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地质论评》1959,19(8):364-365
一、追索岩层或根据已知正常层序确定地层的顶底要确定垂直的或者倾斜得很厉害的地层的顶部和底部时,可以先追索该地层只发生轻微褶皱的地段(图1之B)或者完全未变形的地段(图1之A),然后通过对比并根据地层的正常顺序来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李宣  孙德安  张俊然 《岩土力学》2018,39(8):2829-2836
以非饱和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吸力可控的动三轴仪对其进行动力变形试验,得到了在不同净围压和不同吸力路径下非饱和粉土试样的骨架曲线、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研究了先脱湿后吸湿的吸力历史对其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净围压和吸力下,非饱和粉土试样经历过先脱湿后吸湿的骨架曲线和动弹性模量比仅经过脱湿的要高,而试样经历过先脱湿后吸湿的阻尼比比仅经过脱湿的要小;此外,随着非饱和粉土试样经历过最大吸力的增大,其骨架曲线和动弹性模量增大,而阻尼比减小。试验结果可用非饱和土的平均骨架应力和弯液面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来解释,并用两项联合预测非饱和土试样的最大剪切模量。  相似文献   

3.
刘英凯 《地下水》2009,31(2):138-139
钻探施工在开孔钻进到硬盘要下套管护孔,冲积层较厚可以先下入套管后换径钻进。在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不仅没有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反而给正常生产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根据生产的实践具体的总结和分析了下套管的目的作用以及不利因素对钻探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李国维  杨涛 《岩土力学》2005,26(2):265-269
在复合地基设计中桩土应力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通过揭普高速公路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现场试验,获得了柔性基础下桩土应力比数值及其随荷载和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柔性基础下桩土应力比要比刚性基础下小得多,它随荷载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呈波浪形变化,其研究成果可为路堤下复合地基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未讨论本题以前,先来谈谈我自已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的经过。下三叠纪菊石以前在中国发现的很少。田奇(?)先生所研究的不过十七种,以后许德佑先生也只有零星的发现,总起来也不过十余种,因此,一般都以为在中国大概不会有像印度那样丰富的菊石材料了。但是当一九四零年春季,著者在广西凌雲县罗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超长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对盘锦某地下商业街基坑工程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对基坑工程中分段、分块开挖等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分段长度的增加,支护桩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基底隆起量最大值呈增大的趋势;随着基坑开挖分块长度的增加,受保护侧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超长基坑开挖时考虑空间效应可有效地减小支护结构、周围地层的变形;在基坑分段、分块开挖过程中,要考虑未开挖土体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限制支护结构及地层的变形,使得空间效应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看,问题很局限,如深究,则牵涉我国的教育与干部选拔与分配制度。在本世纪剩余的16年中,要提高我国科研技术水平,包括地学,首先必须增加教育经费,增填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改革干部的分配制度。在革新的制度下先选出德才兼备的内行  相似文献   

8.
胡敏 《地质论评》1948,13(Z2):266-268
年来调查南山的人颇下少,各种新发现也逐渐增加了,作者在一九四六年夏天於南山中调查时,很幸运的发现了老君山砾岩与臭牛沟系间有不整合关系,现在要提出讨论的正是这个问题,请先将两地层情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湖南地质》2009,(10):77-77
编辑同志: 当前,农村村民建房不按照规划选址、超面积建房、一户多宅、乱占耕地、未批先建、批少占多、批东占西等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日,伊川县国土资源局针对个别乡镇存在未批先占、私圈乱占、批少占多等土地违法现象严重的情况,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违法“清零行动”,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饱和度对泥质粉砂岩冻结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訾凡  杨更社  贾海梁 《冰川冻土》2018,40(4):748-755
饱和度对泥质粉砂岩常温下力学性质的影响已多有讨论,但对其冻结状态下力学性质的影响尚不明确。对6种饱和度(0%、20%、40%、60%、80%、100%)的泥质粉砂岩样品冻结前后的纵波波速、核磁共振T2谱、冻结状态下的抗拉强度和点荷载强度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冻结状态下,随饱和度的增加,纵波波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在-20℃下,完全饱和样品内部孔隙水有49.2%保持未冻,60%饱和度的样品有81.4%未冻,而20%饱和度样品有87.4%的孔隙水没有冻结;(3)冻结状态下岩样的抗拉强度和点荷载强度随初始饱和度的增加均呈现减小-增加-减小的趋势,在饱和度80%左右均有一极大值,且两个强度的最大值均不出现在饱和度100%时。分析后发现,在低饱和度的状态下,冻结岩石的强度仍取决于孔隙中的未冻水含量;而在高饱和度的区间,孔隙冰的含量决定了其冻结强度;对于接近饱和的岩石,其冻结强度还受到冻胀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挖井跟管法     
我队某地区为泥土礫石层,以跟管法不易开井,往往造成井故。曾用150合金鑽头鑽进下大管,稍一提起,井壁就坍下;採用130小徑透、150大徑扩下大管也未成功。为此,採用了挖井跟管法,取得了好的效果。挖井跟管法如图1示意图所示,是一种在礫石层开井下大管的办法。首先按地质设计孔位,挖一长1.5米、寬1.5米、深4米小井,井壁以支架支好,防止坍下,如小井內有水,以人力抽水器抽出。挖好井后再舖机台枕按装机械。开孔前先把长4.2米  相似文献   

