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近海辐射状沙脊地貌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延森 《地理研究》1988,7(2):41-49
本文阐述江苏近海辐射状沙脊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划分了沙脊和潮谷的地貌类型,讨论了沙脊地貌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2.
针对辐射沙脊群动力地貌结构问题,在近海地形与动力资料匮乏的条件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地貌骨架特征线的方法,研究了辐射沙脊群潮流沙脊的地貌结构要素,包括沙脊线走向、沙洲走向、偏移方式、方向、角度等,揭示了辐射沙脊群特殊的羽翼状地貌结构。该研究从地貌特征线入手,深化了对辐射沙脊群地貌的认识,对进一步探究动力地貌演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清  殷勇 《地理研究》2013,32(10):1843-1855
11DT02孔位于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东北部里磕脚沙脊南坡,通过沉积相分析、粒度统计,结合年代地层数据,重建晚更新世以来里磕脚沙脊的长周期环境演化,分析沙脊成因、厘定沙脊发育年代。研究表明:里磕脚沙脊从下至上由潮滩相、硬黏土相、潮滩相和潮流沙脊相组成。潮流沙脊和潮滩由粉砂、细砂和少量黏土组成,两者均成正偏态分布。潮流沙脊和潮滩在概率累积曲线上分别表现为三段式和四段式分布,以跳跃次总体为主,并呈双跳跃特点。研究区晚更新世经历海平面下降发育潮滩环境,到完全暴露形成标志性的“硬黏土”层;全新世初期经历海侵,研究区复又开始潮滩沉积,随后被海水完全淹没,潮流作用渐强,改造下伏潮滩和“硬黏土”,逐渐堆积成高差最大达30 m的脊槽地形。  相似文献   

4.
黄海南部陆区全新世埋藏潮沙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报章  李从先 《地理学报》1995,50(5):447-458
本文依据8个孔样品分析数据和数十个参考钻孔资料,讨论了全新世沉积层序,发现了埋藏潮沙体,并阐述了其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发育演化过程。埋藏潮沙体可区分为潮沙堤、潮沙波和潮沙脊3个亚相,它们是在冰后期海进-海退过程中,随着长江三角洲前展、南偏,长江携来的砂质物质在强潮流作用下诊次形成并得以保存地层中的。现代辐射状潮流沙脊群是埋藏潮沙体的发展延续。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8):26-27
一、南海诸岛是中国南海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浅滩的总称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我国南海诸岛分布的范围很广,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南海诸岛的面积虽小,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演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中下游自城陵矶至江阴1,160公里内,江中有大小沙洲80多个,汊道100余处。分汊河道按其分汊的数目多少可分为双汊和多汊。从平面形态上分析,双汊型河道江中夹有一个沙洲,多半为顺直分汊。如长江马鞍山河段的江心洲左、右汊;小黄洲左、右汊。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自城陵矶至江阴1,160公里内,江中有大小沙洲80多个,汊道100余处。分汊河道按其分汊的数目多少可分为双汊和多汊。从平面形态上分析,双汊型河道江中夹有一个沙洲,多半为顺直分汊。如长江马鞍山河段的江心洲左、右汊;小黄洲左、右汊。  相似文献   

