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中西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差异化研究进展及本土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说是生态旅游实现其环境教育责任的重要手段,在西方其研究和行业发展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从解说方程式中资源、受众和媒介3个关键要素入手,依据地域分异规律、生态学原理、地理环境决定论等理论,梳理中西方解说系统差异的根源所在。结果发现:西方受“人地分立”价值取向的影响,保持着生态旅游的“纯自然性”,西方的海洋外向型思维延续了注重空间拓展、关注自然客体奥秘的传统,媒介设计鼓励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强调长期公益性;中国人受“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的影响,接受生态旅游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大陆内向型思维形成了求稳好静的性格,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较弱,媒介的物造形式胜过内容要求,短期功利性突出。最后,本文提出中国生态旅游解说本土化路径,包括确定可行的解说目标、挖掘双重价值的资源、定位受众特征与类型、标准化规范引导媒介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论旅游地生态旅游文化系统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从系统论和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主、客体构成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分析,认为生态旅游系统中主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者、非生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属地居民;客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地的自然本底景观和旅游地的风景景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包含旅游景区生态和谐子系统(物质层次)和人对旅游地景观的心灵认知和感悟子系统(精神层次)的生态旅游文化系统,并指出该系统中存在的5种能量信息互动关系和关系介质-生态旅游体验.通过该研究的归总以期推进研究者和管理者对生态旅游文化构成的探讨,将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观点相互结合并促使生态旅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森林公园是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之一,森林生态旅游也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生态旅游原则为依据,构建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全国2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关注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挖掘民俗旅游产品、重视环境解说系统规划、完善符合生态化理念的基础与服务设施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构建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及注重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策建议,上述建议可对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与建设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三明市拥有丰富且优势明显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建设生态旅游胜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分析研究三明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明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品牌定位、产品体系建设、措施等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和代表性的原则,构建了五台山生态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社区、传统文化和生态旅游发展4个子系统、12个评价要素和32个评价因子.运用熵权法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研究表明:1.评价结果和事实基本相符,表明构建的五台山生态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使用熵权法对五台山生态旅游发展评价指标赋权,计算过程简单,研究结果相对客观、公正;3.五台山生态旅游发展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为了提升五台山生态旅游发展水平,建议采取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加快依托城镇的旅游生态建设,完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评价传统生态旅游概念的局限性,提出从旅游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理解生态旅游概念,论述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中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和策略,旨在为我国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实践提供思路借鉴。本文认为通过生态旅游协作区、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线路与生态风景道建设,形成生态旅游公共服务、资源保护、环境教育、政策法规、认证示范、营销推广、社区参与、科技与人才体系,是中国建成世界生态旅游强国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2年生态旅游概念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理论介绍到本土化探索的过程,并不断推动中国生态旅游的实践发展。本文以1992-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中国生态旅游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的1493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作用与影响、生态旅游管理与政策等6个方面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展开述评,最后展望了今后中国生态旅游研究需关注的8个方面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9.
