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对EOS/MODIS遥感图像的压缩.针对EOS/MODIS图像的特性及其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在Mallat塔式分解的基础上,采用嵌入式零树编码方法,选取适于EOS/MODIS图像数据的编码参量,对其进行了编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图像重构质量和峰值信噪比都非常好,并且可以在保证图像主要轮廓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图像的细节信息,适用于图像的渐进传输及图像浏览,符合对高分辨率、高精度、海量EOS/MODIS图像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及存储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2.
MODIS数据的云顶高度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的辐射特性和它的高度影响到辐射的收支可以导致地球的变暖或变冷,在地球大气能量收支平衡中.云具有特别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云顶性质包括云顶气压、云顶温度和有效云量或有效比辐射率。很多方法被用来从多光谱资料中估计云参数,而CO2薄片算法(截断法)则是使用被动遥感资料反演云顶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15μmCO2吸收带的几个吸收不同的MODIS红外波段,对于大气不同高度层次的不同敏感度,通过从地球大气系统的几个CO2波段同时测量向上红外辐射,以及大气的温度和透射率廓线的基础上,可以推断出云顶气压。这项技术应用于HIRS资料上已经有20年的历史,而EOS系列地球环境卫星的升空,使EOS上搭载的MODIS探测器成为第一个拥有CO2薄片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探测器。本文依据CO2薄片算法(截断法)的理论模型结合实例讨论算法的特点及不足,同时分析其误差以利改进。  相似文献   

3.
FY-3C和MODIS检测湘赣地区地表温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温度(LST)是陆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卫星遥感是获取大范围LST格局及时空变化的最有效手段.然而,有关不同卫星遥感LST产品在典型地区的一致性研究有待深入.研究比较了国产风云气象卫星FY-3C VIRR和美国Terra卫星MODIS LST产品在湖南省和江西省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FY-3C和MODIS的LST产品(白天和夜间)都刻画出了湘赣地区的LST季节变化,但FY-3C LST整体低于MODIS LST;两种卫星产品白天LST的差异在夏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和冬季;两种卫星产品夜间LST差异幅度要低于白天LST,也呈现夏季和春季的差异高于秋季和冬季;两种卫星产品LST日均温也是MODIS高于FY-3C,二者差异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和冬季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国产卫星遥感检测典型地区地表信息特征时空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根本解决西藏自治区通信落后状况,我国邮电部已于1992年1月决定从美国引进小口径天线话路卫星地球站设备。 小口径天线话路卫星通信系统是近几年来世界上发展起来了一种先进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技术首次在我国公众长途电话网中采用。这次引进的北京主控站和西藏监控站及58个端站的设备都是从美国休斯公司引进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建造世界上空前庞大的民用计算机数据库,以处理来自地球观测系统(EOS)和美国其它地球卫星的超大量信息。 从1997年开始,EOS数据信息系统(EOSDIS)每天将从NASA的卫星上接收和处理2×10~(12)个字节,它足以装满2万个中型个人计算机的硬盘。该数据库至少将不间断地运行19年。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增雪效果评估获取物理证据的迫切性与特殊性,选取2006年11月22-2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暴雪过程的EOS/MODIS卫星数据,应用"三光谱云相态反演法"对该地云团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同时针对此次暴雪发生前进行的飞机人工增雪作业,探讨了用反演结果进行效果评估的可行性,证明反演结果可清晰的展示人工增雪后云团从混合云到冰云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三光谱云相态反演法"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优势。MODIS数据云相态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人工增雪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7.
