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丰宁中生代晚期昆虫群落与生态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河北丰宁森吉图地区一条中生代晚期地质剖面进行生态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6个昆虫化石群落,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环境,并对相应的生态地层剖描述,作出了生态地层柱状图、该生态地层剖面由2个昆虫群落带、2个间隔带和1个昆虫化石组合层构成。生态地层划分的结果显示了中生代晚期在冀北许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盆地学演变的一般模式,古地理分析表明森吉图地区在古生代晚期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共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来在准噶尔盆地的札依尔山、哈拉阿拉特山、北天山及博格达山晚古生代地层中发现了14种遗迹化石属。它们的产出常与浊流沉积有关。长期以来,人们对上述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一直认为属浅海—海陆交互环境,而对其中的遗迹化石研究甚少。因此,笔者这一  相似文献   

3.
受同生断裂的控制 ,在晚古生代滇黔桂盆地及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 ,发育了复杂而有序的盆地充填序列。根据三级沉积层序的两大特性 ,在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晚古生代地层中识别出 2 5个三级沉积层序 ;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界面为关键 ,建立了晚古生代的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 ,地层记录中的层序界面大致可以划分为 4种类型 ,即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而且它们还可以进一步归为暴露间断面以及加深间断面两种范畴的界面。  相似文献   

4.
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保祥 《山东地质》1998,14(3):6-12
本文按照不同生物地层单位的含义,对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进行了厘定,共划出41个生物带,其中寒武纪有21个;奥陶纪10个,包括3个哑层间隔带;石炭纪3个;二叠纪7个。这些生物地层单位的确立,对统一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和推动今后的区调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东部早古生代地层和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笔者报道了在祁连山东部开展早古生代地层和沉积一构造演化研究所获得的最新成果.在生物地层学方面,对祁连山东部寒武纪地层和动物群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北祁连山奥陶纪等时地层格架、有关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时限及分布特征作了补充和修订。在沉积学方面,着重分析了祁连山东部早古生代各种沉积相及环境,特别是晚寒武世大陆裂谷发育中、晚期的火山一沉积环境.在上述基础上,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提出祁连山东部早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同时,该文亦描述了拉鸡山晚寒武世的4个三叶虫新属.  相似文献   

6.
古生代是显生宙距今最为久远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代",发生了多次重大构造、气候和生命演化事件。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对于深入理解古生代地球演化历史极为关键。通过识别地层中由地球轨道力引起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并开展调谐研究,可建立连续的、分辨率达0.02~0.4Ma天文年代标尺,并用于校正国际地质年代表。目前,国际地质年代表的中、新生代部分已基本完成天文年代的校正,但古生代部分尚未开展相关工作。近年来,人们在古生代地层中获得了可靠的、受高精度放射性绝对年龄约束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证据,并尝试建立天文年代标尺,表明建立古生代天文地质年代表具有良好的远景,是未来旋回地层学研究的前沿。本文简要介绍了旋回地层学的基本理论,系统总结了古生代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及重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建平—喀左地区元古宙—古生代地层做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不整合界线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多重划分与对比。进行了基本层序、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调查研究,将元古宙—古生代地层划分为10个层序,归并为2个超层序,初步建立了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建立-喀左地区元古宙-古生代地层做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不整合界线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多重划分与对比。进行了基本层序、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调查研究,将元古宙-古生代地层划分为10个层序,归并为2个超层序,初步建立了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东北区地层区划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地层学理论,运用地层多重划分方法,结合中国东北区的地层总体特征,提出了东北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区划意见。古生代划分出4个地层区和11个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划分出1个地层区和4个地层分区。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东北区地层区划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勤 《吉林地质》1996,15(3):15-22
根据地层学理论,运用地层多重划分方法,结合中国东北区的地层总体特征,提出了东北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区划意见,古生代划分出4个地层区和11个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划分出1个地层区和4个地层分区。  相似文献   

