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引言这里考虑的早前寒武系包括太古界(35—26亿年)和早元古界(26—16.5亿年),整个早前寒武系大多是经受了各种变形和变质的上地壳岩和深成岩类。而晚前寒武系(比16.5亿年年青)主要是由广泛发育的地台型沉积覆盖物组成,因此,早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造山幕为根据的,而对于晚前寒武系则用岩性和生物地层标志则更为合适。在苏联研究早前寒武系的主要地区是欧洲的波罗的地盾和亚洲的阿尔丹地盾(东西伯利亚),它们的上地壳岩层序可作为古老的前寒武系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亚洲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出露广泛,最发育的地区有西伯利亚地台,中期地台,印度地台及其周边褶皱带。本文只介绍国外部分,中国的前寒武系情况留待以后专题介绍。一、西伯利亚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太古宇分布在阿尔丹地盾、阿纳巴尔地盾及古老的叶尼赛的坎斯克地块中(见萨洛普《北半球前寒武纪地质》一书附表表Ⅱ—1,图Ⅱ—1)(一)阿尔丹地盾阿尔丹地盾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东南部,面积30万平方公里,太古宙地层最早是由在伊彦格尔及适普河流域工作时划分的地层表,后来这一地层表扩  相似文献   

3.
引言俄罗斯地台的沉积盖层和环绕乌拉尔山、高加索和喀尔巴阡山系的地槽褶皱岩系,包括上前寒武系的沉积物、火山—沉积物和岩浆形成物。由于进行大量钻探和地球物理工作的结果,因此可以肯定,俄罗斯地台上前寒武系岩层的分布面积大于25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前寒武系的划分,二是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三是几个地方前寒武系的柱状剖面。一、前寒武系的划分前阿特拉斯的前寒武系可划分为六个系,前五个系都是以重要的造山运动而结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褶皱和花岗岩化带,而第六系造成了显生宙的基底,并被显生宙早期褶皱带所复盖。这六个带由下至上为: 1.克杜斯系(Kerdous system)(太古界),花岗岩化的时代为26亿年,主要是混合岩、花岗岩,以及片岩等。该系的造山带是扎哥里德斯(Zagorides),造山带,走向东西。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蕴藏了丰富的铀矿资源,目前铀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在大地构造上,澳大利亚可划分为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和东部显生宙造山带。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铀矿在北澳、南澳、西澳、中澳和东澳五大成矿区带中的分布情况,勾勒了北澳的派恩克里克、南澳的奥林匹克坝、西澳的伊利列等15个矿集区中的34个类型迥异的矿区的总体地质环境与矿床特征。根据成矿地质作用、成因类型、矿物特征等因素,结合该国铀矿床的具体情况,归纳出8种典型的矿床类型。选取代表性铀矿进行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澳大利亚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并指出这些类型可作为今后找铀的靶向类型。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蕴藏了丰富的铀矿资源,目前铀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在大地构造上,澳大利亚可划分为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和东部显生宙造山带。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铀矿在北澳、南澳、西澳、中澳和东澳五大成矿区带中的分布情况,勾勒了北澳的派恩克里克、南澳的奥林匹克坝、西澳的伊利列等15个矿集区中的34个类型迥异的矿区的总体地质环境与矿床特征。根据成矿地质作用、成因类型、矿物特征等因素,结合该国铀矿床的具体情况,归纳出8种典型的矿床类型。选取代表性铀矿进行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澳大利亚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并指出这些类型可作为今后找铀的靶向类型。  相似文献   

7.
引言澳大利亚境内的太古宙岩层(本篇论文将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年龄界线放在26亿年)的主要集中区在西澳地盾(或西部地盾区),正如Trendall(1975)确定的,太古宙岩层所占面积超过700000平方公里。在该地盾内有两个太古宙克拉通核,即伊尔岗和皮尔巴拉地块。伊尔岗地决呈矩形,面积大约650000平方公里,其座标为南纬25°—35°和东径115°—124°,大致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该区特点是降雨量低(每年200—250mm),  相似文献   

8.
非洲大陆从构造上看大部为地台区,北界以地中海为界,南界以开普褶皱带为界。地台的范围以其周边的褶皱带来控制。地台内部又分出许多狭长形的地台内部的坳陷,在这些坳陷边界又出现大的断裂带。非洲地台的西北、西南和东部一直继续延伸到陆棚区,与大陆坡海洋带的深水盆地分开。非洲地台可分为基底和盖层:基底是变质的和褶皱的下和中前寒武系物质组合。盖  相似文献   