1、1993年7月台湾陆地卫星地面站开始运转。其由加拿大麦克唐纳(MacDonald)公司承包,采用美国Datron公司13米直径碟形天线。可以在三个星期内处理出影像,提供台湾地区的90多个单位,在农业、渔业、海洋、水利、规划勘测、地形勘察、环保、森林等方面的应用。1)由13米的碟形天线,高性能的追踪和接收系统组合而成,可接受S及X频带的讯号,接收半径可达2800公里,东至关岛,西至西安,南至北婆罗洲,北至黑龙江省。可接收法国SPOT-2.SPOT-3和欧空局的ERS-1及美国的LANDSAT-5的资料,并可扩充接收8颗卫星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卫星导航系统各类地面站的坐标修正问题,必需精确给出各个地面站受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位置变化速度。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实测速度场,利用滑动欧拉矢量建模法建立局部虚拟的板块运动模型,并对虚拟板块运动模型计算的测站速度场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西方向的精度为2.092 mm/a,在南北方向的精度为2.072 mm/a,在点位分布较少的地区和我国边界地区,其精度并没有明显降低,据此指出,该模型可用于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各类地面站的坐标修正。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8-01-23起10 d内16个iGMAS测站观测数据,对北斗三号卫星的观测数据质量及BDS单系统精密定轨精度进行评估。初步结果表明,老信号B1I、B3I北斗三号卫星的信噪比略强于二号卫星,噪声与多路径基本相当,均在0.1 m量级,新卫星不存在星内多路径偏差。新信号B1C/L1/E1频点GPS信噪比最强,Galileo和BDS卫星相当,B2a/L5/E5a和B2b/E5b各系统基本相当;噪声及多路径方面,B1C/L1/E1频点GPS优于BDS、Galileo卫星0.1 m量级,B2a/L5/E5a和B2b/E5b各系统基本相当,均在0.1 m量级,新信号中北斗三号卫星星内多路径偏差基本消失。单系统精密定轨试验中,分别进行有/无GEO卫星策略、太阳光压模型ECOM 五/九参数策略的比较,并使用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进行独立检核。初步结果表明,有GEO卫星、ECOM五参数光压模型的定轨精度最好,C19号卫星7个重叠弧段的平均定轨精度在沿迹向、法向、径向的精度分别为32 cm、16 cm、8 cm,与试验卫星的定轨精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欧洲空间局将在今后3年内利用阿里亚娜火箭发射一颗用于观测热星的人造地球卫星。据认为,热星是冷恒星外围的尘埃壳,是一种能辐射红外线和其它能量的行星系统。 这颗卫星被称为“红外空间观测器”(ISO),它将是继美国1983年第一次发射的用于在地球外层空间观测星体外线辐射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后第二颗同类空间观测器。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17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前的星箭对接.12月18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约40年前,美国军方开始了被称作"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研制.现在,在我们头顶上空约2万公里处的中地球轨道,GPS系统部署了24颗卫星,地面站对这些卫星的信息数据进行捕捉、处理、解码,并将有关信息发至用户终端机--这样,GPS给全球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12.
邮电部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和西藏自治区邮是管理局与美国休斯公司于1992年1月19日在北京签订了引进甚小天线卫星地球站设备(VSAT)的合同。这批设备包括设在北京的主控站及58个终端站。VSAT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卫星通信方式。该项工程将于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GNSS动态精密测量中天线倾斜姿态对卫星信号多路径延迟影响的规律,建立卫星与倾斜天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多路径效应综合指标,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天线姿态发生倾斜时,多路径效应明显增加,有效观测值数量降低,定位精度变差;多路径延迟的大小与天线倾斜方向及角度有关,处于不同方位、高度的卫星信号的多路径延迟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积雪时空分布异质性较强且大部分地区积雪较薄,而被动微波遥感因其空间分辨率低以及雪深反演中的不确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反演青藏高原雪深的精度。本文尝试将多源遥感数据以及与积雪模型(SnowModel)相结合,来重建更高质量的青藏高原雪深数据。首先,利用MODIS积雪面积比例产品,根据构建的积雪衰减曲线以及经验的融合规则对低分辨率被动微波雪深进行了降尺度;然后,结合MODIS/被动微波融合雪深数据和SnowModel对研究区进行雪深数据同化实验;最后,利用地面站实测雪深数据对MODIS/被动微波融合雪深以及同化输出雪深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数据同化方法得到的雪深数据更接近地面观测雪深值,通过均方根误差以及相关系数的对比,同化雪深结果优于MODIS/被动微波融合雪深结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GPS/BDS双系统组合的土壤湿度多星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并以GNSS接收机实测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GPS和BDS卫星组合反演土壤湿度的效果。实验表明:1)GPS和BDS双系统组合相对于单系统在短观测时间内可以提高有效卫星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可实现双系统多卫星的有效融合,提高土壤湿度反演的精度;2)当GPS和BDS组合卫星数达到6颗以上时,反演效果趋于稳定,反演结果与土壤湿度的相关系数均优于0.90,RMSE相对于单星至少提高25.8%。  相似文献   

16.
