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青海高原东部三万年来自然环境变迁的序列与幅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考察和室内样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风沙堆积、冰缘现象、冰川遗迹、湖泊演化、孢粉分析和古土壤等的研究,将青海高原东部三万年来的自然环境变迁划分了八个阶段:末次冰盛期早期(30000-23000a.B.P)、末次冰盛期(23000-14000a.B.P)、晚冰期(14000-12000a.B.P)、早全新世温暖期(12000-8500a.B.P)、早全新世寒冷期(8500-7000a.B.P)、中全新世高温期(7000-3500a.B.P)、新冰期(3500-2500a.B.P)和晚全新世温和期(2500a.B.P以后):并恢复了各期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2.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1978)一书,至少对下述荒漠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准噶尔猪毛菜(S.dschungarica)、木碱蓬(Suaeda dendroides)、小叶碱蓬(S.microphylla)、里海盐爪爪(Kalidium caspicum)、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东疆沙拐枣(Calligonum klementzii)、红皮沙拐枣(C.rubicundum)、蛇麻黄(Ephedra distachya)为建群种所形成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3.
化学地理学是晚近诞生于苏联的一门新科学,它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和B.B.杜库恰耶夫(Докучасв)、в.И.维尔纳茨基(вернадский)、A.E.费尔斯曼(ферсман)、А.П.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特别是В.В.波雷诺  相似文献   

4.
化学地理学是晚近诞生于苏联的一门新科学,它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和B.B.杜库恰耶夫(Докучасв)、в.И.维尔纳茨基(вернадский)、A.E.费尔斯曼(ферсман)、А.П.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特别是В.В.波雷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横断山区高山栎组[Quercus sect Heterobalanus(Oerst.) Menits.]灌木型植物不同器官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分布格局,该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布设18个高山栎组植物灌丛样地,采集高山栎组植物的根、茎、叶、枝器官样品,分析样品C、N、P含量。结果表明:(1)高山栎组植物C、N、P在各器官中分别表现为叶(477. 88 g·kg~(-1))枝(469. 29 g·kg~(-1))茎(445. 26 g·kg~(-1))根(431. 42 g·kg~(-1)),叶(13. 83 g·kg~(-1))茎(6. 08 g·kg~(-1))枝(5. 82 g·kg~(-1))根(4. 70 g·kg~(-1)),叶(1. 26 g·kg~(-1))枝(1. 21 g·kg~(-1))根(1. 16 g·kg~(-1))茎(0. 71 g·kg~(-1)),分配到叶中的营养元素相对较多;(2)各器官中C含量较N、P含量相对稳定,其中变异系数最大值发生在根部;(3)各器官C:N范围为36. 50~105. 33,最大值在根中,最小值在叶中,C:P范围为418. 15~768. 36,最大值在茎中,最小值在枝中,N:P范围为4. 89~11. 69,最大值在叶中,最小值在枝中;(4)各器官C与N、P间均呈负相关关系,N与P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是否显著在不同器官中不同;(5)各器官C、N、P含量受海拔的影响较小,仅叶片C含量、枝P含量与海拔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山栎组灌木型植物各器官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其生长期及相应器官的功能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6种老龄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6种老龄天然林:木荷(Schima superba,SCS)、罗桴栲(Castanopsis fabri,CAF)、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AC)及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UL)枯落物现存量和持水特性的研究表明,各林分枯落物现存量分别为木荷7.22 t.hm-2、细柄阿丁枫6.79 t.hm-2、浙江桂6.70 t.hm-2、观光木6.66 t.hm-2、罗桴栲6.57 t.hm-2、米槠5.96 t.hm-2和杉木人工林4.82 t.hm-2.最大持水率平均值是人工林(207.98%)天然林(179.38%).各林分最大持水量分别为木荷13.33t.hm-2、细柄阿丁枫13.32 t.hm-2、观光木13.18 t.hm-2、罗桴栲10.84 t.hm-2、浙江桂10.52t.hm-2、米槠10.30 t.hm-2和杉木人工林9.95 t.hm-2.枯落物平均现存量和平均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林(6.65 t.hm-2,11.95 t.hm-2)大于杉木人工林(4.82 t.hm-2,9.95t.hm-2).影响林地枯落物持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枯落物现存量.各林分主要树种半分解层的枯落物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  相似文献   

