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交道全新世黄土-黑垆土磁化率的CBD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根据黄士高原中部交道剖面全新世黄土-黑垆土剖面的非磁滞磁化率和CBD提取前后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以及热磁分析结果,分析了磁性矿物的种类和磁畴状态,讨论了古土壤的磁化率增强,指出CBD技术强有力的支持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土壤成因观点.虽然CBD能非常有效地溶解土壤成因的磁赤铁矿,但并不是完全选择性地溶解土壤成因的磁铁矿颗粒.此外,通过对样品CBD处理前后磁化率数据的分析,从土壤化学角度为黄土的风成说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交道全新全黄土—黑垆土磁化率的CB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土高原中部交道剖面全新世黄土-黑垆土剖面的非磁滞磁化率和CBD提取前后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以及热磁分析结果,分析了磁性太物的种类和磁畴状态,讨论了古土壤的磁化率增强,指出CBD技术强有力的支持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土壤成因观点。虽然CBD能非常有效地溶解土壤成因的磁赤铁矿,但并不是守全选择性的深解土壤成因的磁铁矿颗粒。此外,通过对样品CBD处理前后磁化率数据的分析,从土壤化学角度为黄土的风成说提  相似文献   

3.
对取自于南京西南郊某钢铁公司附近水稻田土壤NJ008样芯进行了磁性测量和重金属含量分析,探讨了利用农业耕作土壤的磁参数指示工业区周围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环境磁学测试结果表明:磁化率(χ)、非磁滞剩磁(ARM)及饱和等温剩磁(SIRM)在土壤剖面上部20cm显著增强,磁化率平均值达到112.5×10^-8m^3·kg^-1;20cm以下呈现为较低磁背景特征,磁化率平均值为27.8×10^-8m^3·kg^-1。进一步的磁学实验证明低矫顽力的亚铁磁矿物主导了NJ008样芯的磁性特征,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在20cm以下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Ni,Cu,Fe,Pb,V和Zn等重金属与磁化率呈现相同的变化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亚铁磁性矿物和重金属受同一主成分控制,且磁指标(χ,ARM和SIRM)与重金属(Ni,Cu,Fe,Pb,V和Zn)呈显著相关关系(0.69≤R≤0.98)。对远离钢铁公司的同种耕作土壤剖面NJ013测试表明:其磁化率随深度变化不大,绝对值与NJ008在20cm以下磁背景值基本一致。表明耕作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磁化率影响不大,钢铁公司释放的工业污染是NJ008土壤剖面中磁化率显著增强的主要原因。耕作土壤由于反复翻种,虽然不能用于污染历史及污染物迁移过程研究,但基于磁指标与部分重金属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耕作土壤仍然可以用于重金属污染分布范围的圈定和相对污染程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黄土沉积物的岩石磁学特征 与土壤化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对黄土高原由北向南分布的靖边、宜川和段家坡3个采样点上,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层L8和古土壤层S8详细的岩石磁学实验表明1)从北到南,高场磁化率逐渐增高,反映了粘土矿物含量增加,土壤化作用加强的趋势;2)3个采样点黄土层的低场磁化率基本相同,而古土壤层S8的低场磁化率则表现为宜川高于靖边,而段家坡剖面磁化率低于宜川剖面磁化率的特征,表明低场磁化率值的大小与土壤化作用、古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3)随着磁化率的升高,超顺磁性颗粒的含量明显增加,但磁性矿物含量的增加对磁化率增强的影响可能大于磁性矿物粒度变化的影响;4)3个剖面黄土层L8的磁化率-温度曲线形状基本相同,磁赤铁矿相对含量与土壤化作用成正相关.对古土壤层S8而言,段家坡剖面的温度磁化率曲线稍微不同于其他两个采样点,可能是由于磁性矿物粒度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吴瑞金 《湖泊科学》1993,5(2):128-135
湖泊沉积物的磁性参数是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代用指标。通过对青海湖QI_5孔和岱海DH_(32)孔短岩心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的研究,并与地球化学参数等其它资料对比,探讨了以上两个湖区历史时期古气候变化规律;论证了用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作为古气候、古环境指标的可靠性和敏感性;并对其变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杭州城区土壤的磁性与磁性矿物学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杭州城区四个不同功能区块土壤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定,结果表明城市土壤的磁化率平均值为128×10-8m3·kg-1,频率磁化率平均值3.6%(样品数=182),城市土壤呈现明显的磁性增强. 城市土壤的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表明城市土壤磁性增强明显区别于自然成土过程引起的以超顺磁性(SP)颗粒为主的表土磁性增强机理. 统计分析表明,城市土壤磁化率与软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呈显著直线正相关,说明亚铁磁性矿物是城市土壤剩余磁性的主要载体. 综合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热磁曲线、磁滞回线等岩石磁学测定和SEM/EDX分析,城市土壤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磁性矿物以假单畴-多畴(PSD-MD)颗粒存在,粒度明显大于成土过程形成的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汽车尾气等环境污染物. 因此,城市土壤磁测可作为城市土壤污染监测、污染空间分布和污染物来源判断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吴瑞金 《湖泊科学》1993,5(2):128-135
湖泊沉积物的磁性参数是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代用指标。通过对青海湖QI5孔和岱海DH32孔短岩心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的研究,并与地球化学参数等其它资料对比,探讨了以上两个湖区历史时期古气候变化规律;论证了用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作为古气候、古环境指标的可靠性和敏感性;并对其变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取自首都钢铁厂附近的土壤样芯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形态分析和的磁学测量.探讨了利用磁参数追踪和指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结合态重金属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样芯中Cu、Pb、Zn、Fe和Mn的含量与χ、SIRM和ARM存在着十分相似的垂向变化特征,且相关关系显著(0.98>R>0.86).进一步对磁化率和Cu、Pb、Zn、Fe和Mn各结合态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五种元素的有机结合态与铁锰结合态和磁化率呈显著相关关系(0.98>R>0.56),而交换态和残渣态重金属与磁化率基本不存在相关关系.反映了磁性矿物和和重金属在赋存状态的本质联系.