解说系统是风景名胜区游客服务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解说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解说系统研究进展,全面分析当前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建设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构建的四位一体模型和5项原则,提出了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的点、线、网络、面、系统5个构建方法和三大方面的内容。最后,就完善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建设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空间重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当前制约资源枯竭的城市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生态旅游又是废弃矿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废弃矿区"经济-环境-旅游"耦合系统的构成及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具体实施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空间重构的思路与策略;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为例,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分析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以期为该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区域协作是联合生态资源开发、促进自然生态保护和实现区域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解决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掣肘的关键。中国地域广阔,山地、水域等大型自然地理实体常常是行政区的自然分界线,受到行政体制分割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生态资源利用通常是独立分化式开发,造成地方政府之间生态旅游产品的低层次、重复建设,限制了我国生态旅游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生态旅游合作的空间体系和模式。本文系统梳理了生态旅游区域协作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障碍,提出了中国生态旅游区域协作的空间发展和协作模式。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区域协作是建立在自然地带性、文化社会相似性、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性和政策一体化基础上的必然选择;(2)生态旅游区域协作主要存在有行政区划壁垒、合作动力不足、合作模式松散、区域划分不清等四个关键问题;(3)中国生态旅游协作发展应采用生态旅游功能片区、协作区、风景道、线路、节点相结合立体化空间治理模式,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构建一体化的协作体系。本研究对于未来中国的区域生态旅游协作和空间体系构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对自然保护区解说系统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说系统是国外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手段。国内外解说系统的设计理念、内容和过程的比较.对于提高我国解说系统有效性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中的观察法与访谈法.以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鼎湖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德国北海浅滩国家公园为案例,比较研究三个案例解说系统设计的现状、设计过程和特点.并探讨了其差异原因。研究表明解说系统虽然被引入到中国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但受文化影响,解说系统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由于缺少对这种变化必要性的认识和研究,解说系统的有效性较低。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研究与实践自然保护地解说系统的重要纬度(维度)。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为例,分析旅游解说对游客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影响程度,探讨旅游解说能否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来平衡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帮助遗产地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研究表明,旅游解说特别是导游解说在游客知识获取、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EI、NEP和VIS相互作用的生态旅游者培育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琴 《地理研究》2009,28(6):1572-1582
培养出更多环境责任感强的生态旅游者,是支撑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关键。本文以模型的形式梳理了生态旅游者培育的基本思路,模型以识别生态旅游者的3个特征向量EI、NEP和VIS为基础,以生态旅游者的细分市场特征为依据,揭示出一般游客发展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的两个阶段和两条路径。并针对游客参与生态旅游过程中在时间、收入、身心和态度等方面的阻碍因素,从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经验中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如加强民众旅游伦理道德和休闲教育、加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解说系统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以其生态和环保特性成为湿地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在分析湿地生态旅游研究概况和中国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关注视角:关注湿地价值构成;关注湿地生态旅游受益群体;关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规模;关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对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发展的复杂性要求人们了解影响其发展效果的各类因素,因此,公共部门逐渐关注相关政策的制定以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并进行效果评估。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各阶段中国生态旅游政策的梳理探究中国生态旅游政策的演进特征以及政策演进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关系。本文对1994–2016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生的91个生态旅游政策样本统计数据入手,对样本政策的数量与内容结构、政策力度、政策工具以及政策制定部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政策演化中国体现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的转变;(2)政策主题主要围绕生态保护,演进方式为渐进调适;(3)政策工具由微观规制向宏观调控过渡,但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4)政策制定部门范畴不断扩大,政策力度值稳步提升。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法》实施双重背景下,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是未来生态旅游政策的发展方向,认证标准体系建设是生态旅游政策完善的重点,多部门参与协同是生态旅游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力保障,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业态融合、利益相关者福利与行为规制、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及配套等将是未来中国生态旅游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罗金华 《福建地理》2006,21(2):65-67
福建省三明市拥有丰富且优势明显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建设生态旅游胜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分析研究三明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明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品牌定位、产品体系建设、措施等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沙漠化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杨秀春  朱晓华  严平 《中国沙漠》2003,23(6):691-696
文中在概述中国沙漠化地区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中国沙漠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为了实现中国沙漠化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中国沙漠化地区旅游发展的形式定位在生态旅游,进而对沙漠化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还提出了若干有利于中国沙漠化地区生态旅游开展的生态学、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   总被引:128,自引:6,他引:122  
牛亚菲 《地理研究》1999,18(2):179-184
阐述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定义、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途径。论述评价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标准以及国际上生态旅游实施现状。分析实施生态旅游战略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必要性、目标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   总被引:86,自引:1,他引:86  
生态旅游是生态学向纵深层次推进而拓展的新领域,亦旅游活动多样化、高级化而萌生的新兴旅游体系。作者认为生态旅游具有六大特征:(1)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2)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3)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思想依据;(4)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5)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6)生态旅游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旅游。因此,生态旅游是万年基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足够的旅游空间、良性环境与景物,使之永续利用。因而,界定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基石。作者对生态旅游景物的生成机理,提出内生型(原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ntogenicGeo-ecotoursystem)和外生型(延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logenicGeo-ecotoursystem)两大类型新概念。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论述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态旅游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实施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