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有效保护耕地资源,作者提出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一样,建立优质耕地保护区。阐述建立成都平原耕地保护区的依据、有关耕地保护区认识问题、建立耕地保护区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南极特别保护区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梳理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形成的相关文件,概述了南极特别保护区设立的发展和南极特别保护区管理计划(草案)的编写与批准流程。对已批准设立的67个南极特别保护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目前保护区总面积超过2700平方千米,分别由13个南极条约协商国提请设立,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国提出的占绝大多数;1966年和1985年为保护区设立的两个高峰年份。这些保护区主要以动植物、动植物栖息地或者生态系统为保护内容、以科学价值为保护目标。此外,简要地分析保护区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介绍我国的南极特别保护区申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保护区规模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保护区其规模具有随保护区类型、建设时间和地区分布的不同而变化的特征。自然保护思想和保护区建设中土地的可获得性是形成上述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保护思想对保护区规模大小有指导作用,而土地的可获得性则直接影响保护区面积。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建立了深圳湾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保护区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在体系中的比例分别为53.89%、29.73%、16.38%,健康指数分别为0.4080、0.5891、0.6037;保护区综合健康指数为0.4939,处于健康等级Ⅲ级(亚健康状态)。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为:1近30年来城市化发展导致保护区生态系统丧失部分生态功能,健康水平不断下降;2水污染、人工引种植物和病虫害等对保护区造成巨大外界压力;3建筑施工和人类活动影响保护区自然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论景观生态保护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郑达贤 《地理科学》1997,17(1):70-75
提出景观生态保护区的概念,阐述了同生态保护区不同于纯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功能分其为4种类型:阻生、连通性、资源性和缓冲性保护区。讨论了天然来源的景观生态保护区和人工建设的景观生态保护区不同特点和演化趋势,以平潭岛为例提出应把景观生态保护区规划纳入国土规划中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6.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区保育与湿地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保护区内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周边地区农田用地的开发,保护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湿地退化等问题。本文从保护区的湿地功能区保育现状和保护区各功能区生态补偿等方面研究了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确保洪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达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湿地科学》2004,2(1):25-25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威胁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了促进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保护区与科研单位在湿地管理、科研、合理利用及公众教育等方面沟通与协作,经国家环保总局同意,丹东市环保局和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将于2 0 0 4年4月举办中国丹东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与新西兰米兰达保护区缔结姊妹保护区仪式暨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会议内容(1)丹东鸭绿江口保护区与新西兰米兰达保护区缔结姊妹保护区仪式;(2 )湿地保护、管理、科研的研讨及经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滦河口的珍稀鸟类及其生态环境,探讨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性及保护区的范围、功能、保护对象、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原湿地保护区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结构特征,其功能区分区不应照搬传统的3级规划模式。本文通过对纳帕海湿地保护区功能区分区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适合纳帕海保护区湿地特征的分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德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建立与保护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在德国,饮用水被确定为生活中的第一物质材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建立与保护是一项法律程序。德国人经过100多年的长期实践,迄今为止已建立近20000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水源地保护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被欧美工业国吸收采纳。本文介绍了德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政策、规范与模型;保护区的划定原则与方法,以及利用岩石土壤对水污染的过滤净化能力或者水体自然净化功能,分区分级保护和利用水源保护区的实用哲学。本文还描述了全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水源保护区的关系,东德与西德水源保护工作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公众前来参观学习。为了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科普优势,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区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科普宣教模式,建立完整的解说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目前保护区已成为广大市民接受生态环保、湿地物种等科普知识教育的理想基地。介绍了保护区开展科普宣教的资源优势、工作现状和主要做法,并就改进保护区宣教模式,提高宣教成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据红河县气象站及保护区附近4个气象哨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访谈所得非常规资料,采用理论推算方法对保护区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光、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显著.