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于自然地带性数学模式之商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牛文元同志《自然地带性的理论分析》一文(载《地理学报》35卷4期,下称《分析》),通过拟建自然地带性的理想数学模式,深化了对地带性规律的认识。惟文中所拟数学模式尚有若干值得商讨之处,特提出以供讨论。不妥处,尚望指正。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横跨整个欧亚非大陆,国家、民族众多,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文化障碍。因此,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使用CEPII数据库中的各语言指数来分析语言因素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总体双边贸易和不同产品类型贸易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沟通能力(共同口语)对"一带一路"总体双边贸易影响最大,其他因素按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民族联系(共同民族语言)、官方支持下的间接沟通能力(共同官方语言)和民间间接沟通能力(语言相近性)。同时,语言对"一带一路"不同产品类型贸易的影响随着产品复杂度提高而提高。对于低差异化产品而言,由于附加值较低,其依赖于低成本的沟通,语言的重要性最低。对于中差异化产品,语言的重要性有所提升。而对于高差异化产品而言,共同民族语言所体现出的民族联系和信任度对"一带一路"高差异化产品的贸易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共同口语、共同官方语言和语言相近性,这些都反映出语言因素对"一带一路"高差异化产品贸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降雨特征分析——以奈曼旗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降水的当前特征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对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年降雨量300~500 mm,对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的变化)非常敏感。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奈曼旗1971-2013年的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38.8 mm,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32±7.71)%,5-9月降雨量,年降水量1971-2000年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1-2013年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同时降水量的年际变异性近10年也呈增加的趋势。(2)5-9月降雨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月最大,为104.2 mm,5月和9月最小(分别为32.7 mm和32.8 mm),月降雨量的年际变率均大于49%;生长季内降雨主要以<10 mm的事件为主,占总降雨事件的64.41%,却仅占总降雨量的16.95%;≥30 mm的降雨事件占总降雨事件的10.96%,占到总降雨量的45.93%,且对总降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5 mm降雨的平均间隔为9.4 d,以1~10 d为主,占到69.5%,10~20 d(19.5%)的次之;≥30 d的发生频率最小,为3.81%,降雨间隔的年际变异性均呈增加的趋势。(4)生长季降雨日数呈减少的趋势,降雨事件降雨量的变异性与生长季降雨量的变化具有相似性,从2001年开始呈增加的趋势。该地区的降雨量年际变异性强,降雨日数的减少和降雨事件降雨量变异性的增加将提高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加剧该地区的沙漠化发展方向。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调整土地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图式语言研究 ——以张谷英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华  郑始年  刘沛林  窦银娣 《地理科学》2019,39(11):1691-1701
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理论视角对张谷英村进行空间要素识别和空间解构,构建张谷英村空间布局的图式语言体系,通过对空间布局的秩序、语法和意义的研究,探索了空间布局的嵌套结构、过程机理及逻辑脉络。研究表明: 张谷英村空间布局可划分为居住空间、连接空间、附属空间和复合空间,归纳提取 “字”“词”和“词组”共86种图式语汇,构建了空间布局的图式原型数据库。 建立张谷英村空间布局图式语言体系,该体系具备完整的图式语言逻辑,其发展模式和空间秩序始终遵循着宗法礼制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 张谷英村空间布局图式语言具有完整而稳定的设计句法和语法,图式语汇丰富,句法组合类型多样,语法结构则相对单一,形成了局部复杂多变,整体相对单一的村落空间布局。 村落空间结构及元素细节在发展中不断进行修正和改变,空间布局表现出极高的整理性、顺应性和一致性。 村落空间构建元素和设计理念地方特色鲜明,图式语言的语汇及空间法则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洁 《西部资源》2009,(1):51-54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包括人文社科)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集合,准确地说,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定义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一般来说,它不同于日常用语,它能比较准确、简洁地表达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统计学的甘肃臭草群落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是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因素,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对于认识干旱区草原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退化草地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草型退化草地浅层(0 ~30 cm)土壤水分符合正态分布,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逐渐增大,介于9.56% ~11.21%.各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97% (0~10 cm)、8.8% (10~20 cm)和14.09% (20~30 cm),均属弱变异;0~ 30 cm土壤含水量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其中34.92%~42.71%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主要体现在16.87 ~ 69.14 m尺度上.在0~ 10 cm土层,引起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度的不同,而在10 ~ 30 cm土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主要是根系分布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5147.2 2003043720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坡属性制图中的应用二却phcationofGzs to 5011 property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刘付程,史学正…//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2003,26(2)一173一176 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图是土壤空间变异性最直观的表达形式.传统的土壤属性分布图的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图的知识背景和主观判断,难以定量地反映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性随着空间统计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定量化的土壤属性制图方法已成为可能.在简单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土壤属性分布图数学原理的基础上,以ARC/INFO7.1为例,讨论了GIS在定…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贤赵  衣华鹏 《山地学报》2004,22(5):521-527
渭北旱塬是陕西省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探讨该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对农业生产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减少径流、控制侵蚀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渭北旱塬区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农地、苹果地和苜蓿地3个土层深度(0~20cm、60~80cm、280~300cm)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趋势。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性。在0~20cm土层,空间变异性尺度为9~16m,60-80cm土层为5~12m,280-300cm土层深为5~10m,空间变异性程度随尺度变化。自相关尺度为1~17m,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变异性在0~20cm、60~80cm和280-300cm分别占总空间变异性的90.0%~94.0%、84.0%~98.0%和85.0%~94.0%,明显大于随机部分的空间变异性。从苜蓿地、苹果地到农地,空间自相关的尺度逐渐增大。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农地和苜蓿地在表层(0~20cm)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而苹果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接近各向同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无损监测农田土壤水分含量,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新疆南疆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运用EM38-MK2大地电导率仪快速、高效的获取了4组不同时期的棉田土壤表观电导率数据,并同步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通过构建表观电导率数据与室内测定含水量数据间的反演模型获取了测点的含水量数据,并按照土壤水分干旱分级标准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进行划分,综合利用GIS软件和地统计方法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时期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决定系数均大于0.80且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均较小,表明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土壤表观电导率与表层土壤水分相关性较好;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数据表明土壤水分具有很强的时间变异性,变异性由中等变异转变为弱变异再转变为中等变异;受人为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变异函数模型也存在差异;半方差分析中4个时期的土壤水分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均大于75%,表明土壤水分在空间上趋近于弱空间相关;高程反距离权重(IDW)插值图及水分克里格插值图表明微地形是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为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提供重要的方法支撑,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10.
