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长石是岩浆岩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它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高温高压实验途径可以确定斜长石在岩浆中的结晶条件、探讨斜长石的生长动力学。近年来,较多学者对斜长石的结晶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这些研究对理解斜长石的结晶条件和岩浆的结晶过程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斜长石结晶作用的实验研究做了系统的总结:(1)斜长石晶体的生长及其制约因素,包括熔体组分、温度、压力和H2O含量等条件对斜长石结晶的影响。熔体组分能够影响斜长石的液相线温度及结晶斜长石的An含量;温度对斜长石的成核生长、成分以及形态均有影响;压力对斜长石成核生长的影响比较复杂;H2O含量能够显著降低斜长石的结晶温度,影响结晶斜长石的晶体大小。(2)斜长石结晶作用实验研究的地质应用。对结晶斜长石成分、结构、晶体大小的研究,能够揭示岩浆在其演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武尊火山岩下降液相线已被确定下来。矿物组合和斑晶的化学成分随基质(岩浆流体)化学成分的变化而系统地变化。随着基质SiO_2含量的增加结晶顺序如下:在SiO_2含量为53.5~57~*Wt%之间的岩浆中,橄榄石、紫苏辉石、普通辉石、斜长石及磁铁矿共生。SiO_2含量高于57Wt%的液体中橄揽石消失。普通辉石、紫苏辉石、磁铁矿和斜长石继续结晶,直到液体SiO_2的含量至少达到70Wt%。据估计,在分离结晶过程中结晶矿质的量为46Wt%(斜长石22;紫苏辉石6;普通辉石11;磁铁矿7),而岩浆中SiO_2含量的变化从57到70Wt%之间。依据斜长石与其它斑晶的估计比值和肉眼观察的斑晶模式成分比值之间的差值推出了在分离结晶作用过程中斜长石的堆积作用。随着基质SiO_2含量的增加,基质辉石组合依下列顺序变化:普通辉石 易变辉石→易变辉石→易变辉石 紫苏辉石→紫苏辉石。这一变化反映了岩浆标准透辉石含量的减少。分离结晶作用的化学和矿物学特点与日本其它一些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尽管武尊火山的一些岩石标准透辉石含量稍低于其它一些火山的岩石,并且在SiO高于65Wt%的岩石中出现基质紫苏辉石。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克拉卡托火山安山岩的各类矿物斑晶中舍大量岩浆包裹体。根据岩浆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化学成分,可以建立如下斑晶矿物结晶顺序(由早至晚):斜长石中心相(An83—72)、橄榄石→斜长石过渡相(An61)、单斜辉石、钛磁铁矿→斜长石边缘相(An54-42)。斜长石斑晶中心部分在5kb压力的岩浆深处结晶。高压环境和高钛含量,有利于早期斜长石斑晶所含岩浆包裹体中发生硅酸盐液体不混溶作用。这是板块构造消减带中安山质熔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东太平洋海隆洋脊玄武岩具有不同的类型。对1.23°N(EPR(A))、3.10°S(EPR(B))和5.70°S(EPR(C))3区域洋脊玄武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EPR(A)附近样品属于富集型玄武岩,其他2个区样品基本属于亏损型玄武岩。EPR(A)区附近洋脊玄武岩具有斜长石含量高、自形程度好、粒径大、高Al2O3、低TFeO和低MgO等特征;EPR(B)和EPR(C)区玄武岩整体上为亏损型,具有斜长石含量低、粒径小、高TFeO、高MgO等特征。EPR(A)区岩浆来源较浅,且在浅部岩浆房内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岩浆混合结晶作用,其混合作用有3个阶段。同时该区产生斜长石斑晶的堆积作用,喷出岩浆具有高黏度、低密度特征。与之相比,其他2个区域岩浆来源可能较深,并且所经历的低压岩浆混合作用期次可能较少。