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斜角坐标系量化图形的立体化问题:(1)斜角坐标网的立体化,包括构成各种几何形体以及立体化产生的不同效应等;(2)内容图形的立体化,重点是单、双坐标系基础图形,包括各种不同柱状形体的构成等;(3)量化图形整体的立体化,包括多坐标系中心组合、三面体组合、反转组合等组合图形,侧重研究坐标网与内容图形的配合等。  相似文献   

2.
曲轴坐标系是对传统直线坐标系的扩展,由曲轴坐标系构成的量化图形造型丰富、活泼生动、组合方式多样,是量化图形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全曲轴坐标系是曲轴坐标系统中的一类,是量化图形的数学基础之一.该文通过对全曲轴坐标系的构成、基础坐标网和组合图形的研究.展现了全曲轴坐标系量化图形用于表现各类统计数据的能力.以<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源,绘制多种全曲轴坐标系图形图谱并进行分析,对实际的地学统计数据进行直观展现.同时,进行曲轴坐标系量化图形专题制图系统的研发,为全曲轴坐标系在地学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透视坐标系的概念,列举了多种透视坐标网中量化信息的图解实例,力求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专题地图图形可视化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4.
由谷宝庆、胡文亮、韩宪生、张军海合著的《斜角坐标系量化图形学》一书 ,已由科学出版社2 0 0 0年 9月出版。该书推出一种以图形高效传递量化信息的方式 ,即新型的复式量化图形。这种量化图形既可以为完善社会、经济地图的图形显示提供基础条件 ,又可以单独用来传递地理量化信息。它将为地理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全书有以下特点 :其一 ,该书从数学基础开始 ,建立起完整的斜角坐标系统 ,介绍斜角坐标系的构成原理 ,分类系统、变形规律、计算公式、曲轴形式等 ,提出斜角坐标系交角大小的随机性和选取范围 ,轴向在全方位内任选的自由度、原点的…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分析量化图形构成的基础上,从数学基础、内容图形和辅助要素三个方面阐述了二维坐标系量化图形展现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6.
该文阐述了透视坐标系的概念 ,列举了多种透视坐标网中量化信息的图解实例 ,力求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专题地图图形可视化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分析量化图形构成的基础上,从数学基础、内容图形和辅助要素三个方面阐述了二维坐标系量化图形展现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零角坐标系的构成原理和实际运用 ,分析了零角坐标系图形展现的影响因素 ,从而为专题量化信息图形可视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图形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零角坐标系的构成原理和实际运用,分析了零角坐标系图形发现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专题量化信息图形可视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图形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鄂栋臣  张胜觊 《极地研究》2011,23(3):226-231
首先绘出常用的几种坐标系,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站心坐标系及平面坐标系的定义,然后举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大地架标系统,如WGS72和WGS84,及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0和ITRF2005.简要回顾国际南极大地坐标系统的发展,重点论述中国南极地区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及发展过程.最后,讨论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转...  相似文献   

11.
王娟  李钢  于悦  赵美风  冯忱熹  陈诺 《热带地理》2022,42(9):1559-1570
拐卖儿童犯罪屡禁不止,备受社会和学界关注。地理学视角下的已有研究多注重宏观区域定量分析,缺少基于寻亲成功案例聚焦被拐儿童的微观定性分析,尤其对被拐儿童记忆空间与记忆地图的探究不足。文章基于从“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提取的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文本分析、认知地图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索寻亲成功的被拐儿童记忆地图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被拐儿童记忆内容由地方性知识、家庭性知识和个体性知识3部分构成。其中,地方性知识包括儿童家乡的自然物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要素;家庭性知识包括儿童原生家庭成员信息、亲缘关系等要素;个体性知识包括儿童自身体貌特征、失踪时穿着等要素。2)被拐儿童记忆空间形成于其日常活动空间,是地理空间与人文情感的结合;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和时代变迁,儿童记忆空间要素产生变化,形成不同阶段不同时代的独特个体记忆,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易塑造混合复杂的记忆空间。3)被拐儿童记忆地图根据其记忆内容及记忆要素类型分为多要素混合式记忆地图(依托多种感官、多要素定位家乡区域)、空间化布局式记忆地图(即手绘完整地图,具有空间性和尺度性)、单要素主导式记忆地图(即以地标和地名为关键要素)3种模式。4)儿童对其日常活动中频繁接触的场所会留下较为深刻印象,家乡环境中独特形状的道路、水域更易使儿童产生记忆,成为寻亲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素;地名、方言、习俗组合与地名、地标组合成为寻亲成功的关键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12.
