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畏  邹峥嵘 《测绘科学》2012,(4):32-34,60
本文阐述了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判断空间关联显著性的相关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将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领域,探索区域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挖掘环境质量数据中的空间关联关系。结合惠州市2008年空气现状调查中的硫酸盐化速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在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聚集模式;在局部层面存在三个统计显著性较高的聚集区。由此可知,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挖掘环境质量数据中的潜在关联关系,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十分重要的统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统计分析的核心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本文利用空间分析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河南省各辖市200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速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该时期内河南省各辖市GDP增长率水平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表现出空间相似值之间的空间聚集。基于对Moran散点图的分析和空间滞后回归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空间统计分析对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及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海南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平台上利用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海南省人口的全局和局部空间差异的特征、分布形态与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统计分析观念,改善了统计分析方法与方式。研究的结果显示,海南省人口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表现为从中部山区逐渐向周边沿海区域扩展的环带状聚集模式。根据这一结论提出几点促进海南省未来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GIS相关学术科研单位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乃  李洋  黄远林 《测绘科学》2019,44(4):188-195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美国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状况,该文以ArcGIS 10.2和Excel为平台,利用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GIS分析工具及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差异系数等统计分析模型对美国GIS相关学术科研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并评价其社会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美国GIS学术科研单位在全国、东西部、9大分区、各州内部均为空间聚集模式,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东北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是美国GIS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人口密度、GDP、教育财政支出都是对于GIS科研单位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的社会因素,其中教育财政支出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1,自引:4,他引:67  
首先概述了度量空间自相关、空间关联的一些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识别区域空间关联的标准,然后探讨了将空间统计分析嵌入到一个GIS系统中的可行性,开发了一个分析空间关联的模块,并举例说明其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空间智能:地理信息科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总结多年来研究GIS智能计算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强调发现与应用空间模式,以增强GIS处理复杂数据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空间智能主要的技术体系由空间分析、空间优化和空间模拟三大模块构成,其技术基础包括空间统计与索引、智能代理、高级启发式,以及数学规划等系列智能技术.由于空间智能融合了机器学习、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理论,面向解决实际工程需求中大量存在的复杂时空问题,因此理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践上也有重大的应用需求.随着空间智能体系的完善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它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经济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忽略空间相互作用的传统区域经济分析手段和方法开始显现出一些明显的不足。而GIS在处理和分析区域地理数据上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为此我们引入GIS工具对区域经济进行分析,相较于传统的分析手法有了很大改善。本文以江西省区域经济数据为例,设计了一个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系统,并利用Arcob-jects二次开发控件结合VB可视化编程语言,实现了大部分区域经济统计分析功能,最后并将结果进行网络发布。研究结果表明将GIS引入到区域经济统计分析中,更能正确、有效的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联系,为区域经济研究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目前国家农村统计业务中迫切需求的技术,并详细介绍了通过GIS/RS技术和传统统计抽样方法的结合,集成农村抽样调查空间化样本抽选与总体推断,设计并实现了集"4D"海量数据为一体的二三维联动农村抽样调查空间化样本抽选与管理系统,为全国的农村抽样调查统计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他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运用统计方法与GIS技术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各方面分析汉王镇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尺度效应。综合考虑9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和6个候选影响因子,其中土地利用数据来自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并根据其空间分布与...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年《山东统计年鉴》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运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模式,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主要集中在青岛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增长因素和地形条件是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是以已经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或其他合法权属资料为基础资料,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查工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提供基础资料,提升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水平。地块分布略图是反映承包地块空间位置、四至、面积、权属等信息的图件,是确权发证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记录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带有位置信息的搜索引擎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获得隐藏于其中的地理信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各省流感月度发病数与相关关键词百度搜索指数之间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关键词的百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发病数作为因变量,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变量共线性后,分别使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地理加权回归(GWR)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构建流感发病数的空间分布模型。模型的拟合度能够从OLS的0.737、GWR的0.915提高到GTWR的0.959,赤池信息准则(AIC)也表明,GTWR模型明显优于OLS与GWR模型。验证结果显示,GTWR模型能准确识别流感高发地区,将该方法与搜索引擎数据结合能较好地模拟流感空间分布,为空间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预测模型和统计解释。  相似文献   

13.
顾及城乡差异的大区域人口密度估算——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有大区域人口密度估算结果大多是在千米级尺度上,仅能宏观地反映城乡人口分布的范围,无法准确地刻画城乡人口空间分布的细节特征。本文将首套30m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引入城乡人口密度估算中,基于实现城乡划分的GlobeLand30人造地表数据,在城镇区域运用夜间灯光强度与人口的相关性将城镇人口细划到30m尺度上来估算城镇人口密度;在乡村区域引入样方估算的方法修正乡村居民地面积以估算乡村人口密度。以山东省为试验区的研究表明,本文方法无论在城乡居民地刻画还是人口空间分布的表达上均优于参考数据,所使用的GlobeLand30的全球性也保证了该方法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整合和开发利用是现阶段统计行业信息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不仅统计指标多、数据量大,而且普遍具有空间位置属性。本文以江苏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例,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为统计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时空信息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15.
以时空数据模型及房产价格为研究对象,在同时满足基于特征和事件的空间时态数据模型基础上,结合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创建基于位置(栅格)和对象(矢量)相结合的时空数据模型,实现了对马鞍山市房产价格的查询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integrated use of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and radar (i.e., ALOS PALSAR L-band and RADARSAT-2 C-band) data for mapping impervious surface distribution to examine the roles of radar data with different spatial resolutions and wavelengths. The wavelet-merg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merge TM and radar data to generate a new dataset. A constrained least-squares solution was used to unmix TM multispectral data and multisensor fusion images to four fraction images (high-albedo, low-albedo, vegetation, and soil). The impervious surface image was then extracted from the high-albedo and low-albedo fraction images. QuickBird imagery was used to develop an impervious surface image for use as reference data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from TM and fusion images. T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spatial resolution by multisensor fusion improved spatial patterns of impervious surface distribution, but can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atistical area accuracy. This research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fusion image with 10-m spatial resolution was suitable for mapping impervious surface spatial distribution, but TM multispectral image with 30 m was too coarse in a complex urban–rural landscape. On the other hand,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proving impervious surface mapping performance by using either PALSAR L-band or RADARSAT C-band data with the same spatial resolution when they were used for multi-sensor fusion with the wavelet-ba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布具有独特的规律性和复杂性,Voronoi图在表达居民地分布特征方面有显著优势。针对当前空间聚类较少考虑实体方向关系的问题,基于Voronoi图提出一种顾及方向关系的农村居民地聚类方法。首先,构建距离约束的Voronoi图,并构建居民地实体间的Voronoi邻近图;然后,利用无向特征与有向特征来综合评价居民地实体间的聚集强度;最后,消除聚集强度小于阈值的实体对的邻近关系,得到聚类结果。采用浙江省宁波地区部分农村居民地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聚类不同分布模式的居民地,聚类结果符合人的认知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