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年1月—2002年12月广东沿海赤潮实况与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沿海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结果表明:在大万山海域出现六级强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发生赤潮;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斜体表示拉丁文,下同)和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最大增殖速率的发生环境为:海水温度27.51~29.81 ℃、盐度20.06‰~31.94‰、气温22.7~30.4 ℃、风速0.3~12.0 m/s、气压995.9~1 002.0 hPa、相对湿度72%~98%;风速减弱、气压下降、水温和盐度升高、降水偏少是诱发赤潮大爆发的海洋环境因素。另外,2002年赤道太平洋发生的El Ni?o事件,导致中国东南沿海的水温、盐度、风速、相对湿度、气压及广东降水量发生异常变化,对赤潮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淑琴  黄辉 《气象科技》2006,34(4):478-481
根据国家海洋局1990~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我国沿海赤潮的相关资料,分析了我国赤潮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近几年赤潮发生增长较快,几乎全年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沿海各省都有赤潮发生,浙江省、长江口一带最盛。对浙江舟山沿海发生赤潮时的气象要素研究表明,其主要特点是湿度大、气压低、日照时间长、风向偏东居多。赤潮发生时的3个天气形势特征:高空西北偏西气流;地面一般为均压场,气压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地层有很大的东西向温度梯度,并分析了这样的形势适合赤潮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海赤潮灾害气象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福建沿海2001~2008年赤潮灾害资料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数据,寻找与赤潮灾害发生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赤潮灾害发生期间的地面及不同高度的天气形势,并探讨南方涛动指数与赤潮灾害发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期气温、风、云及海况进行福建沿海赤潮灾害气象预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沿海的风、气温、湿度、日照和气压等气象因子与赤潮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不同海区影响赤潮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尽相同,低层850 hPa和地面形势能较好地反映福建沿海赤潮发生的天气背景,南方涛动指数与第2年赤潮发生日数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二者相关系数为-0.745。  相似文献   

4.
海洋叶绿素a浓度反演及其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OC2和OC3两种标准经验算法以及Clark和NSMC-CASE2两种半分析算法进行了MODIS海洋叶绿素a浓度反演, 并根据2004年福建近海赤潮监控区内10个站点的叶绿素a浓度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分析。 利用2002—2005年MODIS叶绿素a浓度反演结果对同期发生在福建近海的赤潮灾害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探讨了250 m 和500 m 分辨率的MODIS可见光数据对赤潮灾害监测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两种标准经验算法和两种半分析算法对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高, 相对而言, OC3标准经验算法比较适合基于MODIS的福建近海叶绿素a浓度反演; MODIS红光 (250 m) 和绿光 (500 m) 通道数据的比值在赤潮灾害发生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灾害发生时其值明显较灾前和灾后均偏大。  相似文献   

5.
辽宁海洋灾害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言 辽宁面临黄海、渤海,海域辽阔,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开发对建设海上辽宁实现辽宁第二次创业关系重大。辽宁海域地处中纬度,气象灾害、海洋灾害严重,如台风、风暴潮、寒潮大风、海冰、海雾、风浪等灾害给渔业及交通工程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人类活动及工业的发展,使海洋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沿海近年来不断发生赤潮及石油污染事件破坏了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辽宁沿海资源开发势在必行,但也  相似文献   

6.
分析1960~2007年间广东省汕尾遮浪海洋站冬季风强度与海表温度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暖冬现象在粤东沿海的响应,从而为南海水文气象要素、海洋灾害年预报和中长期预报提供有效依据。研究分析表明,粤东沿海冬季风强度与表层海温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暖冬现象有很好的响应,粤东沿海冬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缓慢减弱;表层海温年际变化逐渐上升,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呈明显上升趋势,恰好与近20年的暖冬现象相吻合;强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粤东沿海冬季风强度异常偏弱(强);沿海表层海温异常偏高(低);海表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值;平均风速与平均海表温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1991~2005年5种主要海洋灾害概况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广东省近15年因风暴潮、海浪、赤潮、溢油、海水入侵等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38.9亿元人民币,死亡、失踪577人。其中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的海洋灾害是由台风风暴潮引起的;灾情的地域差异是粤西较重,粤东次之,珠江口较轻。2001~2005年与1991~2005年相比,近5年海洋灾害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数减少。但2006年又是海洋灾害重灾年。  相似文献   

8.
采用回归相关方法,分析1960~2011年广东省沿海5个海洋站的年平均海面温度(SST)变化的特点,结果发现:1)广东沿海的年平均SST呈准同步变化;2)年平均SST呈显著上升趋势,近52年平均上升率为0.019℃/年;3)广东沿海SST与广东陆地气温呈准同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北方多风沙天气—2001年3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金艳 《气象》2001,27(6):58-61
3月 ,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 ,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北方大部降水极缺 ;冷空气活动频繁 ,多风沙天气。1 天气概况  本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 ,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高 ,其中西北东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南北部、东南沿海及北疆和南疆西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北部等地偏高 2~ 3℃ ;北疆部分地区异常偏高 ,达 4~ 5℃ (图 1 )。从各旬温度分图 1  2 0 0 1年 3月平均气温距平布来看 ,上旬只有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1~ 2℃ ,其它地区为…  相似文献   

10.
ENSO事件与中国东南沿海3月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6年永安、赣州、厦门、梅州、汕头、曲江和河源7个代表站3月降水量资料,以及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沿海3月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发现,东南沿海3月降水具有年际变化大和年代际变化明显的特征,与SOI、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西风漂流区海温存在显著相关。在前一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呈厄尔尼诺分布型,SOI偏低的情况下,东南沿海3月降水偏多;反之,前一年出现拉尼娜现象,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呈现拉尼娜分布型,SOI偏高时,东南沿海3月降水偏少。前期1月赤道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和前期2月西风漂流区关键区海温的异常变化,对东南沿海3月降水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当前期1月赤道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偏高,前期2月西风漂流区关键区海温偏低时,东南沿海3月降水偏多;反之,东南沿海3月降水则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