7.
宋林华 《地理研究》1985,4(3):100-103
1984年,应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邀请,国际洞穴协会副主席、加拿大马克(Mc Master)大学D.C.福特(Ford)教授、英国东英吉利(East Anglia)大学T.C.阿特金森(Atkinson)博士,英国特伦特工业学校(Trent Polytechnic)A.C.沃尔什姆(Waltham)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D.吉利森(Gillison)博士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洞穴联合会主任D.惠斯勒(Whistler)先生等相继来华访问考察,他们在京期间所作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国外喀斯特研究的新动态和新成果,有益于我们了解不同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新疆提灯藓科(Mniaceae)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年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285份提灯藓科(Mniaceae)标本,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经典分类方法,对新疆提灯藓科的种类进行了整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新疆有提灯藓科植物6属、24种,包含北灯藓属Cinclidium(2种)、曲灯藓属Cyrtomnium(1种)、提灯藓属Mnium(7种)、匍灯藓属Plagiomnium(11种)、毛灯属Rhizomnium(1种)、疣灯藓属Trachycystis(2种),其中密集匐灯藓Plagiomnium confertidens(Lindb.et H.Arn.)T.Kop.、粗齿匐灯藓Plagiomni-um drummondii(Bruch et Schimp.)T.Kop.、小刺叶提灯藓Mnium spinulosumB.S.G.为新疆新纪录种。并根据种类的形态特征,列出了新疆提灯藓科植物的分属、分种检索表,以及每种的生境和地理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尹、产碑口、创J.、日产、洲之专论之o~~~~0周立三杨利普(1 .1)(1 .19)‘、户、夕、,户、.了、,产..占甲‘八j,自国土整治与新疆农业的发展新疆地名的一般规律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 开发利用和改造途径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经济利用气候性干湿指数在干旱区应用的局限性新疆东部树木年表的建立及对近代气候 变化趋势的探讨’-赵松乔(2.贾兰坡(3.崔文采(3.李疆等(3.舞哈密地区树木年轮气候研讨组(4·o~~~~0之区域研究之0~~~~o塔里木河中游的治理维护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天山西段山体结构与地貌组合乔戈里峰…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山区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北京山区4种主要林分(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既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可以分为稳定期(11-4月)、消耗期(5-6月)、积累期(7-8月)、消退期(9-10月)4个阶段.其垂直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或趋于平缓)的趋势.单次降雨后持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其损失率与雨后干旱天数均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无论是降水还是其后的持续干旱,主要影响的都是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沙区厚壁荠属Pachypterygium Bunge、四棱荠属Goldbachia DC.、菘蓝属Isatis L.和独行菜属Lepidium L.植物的研究,认为《中国沙漠植物志》收录的密花厚壁荠Pachypterygium densiflorum Bunge和多茎厚壁荠P. multicaule (Kar.et Kir.) Bunge实为一种植物;短梗四棱荠Goldbachia laevigata (M.B.) DC. var. ikonnikovii (Vass.) Kuan et Y.C.Ma应合并到正种四棱荠G. laevigata (M.B.) DC.中;毛三肋菘蓝Isatis costata C.A.Mey var.lasiocarpa (Ledeb.) N.Busch应改为毛果菘蓝I.tinctoria L.var. Praecox (Kit.) Koch.; 头花独行菜Lepidium capitatum Hook. f. et Thoms.中国沙区无分布。  相似文献   