从岩相学及Sr和Eu元素含量特征来看,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的高压分离作用,而斜长石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没有经历分离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费氏台五轴定位法和D C Noble等提出的求斜长石成分和有序度方法、鉴定图表,在喇嘛苏矿区三种中酸性岩体的岩石薄片中选择比较新鲜的、自形程度较好的斜长石,测得斜长石牌号χ(An)=24~56,有序度S=0.4~0.7,说明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属中温型,即在结晶过程中岩浆冷却的速度较快;斜长石环带有正常环带,也有韵律环带,表明在结晶过程中总体是正常结晶环境,而期间有上下反复运动和岩浆房内压力的反复变化。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岩体下部和中部岩相带各旋回中磁铁辉长岩和辉长岩的岩相结构特征表明,钛铁氧化物和斜长石、橄榄石的结晶发生在相近的温度区间内,这为我们利用斜长石和橄榄石的成分探讨磁铁矿形成时温度、氧逸度和岩浆成分的变化提供了可能.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下部和中部岩相带中斜长石An牌号自下向上有规律地逐渐降低,而在每一个旋回内部,橄榄石的F(o)值总是由磁铁辉长岩向辉长岩表现出强烈降低的趋势.这些特征说明攀枝花岩体经历了多次富铁钛的岩浆的补充.斜长石An牌号小幅度的规律性降低说明岩浆氧逸度和Fe3/Fe2+比值变化对斜长石成分影响很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斜长石成分估计钛铁氧化物结晶过程中温度变化.然而,同一旋回中橄榄石Fo值变化较大说明橄榄石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浆中的Fe3+/Fe2+和Fe2 +/Mg含量,因此,可以根据橄榄石成分分析磁铁辉长岩与辉长岩形成过程中氧逸度和Fe3+/Fe2比值的相对变化.计算得到下部和中部岩相带中斜长石的结晶温度介于1079~1121℃之间,认为钛铁氧化物的结晶也大致发生在此温度区间;根据同一旋回中磁铁辉长岩与邻近辉长岩中橄榄石Fo值的差异,发现每次新补充的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氧逸度总是逐渐降低,这与前人对封闭体系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氧逸度变化规律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侏罗纪橄榄玄武岩中菱铁矿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薛云兴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07,23(5):1108-1122
克拉玛依市西盆山交界处发育体罗纪杏仁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含菱铁矿橄榄玄武岩组合,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中长石—拉长石为主)、钛铁矿、玄武玻璃及少量磷灰石组成,含菱铁矿橄榄玄武岩中存在原生菱铁矿(≈10%)和少量碱性长石。橄榄石及单斜辉石的Mg~#为≈70,单斜辉石属于富Ti普通辉石。含菱铁矿橄榄玄武岩中的菱铁矿常常包裹浑圆状斜长石,且与斜长石呈锯齿状接触。本文提供的岩相学观察表明,菱铁矿与玄武玻璃、斜长石、单斜辉石和钛铁矿呈明显的共生关系。在有些情况下观察到玄武玻璃与菱铁矿充填在斜长石格架的现象。含菱铁矿橄榄玄武岩玻璃中FeO含量最高至29.2%,CaO含量<1.5%,即熔体具有富Fe贫Ca的特点。早结晶的碳酸盐矿物是以菱铁矿为主的菱铁矿-白云石固溶体(另含少量菱锰矿)。斜长石大量结晶促使熔体不断亏损CaO,并导致较晚结晶的碳酸盐矿物向菱铁矿端元演化。菱铁矿发育有明显的成分梯变带(FeO和CaO含量表现出突变)。玄武玻璃的Mg~#普遍较低且变化范围大,橄榄玄武岩中玻璃的Mg~#值最高为64,含菱铁矿橄榄玄武岩中玻璃的Mg~#值最低至≈23。依据地质温压计,克拉玛依侏罗纪玄武岩浆的形成温度为1300℃~1340℃,压力为3.0~4.0GPa。基于本文的研究,我们认为克拉玛依侏罗纪含菱铁矿橄榄玄武岩岩浆由含CO_2,橄榄岩在软流圈中经极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该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菱铁矿。  相似文献   

8.