8.
董玉祥  马骏  黄德全 《中国沙漠》2008,28(2):202-207
选择我国海岸沙丘尤其是横向沙脊最为典型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分别在人为干扰剧烈和人为干扰较少的区段,按垂直于横向沙脊走向各选择一个典型的横向沙脊断面,采集其表面沙质沉积物粒度样品,通过对样品粒度及其参数的分析与计算,对比分析人为干扰对海岸沙丘表面粒度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滑沙和迎风坡脚沙质地表翻动与堆积沙堆等人为影响下,横向沙脊表面粒度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异,由近自然状态下自沙脊两侧坡脚向脊顶粒径变细和分选变好、向陆背风坡的细化与分选优于向海迎风坡、脊顶沙粒最细及向陆背风坡脚最粗的自然分布模式转变为人为干扰下自两侧坡脚向沙脊坡部粒径变细与分选变好、向海迎风坡的细化与分选优于向陆背风坡、向海迎风坡粒径最细及迎风坡脚最粗的人为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
南沙群岛地处南海南半部,岛礁散布地区从东到西约400海里,从南到北约500海里。岛礁所含海域计80万平方公里,等于南海水域的38%。除高尖石外,岛礁全部由珊瑚组成。就目前所知,共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其中有27个常年露出水面,有7个面积超过0.1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黄德全  董玉祥  哈斯  倪少春  马骏 《地理研究》2011,30(12):2229-2238
采用RTKGPS测量技术与方法,2006~2008年连续三年共9次对我国海岸沙丘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翡翠岛的一个典型海岸横向沙脊进行了三个横剖面的高精度观测。海岸横向沙脊高程、断面及其典型位置的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岸横向沙脊脊顶和背风坡坡脚夏秋季东移、冬春季节西移,脊顶总体向西移动,年均最大移距1.8...  相似文献   

11.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1507公里,汉江丹江口以上为上游,属山区,河道长890公里;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属丘陵区,河道长240.2公里;钟祥至汉口为下游,属平原区,河道长376.7公里。汉江较大的支流有褒河、任河、洵河、甲河、堵河、丹江、南河和唐白河。襄(氵利)段河道属汉江中游下段,长约110公里,具有河道宽浅,沙洲林立,水流散乱,汊道较多,主支汊易位频繁,主泓摆动幅度大,沙洲变化无常,河道稳定性差的特点,为游荡性河道,以雅口至流水沟、转斗湾至(氵利)河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海岸横向沙脊表面风沙流结构粒度响应的野外观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董玉祥  Hesp P A  Namikas S L  马骏 《中国沙漠》2008,28(6):1022-1028
 风沙流中沙粒粒度组成的垂向变化及不同粒径沙粒的垂向分布特征等是风沙流结构粒度响应的基本研究内容,但一直较缺少野外观测实证证据。在我国海岸沙丘集中分布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选择规模高大、形态典型的横向沙脊,采用野外梯度风速仪和平口式积沙仪对其顶部风沙流结构的粒度响应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表明,海岸沙丘表面风力的分选作用明显,与横向沙脊表面相比风沙流所含沙物质中细沙组分比例增多、粗沙组分比例降低;粒度构成的垂向变化是,在风沙流0—10 cm、10—40 cm和40—60 cm三个高程段内,分别是以中沙为主、中沙与细沙并重和以中沙为主,其中中沙含量在三个高程段内分别呈现出自地表向上逐渐降低、含量比较稳定、向上逐渐升高的垂向变化,细沙则呈现相应的反向变化,随之平均粒径也呈现为自下而上逐步变细、比较稳定到逐渐变粗的变化,但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无明显差异;横向沙脊顶部的风沙流结构整体符合指数分布,但不同粒径沙粒的垂向分布特征并不相同,其中粗沙为幂函数分布,细沙遵循指数函数递减,中沙的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均有较高相关系数,但在0—40 cm高度内更符合指数函数分布。  相似文献   