表明了磁性测量可作为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有机结合态与铁锰结合态重金属记录信息提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土壤具有空间分布广泛、时间分布连续的特点,并且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可用于古气候重建.以陕西延安两个距离相近、坡度不同的土壤剖面LP和LPM(LP水平,LPM坡度为20。)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土壤剖面地形(地表坡度)对其磁学性质的影响及对古气候重建的意义.结果表明,LP磁化率平均值和最大值均为LPM两倍,两个剖面磁性矿物类型和粒径分布相似.因此,在应用传统磁学参数磁化率进行古降雨量重建时,同一地点的不同土壤剖面磁化率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另外,LP与LPM两剖面因成土作用引起的磁化率增强值与母质的比值分别为2.27和2.04,饱和等温剩磁增强比值分别为1.80和1.86,两剖面比值相差不大.将LP和LPM两个剖面频率磁化率(枷)及非磁滞剩磁(ARM)和“硬”等温剩磁强度(HIRM)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的线性拟合斜率Zm/HIRM和ARM/HIRM,包含成土作用生成的亚铁和反铁磁性矿物信息且受母质影响很小,LP和LPM的ZvD/HIRM拟合斜率分别为28.7×100和28.9×10-5Am-1,ARM/HIRM分别为0.35和0.33.这些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磁化率(或饱和等温剩磁)增强值、xFD/HIRM和ARM/HIRM受土壤母质和地形影响较小,在大范围内用来重建古降雨量可能比传统磁学参数(如磁化率)更适合.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中矿物风化与元素循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是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植物系统是连接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纽带.土壤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之一,在地球表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担负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地球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土壤生物在地球表层(风化壳)岩石矿物风化、物质转化与运输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包括土壤微生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以及土壤-根系的相互作用和土壤-微生物-根系相互作用对岩石矿物风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捷克黄土的磁学性质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捷克Znojmo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石磁学和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捷克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与中国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物具有相似的特征, 即土壤化作用使磁化率升高. 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特征和等温剩磁测定以及X射线衍射实验揭示出Znojmo剖面黄土和古土壤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 并含有少量的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黄铁矿或磁黄铁矿以及针铁矿. 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表明, Znojmo剖面黄土和古土壤的磁线理小于磁面理, 这说明磁化率椭球体为压扁形, 最大轴的方向呈现随机分布特征, 不能指示大气传输尘埃沉积时的古风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独山子地区荒漠土碳酸盐淀积层的 ̄14C年龄测定,探讨了碳酸盐淀积层碳的来源及其 ̄14C年龄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根据碳酸盐淀积层的无机碳年龄,对确定土壤的年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黄土岩石磁学参数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其中磁化率应用最为广泛,并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其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变化机制也被普遍接受.然而在黄土高原外缘的新疆地区,磁化率的变化机制仍不明确,导致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在该区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典型黄土剖面(羊场剖面)开展岩石磁学和高分辨率磁化率研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并结合剖面粒度、矿物及元素特征对该地区磁化率变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羊场剖面的岩石磁学性质主要由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控制,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顺磁性特征.根据载磁矿物和磁化率变化特征可将剖面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8.5~2.5 ka),载磁矿物以亚铁磁性的磁铁矿为主,磁化率值整体较高;阶段Ⅱ(2.5~0.2 ka),亚铁磁性矿物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硬磁性矿物和以黄铁矿为代表的顺磁性矿物相对增多,磁化率值显著降低.相关性研究和交叉小波分析表明:阶段Ⅰ磁化率与粗颗粒组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符合"风速论"模式;阶段Ⅱ磁化率不仅与粗颗粒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与指示成壤作用强度的频率磁化率百分含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阶段Ⅱ的磁化率变化可能受到"风速论"和"还原性成壤"模式的共同影响.本文拓宽了对新疆地区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也为利用磁化率恢复新疆及中亚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贡嘎山东坡C3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系统研究和对C4植物分布的初步调查,探讨了C3植物δ^13C在湿润环境下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同时还揭示了C4植物在贡嘎山东坡随海拔的分布以及控制C4植物分布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贡嘎山东坡C4植物主要分布在21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过低的夏季温度是限制C4光合途径很难发生在高海拔的主要原因;在贡嘎山东坡海拔2000m以上的湿润地区C3植物δ^13C随海拔升高显著变重,变化梯度为1.3‰·km^-1.温度可能是影响δ^13C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降水量、大气压、大气中CO2浓度和碳同位素值的影响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15.
