下部湖相沉积即为传统意义上的萨拉乌苏组,上部湖相沉积结合区域地层对比结果将其重新划归为水洞沟组,总体上反映了晚更新世青藏高原东北缘发育的两期重要的古大湖事件。在深海大洋氧同位素曲线上这两期古大湖事件分别相当于MIS3与MIS5段,代表了区域上两期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也与该时期全球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基本一致。同时,在这两期古大湖发育期间,存在一期重要的构造隆升事件,表现为两套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不整合接触,可能是青藏高原晚更新世强烈隆升的响应。因此,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湖相沉积层开展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对其地层时代进行重新划分与厘定,对于研究晚更新世古大湖形成与演化、古气候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上游藏曲口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曲口滑坡位于藏曲与金沙江交界处的金沙江右岸波罗水电站下坝址上游。藏曲口滑坡是金沙江上游典型的滑坡,研究该滑坡的成因对金沙江上游的滑坡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稳定性研究是对坝址的选取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滑坡体基本条件分析入手,分析滑坡的成因机制,计算了滑坡体稳定性,准确、合理地分析评价藏曲口滑坡稳定性,为滑坡坝址的选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形成机制—环境控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文 《吉林地质》1994,13(2):13-21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地理分布以及散布过程受环境控制。在控制腕足动物地理分布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首要因素,板块构造亦具巨大影响。在腕足动物散布过程中,温度的驱赶作用,洋流的携带作用,海浸与海退等环境因素犹如传送带一样,将腕足动物(幼虫)携带到能满足其生态需要的生存、繁衍场所。腕足动物具快速散布的潜能,该潜能的发挥取决于环境。由于研究的类别以及其所处地质年代不同,各种环境因素控制作用的主次地位可能变更。这就是环境控制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The Qiangtang basin is located between Kekexili-Jingshajiang suture belt and Bangong-Lujiang suture belt, and is divided into the north part and south part by the central uplift that has no crop out of Mesozoic strata. When the Jinshajiang Ocean was closed, the subducting plate was subducted southwar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Qiangtang basin, the cushioning effect of the asthenosphere resulted in the thermal doming of the mantle and subsequent large-scale anatexis. Mantle source materials and antectic materials were upwelled and extruded into the middle crust, leading to the thickening of the middle crust and the heating and weakening of the middle to upper crust, and resulting in the rapid deformation (detachment) and tectonic erosion, and in the isostatic uplif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The upwelling of anatectic materials would further enhance the buoyant repercussion, which would combine with the side stress due from extrusion in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n extension  相似文献   

18.
沙尘暴是甘肃近年来的主要灾害天气之一。文章主要从年均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分布上分析了甘肃沙尘暴的发生特征、沙尘暴产生的自然及人为原因,最后就甘肃主要生态系统的环境整治、沙尘暴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褒禅山华阳洞主体发育于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中,是含山地区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笔者从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入手,针对岩溶洞穴发育的物质基础、局部构造条件、水流的定向溶蚀及新构造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简要分析了华阳洞的形成机理,并从地学研究、旅游价值等方面阐述了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吉林省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通过对屯田营组研究历史的回顾,从火山岩喷发—沉积序列和生物地层资料指出屯田营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屯田营组与金沟岭组同是晚侏罗世两个火山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