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山东黄河流域生态基础条件、生态本底状况,识别流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生态修复基本思路,构建了“两屏两心多廊”的流域生态修复格局,进行了流域生态修复分区;提出了流域生态修复的具体路径,主要是泰山和徂徕山-莲花山区域、黄河和大汶河生态廊道、黄河三角洲和东平湖湿地的生态修复;为实现流域一体化保护修复,从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南阳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南阳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992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94 6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97 6 hm~2,说明南阳市的发展正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本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能力。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虽然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和渠首地的生态环境很好,但若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阳这一大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不能实现,这势必会影响到中线工程的质量和长期效益的发挥。对此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滹沱河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重点水源地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意见,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构建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格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流域作为国土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三类空间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要素。研究小组以广西左右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对开展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5.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重要的绿色屏障,是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河源"、"生态源",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全州现有自然保护区48个、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20%.森林中植物种类占全省的51%,动物种类占全省的78%,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强化生态文明立州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以国土资源管理为突破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资源空间开发格局,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丽湘西.  相似文献   

6.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立足于陕西省渭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从分析流域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出发,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之间的作用机理.针对存在问题,从4个方面阐明了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汉江流域湿地变化及其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土地资源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为了获取汉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以及变化特征,科学地诊断湿地生存现状和保护湿地资源,本文基于2000、2005和2010年3期遥感卫星监测数据,分析2000-2010年来汉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特征。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搜集影响汉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指标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因子,最终基于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模型定量评价汉江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 10年间汉江流域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汉江流域湿地面积随时间推移变化强度逐渐放缓;② 汉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自西北向东南健康状况由健康向脆弱趋势变化,根据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汉江上游流域湿地生态健康隶属于健康,中游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隶属于亚健康,下游区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则隶属于脆弱状态,汉江流域湿地整体景观生态健康状况为亚健康。  相似文献   

8.
汾河上游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是太原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供水区以及生态屏障.本文采用1990年、1996年、2008年宁武县、静乐县、岚县、娄烦县、古交市五个县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其土地类型变化特点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建设用地在显著增加,未利用地和耕地明显减少;19年来汾河上游的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增加,而水域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大幅度减少,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从汾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来看,近几年水分调节和水供应所带来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大幅度减少,说明汾河上游水资源安全存在隐患.针对汾河上游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应积极修复流域水环境,改变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加强污染控制和监测,调整产业结构,以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建立人、地、水和谐的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9.
桂林漓江流域作为重要的桂北生态屏障,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挑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研究小组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视角,结合漓江流域基础条件,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土地综合整治区、自然保护地、地质遗迹资源等不同保护修复区的生态产品供给潜力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与当地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文化等产业兼容发展,实现多元化生态产品新业态。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0~2022年在沿黄九省(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方案》明确,试点期间,中央财政紧紧围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西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作为人口、资源、资本都相对集中的水文单元,其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流域在生态系统演变及人类频繁活动的共同胁迫下,生境敏感性增强,脆弱易损。本文以广西西江流域为例,通过对其生态脆弱性成因机制分析,依循“敏感性-压力度-恢复力”评估框架,选取11个指标构建完成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GIS技术为支撑,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差值法对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计算与分析,探究2000-2010年广西西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模块分析各影响因子对流域生态脆弱性结果的解释力及因子交互作用对流域生境脆弱性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2000-2010年,广西西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指数多年平均值为0.69,整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空间上,流域生态脆弱性表现为中部高于四周,由城市核心区往外逐步减弱的格局特征,研究时段内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多年平均值最大的为贵港市(3.40),最小的为百色市(2.23);时间上,10年间,流域整体生态脆弱性呈现轻微恶化的趋势,2005年流域中部及东部地区受高温影响,导致2005年流域生态脆弱性指数整体高于其他两年;② 6个因子对流域生态脆弱性的解释力强度为生物丰度指数(0.475)>高温季节温度(0.340)>植被覆盖度(0.211)>NPP(0.183)>降雨侵蚀力(0.098)>汛期降雨量(0.030),因子交互协同作用后对结果解释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明显的尺度性,遵循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理念,在区域(或流域)尺度,通过构建核心区、缓冲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形成区域(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在景观尺度,通过构建多样化、异质化的生态景观,营造良好的生物栖息环境;在场地尺度,针对...  相似文献   

13.
大湖悬念     
5月9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规划》涉及到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在内的33个县(市、区),提出"将洞庭湖作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力争到2020年湖区枯水期生态水域面积恢复到约2000平方公里”等具体目标。发布方指出,这是国家批没的最高层级的区域规划,标志着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意味着湖南的长株潭、湘西、湘南、洞庭湖四大经济板块正式正名,湖南全域基本进入了国家层级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4.
以流域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尺度和载体,流域生态学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学科支撑作用日益重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机制-调控”是流域生态学的研究范式,其中空间结构量化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是流域生态学开展定量研究的一个关键途径。尽管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的指标体系涉及到淡水生态学、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农业环境学和水利工程学等多个学科,但仍未在流域尺度上形成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整合量化框架体系。基于此,总结了多个关联学科在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着重分析了流域生态学在流域尺度上量化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难点,并重点以等级结构和集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流域整体指标、各结构成分指标和结构成分间关系指标,为量化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和结构成分之间关系提供了新方法,对尝试推动流域生态学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定量研究及评估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水工环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项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与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等几个大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水工环地质成果。水文地质勘查方面先后完成了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与编图工作、地下水资源评价、供水水源地勘查评价、以及专项地下水资源试验研究工作。地质灾害调查、预警与防治主要进行了山东省县级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灾害、环境调查、防灾减灾、预报预警研究工作。农业地质完成了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种植区特色农业地质调查等项目,山东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了济南、潍坊、枣庄、东营、青岛、烟台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加大中大比例尺区域水工环调查工作、水工环工作成果的转化和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建设,更好的满足区域性国家战略规划的需求。深入落实“蓝黄”两大战略、加快省会城市经济圈及重要经济区带发展、全面建设“生态山东”提供基础支撑,已成为山东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流域上游,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人均水资源较少,目前的18处供水水源地基本能满足生活、生产用水需要;市郊及山区,供水工程建设薄弱,人畜饮水较为困难,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河南沿黄地区是黄河流经区域地形地貌特征最为特殊区域,如何在全流域中率先破解流域资源性缺水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守住“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3月1日,记者从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获悉,《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简称《要点》)印发,提出要抓实抓细抓落地,把握沿黄地区生态特点和资源禀赋,从过去的立足“要”向立足“干”转变、向先行先试转变,引领沿黄生态文明建设,在全流域率先树立河南标杆。  相似文献   

18.
蓬莱市泊子宋家水源地是胶东地区极为罕见的断陷盆地型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源地允许可开采量为6051 m3/d.该水源地以玄武岩及大理岩作为主要开采目的层,水质优良,单井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程度高,便于城市集中开采供水.  相似文献   

19.
报刊文摘     
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发现大型水源地经过多年努力,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在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腹地哈头才当地区,发现了一处具有供水前景的大型水源地。这是该院继在鄂尔多斯高原为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找到浩勒报吉水源地之后,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又一处大型水源地。普查资料显示,该水源地水质优良,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并可望达到允许开采量10万吨/日以上的C级精度要求。该水源地的发现,对于鄂尔多斯市多项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和东胜新区开发以及居民生活用水,将起到保障作用。多次被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授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河流域地质资源基础、水文景观特色及气候生物优势等三方面的现状考察,重点论述了黑河流域独特的地质、水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阐述了开展生态旅游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