对黔南泥盆 石炭纪碳酸盐台地 5 78块各类灰岩和白云岩样品的磁化率测量和统计 ,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发现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的重要因素 .结论是 :( 1 )在物源供给充足的低位体系域和海进体系域 ,主要受陆源碎屑含量的影响 ,磁化率总体均值较高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 ,磁化率值降低 ;( 2 )在海水较深的沉积部位或陆源物质供应不充足时 ,主要受自生磁性矿物含量影响 ,随着海平面上升磁化率值升高 ,但总体均值较低 ;( 3)高位体系域的顶部 ,水体很浅甚至暴露 ,可能导致磁化率测值的异常增大 .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三明地区被污染土壤的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福建三明某钢铁厂和火电厂附近的污染表土样品进行了多参数的岩石磁学测试分析,包括χ T曲线、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等. 三明地区污染表土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和磁黄铁矿. 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平均粒度较粗,为较大的准单畴,甚至多畴,粒度明显大于成土作用所产生的磁性颗粒. 粗粒的磁铁矿颗粒是污染物的主要磁性组分. 虽然磁化率测量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快速而且廉价的检测污染土壤的方法,但同时辅以必要的岩石磁学测量将有利于提取更多的污染信息. 对于低磁化率的污染土壤,亚铁磁性硫化物的存在可以作为土壤可能被污染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富铁土的磁学性质及其磁性矿物学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55个亚热带富铁土的磁化率(χ)、频率磁化率(χfd)、非滞后剩磁(ARM)和饱 和等温剩磁(SIRM)等磁性参数测定,结合氧化铁化学形态分析和矿物鉴定,初步明确了亚热 带富铁土的磁学特征及其磁性矿物.磁测数据表明富铁土中存在强磁性的矿物,其磁化率χ 与土壤游离氧化铁(Fe)含量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R=0.5971),频率磁化率χfd与土壤游离氧 化铁含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R=0.4289).富铁土的χfd和非滞后磁化率χARM。值表明土壤 中的磁性矿物以超顺磁性(SP)和稳定单畴(SSD)颗粒为主,富铁上的χ和χARM呈极显著直线 正相关(R 0.9429),证明富铁土的磁性是由风化成土过程产生的 SP和 SSD磁性颗粒贡献 的.矿物磁测结合X-衍射证明富铁土中的氧化铁矿物由赤铁矿、磁赤铁矿和针铁矿组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黄土高原和天山黄土区表土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了表土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土中的强磁性矿物均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纤铁矿或针铁矿,黄土高原黄土地层中的磁赤铁矿至少有部分属于风积成因.黄土高原表土中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良好的正相关,气候作用是主导黄土高原表上磁化率增强的主...  相似文献   

19.
南方第四纪红土是研究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采自江西九江的九庐公路红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环境磁学研究,拟探讨多项磁参数在提取南方红土古环境信息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红土剖面上段的弱风化层,磁化率随着成土作用的增强而增大,反映了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导致的磁化率增加;而在剖面下段强风化的网纹红土层,表现为磁...  相似文献   

20.
伊犁黄土的磁学性质及其与黄土高原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多年来黄土高原的黄土磁学性质与古气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极大地推动了东亚古季风演化、亚洲内陆干旱化及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 但对亚洲内陆天山地区的黄土磁学性质知之甚少. 选择天山伊犁盆地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测量, 包括磁化率、无磁滞磁化率、高低温磁化率和磁滞参数等, 并与黄土高原进行了对比, 开展了伊犁黄土的X射线衍射矿物学分析, 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的机制. 结果表明, 伊犁黄土磁性矿物的总含量要远远低于黄土高原, 但磁性矿物类型与黄土高原黄土基本类似, 以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为主, 部分样品还有钛铁矿等. 在磁性矿物中磁赤铁矿占的比例总体上要比黄土高原黄土低, 而磁铁矿和赤铁矿占的比例比黄土高原黄土要高. 磁性矿物的粒度要比黄土高原粗, 以准单畴(PSD)和多畴(MD)为主. 成壤作用产生的细粒超顺磁体对磁化率的贡献非常有限, 粒径为PSD和MD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伊犁黄土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 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既有风速论模式(阿拉斯加或西伯利亚黄土成土模式), 又有黄土高原超细颗粒成壤模式, 但以前一种模式为主导. 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除与源区的原生磁性矿物有关以外, 还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环境和地质背景有关. 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的机制十分复杂, 将磁化率应用古气候的解释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