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地震危险性评定计划莫斯科中心及其近期活动全球地震危险性评定计划(GSHAP)由隶属于国际岩石圈委员会的项目执行委员会负责协调实施,总协调人是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贾尔迪尼(Giardini)教授,总部设在罗马。莫斯科是GSHAP区域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片山恒华(TsuneoKatayama)教授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工作,于19明年被任命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秘书长。1991年4月,日本教育部批准在东京大学成立国际减轻灾害工程研究中心(ICDME),片山教授任副主任。1992年国际地震工程协会决定组建全球地震安全促进会(WSSI),以支持国际减灾十年(IDNDR)的国际活动,片山教授任副主席。此外,1992年片山教授又被任命为太平洋地区科学协会(PSA)减轻自然灾害特别工作组的主席。这是一个区域性非盈利的科学组织,成立于1920年。下面是片山恒雄教授所谈的有关国际减灾十年…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的初步资料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编印的《PreliminaryDeterminationofEpicenters》月报,整理出1993年全球6级以上地震目录,并画出1993年1-12月全球及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性指数A(b)值曲线。1993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初步评定为中等偏高;全球地震活动中心在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共发生M_s7.6地震两次。全球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9月,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10月。三次最大地震分别是:7月12日的日本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8月8日的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关岛)地震,9月10日的墨西哥恰帕斯州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刊第2期发表了《印度7.9级地震及地震工作概述》(一)一文,综述了这次地震的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抗震救灾和国际救援及印度的地震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这次地震的受灾区域、地震发生的背景、灾害分布和成因、历史地震、国际救援行动、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及结合我国防震减灾的现状得到的教训和启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高彬  贾科  周仕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4089-4099
本文通过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00-1970年世界台站震相报告,对该时期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震级5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了测量.具体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1)使用1900-1970年之间Shide Circulars(BAASSC,1900-1912),《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n的震相到时,对该时间范围内的22个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得到了21个地震事件的可靠结果;(2)使用1933年至1970年之间ISS的P波初动,对该时间范围内的15个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机制解,得到了其中12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的可靠结果,从而丰富了华北地区基于全球地震台网观测的1900-1970年历史强震目录震源机制资料;(3)基于华北地区地震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推断了华北地区M≥5.0的部分缺乏地震资料观测的历史地震断层面参数,并对这种方法推断的断层面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1年)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仪器配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利用近代微震资料研究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陈Yong 《中国地震》1997,13(1):10-17
利用1970~1993年华北地区ML≥2.0的微震资料,根据其地震活动特点,从中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做其G-R关系曲线,由该曲线可得到每个震级的年频次,同时,由该区域的历史地震(1300-1993年)可得到较大震级的实际年频次,两者对比,发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当选取合适的区域时,利用近代微资料可以推测出该区域较大地震的活动情况,但同时有两点注意:(1)利用微震资料进行统计时,得到的得一  相似文献   