颜丽丽  贺振宇  刘磊  赵志丹 《地质通报》2015,34(203):466-473
浙江雁荡山是中国东南部燕山晚期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央侵入相石英正长斑岩的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斑晶和基质斜长石进行了详细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分析,揭示了斜长石复杂环带的成因和相关的岩浆作用过程。斑晶斜长石由熔蚀的核部和表面干净的幔部组成,边部包裹有钾长石膜。核部斜长石呈浑圆状或港湾状,内部发育筛状结构,An成分显著低于幔部斜长石,代表来自酸性岩浆房中早期结晶的斜长石捕掳晶。同时,幔部斜长石与自形、表面干净的基质斜长石具有类似的An含量,且两者均含有针状磷灰石的包裹体,应结晶自与暗色微粒包体相应的基性岩浆。长石的复杂结构记录了雁荡山火山-侵入杂岩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演化过程。岩浆混合之后的火山喷发活动,造成岩浆房的压力突然减小,温压条件达到钾长石结晶的区域,在石英正长斑岩的斑晶斜长石和暗色包体中的斑晶与基质斜长石外均形成钾长石膜,构成反环斑结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海南岛燕山晚期典型的屯昌岩体、千家岩体和保城岩体中的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和成因特点。结果表明:(1)多数钾长石晶体的Or含量小于90,具岩浆结晶成因特征。大部分斜长石属奥长石一中长石,An含量与岩石的SiO2成负相关关系,显示岩浆发生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2)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主要为岩浆结晶成因,部分为耐熔残余。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类,既有岩浆成因的,也有次生交代成因的,以相对贫铝、富镁、(Na K)A低为显著特点。(3)岩体最终定位深度可能小于等于3.3km,温度大于等于750℃,具深源、高温、浅侵位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浙江雁荡山是中国东南部燕山晚期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央侵入相石英正长斑岩的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斑晶和基质斜长石进行了详细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分析,揭示了斜长石复杂环带的成因和相关的岩浆作用过程。斑晶斜长石由熔蚀的核部和表面干净的幔部组成,边部包裹有钾长石膜。核部斜长石呈浑圆状或港湾状,内部发育筛状结构,An成分显著低于幔部斜长石,代表来自酸性岩浆房中早期结晶的斜长石捕掳晶。同时,幔部斜长石与自形、表面干净的基质斜长石具有类似的An含量,且两者均含有针状磷灰石的包裹体,应结晶自与暗色微粒包体相应的基性岩浆。长石的复杂结构记录了雁荡山火山-侵入杂岩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演化过程。岩浆混合之后的火山喷发活动,造成岩浆房的压力突然减小,温压条件达到钾长石结晶的区域,在石英正长斑岩的斑晶斜长石和暗色包体中的斑晶与基质斜长石外均形成钾长石膜,构成反环斑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海南岛燕山晚期典型的屯昌岩体、千家岩体和保城岩体中的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和成因特点。结果表明:(1)多数钾长石晶体的Or含量<90,具岩浆结晶成因特征。大部分斜长石属奥长石-中长石,An含量与岩石的SiO2成负相关关系,显示岩浆发生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2)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主要为岩浆结晶成因,部分为耐熔残余。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类,既有岩浆成因角闪石,也有次生交代成因角闪石,以相对贫铝、富镁、(Na+K)A低为显著特点。(3)岩体最终定位深度可能≤3.3km,温度≥750°C,具深源、高温、浅侵位特征。  相似文献   

12.
