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遥感技术的无锡市城镇形态分形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城镇形态研究不仅是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城镇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也是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地理现象形态的关注和研究早已成为地理学者的一项工作。从地貌学者所关注的地形到城市地理学家所关注的城市形态分类 ,都有形态问题。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 ,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 ,都取得了许多成就 ,但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结构变化的机制和城镇内部结构形态的变化这两方面 ,对城镇形态的自身特征及其变化研究不多 ,对城镇形态的空间信息如何客观、准确地提取则涉及得更少。据此 ,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是解决如何客观、有效地提取城镇形态信息和空间数据 ;其次是根据提取出的空间信息和数据 ,对无锡市城镇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以揭示出城镇形态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金普新区为例,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VIIRS/NPP DNB新型夜间灯光数据,采用较高分辨率数据比较法,提取了金普新区城镇空间信息,并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运用等扇分析法和环形分析法对新区建成区的扩展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具体表现为:扩展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在各方向的拓展特征中,N、NNE和NEE扇区是建成区拓展的主导方向;从历史变化过程来看,拓展热点地区呈由西北到东南再到西北的倒立"钟摆式"发展历程;紧凑度前平后升,分形维数先升后降,形状指数前降后平;外部形态整体较为破碎,但具有一定的"趋圆性"。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路网和政策措施共同决定了金普新区的城市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无锡市城镇用地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提取无锡市城镇用地变化的空间信息,分析无锡市城镇用地变化的特征及其动力机制,探讨了无锡市城镇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各种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特征是人们用于描述空间过程变化的重要指标,地形特征的提取是进行测绘、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农林种植、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及地学调查等地理空间相关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宁明县为例,利用高精度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实现了高效快速、客观准确地提取地形特征参数,为后续涉及空间信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等值线DEM地形特征点提取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特征按照相应特征模式隐含于DEM中,如何从DEM尽可能自动而准确的提取地形特征始终是测绘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而基础的问题.等值线是地形地貌DEM的最一般形式.地形特征点是生成高层次地形特征线面的基础,与局部地形起伏密切相关.在等值线DEM中,特征点的荻取与分类不但与当前等值线的几何形态变化有关,也与局部区域内相邻等值线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各种等值线特征点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讨论等值线内部和相邻等值线之间关系的多种复杂情况,形成我们实用的等值线特征点类型判断和提取方法,并进行具体的数学推导和应用到实际地形等值线的特征提取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提取分类方法能解决多种复杂等值线变化的情况下获取地形特征点,并取得较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杞麓湖是滇中高原湖泊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湖泊形态变化频繁且明显。基于2010—2021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杞麓湖湖泊面积、湖岸线长度以及湖泊质心等数据,并计算出其他湖泊形态特征指标的数值。结合各年湖岸线的具体形态,对所获取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湖泊形态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变化特征。根据专题地图制图的理论与规范,运用“形”“数”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表达,绘制杞麓湖湖泊形态的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7.
海湾是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场所,研究海湾形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海湾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烟台芝罘湾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1975—2020年10个时相的海湾空间信息,进而从海湾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海湾面积、形状、重心分布4个方面分析海湾形态变化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研究区海湾的形态变化显著且复杂,主要体现为:海湾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岸线呈背陆向海移动;海湾面积逐渐萎缩,45年来减少了25.99%,主要集中在1975—2000年;海湾形状指数由1.33增加至2.23,海湾形状总体趋向复杂;海湾重心位置背陆向海迁移,重心整体向海位移647.79 m。总体而言,填海造地建设港口码头和近岸围海养殖是导致海湾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种利用TM图像自动提取城镇用地信息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13,自引:1,他引:112  
查勇  倪绍祥  杨山 《遥感学报》2003,7(1):37-40
如何快速、准确与客观地提取城镇用地信息,以获得城镇用地的分布范围和面积资料,是有关城镇问题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基本问题,现代遥感技术为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运用提出的归一化建筑指数,从TM图像进行了无锡市城镇用地信息的自动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计算机分类和手工屏幕数字化方法相比,归一化建筑指数法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图上居民地空间信息的特征度量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慧敏  邓敏  樊子德  卢启栋 《测绘学报》2014,43(10):1092-1098
地图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载负和传输空间信息。地图空间信息量是衡量地图上空间要素及其关系与要素空间分布状况复杂程度的定量描述指标,可为制图综合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以地图上居民地空间信息度量为研究对象,从地图空间信息的本质特征出发,结合空间信息认知的层次性特点,将居民地空间特征划分为三个层次,并相应地将其空间信息构成划分为:元素层次居民地面要素的几何形态信息、邻域层次相邻居民地的空间关系信息、整体层次居民地的聚群结构信息。进而,分别建立三个层次空间特征的定量描述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空间特征的几何形态信息、分布关系信息和聚群结构信息度量方法。最后,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制图综合方根规模模型的分形扩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桥  吴纪桃 《测绘学报》1996,25(2):104-109