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温、年日照时数、年积温逐渐下降,年降水量和年太阳总辐射量逐渐增多.一年中,光、热、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山地南坡较北坡多.针对热量和水分资源垂直分异特征将保护区划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可为保护区及附近社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气候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科普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岸,其独特的红树林湿地景观吸引了大量市民及游客前来参观。科普宣传教育是保护区的重要职能之一,保护区管理局应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科普教育资源优势,以满足市民群众的科普知识需求。本文总结了保护区近年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前科普教育模式优点和不足,对今后科普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大洋海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极端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当今世界各国力争国家权益,积极参与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的国际事务,然而我国虽对此持续关注,但相关研究甚少,在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的适宜性评价指标和区划方法研究方面几近空白。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现有各国南极海洋保护区的提案分析,尝试构建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的适宜性评价的多级指标体系,并基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叠加分析,对普里兹湾海洋保护区设立的适宜性进行案例研究,以期为我国南极海洋保护区的设立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09年覆盖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MOD09A1和MOD13Q1数据集的相关数据,该保护区1:5万DEM,并结合2008年9月采集的野外湿地数据,进行了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改进型调整植被指数(MSAVI)、地表水分指数(LSWI)、海拔和坡度5个参数的保护区湿地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湖泊、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100~4700m且坡度≤4°的佩枯错、浪强错、多布扎等湖泊密集的高原湖盆地区、佩枯错与浪强错之间的平原地带和保护区中部及北部坡度较缓的河谷地区,大部分湿地分布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2000~2008年保护区湿地以季相变化为主,6~9月(湿季)湿地面积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2%;6~9月湿地面积年际变化幅度小于保护区总面积的0.1%;坡度和海拔是影响保护区湿地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和提取该地区湿地空间分布范围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6.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自动化成图中图斑分割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针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自动化成图中必须进行图斑分割的决策问题,运用动态规划原理和相关几何知识,在建立连片性和区位因素影响下的耕地图斑定积分割决策模型基础上,开发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图斑分割自动化成图决策系统,并利用该模型和系统对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个行政村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图斑自动分割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达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自动化成图中图斑分割定位、定量的要求,从而为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成图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臼坨岛群鸟类资源及其环境综合评价,阐述建立石臼坨鸟类保护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区的建设原则,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分区,以及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邹磊磊 《极地研究》2020,32(3):373-382
2016年10月南极罗斯海保护区提案在历经5年协商谈判后得以通过。在罗斯海保护区协商谈判中,出于对地缘政治因素主导下的南极"软控制"担忧,相关国家对该提案表示关切和质疑。另外,对渔业权益的考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国家对该提案的态度。因此,南极权益诉求是保护区谈判经历曲折的主要原因之一。罗斯海保护区提案的通过是各方基于各自权益进行博弈并妥协的结果。未来保护区制度可能成为南极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为维护南极权益,中国应汲取罗斯海保护区提案协商谈判的经验,提高对保护区制度的认识,洞悉提案背后潜在的权益纷争,提升权益诉求下的政治博弈能力,参与法律规制的构建,加强南极的科学研究,从而成长为南极海洋保护区事务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9.
唐建业 《极地研究》2016,28(3):370-380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框架下的海洋保护区建设备受国际社会关注。2009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建立了第一个海洋保护区,但2012年以来,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提案以及东南极海洋保护区代表体系提案却一直没有进展,其中涉及了南极条约体系解读与海洋保护区定义等法律争论、保护区建设与地缘政治控制以及排斥其他国家渔业活动等政治争论。研究表明,虽然委员会有权建立海洋保护区,以实现养护南极生物资源的目标,但两个提案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且这两个提案一定程度上都与提案国的南极领土主权以及渔业活动相关联,无法排除其他国家的政治关切;提案每年变化,也体现了政治妥协。因此,为真正实现按公约养护南极生物资源的目标,应切实解决相关的法律与政治关切,提高程序的透明度,扩大参与度,并认真实施对已建立的海洋保护区的研究与监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石臼坨岛群鸟类资源及其环境综合评价,阐述建立石臼坨鸟类保护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区的建设原则,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分区,以及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