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块运动与活断层分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断层作为断块的边界,其活动特征和断块运动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断块运动类型与断层活动及其分段的关系,以及断块运动与构造障碍的关系,论述了断块运动研究在活断层分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思茅、普洱地震探讨断块内部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继研究了云南地区断块结构及断块边界断裂发生的强震特征后,在本文中对断块内部的思茅、普洱地震区的地震地质特征,断块内部地震的时空迁移规律,频繁的中强地震发生的活动断裂格架,断块内部的构造应力场等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垂直构造运动速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珠江三角洲 16 6个第四纪古三角洲沉积物的测年数据 ,在扣除了古海平面变化、沉积层的压实效应和地壳静力均衡沉降等非构造因素的影响后 ,估算出晚第四纪以来三角洲地区的垂直构造运动速率。估算按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 3组断裂所切截的 11个断块构造区分别进行。结果表明 ,位于三角洲南部的斗门断块和中部的广州 -番禺断块的活动速率相对较高 ,这个特征得到了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地理演变、断层活动年代学和地震活动研究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王萍 《地震工程学报》1989,11(S1):96-96
银川地堑位于鄂尔多斯断块、阿拉善断块和青藏断块的交汇部位。块体的相对运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改变,导致了大型断裂活动性质的转化和地堑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维明  陈兆恩 《地震》1993,(1):1-4,20
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陆活动断裂的性质、分布、活动量、活动时代及活动断层分段等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亚板块边界和其内部断块边界断层的活动习性,这就为大陆板内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沿海北东、北西向断裂发育,它们近于直交,组成网格状断块构造格局,把福建沿海分割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断块。断块构造控制了福建海岸地貌、第四纪地层的发育和海岸升降;并与地震活动关系密切。本文用地质方法计算了福建海岸升降速率和部分断块之间的相对活动量。结果表明,断块之间的相对活动量越大,发生在它们之间的地震震级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华北断块区东北部活动断裂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动断裂的研究是一个与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危险区划、地震预报等实际问题有关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对华北断块区活动构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研究程度是不平衡的,其中华北断块区东北部的研究就比较差.为了将活动断层的研究深入一步,本文就东经119°~125°,北纬39°~42°地区活动断裂的签别标志、活动特点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温泉、地震、构造、岩浆岩分布及其热破裂实验结果,论述了闽粤地区热场特点,讨论断块活动与热震关系。研究表明,燕山运动以来,断块分异作用强烈,与地壳深部二次重要热幕活动(距今90—120百万年及157—165百万年)密切相关。现代热场主要是中生代热幕活动继续发展的结果。分析发现,闽粤构造活动在新生代,其岩浆活动的前峰明显减退。但却存在自北东往西南冷热交替的块断热震耗散结构特征。断块活动性越强,热震效应越显著,同时呈现从内陆向台湾渐次增强特点。剖折闽南—粤北断块的热震能量耗散比率,表明每一断块具有特定的耗散结构。这是地壳下部与上地幔进行能量传递、转换过程的渠道。它主要取决于上地幔热流及向横不均匀性。热震能流约占地表大地热流2%±。本文根据等效原理,探讨构造力和热应力对板内地震孕育及破裂机制联合作用问题。提出“菱形”断块的周边的深断层端点、拐点是易于热破裂有利场所,并可能存在曼森—科芬效应导致深部岩石热疲劳和弹性破裂——发生地震。说明研究热震效应是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断块地壳电性结构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断块作为新生代以来的稳定块体,其中下地壳内是否存在低阻层一直受到关注。基于穿过鄂尔多斯断块大地电磁剖面的观测资料,利用新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技术,对鄂尔多斯断块的地壳结构进行了整体研究,发现鄂尔多斯断块的地壳具有成层性结构特点,并在约20km深度存在低阻层,推测它是由流体引起的电阻率降低。在断块东、西两侧的构造活动区,其地壳内不存在成层性电性结构,其中的低阻带可能与地壳内的滑脱带(或韧性剪切带)有关。鄂尔多斯断块和周围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的不同特点,对于分析不同地块的变形和地震活动性等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川、滇毗邻地区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滇毗邻地区新构造运动作区域让运动学研究认为,该区在总体隆升过程中,沿断块间主干活动断裂带的强烈构造运动与断块内部的相对稳定同时并存。依据对重点断裂剖面的观察和年代样品鉴定结果,对区内活断裂的特征及活动时期作了综合归纳,重点阐述了则木河(南段)-小江断裂(北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断块区巴颜喀喇断块与华南断块区四川断块之间,是青藏高原断块区东部边界构造带中段的一条北东向挤压推覆构造带,它南接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为岷山-西海固南北向构造带。与后二者历史上均发生过多次7~8级地震不同,龙门山构造带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却相对较低,只发生过6~612级地震,汶川8.0级地震即发生在青藏高原断块区东部边界构造带中段这一历史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的构造段。  相似文献   

12.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重力异常是地壳均衡状态的标志,地壳均衡状态与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文中基于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自由空气异常,采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DEM)ASTER GDEM 2009和ETOPO1分别作为陆地和海底地形数据,通过基于DEM的严密地形-均衡改正方法计算得到华北断块区5'×5'网格分辨率的Airy均衡重力异常。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均衡重力异常与构造特征、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断块差异性;区内均衡重力异常大小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是地壳表层物质密度横向变化和深部构造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对均衡重力异常的显著影响说明华北断块区地壳均衡调整尚未完成;华北断块区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地震活动在显著的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区或低值区周围及正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过渡部位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3.