13.
硫酸钠盐渍土未冻水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敏  邴慧  李国玉 《冰川冻土》2016,38(4):963-969
土体中的未冻水含量影响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也是评价冻土中水分迁移的重要指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含有不同浓度硫酸钠溶液的兰州黄土的未冻水含量进行测试,并分析了温度、含盐量对未冻水含量的影响.同时,测试了不同含盐量下黄土的液塑限及液塑限含水率下土体的冻结温度,计算了不同含盐量下的未冻水含量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给出了不同含盐量下幂函数方程wu=at-b中的参数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5、-10、-15和-20℃条件下未冻水含量随含盐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4个温度下不同含盐量区间的未冻水-含盐量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14.
温度-湿度-荷载综合作用下路基冻融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季节冻土路基内部温度场、水分场及应力场综合效应的变化特性,基于自主研发的温度-湿度-荷载综合模型试验测试系统,进行室内路基模型的冻结与融化循环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过程路基内部土体水、热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特性.试验表明:冻结过程中,初期温度变化大,温度梯度从顶端向底部逐渐递减;路基顶冻结后,0℃冻结锋面不断往下移动,0℃分界线两段内温度梯度差异大;路基含水率分为冻结区未冻水含量似稳定段、过渡区未冻水快速相变段、未冻结区含水率减小段.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先大后小,未冻结水含量与温度大小相关,路基内部含水量呈现中间增大,两端减小的情形.水热综合作用下,应力场表现:冻融过程中,路基回弹模量随着冻结深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加,随融化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路基回弹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衰减,当达到6次时,衰减趋于稳定.结果表明,土体水热耦合作用是影响路基土体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西北特殊气候环境下冻融作用是一种风化过程,反复改变着土体的微结构和物理性质,强烈影响着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针对冻融作用对盐渍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直剪试验,开展了冻融次数、含盐量、基质吸力等因素对非饱和氯盐渍土?钢块接触面力学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含盐时接触面力学参数(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冻融次数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含盐时接触面黏聚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内摩擦角略有所增大;冻融前后接触面力学参数随着含盐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均存在含盐量阈值;未冻融时接触面力学参数含盐量阈值约为8%,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该阈值有所变化;接触面基质吸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大体呈减小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随含盐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基质吸力含盐量阈值约为10%;接触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分为线弹性变形阶段和强化阶段,竖向荷载较小时表现为弱硬化,未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对接触面剪应力?剪切位移适用性模型进行评价发现龚帕兹模型能够与试验结果很好地吻合,据其建立了冻融作用的氯盐渍土?钢块界面力学模型,基于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矿山企业的生产地質工作,不仅要保証生产矿量的增长,同时要不断扩大儲量范围,合理利用资源,延长矿山寿命。因此,它已經成为矿山企业生产中的首要环节之一。为此仅就几年来生产勘探經驗,谈谈笔者体会,望予指正。一、面向生产,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勘探程序。中南各钨矿有很大一部份未做过勘探工作。这些矿区最突出問題是勘探落后于生产。因此进行生产勘探工作时,若採用过去一貫採用的先地形,后地表,再鑽探、坑探的順序,不但經济上有困难,同时在时间上和保证生产急需上,都是不允許的,因而必须採  相似文献   

17.
夏力农  王星华  雷金山 《岩土力学》2006,27(Z1):784-787
简要分析了加载次序对于负摩阻力桩基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机理。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比较了这种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加载次序的变化会引起桩身摩阻力分布、中性点位置和下拉力的变化。桩身摩阻力的分布差异主要是桩身上部负摩阻力的大小,负摩阻力先出现时的负摩阻力值较小,这种状况在各级桩顶荷载下不会改变。负摩阻力先出现时,中性点的位置比较低,两者的差距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而变得加大。负摩阻力先出现时下拽力小于桩顶荷载先施加的情况。这对于负摩阻力桩基检测的研究和应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地质》2009,(4):32-32
日前,《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全文见二版)出台。《通知》从发挥规划计划调控作用、完善耕地储备制度、强化项目管理、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切实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全力确保耕地先补后占落到实处。《通知》要求,完善耕地储备制度,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各级地方国土资源部门都要建立健全补充耕地储备库,先行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实现耕地先补后占。  相似文献   

19.
谢建定 《浙江地质》2010,(11):45-46
一、拆迁面广量大,未批先拆成主流一是当前拆迁面广量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数量2006—2009年每年分别为183、217、309和452万平方米,前后每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8%、42%和46%。  相似文献   

20.
魏新江  魏纲 《岩土力学》2006,27(7):1129-1132
对水平平行双线顶管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横向扰动区范围的计算公式。考虑先施工顶管对后施工顶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后施工顶管地面沉降计算方法,并给出算例分析。分析表明,水平平行顶管施工时由于中间区域受到双重扰动,会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当两顶管轴线距离较近时,由于先施工顶管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扰动会使后施工顶管产生的扰动加剧,后施工顶管引起的最大地面沉降值和沉降槽宽度都要变大,且地面沉降曲线是不对称的,其最大沉降点要偏向先施工顶管侧,但仍然可以采用Peck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