12.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06,61(1):111-111
应中国地理学会(GSC)邀请,国际地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IGU)执行委员会2005年秋季工作会议于2005年10月23 ̄28日在上海举行。IGU主席Adalberto Vallega教授(意大利)、前主席Anne Buttimer教授(爱尔兰)、第一副主席JoséL.Palacio-Prieto教授(墨西哥)、秘书长兼司库Ronald F.Abler教授(美国)、副主席Nikita F.Glazovsky教授(俄罗斯)、Markku Loytonen教授(芬兰)、刘昌明院士(中国)、Lindisizwe M.Magi教授(南非)、田边裕教授(日本)、柳佑益教授(韩国)等IGU执行委员会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另外,IGU地理之…  相似文献   

13.
晚更新世以来东昆仑山区黄土沉积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布于东昆仑山北坡、发育于距今约24kaB.P.以来的高海拔黄土提供了东昆仑山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完整记录。根据黄土岩性、粒度、重矿物及其地磁分析,结合本区内的古冻土研究结果,东昆仑山约24kaB.P.以来经历了晚更新世末寒冷期(24~10.7kaB.P.);早全新世转暖期(10.7~8.8kaB.P.);中全新世暖湿期(8.8~6.0kaB.P.);中全新世暖干期(6.0~4.5kaB.P.);全新世后期(4.5kaB.P.)以来等气候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南极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应用量子共振检测仪 (QRS)一种基于量子分析技术的灵敏能量分析器 ,测定了 1 0名南极考察队员的生理和心理改变。在出发前 (BD)、南极居留 6月时 (AR)和居留一年返回后次日 (RE)分别采取头发进行磁场分析。测定生理和心理指标 :三碘甲状腺胺酸 (T3)、四碘甲状腺胺酸 (T4)、促甲状腺激素 (TSH)、抑郁、孤独、不容忍、压力 ,评分以正负数值表示。结果表明 ,AR和RE各项指标的量化值与BD基础值相比都明显下降 (p <0 .0 1 )。例如 ,抑郁 (平均值±标准误 , X±S X)为 :1 .1 0± 0 .80 (BD) ,- 8.3± 0 .30 (AR) ,- 7.7± 0 .36(RE) ;TSH为 :- 2 .2± 0 .92 (BD) , 9.4± 0 .45(AR) ,- 8.4± 0 .40 (RE)。QRS量化值的负向改变反映了功能的异常 ,这一初步结果证实了文献报道的在南极长期居留可引起甲状腺活动改变和心境失调。  相似文献   

15.
对1999年春季采集于北极拉普捷夫海东南部的冰藻和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和对比。藻种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羽纹硅藻为主。优势种集中,主要包括海洋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oceanica)、圆柱拟脆杆藻(F.cylindrus)、寒冷菱形藻(Nitzschiafrigida)、普罗马勒菱形藻(N. promare)、带纹曲壳藻(Ach nanthestaeniata)、新寒冷菱形藻(Nitzschianeofrigida)、大洋舟形藻(Naviculapelagica)、范氏舟形藻(N. vanhoeffenii)、北极直链藻(Melosiraarctica)、北方舟形藻(N. septentrionalis)、新月细柱藻(Clindrothecaclosterium)和绿藻门的塔形藻(Pyramimonassp. )。微藻主要集中在冰底10cm,丰度为14. 6-1562. 2×104 cells·L-1,平均为639. 0×104 cells·L-1;生物量为7. 89-2093. 5μgC·L-1,平均为886. 9μgC·L-1,总体上比次冰底高1个数量级,比冰下表层水柱高2个数量级。冰底20cm冰柱的累计丰度和生物量平均分别为冰下20m水柱累计量的7. 7和12. 2倍,显示冰藻在春季海冰融化前在近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各站位冰底和冰下表层水柱藻类群落的相似性普遍不高,但整个调查海域冰底和冰下水柱优势种极为相似,春季期间冰藻对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明显。由于  相似文献   