11.
黄恒  颜佳新  余文超 《古地理学报》2020,22(5):1001-1011
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与深水硅泥质盆地共存的古地理格局,是在加里东期褶皱基底上发生裂陷及差异沉降而发展起来的。广西宜州—柳州一带既是晚古生代上扬子碳酸盐岩地台南缘1条重要的沉积相分界线,也是晚古生代桂中和桂北地层分区、古生代—中生代雪峰山南段构造体系和桂中坳陷构造体系的分界线。文中通过对宜山—柳州一带晚古生代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成因分析,恢复了桂中宜山—柳州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演化历史。狭长型宜州裂陷槽盆地西起丹池断裂,向东经龙头、北牙、宜州延伸至柳州。自中泥盆世开始,首先在东西两端开始裂陷下沉,至早石炭世发展成型。受北侧来自江南隆起带陆源碎屑物质充填影响,其表现为南北不对称并在早石炭世晚期被填平。在宜州裂陷槽内发育多处早石炭世沉积型碳酸锰矿,含矿地层分布、地层序列及其沉积背景明显与裂陷槽演化有关。它们既是盆地演化历史的见证,也体现了桂中地区裂陷海槽的特色,值得在后续锰矿成因研究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区北缘的构造演化与古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别山区北缘的构造演化与区域古生物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不断在浅变质岩系中发现的古生代生物化石以及对晚古生代生物地层的系统研究表明:区内浅变质岩系所包含的古生代地层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系统的生物地层、生物古地理、古生态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D-C期间是区域重要的构造变动期之一。早期海西运动是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质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天山造山带综合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造山带综合地层学研究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之一 ,由于受区域构造和区域变质影响 ,造山带原始地层层序常受到强烈破坏 ,因此在区域地层研究中须采用综合地层学的方法。通过构造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将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地层划分为四个地层小区 ,建立各自的地层序列和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地层的初步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有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它们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矿床关系密切。作者对这些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陵地区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学研究显示,铜陵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期间发生了3次海平面变化事件,形成了3个沉积序列:(1)早志留世—晚泥盆世海退序列;(2)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海侵序列;(3)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退序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沉积过程中底层海水的物理化学条件(氧化还原条件)发生过3次明显的波动,并与3次海平面变化事件相对应。有意义的是,铜陵地区的大部分层控矽卡岩矿床都产在与后两次海平面变化事件相对应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15.
桂西晚古生代基性岩的再认识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若  邝国敦 《地质科学》1993,28(3):288-289
广西西部的基本地质面貌是广泛分布的三叠纪沉积中多处出露孤立的晚古生代地层。这些晚古生代地层往往伴随有大面积的基性岩。60年代和70年代的20万分之一的区测报告将它们划为中生代的基性侵入岩。  相似文献   

16.
辽河盆地曙光古潜山以碳酸盐岩和砂页岩为主的古潜山地层一直划归到中、新元古界.由于在该套地层的岩石薄片中发现交代残余的动物化石碎片,因此提出辽河盆地有古生界存在的新观点.通过牙形石、化石岩石学和岩性组合的研究,结合测井资料对这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建立了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层序,并对这套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项研究成果表明,辽河盆地存在古生代储层.同时通过古生界的厘定,认为古生代潜山并非单斜,而是由被断裂改造的褶皱组成的断块,这一结论为重新认识潜山的内幕构造特征及油气储层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另外,辽河盆地古生界的确定扩大了辽宁省古生代地层的分布范围,对修改和完善辽宁省该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区内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海陆交互相地层,集中分布于吉南弧形构造的通化——长白弧形拗褶带及靖宇——和龙弧形隆褶带的抚民屯陆盆内。尤其是在浑江流域的通化、鸭园、冰湖沟、菰园、五道江、道清、大通沟、金坑岭、咋子、八宝、苇塘、湾沟及松树镇一线,地层大致呈北东向分布,发育良好,所含植物化石非常丰富。地层面貌具有华北地台型晚古生界的基本特征,是研究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地层的重要区域之一。该地层富含焦煤、铝土矿、耐火粘土及建筑材料等矿产资源,对它的深入研究,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些年来,在区域地质调查及煤田预测工作中,发现和积累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南部玛东早古生代褶皱-冲断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玛东褶皱-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走向NE-SW,由NW向SE方向冲断。褶皱冲断带发育于寒武-奥陶系,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主滑脱面。中志留统及其以上地层不整合于褶皱冲断带之上。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古生代褶皱冲断带之一。根据卷入变形最新地层、不整合于褶皱-冲断带之上的最老地层和上奥陶统上部的生长地层,玛东褶皱-冲断带的变形时间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玛东褶皱-冲断带与其东南侧的塘南褶皱-冲断带同为塔里木盆地南缘早古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的组成部分,塘南褶皱-冲断带是该早古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主体的残余,其向NW的主冲断方向代表该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主冲断方向;玛东褶皱-冲断带是该早古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前锋,其向SE的冲断具有反冲性质。它们是昆仑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重要记录,也是昆仑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组成部分,现今保存最好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金钉子”是全球性地层之间“标准界线点”的形象化称呼。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具有丰富化石证据的地层分属于三个大的时代,即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时代所形成的地层分别称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这三个“界”再细分为11个“系”,30多个“统”和近100个“阶”,它们都代表了地壳在相应的地质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秦岭中、晚古生代地层发育完整,特别是甘肃碌曲—迭部一带,除下、中泥盆统之间有沉积间断外,志留—二迭系均为连续沉积,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为研究中、晚古生代地层比较理想的地区。本文报道了西秦岭古生代的地层区划和地层系统,并根据岩相、生物群特征,阐述了古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将志留—二迭系划分为20多个生物组合,其中大部分可视作区域性带化石。西秦岭古生代地层的沉积类型和生物组合基本属华南型。志留系—中泥盆统主要为浅海相沉积,生物群可与华南、中亚、东欧等地区对比。上泥盆统—二迭系可明显的分为两区:南区仍为典型华南型,区域性色彩较浓厚;北区与祁连山南坡沉积特征接近,属过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