13.
输沙势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研究风积沙丘形态类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以中国河北昌黎海岸沙丘分布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邻近区域3个气象站记录的2008—2018年风资料分析输沙势时空变化,借助高分辨率的Google卫星影像提取同期横向沙脊和新月形沙丘形态的变化信息,结合区域风速、降水量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分析海岸沙丘分布格局和形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输沙势(DP)以春、冬两季最高,潜在风沙作用最活跃;(2)3个气象站中,乐亭站向岸合成输沙方向(RDD)代表研究区主要输沙方向,昌黎站离岸合成输沙方向为次要输沙方向,这两个输沙过程控制了研究区海岸沙丘分布的基本格局;(3)研究区向岸的和离岸的输沙势、合成输沙势(RDP)总体呈现衰减趋势,合成输沙方向没有明显变化;(4)近10年来昌黎海岸沙丘整体呈明显的风蚀消减特征,但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人工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活动导致上风向沙源的减少则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台湾西部30个主次要河川的河口地区为研究对象,其河口堆积形态依堆积规模与位置,可概分为两岸沙洲型、左岸沙洲型、右岸沙洲型、没口沙洲型、扇状堆积型、宽阔滩面型及较少堆积型等七类。藉由定性比较与定量分析等方法,期以地形学的研究观点,达到了解河口地区地形特性、海陆交互作用与河口堆积形态之相关的目的,俾提供为河川下游平原开发利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姜锋  李志忠  靳建辉  邓涛  王贤立  夏菁 《地理研究》2015,34(8):1559-1568
运用探地雷达对河北昌黎海岸带横向沙脊的沉积构造进行探测,通过对探地雷达探测影像进行处理与解译,获得海岸沙丘约20 m深度范围内的海岸横向沙脊沉积构造图像,包括沉积层理的倾向、倾角与平面展布信息等。研究发现,昌黎海岸横向沙脊北段的沉积构造主要由高角度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组成,两者之间界面应为古海滩沿岸沙坝的顶面。界面以上发育稳定的向SWW倾斜的高角度交错层理,倾角约为30°~32°,为向岸风作用形成的前积层理;横向沙脊的丘顶可见槽状交错层理,可能是沙丘脊顶部沉积作用对风向季节性变化的响应。界面以下波状交错层理发育,为波浪作用形成的海滩沉积构造。结合前人对探测区地层调查以及全新世晚期以来海岸线变迁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海岸横向沙脊是大约2000 aBP以来,以澙湖海滩沿岸沙坝为基础经长期风力吹扬作用持续增长而发育的风成沙丘。  相似文献   

16.
马山,位于齐鲁古城即墨西8公里处,由4个相连的剥蚀山丘组成,是被人们誉为“地质公园”的国家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钦州湾水下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湾水下动力地貌主要有潮间浅滩、河口沙坝、潮沟、潮流沙脊、潮流冲刷深槽、水下拦门浅滩、水下斜坡。该文阐述钦州湾的入海河流、潮汐、潮流、波浪等水动力的基本特征 ,分析水下地貌类型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物组成 ,并探讨动力地貌形成原因与机理及海岸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7,(1):48
英国海岸线长11071英里(约合1.77万公里),分布有300多个商业港口。英国进口货物的95%和出口货物的75%依靠海运。英国内陆能够通航的河口、河道总计约2000英里(约合3200公里)。  相似文献   

19.
澳门知多少     
澳门的地理、气候、人口澳门位于珠江的西南,南北间距11.8公里,东西问距4.4公里,背靠珠江三角洲,距香港61公里,西与珠海市的湾仔、横琴岛隔水相对,北与珠海市拱北区相连。澳门,面积不大,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其80%的平地大都是填海而成。澳门地势南高北低,主要由低丘陵地与平地组成,澳门半岛原为海中岛,后由陆连岛发育成半岛,形似一靴;幽仔岛在澳门半岛以南,原为数个分离的小岛,因河海冲积和人工填海而连成一岛。其间由2.5公里长的澳由大桥相连接;路环岛在由仔岛以南,由2.2公里长的路的连贯…  相似文献   

20.
海河是我国华北地区的大河,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由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合称一个水系)和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等五大水系组成。过去五大水系除蓟运河单独入海外,其余各河分别由西南、西、北三个方向汇集于天津,经海河干流由大沽入渤海,构成一个典型的扇状水系。海河干流系指天津至大沽一段,全长只有74公里。海河水系组成复杂,流域面积辽阔,县有与我国其他河流不同的特征。据水文观测记录,海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6亿立米,相当闽江的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