戈壁沉积物组分结构具有分形特征,能否利用分形特征及其变异性指示戈壁地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的风沙作用目前认识不足。通过计算内蒙古苏宏图戈壁地表表层沉积物的分形维数值并分析了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分形维数值随0.050~0.179 mm跃移组分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0.179~20.919 mm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风为塑造戈壁地貌的主导因素,戈壁沉积物分形值小于冲积、洪积作用下的泥石流沉积物(2.630~2.738),大于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黄土沉积物(2.122、1.930)。风力使戈壁形成“均质面”,空间变异程度为中等空间相关性(32.8%):主导上风向裸露戈壁地表,沉积物以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为主(平均含量59.88%),分形维数均值为2.39;下风向半荒漠戈壁地表,沉积物以跃移组分为主(平均含量46.96%),分形维数均值分别为2.45、2.48,受主导风影响较弱的山间砂砾质地表,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含量较多(平均含量58.22%),分形维数均值为2.46。分形及其变异性指标可反映戈壁沉积物组分变化中的风沙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在降水后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受轻度干扰的沙质草场、禁牧半流动沙地和受重度干扰的丘间低地在降水后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变异幅度是丘间低地>半流动沙地>沙质草场。半流动沙地和丘间低地的表层与亚表层土壤水分空间结构差异较小,但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都要高于沙质草场表层。沙质草场表层与亚表层空间结构差异明显,两层土壤含水量变程分别为181.80 m4、.55 m,分维数为1.91、1.99,表层变异性小,亚表层变异性大。半流动沙地表层、亚表层的土壤含水量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分别占各自总空间变异性的50%和48%,主要表现在1 m以下的小尺度范围内。丘间洼地两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特征差异较小,空间变异性大,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图表现出由洼地中心向四周递减的分布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尺度范围。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着沙地植被、地形小尺度分布格局在大尺度上的配置格局,降水后的沙地土壤水分格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地形状况、植被条件和小尺度的人为局部干扰在该变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0-2012年中国北方草地NDVI和气候因子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0-2012年的MODIS NDVI数据,结合中国北方187个气象基准站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资料,对2000-2012年中国北方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同期年均温度、降水量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NDVI无明显变化的区域占北方草地总面积的64.35%,以荒漠草地为主;草地退化区域的面积(占北方草地总面积的23.97%)大于改善区域的面积(占北方草地11.68%)。(2)NDVI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以来中国北方草地68.37%区域呈稳定状态。其中,荒漠草地植被变异性较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草地占其总面积的79.73%;而灌丛草地和典型草地的变异性较大,变化显著的草地分别占其草地面积的41.55%和45.92%。(3)北方草地区中,54.04%的区域年均温度呈升高趋势,大于温度呈降低趋势的区域,温度升高幅度最大为0.159 ℃·a-1;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的面积达71.01%,远大于呈减少趋势的面积,降水量增加的最大幅度为23.29 mm·a-1。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安徽省霍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提取2005~2008年耕地监测数据资料建成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库,对耕地监测的有机碳数据按县域内不同空间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该县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明显提高,显示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库积累。县域范围内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不同尺度的变异系数介于4.53%~14.91%。村民组(自然村)单元内变异性最高,有机碳含量乡镇间变异性低于行政村间变异性。因此,从县级尺度的农田土壤碳计量来说,以乡镇尺度采样研究比村级尺度可靠性要高。影响县域内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变异的动力因子主要是农业利用和农田基本建设,茶、桑和水稻利用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4.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分布特征的染色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中广泛存在由各种大孔隙组成的大孔隙网络系统,其分布特征影响斜坡水文行为和孔隙水压力场,对斜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运用亚甲基蓝溶液分别在木本植被群落斜坡和草本植被群落斜坡土体进行染色示踪渗透试验。通过对垂直剖面大孔隙分布模式的分析和对整个试验区大孔隙的深度分布的统计分析,研究大孔隙分布的非均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大孔隙在垂直方向和横坡方向上的分布都表现出非均匀性,顺坡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变异性;2.大孔隙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横坡方向的非均匀性比顺坡方向的非均匀性显著;3.草本植被群落斜坡土体大孔隙分布的非均匀性和变异性比木本植被群落斜坡显著;4.在100 cm×100cm的尺度下研究大孔隙分布特征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王法辉 《地理学报》2011,66(8):1089-1100