采用边界分析方法分析新一代重力测量卫星3个核心载荷--星间测距系统、非保守力测量仪和定位接收机的误差对恢复重力场的影响,提出新一代重力测量卫星的核心技术指标。分析表明,星间变率测量精度10~30 nm/s、非保守力测量精度(1~5)×10-11 m/s2、定轨精度2~3 cm时,可实现分辨率100 km、精度1~2 mGal的重力场测量。本文结论可为新一代重力测量卫星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风云三号A星(FY-3A)的主要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代,它包括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卫星,以及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气象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组织研发,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的第一颗星--风云三号A星(FY-3A)于2008年5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又如太空中的一个流动气象观测站,对地球-大气进行全天候、全天时、三维、定量、多光谱的不间断观测。卫星观测资料通过地面加工处理后生成各类产品数据,例如,大气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分布及变化、云参数、雪和冰、大雾、气溶胶、臭氧、辐射等,可用于气象、气候、农、林、牧业、海洋、水文等多领域。风云三号A卫星数据和产品可通过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使用。两年来,在奥运、汛期、生态和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三号A星已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服务,同时也服务于世界各国。本文综合性地介绍了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首发星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可能的应用领域,并给出代表性的产品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编制、气象出版社出版的《风云纵览--风云一号 C星图集》展示了我国成功发射的风云一号 C星的遥感图像 ,是风云一号卫星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遥感卫星影像的图像处理技术是国际一流的 ,投影转换、政区分割、三维显示 ,都很出色。编者针对中国气候特色 ,思路宽阔 ,分析深入 ,为地球科学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信息。其图文并茂 ,深入浅出 ,印刷精美 ,装帧一流。求真务实 ,恰当地反映了我国卫星的辉煌成就 ,是值得向国内外读者推荐的 ,也是值得嘉奖的。  相似文献   

19.
系统比较深地影期间BDS-3 SECM和CAST MEO卫星采用公开的偏航姿态模型计算的模型姿态与名义姿态的差异,首次评估其对天线相位缠绕和相位中心等几何误差的改正及PPP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机动期间的BDS-3 MEO卫星,采用名义姿态会导致CAST 和SECM 卫星的天线相位中心改正误差分别达0.2 m和0.02 m, 相位缠绕改正误差达0.1~0.2周。由于卫星机动时间较短以及观测几何构型较强,与模型姿态相比,名义姿态的使用并不会引起PPP结果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地闪及TRMM卫星等资料,运用统计和对比的分析方法,对四川“9.23”雷暴过程中地闪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沿副高边缘移动的“9.23”雷暴过程主要发生在川西高原以东地区,地闪空间分布集中连续,且主要以双单体雷暴系统的形式出现。处于雷暴系统或单体中心的地面站其地闪频数的峰值提前或同时与降水量峰值出现;而处于雷暴系统或单体边缘的地面站其地闪频数的峰值则更易滞后于降水量峰值。地闪的发生与雷暴云中的水成物粒子的分布状态都有直接的关联性,负地闪放电主要源于雷暴系统中较低的云水及可降水强中心区域,而正地闪放电则源于较高的云冰强中心的边缘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