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祝娟 《地理教学》2014,(14):58-60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Google Earth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它给地理教学与信息整合带来了新的思路。美国可汗学院在全球掀起的在线学习的浪潮也让我们不由地卷进了微视频制作的大军。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把Google Earth及微视频开发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呢?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制作的微视频"初识经纬线"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问及身边的人,中学时代最喜欢上什么课?什么老师让你印象深刻?当中的回答不乏“地理”与“地理老师”。这样的回答多么让人自豪!确实,在我们心目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好奇与花色品种畏之心,还有年少时对地理课和地理老师的美好回忆,正是这种地理情结让我们今天走到了一起,加入中学地理教师的队伍,走进了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铁     
中国铁路在渐进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高铁时代。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的第一年任期《国情咨文》里急切地表示:“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陕的铁路。”美国的焦虑正说明中国铁路发展的确是太快了。  相似文献   

4.
承载着昔日的光荣与梦想,2005年的《中国地名》杂志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地名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它伴随着人类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而更加丰富和完善。在人类活动的历史长河中,地名充满朝气和希望,包涵文化和浪漫,洋溢热情和活力。让我们透过环境、文化、经济等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了历史的沿革和变迁。见证历史,地名从中发挥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地名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浩如烟海的地名中,几乎每…  相似文献   

5.
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更直观、形象地让听课教师和教研员比较,并领略不同设计与处理所达到的不同效果,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其目的是不断优化课堂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对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位老师“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探究我们究竟应当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杨波 《地理教学》2007,(1):39-40
印度洋海啸已经远去了,但它带来的伤痛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底。我久久不能忘记的是英国女孩蒂莉的故事。这个被英国最畅销的小报《太阳报》赞誉为“海滩天使”的小女孩蒂莉,用她的智慧与机警成功地挽救了数百人的性命。我仔细地在网上搜寻有关此事的整个过程以及细节,也许有些不算为细节的细节让我们熟视无睹,却足够引起我们地理人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有些教师认为,探究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点时间,让学生三五成群地说一说、议一议,再让学生站起来谈一谈。其实,“课堂探究”只是探究的一种方式。根据不同探究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  相似文献   

8.
帐篷支起个家,风雪与苍茫伴着四季。有找矿成功的惊喜,更有找矿途中各种未知的惊险。一年四季,地勘人早已接受了这种"孤独走天涯"的生活。用文字讲述过往峥嵘。找矿途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有一些东西在不知不觉间触碰了我们的心灵。也许你流泪了,也许你震惊了,因为你被感动了!"地勘人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地走进地质勘查的那些人、那些年、那些事……征稿电话:0471-3261565  相似文献   

9.
马琦 《地理教学》2014,(12):139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让我们的学生想学习,而且能够学到知识,就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留给学生,更多地激励,鼓励,引导,帮助学生,使学生建立自学的信心,勇气和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帐篷支起个家,风雪与苍茫伴着四季。有找矿成功的惊喜,更有找矿途中各种未知的惊险。一年四季,地勘人早已接受了这种"孤独走天涯"的生活。用文字讲述过往峥嵘。找矿途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有一些东西在不知不觉间触碰了我们的心灵。也许你流泪了,也许你震惊了,因为你被感动了!"地勘人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地走进地质勘查的那些人、那些年、那些事……征稿电话:0471-3261565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一学年的结束,学生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暑假。年复一年的暑假作业毫无新意可言。我们的地理课程刚好结束了人教版必修二的学习。我在想漫长的暑假可不可以布置一个与以往不同类型的作业,既能涵盖整个必修二的内容,又能让学生积极、高兴地去完成。为此,我想到了一个很综合的作业题。题目:当一回城市规划设计师,并以你的名字来  相似文献   

12.
正高考考纲里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因为初中的地理不计入中考成绩,所以学生的这块知识比较薄弱。到了高二文科班后,我们就要给学生补上这部分内容。以前,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先讲省、县、乡三级区划。再讲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省会、轮廓等。然后练一练,再给几道高考试题,让学生了解高考怎么考中国地理,让他们认识到学好中国疆域与行  相似文献   

13.
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的一般生活规律。昼夜交替是日常活动的天然时钟。了解昼夜长短变化速度与季节的关系,以及昼夜长短的时间与日出日落时刻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昼夜交替这一天然时钟。一、昼夜长短时间的时空变化原因探究  相似文献   

14.
耿庆明 《地理教学》2010,(11):56-56
热力环流是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它的深入理解是学习“风的形成”、“全球大气环流”、“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知识的关键。虽然它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时时相伴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常常觉得它飘忽不定,对它视而不见,不好验证。怎样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它的存在,亲眼观察到它所起的作用呢?我们巧用厨房做实验,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姜加明 《地理教学》2015,(6):45-46,58
一、剖析课程标准,明确课标要求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也是地理图像设置及应用的基本依据。认真地分析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图像设置的要求与目的。关于本节的课程标准有二条,对其目标要求分析如下: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条标准旨在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规定了是要"运用示意图"来完成这一目标,并且给出了活动建  相似文献   

16.
武越 《中国地名》2011,(11):64-65
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让他们紧随我,不让远去。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得不远。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是最大最好的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观察、体验、思考,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开放的大课堂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这种教学活动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治理泰州市海陵区的环境污染”。根据课题我们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然而,许多地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或只被用在教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人,或在同一教学内容中运用了很多互不相干的情境。对此,我们认为,若能让某一教学情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并在逐步地扩展这种情境内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在制订国家政策中的贡献让我们扼要地回顾一下地理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至少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这个时期,地理学家们在协助政策制订者们掌握战时物资需求方面,在协助威尔逊总统准备战后和平会议工作以及在建设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孙继虎  沈涛 《地理教学》2012,(14):58-59
地理的趣味点之一是地理思维,如何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一个思想的课堂,让地理课堂成为一个“思维场”.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课堂中常常会出现短思维的现象,即学生新授课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不是完整地思考、或者被动接受没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