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水资源全成本定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水资源的天然供给与人类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但是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不足,一方面又存在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配置资源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计划手段,一种是经济手段,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将2种方法结合使用。文章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水资源全成本定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横跨整个欧亚非大陆,国家、民族众多,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文化障碍。因此,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使用CEPII数据库中的各语言指数来分析语言因素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总体双边贸易和不同产品类型贸易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沟通能力(共同口语)对"一带一路"总体双边贸易影响最大,其他因素按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民族联系(共同民族语言)、官方支持下的间接沟通能力(共同官方语言)和民间间接沟通能力(语言相近性)。同时,语言对"一带一路"不同产品类型贸易的影响随着产品复杂度提高而提高。对于低差异化产品而言,由于附加值较低,其依赖于低成本的沟通,语言的重要性最低。对于中差异化产品,语言的重要性有所提升。而对于高差异化产品而言,共同民族语言所体现出的民族联系和信任度对"一带一路"高差异化产品的贸易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共同口语、共同官方语言和语言相近性,这些都反映出语言因素对"一带一路"高差异化产品贸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俞路  闫歌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2):305-316
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全面铺开,高铁新城正在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本研究以京沪高铁站点为例,分析沿线高铁站点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效应。由于相关社会经济数据的匮乏,文章应用DMSP/OLS和NPP/VIIRS卫星灯光数据结合距离圈层法对京沪高铁站点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后,中等规模城市所在的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受益最大,其次是大城市高铁站点的周边地区,而居于小城市的高铁站点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河南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在建立地区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区1997年和2001年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行政体制、产业结构、外资利用和教育发展等影响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范围的城市旅游体系中,引入"中心地的中心性"概念,可以在这种旅游性的空间网络中考察城市地位的相对重要性,划分出城市的等级层次,判断出不同级别的中心城市,更可以进一步得到区域空间的城市旅游构成关系.Voronoi图在地理学中是一种利用中心地的中心性广泛用于空间分割、空间邻域查找的空间剖分方法.引入这种方法,以苏浙沪地区为例,在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利用Voronoi图的空间分割原理,找出不仅具有规模性,而且具有空间组织功能的旅游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3年47个地级行政单元的夜间灯光数据和其他社会经济数据,本文分析了京沪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相邻非高铁城市,京沪高铁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这些高铁城市的经济增长也带动了其他相邻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京沪高铁的开通也显著地促进了京沪高铁经济带的地区间溢出效应。此外,相对经济水平较低的城市,京沪高铁的建成对经济发达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说明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经济扩散和经济集聚是同时并存和同时发展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人口集聚因素是促进京沪高铁经济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以下依次是投资和出口。投资和人口集聚因素对整个经济带的经济促进作用在增强,而出口因素的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7.
俞路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6):1148-1160
基于交通可达性指数对2009—2016年期间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整体上所有主要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均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范围上来看,无论时间可达性还是经济可达性,东部城市都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高铁建设导致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经济可达性的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以各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中心-外围”结构。但集聚外溢效应同样存在,这种外溢效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的近邻地区,向周边中等规模以上城市扩展。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区域间交通成本仅仅出现了中等程度的下降,由此导致区域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尚处在交通成本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倒U字曲线”的中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重庆市大气污染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spatial statistics analysis),借助GIS工具分析重庆市3项大气污染物TsP、s02和NO.浓度的空间分异特点。污染物在东北-西南方向上分布最为分散,经济重心与污染重心相差较远。在整体上SO2的空间自相关性很强,属集中分布模式;TSP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属随机分布模式;NOx处于两者之间。局部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区、县的大气污染物之间相关性较弱。通过两个年度的浓度动态变化比较,发现SO2和TSP都有明显的消减,但NOx浓度在局部地区仍在增加,增幅达164.2%,使其整体上几乎没有消减。  相似文献   
9.
俞路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4):94-102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方法,利用1998年~201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地区间溢出效应及其相应渠道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FDI不仅对投资所在地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地区间经济溢出,并且FDI的地区间溢出效应远大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这说明FDI的地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在FDI地区间溢出渠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地区间贸易对我国FDI的地区间溢出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地区间劳动流动和地区间技术扩散对此影响较小。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区保护主义的削弱,地区间贸易日益扩大,由此促进了FDI的地区间溢出,但是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地区之间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导致这两个因素对FDI的地区间溢出贡献不大。所以在地区间贸易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要加大其他要素的流动程度,通过FDI溢出效应来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