16.
NUMBERIRLVI「、、,ARTI〔、L〔Nl ixture Analysis using Faetor Analysis.11:Self-modeling Curve Resolution J.(’.H(22,z;/l(川‘22,(1 P.J.Ge一,,/)c一了izze〔)R I61NAL RFS〔AR(,H ARTI(,IFSResolution of MultieomPonent FluoreseentExeitation一Emission一Frequeney Array D .5.Bll“/l‘k.无’.M.7’li、L.B.九了cG阴曰7M ixtures by Analysis of thea,2‘了D.班Mzjjj‘、az715Tensoria!Resolution:a Direet Trilinear Deeomposition 百.写‘,27(7,召二‘222(1 B.R.K()、、丫z八ki2947The Effeet …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隆升与黄河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第三纪青藏高原经两期隆升和两度夷平,第三纪末开始快速隆升,经青藏运动(A幕3.6~3.4 MaB.P.、B幕2.6~2.5 MaB.P.、C幕1.8~1.4 MaB.P.)、昆黄运动(1.2~0.6 MaB.P.)和共和运动(0.15~0 MaB.P.)3阶段。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黄河断续下切形成一系列阶地,各段最老的阶地对比表明:青藏运动C幕黄河中游(积石峡至三门峡)诞生并随之与下游贯通,1.6 MaB.P.黄河中游贯通,1.4 MaB.P.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1.2 MaB.P.开始了上游溯源加长历史,0.15 MaB.P.到达共和盆地;末次冰期间冰段(45~25 kaB.P.)到达多石峡,冰消期后(11~10kaB.P.)多石峡贯通抵达河源,从此现代黄河出现。  相似文献   

18.
兹格塘错是位于藏北高原腹地的一个封闭型湖泊,其湖泊变化过程可直接反映区域的气候变化.为了探讨该区域全新世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在湖泊中心水深30 m处钻取了一支深727 cm的沉积岩芯,对沉积岩芯的碳酸盐和可溶盐含量进行分析,其结果反映了全新世期间湖泊水体退缩与扩张、水质的浓缩与淡化的过程,揭示了区域气候的干湿变化;指出兹格塘错全新世以来一直处于碳酸盐演化阶段,碳酸盐含量共出现六次明显低值时期,分别为(1)9.3~9.0 cal.ks B.P.、(2)8.3~7.7 cal.ks B.P.、(3)6.0 ~5.8 cal.ks B.P、(4)4.7~4.2cal.ka B.P.、(5)3.1~2.9 cal.ka B.P.、(6)0.6~0.2 cal.ka B.P.;而氯离子和硫酸根含量总体很低,且变化趋势几乎一致.碳酸盐和可溶盐含量变化所反映出的湖面波动与环境变化得到了其他资料较好的支持,同时又显示了区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9—1993年中国西南5省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包括重庆、湖南)森林清查资料,估算和分析了1968个样点森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重点比较喀斯特森林与非喀斯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森林平均总生物量为148.66 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达到9.64 t.hm-2.a-1;喀斯特森林的生物量(124.33 t.hm-2)小于非喀斯特森林(163.48 t.hm-2),而喀斯特森林的生产力(8.67t.hm-2.a-1)总体上也小于非喀斯特森林(9.56 t.hm-2.a-1),但在不同的省份中存在差异;作为西南山地的主要森林类型,亚热带和热带的针叶林与山地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喀斯特森林的平均生物量(122.95 t.hm-2)和生产力(8.77t.hm-2.a-1)也均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分别为152.88 t.hm-2和9.92 t.hm-2.a-1);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同样表现出喀斯特森林低于非喀斯特森林的特征.这种差异说明喀斯特生境严酷,在相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喀斯特土层的浅薄和地下水的渗漏胁迫限制了喀斯特森林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20.
1.凡涉国界图件(国内部分地区、全国、世界部分地区、全球)必须使用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服务网站提供的底图(下载网址:http://bzdt.ch.mnr.gov.cn/index.jsp),所用底图边界要完全无修改(包括南海诸岛位置和相对大小),原图中数字比例尺更换为线段比例尺,南海诸岛小图中含主图部分应包含主图中的专业评价内容(颜色和主图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