云南强震活动的多层次动力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云南地区多层次动力过程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若以两大板块之间在边界上的相互作用为最高层次的动力作用,云南地区现代构造运动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动力作用过程:(1)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地壳板块在喜马拉雅碰撞带东部弧顶和东翼相互作用产生的边界动力源对云南地区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还有菲律宾海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北西西向的推挤,通过华南地区对云南东部的间接作用,构成了云南地区现代构造运动第一层次动力作用;(2)以康滇菱形断块为主体,包括川青断块、滇西南断块带等板内断块的整体向南南东—南东方向的相对移动产生的动力作用,是第二层次的动力作用;(3)由于板内断块边界断裂运动速率的差异,主要是水平滑动速率差异造成的板内断块内部次级断块移动产生的动力作用,是第三层次的动力作用。对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地壳板块碰撞挤压带东部弧顶和东翼相互作用产生的边界动力源与云南及邻区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分布格局和强震活动关系作了分析研究,认为云南及邻区多层次动力作用过程,是强震活动时空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围绕东昆仑断裂带强震构造背景及巴颜喀拉断块动力学环境,分析了1900年以来断块边界强震活动及强震周期性特征,探讨了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华南沿海断块构造近期活动幅度和速率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既定的原则对华南沿海的断块构造区进行了划分。根据可大体确定时代的构造地貌面或沉积物;已测定~(14)C年代数据的指相样品和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分别估算了第四纪各时期以来,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和近40a以来各断块活动的幅度和速率。尽管所得的只是平均的最小值,但在新构造研究的应用方面,仍有实际意义,这类研究也有助于理论认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   总被引:53,自引:2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代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在高原内记录到多达18次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100余次7~7.9级地震,它们均发生在喜马拉雅板块边界构造带和板内断块区及其次级断块的边界活动构造带上.自1900年有地震仪器记录以来,青藏高原曾经历了3次地震活动丛集高潮,即1920-1937年,1947-1976年和1995-现在.在每次地震活动丛集期都形成以8级地震为核心的7级以上地震活动系列,它们分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海原-古浪地震系列、50-70年代察隅-当雄地震系列和20世纪末期以来昆仑-汶川地震系列.每一个地震系列都有自己的主体活动区,最新的昆仑-汶川地震系列的主体活动区为巴颜喀喇断块.青藏高原地震活动高潮与全球Mw≥8.0巨大地震活动高潮紧密相关,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自2001年至今的全球最新地震活动高潮相对应,它们反映了两者的动力学联系.经过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它们至今均仍在延续之中,全球板块边界构造带8~9级地震和板内大陆断块区的7~8级地震都仍在连续发生.研究了全球和区域地震活动的相关关系及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了该区当前地震活动的总体形势,评价了其近期地震危险性,提出了加强地震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西断陷带北部块体构造活动样式及强震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慎谔 《地震学报》2004,26(4):379-386
应用地块构造几何学方法和原理,系统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北部构造区地块构造类型、结构和运动特征. 运用断块多米诺模型,通过断裂构造地貌分析对比,系统地讨论了断块变形、断陷盆地伸展运动特点,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分析结果显示:① 以北西向断裂划分,由西向东分为西区段、中区段和东区段,相应的地壳伸展量分别为4.46 km, 2.80 km和1.86 km.。断块平均伸展量约为1 km. 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大致相同; ② 以恒山断块为界,山西断陷带北部构造区可分为南北两区, 两区地震活动水平不同,分别为M7和6M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区活动断裂的分布表现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即不同地区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速率等不尽相同。四川的近代地壳运动大致以龙门山断裂带和荣经—马边—盐津断裂带即四川盆地西缘为界可以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断裂活动强度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与之相应的地震活动也表现为西强东弱的特点。根据大地构造背景、晚第四纪断块运动、区域地貌特征以及强震分布等重要原则,将四川地区分成5个活动断裂构造区。它们分别是:1.川滇断块强烈活动断裂构造区;2.川青断块强烈活动断裂构造区;3.凉山断块活动断裂构造区;4.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构造区;5.川黔鄂弱活动断裂构造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为研究区域,利用G-R震级能量经验公式和Benioff地震应变能释放曲线,对该区域内1500a以来的历史地震应变能释放进行了系统研究。文中给出了各断裂带和断块区的地震应变能释放周期表及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地震应变能的释放具有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整体上各断层断块区的历史地震应变能释放符合准周期模式,某些断层和断块区上的地震周期具有某种程度的同步现象。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处于大释放期,地震的活动性不能忽视。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较强,对于这些地区应重点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20.
狱片2。折多山子区Mss7、5、4合成影象,经北西向边缘增强及亮度直方图正态化处理。照片3.折多山子区Mss7、5、4合成影象,经南 北向边缘增强及亮度直方图正态化处理。照片1.康定折多山地区Ms57影象,经全方 向卷积边缘增强及灰度线性扩展处理。照片4.拆多山子区MSS7、5、4合成影象,经北女向边缘增强及亮度直方图正态化处理。1972年康定5.8级震群构造背景的卫星影象@闻学泽 @白兰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