基础图形信息库(BGIB)是资源信息系统(RIS)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科学性、精度的可靠性,都直接关系着RIS的功能发挥和应用效果。本文结合陕西省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中1∶250000基础图形信息库的建立,论述了BGIB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及其结构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总结出建立BGIB的最佳工作流程,并阐述了三个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工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文章认为:基础图形信息库的建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谓对应关系,可以是相同对应,也可以是相反对应。自然界中,对称现象无处不在,远至天体运动,近至一草一木,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对称的力量。高中地理试题常常借助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图示隐含重要的地理信息,其中不乏大量的对称图形,对它们进行整理归类和解读剖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85,5(2):15-21
沙漠化专题图必须包括沙漠化土地现状、成因类型、沙漠化土地区划及沙漠化演变趋势的预测等内容。为此必须收集不同时期的航空相片、地形图、文字资料和统计资料作为编图的基础。在航片判读过程中,必须先为各项主要内容建立判读标志。沙漠化专题图的表示方法可以采用质底法、区域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等配合使用,使各类专题内容多层次地表示在地图上。根据内容的主次,可以分别采用不同色相、不同饱和度的颜色;不同形状的符号;不同粗细的线条互相组合叠置,使沙漠化地图的内容丰富而清晰,分布规律明显;图面色彩鲜艳而柔和,层次分明。在资料丰富,沙漠化专题内容研究较深入的情况下,采用系列图的形式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形数据的投影变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燕 《中国沙漠》1996,16(1):55-60
投影变换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空间处理的重要环节, 根据GIS中图形数据操作与分析, 介绍投影变换的两种基本方法——反解变换法和数值交换法。反解交换法适用于两种投影的坐标公式较简单, 较易求出两种投影平面直角坐标之间直接联系的情况。数值变换法应用范围较广, 它可以避开较复杂的投影坐标公式的反解问题, 求出两个不同投影平面场上点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吴立勋 《福建地理》2000,15(4):54-56
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要自己学会制作课堂教学软件。制作地理课件的核心是地理图形的制作和动画。制作地图有:拖出、对齐、复制、旋转、叠加、加色和组合等基本方法;设定地衅动画主要用“闪烁-出现”模式和巧用幻灯片副本等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土地详查历经八年,至今未完。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叶城县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分散等特点,进行了微机制图的探讨。本文着重介绍了(1)微机制图的软硬件工作环境;(2)图形编辑和编码技巧;(3)图形量化方法,建立图形库;(4)属性数据输入、更新、修改;(5)错误信息检查,建立点线面的相互关系;(6)面积计算与机助制图。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地详查历经八年,至今未完。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叶城县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分散等特点,了微机制图的探讨。本文着重介绍了(1)微机制图的软硬件工作环境;(2)图形编辑和编码技巧;(3)图形量化方法,建立图形库;(4)属性数据输入、更新、修改;(5)错误信息检查,建立点线面的相互关系;(6)面积计算与机助制图。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采用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权属调查中的承包地块调查内容包含土地用途、地力等级、利用类型和是否基本农田等信息,这些信息资料需要从当地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收集。这些信息资料通常多以数据库、电子图件、电子表格等形式存在,其中涉及的坐标系通常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如何把收集的资料中的坐标转换成CGCS2000坐标就成为非常紧迫和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从2009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至今,针对这项工作的图件及数据坐标转换的研究较少。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以山西省某县为例,首先通过对比两种坐标转换方法的转换结果,确定了在县域范围内采用七参数法,接着又提出了一种应用南方CASS及TGO等软件对图件及数据进行坐标转换的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种坐标转换方案流程简单,易掌握,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本文还对本项工作中涉及坐标转换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组合间距的尼龙阻沙网积沙形态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平沙地,布设了两条尼龙阻沙网水平组合防沙实验,组合间距分别为2H、5H、10H、15H(H为阻沙网高度),一个风季中对实验设置的地形及纵断面蚀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1)各尼龙阻沙网组合形成有规律的地表蚀积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以阻沙网为核心的积沙区,其上下风侧分布有较稳定的风蚀区,两条阻沙网之间存在临时的风蚀区。(2)在阻沙网前后形成与阻沙网高度相近的积沙体,在第一条阻沙网上风侧区域,积沙厚度与水平距离呈指数函数关系,在阻沙网背风侧,积沙厚度与水平距离呈二次函数关系。(3)2H和5H积沙体纵断面呈单峰状,风季中后期形似“几”字形,而10H和15H呈双峰状,风季中后期形似“M”字形。(4)阻沙网组合间距越小,积沙分布就越集中,形体越高大,反之则越分散,风季末阻沙网积沙体地形起伏度、平均坡降、积沙体积比、积沙断面面积轮廓比大小排序均为2H>5H>10H>15H。(5)阻沙网积沙体积具有随阻沙网间距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观测断面最大积沙体积5HH>2H>15H>10H,5H、2H、15H分别较10H大13.20%、12.34%、3.78%,可见,5H防沙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