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刊后语     
华夏大地、青史悠悠、绵亘流长,古老文明赋蕴极其丰富的地震史料.国人、世人皆同赞誉,颂为"世界地震研究的金库".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的诞生,推动了历史地震的研究,中外的、全国性的历史地震学术交流频发活跃:继《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出版后、《中国历史地震研究文集》一、二集先后问世:在三次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基础上,《中国历史强震目录》正在加程编纂:等等.  相似文献   

2.
书评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五卷,谢毓寿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共728页,1983年出版。精装本8.50元,平装本7.50元。 本书是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全面修订。《年表》自出版后曾引起国际地震界广泛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近年来地震工作极重要的参考之一。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和时间的紧迫,《年表》的编辑工作难免有一些缺欠和重要的遗漏。在二十余年的实践中,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无论从实地考察或文献搜集中都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现在已有条件并有必要对我国的地震历史资料作一次重新整理。中国地震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历史强震目录的复核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对1988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简目》所收录的福建历史强震目录作了全面的修订。增、删、改地震16次,占原目录同一时段地震数的61.5%。本文通过核查,分析地震史料,利用中国东部烈度衰减规律,参考现今闽台地震的实际烈度资料,并考虑台湾强震波及影响,对历史强震参数变动较大的11次地震进行了复核与评述,认为其大部分地震参数的变动是需要商榷的。为此,对所增、删、改的地震分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中国地震地质概论》一书和李钦祖同志将公元一千年以后九百年间的华北历史地震,划分为四个高潮期的基础上,往前推移近八百年,从公元294年至公元876年,补充划分两个高潮期。从历史学和地震学方面作一些分板研究。并对1983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未定震级和个别已定震级的地震,试图作一些确定和修改震级的工作,以便在较长的地震历史年代中,探索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郑福婉  艾买提 《内陆地震》1990,4(3):287-288
1985年出版的“新疆地震资料汇编”的地震条目中,有1882年和1889年两条7级地震,震中烈度8—9度,按其震中位置,两次地震分别位于和田、墨玉县交界处和叶城县城北,均处于昆仑山前的塔里木盆地,对此存有不少疑义。为此,我们查阅了我国、美国、苏联、世界资料中心等编辑出版的地震目录,包括1956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历史组编辑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197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编“中国强地震简目”;1977年“苏联新的强震目录”;1982年由固体地球物理世界资料中心N.V.Kondorskaya和N.V.Shebalin主编的报告SE—31;1983年顾功叙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1987年谢毓寿,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  相似文献   

6.
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与强震目录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瑞生  王彬 《中国地震》2005,21(2):280-284
上世纪50、80年代,我国曾两次广泛搜集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及各省区《地震资料汇编》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960年、1995年等4版强震目录,它们反映出我国历史强震活动及其灾害的基本状况,是地震预测、防震减灾等研究的基础资料。但因资料分析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致使一些地震参数判定有误,并丢失了大量的中强地震:①历史记述之真伪判定与取舍;②无破坏性文字记述的所谓“有感地震”的分析处理;③地震震中、强度及其精度判定。本文以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为据,对照1995年版《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以下简称《95目录》),就以上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历史地震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中同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和各省市自冶区的地震史料汇编陆续出版: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相继成立;围绕为新的地震区划图而进行的历史地震目录编修正在深入进行:历史大震考察与研究工作已有《中国特大地震研究》成果出版:……历史地震研究及其成果,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的关注,1985年至1990年先后在杭州、邻州、昆明、繁峙、南阳等地,相继举行全国性的历史地震学术交流活动,展示了历史地震研究工作的活跃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地震史料的考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历史记载十分丰富,是研究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资料。但“历史文献记载,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原因以及史料编纂学方面的原因,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谢毓寿等,1983—1987)。因此,用这些资料编辑地震目录或编纂地震志书,就需要鉴别。 1.史料中的问题 地震历史资料大多来源于正史、国史、野史、方志、杂记、档案、报刊、碑刻及地震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9.
王泽皋  乔子云 《地震学报》1998,20(5):552-554
1资料1979年以前采用顾功叙教授主编的两本《中国地震目录》;1980年采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级以上地震目录》;1981~1988年采用冯浩同志发表在《地震》(1981~1988年各期)上的资料;1989年以后...  相似文献   