8.
更多的证据表明厄尔尼诺现象与地震有关沃克早在1988年已有证据表明,从1964年到1987年期间,南方扰动指数(SOI)的5个极低值与沿东太平洋海丘(EPR)20°S到40°S范围的某些地震活动有关。该区域包括全球扩展最快的洋脊系之一(图1),在那里...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震各向异性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ismic Anisotropy,缩写IWSA)是国际地震学界的一次学术交流盛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第十二届国际地震各向异性研讨会(缩写12IWSA)于2006年10月22—27日在北京温都水城召开(见网址http://www.eap.bgs.ac.uk/12IWSA)。本次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中国地震局是12IWSA的共同主办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全球地震活动属于高水平,有4次大深震和4次浅源大地震。全球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34次,超过1993年。全球地震活动中心仍在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10月4日的千岛群岛地震是最大的浅源地震;6月9日的玻利维亚地震是最大的深源地震。1994年全球地震活动开始转折,揭开强烈活动期的序幕。各大地震带的A(b)值几乎按同一比例上升,显示全球地震整体性增强。全球地震A(b)值在6月和10月有两次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定地震危险性,在土层的最大加速度曲线中,研究加速度振幅衰减函数的意义重大,这对于近场尤其如此。在北天山地区,积累的强地面运动资料(共268个记录)大部分是远场的,仅对于一个地震—1990年震级为6.3的巴索伦斯克()地震一有两个台站获得到近场记录。因此,仅仅根据部分资料要想得到最大加速度与震级、震中距的经验关系那是不可能的。对世界强运动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总结后得到某些关系,在北天山地区研究了利用这些关系的可能性。由大量这种形式的关系式中选出了阿布季达耶夫()(1979)、卡姆布别尔()(1981)和福库史玛()塔那卡()(1990)的关系式,研究了数据值Ig(Ap/AH)随震级和震中距的分布。此处AP是根据这些关系式中的每一个计算出的加速度值;AH是在水平分量上观测到的最大振幅。实验观测资料与由卡姆布别尔和福库史玛,塔那卡所得到的修订了的全球关系式显出令人满意的相符。与阿布季达夫相比,当M≥5.5时是可以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其它区域所得到的关系式之使用标准,应用时具备两个条件:(1)在所有震级和震中距的取值域中,数值lg(AP/AH)的分布由中值附近趋向零;(2)均方差值不超过0.40个对数单  相似文献   

12.
李纲  刘杰  余素荣 《中国地震》2006,22(1):107-115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2005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6次(表1),最大地震为3月29日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8.5级地震(图1)。与2004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和能量释放均有所降低。200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1997年9月份全球M≥5.0地震动态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IRIS)地震数据管理中心得到的资料,1997年9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5次(见附表),其中M≥6....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国际地震资料中心(VX DAT)提供的地震目录和地球自转不均匀性(IERS,1992)数据的分析,计算了地球自转角加速度模量|dΩ|dt|曲线和全球不同地区每年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的相关关系数,同时对扩张区和俯冲带作了专门研究,证实了作者(Гоъкавый,идр,1994)以前根据全球地震活动做出的N(t)和|dΩ/dt|相关的基本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震动态》2010,(12):48-48
2010年,《国际地震动态》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这一年里,编辑工作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的付出对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全体成员对一年来为本刊辛勤审稿的专家(以姓氏笔划为序)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1996年5月全球M≥5.0地震动态1996年5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54次(见附表)。与上月相比全球地震活动有所减少,其中M≥6.0地震7次,最大的一次地震是5月2日13时34分(UTC)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6.5级地震。5月份的54次地震...  相似文献   

17.
全球巨大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全球巨大地震活动周期、活跃时段和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未来全球发生巨大地震的活跃时段和主体区域.结果表明:① 全球地震活动存在着置信度远超过95%的50年左右显著活动周期,此外还存在80——100年左右显著性不强的活动周期;② 通过对全球地震MSge;8.3时间序列图和MSge;8.0应变能时间序列图分析,得到活跃期10——14年,平静期39——41年,2004年后又进入了巨大地震的强活跃期,可能会一直持续到2018年;③ 强活跃时段内发生的MSge;8.5巨大地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太平洋板块北边界(美国阿拉斯加附近区域——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是发生8.5级以上地震最关注的地区,其次是太平洋板块的南美洲边界(尤其是秘鲁及其周边区域),应对这两个地区进行重点关注和监测.本文从地震活动性角度研究巨大地震的强活跃期问题,并推测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活跃时段和主体地区,而对于其机理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96年8月全球M≥5.0地震动态根据地震学合作研究会(IRIS)地震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1996年8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的地震116次(见附表),其中M>6.0地震11次,M>7.0地震2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斐济群岛地区,震级为...  相似文献   

19.
1996年6月全球M≥5.0地震动态据地震学合作研究会(IRIS)地震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1996年6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19次(见附表),其中M≥6.0地震16次,M≥7.0地震4次,最大的一次地震是6月17日发生在弗洛勒斯海的7...  相似文献   

20.
亚洲地震委员会(ASC)正式宣告成立1996年8月1~3日,在唐山召开的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期间,由IASPEI秘书长Engdahl博士主持召开了亚洲地震委员会代表会议。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19个国家的代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