岩浆混合过程中不同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晶体的成核与生长,形成矿物内部复杂的成分变化,以及矿物之间的不平衡结构。尼木二长花岗岩位于冈底斯岩浆岩带中部,是代表性的形成于后碰撞构造演化时期的花岗岩体。本文对其中的斜长石与角闪石颗粒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和成分分析,揭示了斜长石中的港湾状、浑圆状、筛孔状熔蚀结构以及斜长石成分的突然变化和角闪石包裹黑云母的不平衡结构,并探讨了它们的成因以及相关的岩浆混合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中突变环带的An含量为37.6~40.6,熔蚀环带的An含量为48.2~59.5,均高于两侧斜长石的An含量(18.4~26.4),表明在形成这些结构时有外来基性岩浆的混合使得岩浆成分发生了突变。样品中的部分黑云母被自形的角闪石包裹,黑云母呈浑圆状并且具有港湾状的熔蚀边,这可能是基性岩浆的混合作用使得岩浆的温度升高导致黑云母发生部分熔融,混合后的岩浆在黑云母周围继续结晶形成角闪石。这些显微结构为揭示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在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体中偶见具有特殊环带结构的斜长石,其核部为钙含量高的基性斜长石(An>63),幔部为富钠的斜长石,二者之间存在由绢云母和绿帘石组成的溶蚀带,且核、幔An值变化截然不同。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岩浆混合过程大致如下:起源于EMI型富集地幔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在高温下结晶出钙含量高的基性斜长石,且所携带的热使下地壳开始熔融形成壳源岩浆;壳、幔两种岩浆沿着太行山深大断裂快速上升侵位于地壳浅部,发生岩浆混合;与此同时,早期形成的基性斜长石由于压力突然减小发生溶蚀,形成形态不规则的溶蚀带;壳幔混合岩浆在基性斜长石基础上结晶生长富钠斜长石,形成具有特殊环带结构的斜长石。这为研究区内存在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滦平球状闪长岩作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并据此提出岩体中球状构造的形成机理。根据球核的不同,可将球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以同源岩浆组分为核的球、以异源捕虏体为核的球和没有明显壳层结构的球。球中壳层一方面表现为基本不含角闪石的浅色层和含有一定角闪石的暗色层交替发育的矿物组成韵律,另一方面表现为斑状半自形一它形斜长石梳状层与细粒半自形一自形斜长石层互层的矿物结构韵律。球中斑状斜长石显示清晰的格子双晶,而主岩和基质中的斜长石则为聚片双晶。研究表明,所描述的球状构造是通过岩浆同化捕虏体和岩浆结晶综合作用形成的。球壳的矿物组成韵律和矿物结构韵律受岩浆中水含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英峰岭火山岩中单斜辉石巨晶以低Mg^#值(0.62—0.47)、贫重稀土(HREE)和富Al2O3、TiO2、Na2O和中稀土(MREE)为特征,并具有明显的成分变化。随着Mg^#降低,单斜辉石的Al:O,(11.58~6.97%,)、TiO,(2.28~1.06%)和HREE逐渐降低。这种变化特征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辉石巨晶的变化规律。随着演化辉石巨晶的大多数不相容元素,如Nb、Sr、Zr、Hf和LREE—MREE逐渐增加。低的Mg^#值和Ni、Co、Cr含量指示巨晶母岩浆是一种强烈演化的残余岩浆(Mg^#=0.27~0.35)。分离结晶模拟表明本研究最富镁的巨晶(Lz-54)的母岩浆很可能是由拉斑玄武质岩浆经70~80%,以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后形成。而本研究的其它辉石巨晶是该母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25~80%)分离结晶的产物。分离矿物中除了单斜辉石还包含了大量的石榴子石、斜长石和钛铁矿。温压计算表明英峰岭巨晶是高温岩浆在56~60km深的上地幔的结晶产物(r=1290℃~1130℃,P=1.73~1.83GPa),这一深度有利于石榴子石结晶。对比不同地区辉石巨晶的成分特征和形成条件,作者指出不同地区单斜辉石巨晶各种元素的不同变化规律主要受母岩浆成分和结晶条件控制。巨晶母岩浆在地幔结晶时对围岩橄榄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早期贫流体的岩浆对橄榄岩的交代作用较弱,只有Sr,La等强活动性元素被明显改变;晚期富流体(F,P,H2O)岩浆对橄榄岩的交代作用强烈,大多数元素被明显改变。因此,可以推断交代熔体中流体的含量是影响地幔橄榄岩交代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沙村辉长岩中长石的结构水及其对岩浆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大别山沙村地区碰撞后辉长岩的化学组成和其中斜长石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10个辉长岩从化学组成上分为两组,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岩浆。斜长石普遍含有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含量为213×10-6~658×10-6(H2O的质量分数)。结合大别山榴辉岩的数据来看,由长石中结构水含量推测的原始岩浆的富水特征可能与其源区中含有俯冲断离的榴辉岩有关。两组辉长岩中的长石都表现出水含量与全岩Mg#值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结晶分异的进行,岩浆中的水含量在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角闪石的连续结晶和/或岩浆的去气作用造成的。沙村长石水含量与全岩Mg#值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后期热液蚀变事件没有改变长石中的水,它们依然有效地保存了原始信息。  相似文献   

17.