本文分析了方根规律模型所存在的问题,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有关要素数量指标随比例尺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顾及要素自身形态及分布特征的方根规律分形扩展模型,从理论上,为科学,客观地进行制图综合的数量选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最后还给出了若干要素选取的具体方法和所提出模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城市功能结构的探索对人们理解城市及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作为城市设施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功能区提取。以往对城市功能区研究大多只考虑了POI统计信息,忽略了POI中丰富的空间分布信息,而POI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空间共位模式挖掘方法挖掘POI潜在上下文关系,提取POI空间分布信息,构建区域特征向量,并进行区域聚类;再利用POI类别比例、居民的出行特征等对聚类结果进行识别。以北京市核心城市功能区为例,将研究结果与北京市百度地图、居民出行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试验表明,本文方法能识别出具有明显特征的城市功能区,如成熟的娱乐商业区、科教文化区、居住区等。同时,与基于POI语义信息的LDA方法及顾及POI线性空间关系的Word2Vec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烃类微渗漏造成地表土壤蚀变的褪红、粘土矿化和碳酸盐化等3项标志,在江汉油田进行了相关的地球化学信息和光谱信息研究。在研究土壤成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3项蚀变标志的成分因子;在研究土壤光谱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蚀变成分因子相关的TM波段比值因子;在成分因子及TM波段比值因子的统计分析基础上,探索从室内土壤光谱数据中提取和烃类微渗漏蚀变相关的信息,并为图像特征信息提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城市扩张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城市扩张规律对城市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以2015—2018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数据整理与提取、计算城市扩张特征指数、提取城市格局变化、计算生态景观指数等处理,对研究区城市扩张和生态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武汉市从快速扩张阶段逐渐减缓,紧凑度逐渐下降;中心城市扩张主要以种植土地破坏为代价;远城区快速扩张主要以林草面积减少为代价;在生态指数上,各生态景观类型破碎度均有下降,但水域面积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将建筑实体进行高度抽象,提出了建筑点群,以GIS的空间分析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体高度、起伏度、空间聚集度三个指标对城市的3维形态进行量化与分析。选取南京市主城区为实验样区,提取该区域的建筑点群,用三个指标对实验样区内3维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发展特点进行定量分析与描述。实验结果证明,这三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建筑实体在区域内的组合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3维形态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对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及城市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如何定位、采用什么管理模式、如何进行后期管理是实现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问题,各城市进行地下管线普查时,由于做法不同,其效果存在差异。在总结国内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经验的基础上,阐述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的目标、定位和管理模式,介绍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作内容,探讨实现管线动态管理应建立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The surface fabric of urbanized areas, (i.e. its constituent land covers and land uses)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generation of the urban/rur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i.e.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effect. Land surface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satellite imagery, and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such as demographics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tmospheric and surface thermal variations within cities.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s of two major Canadian urban areas,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and Ottawa-Gatineau, are described. Spati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land cover fraction maps, land use and its historic changes, population density maps are compared with intra-urban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derived from satellite thermal imagery. Three aspects of the impacts of land cover and land use on urban l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are addressed, namely, (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ubpixel land cover and population density (b) intra-city seaso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c)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due to urban built-up land growth.  相似文献   

17.
时间问题是地理学中一个基本的研究问题。随着空间技术和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使得空间信息具备了较强的时态特性,传统静态地图中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已无法满足时态信息的动态表示需求,如何在空间格局上和基于时间维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提供时态信息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和表达,是不可忽缺的一个环节。针对当前时空数据模型较多,而可视化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在充分研究时态信息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可视化动态过程所涉及的相关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时空耦合模型以及预测模型等。  相似文献   

18.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将梅州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及公路用地、湖泊水面、河流水面、裸地、滩涂等9类,并从景观的基本构成、景观水平的破碎化与多样性、不同景观斑块的空间格局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对研究区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3D GIS和城市地质调查的概念和理论,在3D GIS技术支持下开展了天津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建立了真三维地质结构并模拟了地铁2号线开挖模型,清晰、准确和形象地反映了天津市复杂的城市地质构造形态,为城市安全、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核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