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工程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学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及地质环境保护,评述了面向21世纪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主题,提出了面向21世纪工程地质学在基础理论与技术及重点应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贵州省地震局联合召开的“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方向研讨会”于1999年6月22~25日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25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科委和贵州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会议首先由丁国瑜院士、马瑾院士、邓起东研究员、张培震研究员、汪一鹏研究员、刘百篪研究员等对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的发展作了中心发言,分别就20世纪后半期地震地质学的主要成就,当前地质学发展的新进展和动向,构造物理实验研究进展的动态,和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向、新课题等作了介绍和展望,对与会代表进一步讨论有很多启发。代表们在讨论中结合我国地震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形势,对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方向与任务,得到以下10点共同的认识:(1) 努力吸取世界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推动和促进地震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2) 重视野外实际资料的获取,进一步开展中国活动构造定量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3) 重视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加强大陆内部现代构造活动图象和动力学的研究;(4) 开拓近  相似文献   

3.
地震数据与21世纪的地震台网16.1地震数据与21世纪的实践本专题共收到27篇论文,其中12篇进行了口头交流报告,另外15篇进行了展示交流。在口头交流报告中,来自美国的T.K.Ahem介绍了IRIS数据管理中心作为第一个连续资料的联合数据中心的工作进...  相似文献   

4.
叙述地质学方法的概念和原理,回顾了80年来的经历,指出了地质学方法的潜力和优点,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地质学方法发展的三个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八五”期间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探索了面向21世纪的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生命科学有两大前沿领域: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前者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而神经生物学则以探索人脑思维的奥秘为主要目标,正电子层析成像(PET)是研究人体内部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的和最有力的方法,并可研究脑的功能定位,PET的化学精度已达到p mol水平,其空间分辨率为毫米数量级。PET将对21世纪生命科学的巨大进展,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方法,归纳了近些年来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主要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21世纪的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地震事业正向信息化,自动化迅速迈进,为推动地震事业的发展,推广图书管理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文献资源共享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南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矿藏资源,开发南海是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之一.开展南海地震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阐明了南海地震研究的基本任务和科学问题,进而提出了若干具体构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空间大地测量测定板块运动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并与地质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学方法和空间大地方法获得的板块运动参数基本一致,说明板块运动三百多万年来在整体上有较好的确定性,但太平洋板块用空间大地测量方法获得的板块运动速率高于地质学结果,随着空间大地测量的不断发展,用空间大地测量测定精确的全球和区域性板块运行参数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地球科学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第30届国际地质在会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一次大聚会,该会主题是大陆地质学,旨在探讨地球内部各圈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面临全球人口急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指明了地学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许多国家都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新世纪的信息技术。中国政府也设计了适合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是世界上内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走向21世纪的实用地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用地震学包括地震勘探、深部地震测深、工程地基与质量勘查以及浅部地质灾害预测等,在国民经济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即将迈向21世纪的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实用地震学未来发展的道路是很必要的.实用地震学在21世纪仍将在地学研究和国家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且对它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而它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诸多疑难问题要研究.本文就其发展现状、未来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地震地质学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和实际计算获得了判定地震序列类型的定量和定性指标,提出了中小地震(群)后地震活动趋势和大震后强余震预报的地震地质学方法,通过一些地震实例的实践与检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用于震后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5.
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复杂化、隐蔽性,使测井评价技术面临挑战,深化测井地质学的理论及应用,是测井技术应对挑战的途径之一.论文在尝试分析我国测井地质学的发展动力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测井地质学的引入和初步探索阶段;国内学者对测井地质学的多方位研究、探索阶段以及测井新技术为主导的测井地质学发展阶段.通过深入总结各阶段测井地质学的发展水平和成果推广效果,论文进一步探讨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不足,指出阻碍该学科发展的突出矛盾在于学术研究的过于分化.对于我国测井地质学的发展方向,认为地质家和测井分析家的深入合作,是该学科走向完善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狩野谦一和村田明广厶合著的《构造地质学》正像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它是“野外构造地质学家们研究构造地质学基础”的总结。出版虽然仅半年,但已成为周围许多地质学家爱不释手的一本书。这也许因为它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用日语写成的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缘故吧。说到地质学,总会有集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相当宽的综合性学科的感觉,其中,与地震学最接近的领域或许就是该书标题的构造地质学了。特别是近来,地震地质学、古地震学的提法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它们也作为了构造地质学的主要基础。该书由11章构成:第1章,…  相似文献   

17.
李万伦 《地震地质》2000,22(B12):125-126,128
自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古地磁学就受到地球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地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拟对古地磁学在构造地质学中应用的现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构造地质学     
《地球》2011,(11):89-89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构造地质学最先是对构造要素,  相似文献   

19.
颂词[美国]菲尔森汉克斯艾伦美国地震学会第12次奖章授予华莱士博士(Dr.Robert E.Wallace),以表彰他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发挥的领导作用。他将地震学和地质学两个学科联系在一起,强调两者实际上是一个学科这一千真万确的事实。在过去25年的工作中,鲍勃(对华莱士的爱称——译注)所从事的地震学研究的时间尺度已经从以小时为单位扩展到以世纪为单位。他已不是用千分尺和计算尺游标来确定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从“数字地球”出发,以我国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例,以地震信息系统为例,简要阐述了“数字地球”在地震信息与地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