哈拉尕吐花岗岩基位于东昆仑东段,其中花岗闪长岩岩浆混合作用明显,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良好对象.从岩石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哈拉尕吐花岗岩基进行了详细研究.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寄主岩斜长石的An值同相对应包体中斜长石捕掳晶近似;包体中基质斜长石大部分具核边结构,核部和边部An值存在间断;部分包体中浅色基质斜长石的An值与具核边结构斜长石的边部近似;辉长闪长岩中斜长石具较高的An值.寄主岩角闪石同相对应包体中角闪石捕掳晶的结晶温度、压力和氧逸度较为接近;包体中基质角闪石的结晶温度和压力低于寄主岩角闪石,氧逸度稍高于寄主岩角闪石;辉长闪长岩角闪石具有最高的结晶温度和压力及最低的氧逸度.哈图沟剖面和德福胜剖面寄主岩中的斜长石和角闪石的成分具有一定差别.岩浆不同期次侵入结晶和岩浆自身演化,使不同地点斜长石和角闪石的成分和物理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变化.镁铁质岩浆位于地壳深部,氧逸度较低,使结晶的角闪石具有较高的形成压力和较低的氧逸度,斜长石具较高An值;随着镁铁质岩浆注入寄主岩,由于环境突变,使斜长石受到熔蚀;由于岩浆上侵以及两种岩浆物理化学性质差别较大,导致温度、压力和水饱和度降低,氧逸度升高,使包体中残留岩浆快速结晶,形成具核边结构、浅色均一的斜长石,以及结晶程度较差、较高氧逸度的角闪石.   相似文献   

18.
弧后盆地热液硫化物由于比大洋中脊硫化物显著富集Cu-Au而备受关注(Hannington et al.,2005)。这是由于弧后盆地硫化物的成矿物质除了来自基底岩石以外,还与岩浆流体的金属贡献有关(e.g,Yang and Scott,1996;2002;Sun et al,2004)。Cu-Au可以以络合物的形式进入挥发分,并随着岩浆去气作用直接进入海底热液循环系统。因此,岩浆演化过程中能否发生Cu-Au的富集,是形成富Cu-Au的岩浆流体和高品位Cu-Au硫化物的前提。西太平洋Manus盆地的ER脊和Lau盆地的VFR脊均发育了一套基性至酸性的岩石组合(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并拥有大规模的海底热液成矿。对ER和VFR岩浆岩中Cu-Au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岩浆中Cu-Au的富集机制,以及岩浆流体对海底热液系统的影响。Cu在VFR岩浆演化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相容性,即Cu含量随着MgO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图1a);而Cu在ER岩浆演化过程中表现出了双重性质,首先表现为不相容,而后又表现为相容,即Cu含量随着MgO含量的降低首先逐渐增加而后急剧减小(图1b)。以上现象说明VFR和ER的原始岩浆具有迥然不同的物化条件。根据VFR和ER岩浆岩中MgO和TFe O(Fe O+Fe2O3)的协变关系,我们利用Petrolog3软件(Danyushevsky and Plechov,2011)对原始岩浆的氧逸度(fO 2)、H2O含量和矿物结晶压力等条件进行了模拟反演。结果显示:VFR岩浆的fO 2区间为[FMQ-0.3,FMQ+1],而ER岩浆的fO 2区间为[FMQ+1.5,FMQ+2]。