10.
1982年7月固体地球物理学世界资料中心A 编译发表了《从古代到1977年新编苏联强地震目录》,资料起止的时间是从公元前2000年到1977年,该书为大8开,共610页;它是苏联有史以来资料最全的一部地震目录。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是编辑说明、资料来源以及地震参数的确定方法;第二章是分区地震目录,共收集、整理地震4,840余次,其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误差详见表1,其中震中烈度的误差为  相似文献   

11.
秦馨菱 《地震学报》1993,15(3):392-394
地震目录是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工程地震、地震地质、减灾与防灾等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中国拥有四千余年的地震史料记载和近百年的地震仪器记录.80年代前后,我国地震界陆续出版了近百种地震目录和地震史料汇编,其中全国性地震目录主要有5种,全球性地震目录主要有3种,区域性地震目录59种,地震史料汇编25种,但因条件所限,各有其特点与局限性.虽然全国性地震目录各版本都有较好的系统性和震级标度的均一性,但同时存在不等精度、震级取值域狭窄、地震频度分布离散等问题;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目录》附录记载,1948年12月23日桦南、宝清一带发生5 3/4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6.0°,东经131.0°,相当于今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种马场附近。由于资料不详,这次地震未编入正式目录。198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四卷下)依1977年资料,把这次地震的震中修订到北纬44.9°,东经130.4°,即穆稜县城西侧,震级取为5.3级。在研究七台河地区工程地震过程中,辽宁省地震局地震大队1988年4月对这次地震进  相似文献   

13.
197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将湖南1556年1月岳阳地震定为烈度7度、震级5.5级的地震。笔者对有关这次地震的资料作了新的考证,认为:《目录》中的岳阳地震不是一次独立地震,而是山陕大震影响所致。 《目录》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处,一是乾十一年《岳州府志》所记“城中房屋震塌,压死人畜甚多”。二是康熙《宁乡县志》所记“地震有声,西城垛倾”。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中、末期,桂东南和粤西交界地域,曾发生过三次破坏性地震。其中:1890年8月29日地震,震级5 3/4级,有感范围遍及两广三十余县、市。《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目录》均未收编;而已出版的个人著作及其他资料、文献,对该地震震中定的差距甚大。限于地方志书对震害描述详略不一,且地方志书多为事后追记,县志、府志难免有互相抄袭之弊,笔者认为单从收集的史料圈定震中未必准确。地震总是在断裂带强烈活动下才发生的。构造带的展布、地震序列是圈定历史地震震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武衡 《地震学报》1989,11(4):437-437
我国地震学家谢毓寿和历史学家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是一部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该著所收集的地震史料,起自公元前约23世纪,止于1980年,时间跨度达四千余年。这部《汇编》,由全国地震、历史、地理、考古、文物、天文、档案、图书、出版等各界近千人,历经五年的辛勤劳动,于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第三篇文章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地震研究,指出系统整理和客观分析这些历史悠久和较丰富地震资料的现实意义,并概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如已出版了《中国地震年表》等,正在进行组织编著《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一书);最后讨论了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活断层工作方法在中早期历史地震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如: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历史地震震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相当一部分地震有史料记载,但无法编入“中国强震目录”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史料地震学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本文以两个应用实例说明把活断层工作方法及现代年代学方法引入早期疑难或缺失的历史地震研究中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一份尽可能完整、准确的强地震目录是我们研究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以及采取必要的防震抗震措施的重要基础资料。 自1965年以来已对云南地区的破坏性地震进行过比较详细的研究。现在根据云南省地震局新编的《云南历史地震资料年表》、《云南地震目录》、以及《中国地震目录》等有关资料,对云南地区M≥4.7级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及其精度、震级、震中烈度、震源深度等重新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编辑了新的云南地区M≥4.7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中国,又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活动的频度高,强度大。据不完全统计,1900年前仅见于历史记载的7级以上地震49次,其中8级以上大地震多达11次。频繁的地震活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纪录中国地震发展成就准备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因此,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震记载具有时间久远、内容丰富和科学价值高等特点。 收存在各种历史文献中的地震资料,是中国地震科学发展史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国历史科学文化宝库中的明珠。经过1956年和1978年以来两次全国范围的搜集整理,地震史料的辑录和研究利用,巳取得可喜成就。并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心和重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的先后出版,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地震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下面就此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以期引起更深刻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编制完整可靠的历史地震目录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 但目前的现状是, 最新版本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中的某些参数在一些地区很难被认同. 本文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例, 在该工作的区域范围内, 分别将《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和福建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目录逐条进行对比. 再分析几个影响较大的6级以上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参数的差异, 以及对工程场址影响的差异. 最后, 对今后“安评”工作中的历史地震目录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