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玉亭 《气象》1983,9(2):29-31
研究作物种类、品种及产量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地区气候特点合理布局作物,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候优势的基础。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类型的分布及大豆在各地所表现的生产性能,从气候资源利用角度,探讨大豆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
甘肃粮食作物农业气象指标和气象条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掌握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以及气象条件与产量的关系,就能衡量其适应能力和生存的基本条件,为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品种组合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气候优势,克服不利气象条件,夺取高产提供准确和科学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3.
积温与辽宁省的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80年代初对积温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当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10℃积温)较常年步200℃或以上时,全省粮食产量将下降8%。积温,尤其是10C积温,是辽宁省农业气候分析和区划中的主要指标,是表征辽宁省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重要特征量。因此,分析研究10℃积温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全省热量分布和变动情况,而且对于作物及其品种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均有直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精细化布局气象服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兴安盟玉米生产中气候资源利用不合理现状,在建立玉米品种资源数据库和精细化气候资源(80m×80m)推算模型基础上,区分不同耕地类型和有无灌溉条件分类建立了玉米品种布局精细化气候指标,并开发了操作简单的服务系统.结果能够提供任意地区玉米品种优选方案和任意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地区,为最大限度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增产增收提供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离不开气象工作的支持。气象条件作为农业生态环境因素,覆盖农业各个领域,渗透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由光、热、水和风等能量与物质要素组成的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储运无不受气象条件时空分布的影响和制约。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有效地运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必备条件。为此,在农业实行这一重大的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气象工作更应自觉地把为农服务作为重点,强化  相似文献   

6.
苏振生 《气象》1986,12(1):42-42
《中国主要农作物气候资源图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编绘,气象出版社出版,现已正式发行。 本图集主要是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和作物品种资源,为农作物合理布局和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气候依据;同时为农业领导部门提供了全国各地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期的农业气候状况,可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参考;并为农业及有关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单位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营口市老边区路南镇现有水田种植面积(?)29万亩,水稻生长季(4~9月)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3500~3600℃,日照时数1500~1600h,降水量500mm左右。该地区适宜种植中晚熟、晚熟型水稻品种。为充分利用本地区气候资源,进一步发挥品种生产潜力,从1991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南各地气候资源及不同作物生育关键期气象指标和气象灾害指标,将河南省分为北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多雨地区和暖温带气候温暖多旱涝地区,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各地气候资源及不同作物生育关键期气象指标和气象灾害指标,将河南省分为北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多雨地区和暖温带气候温暖多早涝地区,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论是田间作业,或者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以及作物产量高低,都与气象条件的适宜与否关系很大。为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粮食产量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进一步利用气候资源,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就我县气候资源利用与粮食产量丰欠年的关系做如下分析。1我县气候资源概况和特点我县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为152天,≥10度积温平均为3046.8℃·d。但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热量各年间差异大,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查差897.2℃·d之多。多数年份热量能够满足一年…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下农业气候资源与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分析了作物生产面临的气候风险与市场风险,提出了实现农业两高一优的气候对策,指出在市场经济下农业的发展必须重视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从气候状态向量的观点出发,借助于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计算各站气候资源向量.在此基础上,将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环境条件综合为气候资源向量并分别与某种作物的标准生长模式曲线线型建立差异(作物生态适宜度)比较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由此得到相对光合生产潜力、相对光热生产潜力和相对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改进了原有...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气候资源的保证率及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主要放任物生长保证情况的基础上,计算了河南省全年及各主要作物及目前不同组合二孰熟制的光合,光温,光温水资源利用情况,发现单项作物气候资源潜力利用率很低,且二熟制气候资源浪费较大。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选用泰农18(中大穗)、济麦22(多穗)两个冬小麦品种,在2011年9月26日—10月20日采取5个不同播期,3个不同播量进行田间播期播量试验,以期筛选出本地区不同品种类型冬小麦的适宜播期、适宜播量。为充分利用临邑县气候资源和制定合理的小麦播期播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丹寨县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对光、温、水及风能资源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热量资源和水资源。总的来看,丹寨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空中云水资源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上半月,雨量比较稳定,与作物需水高峰期相一致;夏季气候凉爽,日最高气温一般在32℃左右,非常适宜避暑;热量资源较丰富,作物生育期积温保证率高;日照与全国相比,虽处于低值区,但基本能保证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姚志文  黄巧敏 《广东气象》2004,(3):35-36,43
新丰地处山区,属南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且具有多样性,适宜多种作物和多季节生产,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过去农业生产以水稻、蔬菜为主和花生、大豆、甘薯等旱粮作物为辅,玉米生产面积不大,属于零星种植。1998年秋新丰开始引进粤甜3号玉米,并逐步推广。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以充分发挥甜玉米的优点和商品生产特性,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只有对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全面的鉴定,掌握其分布和变化规律,才能确定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种植制度,合理的布局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充分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农业气候区划就是完成上述任务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科学工作。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 1.省级农业气候区划是为省级农业区划提供气候依据的,因此,它必须密切结合本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抓住带关键性的农业气候问题,作到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2.区划应综合考虑农、林、牧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第一步先进行农作物种植业的农业气候区划。 3.分析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要考虑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即既要分析可能利用的光、热资源生产潜力;又要考虑某些限制性因子,如低温、春旱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方针的调整,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烤烟生产,以提高,“大群众的经济收入。现对烤烟栽培的气象条件作以下分析: 1、温度:烤烟是喜温性作物,生长最适温度为18~25℃,成熟期的日平均温度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气候资源与灾害评价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indows98为平台,利用VB6.0等可视化语言编译系统,分析水分、温度等气候因子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建立灾害评估模式并纳入系统,通过指标计算、比较,对黑龙江省易发灾害如旱涝、低温冷害进行评价分析,并实现对黑龙江省气候资源的全面分析阐述,从而为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合理布局及防灾减灾等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汝阳县山区气候资源丰富.气温、光照、降水能满足杜仲生长需要。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应在光照充足的阳坡和降水量多的南部山区种植杜仲。考虑到杜仲与植被之间对水、肥和光照的争夺,杜仲与采作物间作时.以间作花生、红薯、小麦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