从S6+/∑S和fO 2的关系曲线(Jugo et al,2010;图2)可以看出,VFR岩浆的S6+/∑S比例为0~0.42,这说明S在VFR岩浆中主要以S2-形式存在,从而解释了为什么Cu在VFR岩浆演化过程中表现为相容性;相反,ER岩浆的S6+/∑S比例在0.9~1.0,从而避免了S2-饱和的发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Cu在ER岩浆演化初期表现为不相容。而后来Cu含量之所以发生急剧下降则与磁铁矿的分离结晶有关,磁铁矿的分离造成岩浆中Fe2+含量的增高,促使8Fe O+SO2-4=4Fe2O3+S2-反应的发生(Sun et al,2004;Jenner et al,2010)。由此看来,f O2对Cu的地球化学行为起一级控制作用。另外,ER岩浆的矿物结晶压力(0.1-0.15kbar)要远低于VFR(1kbar),这与从地球物理资料获取的岩浆房深度基本一致(1.46 vs.2.5,Jacobs et al,2007)。低压会限制H2O在岩浆中的溶解度,例如ER岩浆的H2O含量为0.85%~1.00%,远低于熔体包裹体的H2O含量。而VFR岩浆房的深度更大,但VFR岩浆的H2O含量(0.02%~0.6%)还是远低于ER岩浆。由于H2O能够抑制斜长石的结晶分异(Danyushevsky et al,2011),受ER岩浆高含H2O量的影响,斜长石的结晶时间最大程度能被延迟到MgO6%。而本文一个重要发现是:对于高fO 2的岩浆,Cu含量开始增长的时间与斜长石的结晶时间一致。因此,岩浆的含H2O量越高,越不利于岩浆中Cu的富集。我们的研究结果具有以下重要指示意义:(1)在相同fO 2时,浅位岩浆房(低H2O-P)将更利于岩浆中Cu-Au的富集;(2)fO 2更高的ER岩浆比VFR岩浆形成的挥发分更富集Cu-Au,这也解释了为什么ER硫化物的Au含量比VFR硫化物高出一个数量级;(3)岩浆的f O2和H2O含量正相关,说明岩浆f O2的高低受俯冲组分加入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采自于加勒比海地区小安德列斯岛弧(Lesser Antilles Arc)Kick’em Jenny(KEJ)海底火山玄武岩中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矿物形态和成分分析。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LA-ICP-MS测定了具有环带结构的斜长石斑晶中主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同时也利用LA-ICP-MS分析了斜长石中Sr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矿物斑晶中,元素含量均表现出和环带结构相联系的空间分布变化。斜长石斑晶中最主要的结构为韵律环带以及熔蚀结构,所测定的矿物边缘都存在An值从由内向外迅速降低的致密韵律环带,可能反映了快速结晶时的不平衡;而晶体内部的稀疏韵律环带结构是由岩浆填充或对流活动导致的。部分斜长石的熔蚀层An值由内向外升高,反映了高Ca岩浆填充的过程。这说明斜长石斑晶的矿物形态和元素环带可以用来制约俯冲带海底火山岩浆从源区上升到岩浆房再到喷发的复杂过程,包括岩浆演化、熔体多次填充、熔体与结晶矿物之间的反应、以及矿物再熔融等。这对于理解海底火山的喷发以及岛弧岩浆岩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藏甲玛矿区斑岩内石英和长石斑晶的阴极发光(CL)特征及元素含量变化有效记录了岩浆演化、混合及补给事件.石英斑晶的显微生长结构表明,原始岩浆经历过2次铁镁质岩浆混合作用.根据石英斑晶中Ti含量的变化可知,在2次溶蚀前后,石英结晶温度分别增高了约110℃和80℃.此外,斜长石斑晶的反环带及其Ba、Sr、Fe等元素的浓度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