近年来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三大潮流,即“科学化”(强调借用自然科学的计量分析方法和模型)、“空间化”(关注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变化和相互作用) 和“应用化”(侧重于政策性规划性强的实用课题)。空间化的社会科学,尤其是应用研究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GIS) 方法的应用,因为GIS 在整合、分析各种数据尤其是空间数据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举例演示GIS 在相关领域(如经济学、语言历史、社会学特别是犯罪学、公共卫生和规划)的广泛应用。选取的案例来源于笔者多年研究的经验,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多家研究机构(NSF、NIH、NIJ) 资助的多项研究成果,旨在说明GIS在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最大的碳库,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3/4,在全球C循环中起至关重要作用[1]。土壤异养呼吸(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Rh)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损失的主要途径。土壤异养呼吸是指土壤在微生物参与下的矿化过程,主要包括根际微生物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无根土壤)和枯枝落叶层呼吸,由于土壤动物呼吸量不大,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异养呼吸主要表现为矿质土壤呼吸[2-4]。土壤异养呼吸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在全球范围内,异养呼吸所占总呼吸的比例为7%~83%,其中在热带和温带(30%~83%)森林生态系统中所占比例高于寒带地区(7%~  相似文献   

17.
健身场地精细空间认知是“体育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破解健身场地空间分布不均匀、利用不充分等难题的关键。针对统计年鉴与问卷调查等数据难以有效的从精细空间尺度上揭示健身场地供需的空间特征,本文提出利用多源地理数据刻画城市健身场地需求与供给特征,借助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健身场地空间可达性评价模型,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测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性,从而实现精细空间尺度城市健身场地空间认知。本研究以长沙市为研究区,通过搜集该区域的健身场地分布数据、人口分布数据与相关影响等多源地理数据,分别从网格与街道尺度分析健身场地的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精细空间尺度上可达性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变异性,结果表明:(1)长沙市健身场地资源分配空间不均衡较为明显。其中,芙蓉区整体的健身场地空间可达性较高,但是区域内供需失衡最为严重;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与天心区的可达性总体上较为接近,但是,不同区域内变异性存在较大差异;望城区可达性与变异性均是所有区域中最低的。(2)场地密度与路网密度对健身场地可达性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作用,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场地密度与路网密度对健身场地可达性正向影响较大的街道分别位于...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统计方法分析了省域范围表层土壤(0~20 cm)砷元素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砷含量平均值为6.95 mg·kg~(-1),变异系数141.0%,为强变异性。土壤砷最优理论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块金效应值83.77%,变量空间相关性较弱。通过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地质背景、地形可能影响着土壤砷的空间分布。克里格插值图直观地反映出研究区内土壤砷的空间变异特征,调查分析得出,母质母岩、土壤类型、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研究区土壤砷的分布,同时,人类的矿山开采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对土壤砷的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静力学是研究泥石流静止状态下的某些特征和一些规律。准确测定泥石流及其浆体的特征值,对揭示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机理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野外(如西昌黑沙河,云南浑水沟,蒋家沟)开展观测试验以来,我们引进了石油钻井泥浆,土力学,土壤学和水化学等学科的某些试验方法,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初步总结出泥石流及其浆体的组成,流变,结构和化学特性等参数的测试方法。以供与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区降水空间扩展方法与垂直地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降水影响机制复杂,空间变异性强,由于观测资料稀缺,降雨数据从站点到空间的扩展一直是水文学界的难点。本文基于太行山区34个国家气象站和130个雨量站的降水实测数据,评估了距离平方反比法(IDS)、改进的降水海拔关系模型(MPAR)和两种综合方法(MPAR-IDS和IDS-MPAR)应用于太行山区降雨空间扩展的效果,探讨了山区降雨空间扩展的影响机制及方法优劣性。结果表明,4种空间扩展方法中IDS-MPAR精度最高,其年降水平均相对误差(MRE)仅8.7%,比IDS方法小14.0%,MPAR-IDS的误差比IDS低10.4%,MPAR与IDS的精度接近。基于IDS-MPAR插值结果的分析表明:太行山区降水分布规律主要受地形影响,降水等值线与山体走向基本一致;在小五台山、南太行迎风坡山腰存在一个最大降水高度,在恒山、五台山则存在两个最大降水高度,分别在迎风坡山腰和山顶附近;大同盆地等几个背风坡盆地降水很少,而喇叭口形的长治盆地降水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