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全面收集与系统分析全国水温台网近300口观测井2008年动态的基础上,梳理出井水温的正常年动态与固体潮,并进一步识别与分析2008-05-12汶川MS8.0地震震前、震时及震后的异常变化;归纳出全国井水温动态的正常年动态类型、特征及水温潮汐的基本特征,识别出汶川地震前14口井出现的异常,并分析该异常的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125口井的同震响应与震后变化特征,进一步论证利用井水温动态监测地震前兆的可能性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把现有的水温观测网进一步改造与升级、开拓地壳热动态与地震活动关系观测与研究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北京五里营井水温每天都有24次锯齿状畸变,有很好的规律性,经分析认为是气氡观测对水温造成影响.将气氡和水温供电分离,并在水温地线和地网之间增加一个电感,以阻挡其他干扰信号由地线反馈到观测仪器,改造后水温脉冲干扰彻底消除,观测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λ????????????????????????????????????????????λ?仯????±仯??????????о?????????????????????????????λ????????????????????????λ?仯??????????±仯?????????????????????λ????????????????????????  相似文献   

4.
统计全国56个5.0级以上地震前109条水温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情况,分析其强度分布特征,将其作为水温仪器分辨力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上采用同型号仪器在单井不同深度开展对比观测实验,得到不同噪声水平和扰动条件下仪器分辨力选择的量化依据。同时定量分析云南水温观测台网、龙陵水温观测台阵在传感器分辨力选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结果表明,云南水温观测台网能够有效监测到震前异常变化信号,龙陵水温观测台阵中传感器分辨力与环境条件的匹配程度需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5.
依据马陵山地震台台站仪器安装日志等基础资料,结合现场勘察结果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综合水位、降雨及气温等辅助观测资料,对台站近10 a的视电阻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因台站地处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上,地下结构复杂,EW向观测电极存在高差,视电阻率特征清晰且复杂。综合研究认为,马陵山地震台NS向视电阻率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EW向视电阻率主要受水位变化影响,且水位影响的量级约为气温的3倍;7~8月2个方向同时受短暂快速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延庆台五里营井泄流管憋气的影响及解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延庆台五里营井动水位自2010年7月3日起,出现每日上下近50 cm的波动,气汞、气氡同时出现异常.经分析,此异常变化是由于该井泄流管最高端憋气造成.在泄流管最高点处开口排气,成功地解决了因泄流管憋气造成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压力式水位仪误差来源于压力测量误差、水密度取值误差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其中后两者引起的误差与水柱高度有关。对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的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进行分析,大部分观测井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引起的水位观测误差基本上可以忽略。为了减少仪器的观测误差,水位传感器投放深度不宜过深,水位观测井筒水温不宜过高。对于个别矿化度大、富气泡的观测井和水温较高的非自流井,密度影响不容忽视。最后,对近几年来招标采购的水位仪器的测试情况进行总结,认为采用压力输入法与模拟井孔法相结合来测试压力式水位仪器的观测误差更为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位对定点形变观测干扰的抽水实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抽水所造成的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即时在局部范围内造成地表的形变,干扰定点地壳形变观测。在蓟县地震台进行的抽水实验表明:这种干扰的幅度与抽水水井到形变监测仪器的距离有关,也和抽水水井水位的最大降深有关。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抽水对定点形变观测的影响范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结合我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利用现状,从水源地取水构筑物、实际开采量与长期动态监测、卫生防护带设置等开采要素入手,针对矿泉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水源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1994年发表的试论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期盼,论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地下水开发与经管面临的转变和任务有8项即地下水开发与经管的指导思想要从比较放任,转变到高效利用与永续经营;在三水统观统管联合运用中要把地下水作为珍贵后备资源和抗旱的救命水资源加以利用;要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作为地下水管理的重大方面,要对含水层进行脆弱性分区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水位、水质动态观测在内的水环境综合观测网站,加强对地下水的全面观测;要认真总结前50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制定未来30年的地下水事业发展规划;要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法规;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认真培养地下水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讯息网建设,在不断提高地下水科技水平的同时,重视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