9.
巴西地盾的上前寒武系,无论是在地槽褶皱区,还是在地台型的非褶皱区,都可以划分出几个不同时期的构造—物质组合。在巴西地盾上,可能除了,地台外都是在前寒武纪末期开始形成的。米纳斯和伊塔哥尔群以及和他们相类似的岩系形成的组合,是属于上前寒武系形成的最古老的褶皱。该组合的成分、构造及其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侧向变化规律性等以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四角规铁矿研究的比较好。分布在这里的上前寒武系剖面往往被作为标准剖面;因此对它的特征了解的较详细。  相似文献   

10.
1978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组织了赴澳考察团,对澳大利亚的上前寒武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10月,在美国西部犹他州盐湖城至加利福尼亚洲的死谷地区,举行了国际联络署(IGCP)No.118项的“上前寒武系对比”现场会议,我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野外考察。现将这两次考察地区的上前寒武纪地层情况作一简介。一、澳大利亚的上前寒武系澳大利亚是国际上晚期前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对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南华纪冰碛岩特征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南华纪—震旦纪地层研究,以及南华纪冰碛岩的沉积特征,包括粒度分析、砂岩的成分物源区判别,初步建立了该地区的南华纪—震旦纪沉积序列。特别是砂岩的成分物源区判别使我们得出南华系冰碛岩和间冰期沉积物来源于从再旋回造山带到切割岛弧(被剥蚀岛弧)和过渡岛弧。通过成分物源区判别使我们认识到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前寒武系基底之上再旋回造山带盖层性质,对恢复整个塔里木盆地的原型盆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祁昆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祁(连山)昆(仑山)地区为我国的重要构造单位,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构造单位划分及地质概况根据沉积岩相、岩石组合、变质相系将秦祁昆地区及外围自北而南划分如下构造单位(图1)。 (一)塔里木一阿拉善板块为具中条型褶皱核心的扬子褶皱,包括塔里木地块、阿尔金山断块、敦煌地峡、阿(?)地台等。塔里木地块的基底埋藏很深,仅四周出露有前寒武系及古生代沉积盖层,如柯(?)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等断隆。阿尔金山断块前寒武系分布广,下元古界为结晶片岩、片麻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铁矿石资源90%集中在西澳州哈默斯利铁成矿省和中西铁矿区。由于哈默斯利铁成矿省铁矿资源日渐枯竭,中西铁矿区已逐渐成为西澳的新兴铁矿区。基于对中西铁矿区地质特征及与世界上其它大型铁矿区(省)含铁建造成矿特征的对比,认为该矿区铁矿床的成矿类型为阿尔戈马型,太古宙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正地形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表分布大面积的富铁红土及磁异常是该矿区铁矿的主要找矿标志。通过对该地区投资现状的分析,提出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分布和地层划分(一)分布北美地台和周围造山带是世界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区之一(图Ⅲ-1)。由巨大的加拿大地盾,包括北极区、大平原区、东落基山和中部大陆区在内的北美台坪,以及周围的科迪勒拉褶皱带、因奴特褶皱带、东格陵兰褶皱带和阿巴拉契亚褶皱带组成(表Ⅲ-1)。前寒武系在本大陆的所有构造单元中均广泛发育,尤其广泛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地盾中,据知它是世界上最广阔而又连续的前寒武岩层,只有哈得孙湾区为水域或古生界所覆。地盾东部出露较差,巴芬和拉布拉多海隐伏着北美大陆和格陵兰的前寒武基底之间的密切构造联系,格陵兰除一条狭窄的海岸外,全部为冰雪掩没。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二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一次国际地质会议上,国际地科联寒武系地层学会决定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的界线进行工作,以便在世界范围内选出层型剖面及其界线,以供各国有关科学研究人员参考。近几年来,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先后到澳大利亚、摩洛哥、苏联等地检查和验证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现在尚未得到一个统一的地层层序,作为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界线的参考标准。但是目前已描述了许多个值得进一步审查  相似文献   

16.
南美洲的面积约17783000Km~2,由于在60年代初期才开始对前寒武纪岩层进行放射性年龄测定工作,因而所得少量资料与如此广大面积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据此仍有可能描绘出该大陆前寒武系发展的总轮廓(图Ⅳ-1)。一、分布和主要特征下前寒武系—南美洲的北部、中部和东部有五个克拉通核,即:圭亚那地盾、圣路易斯克拉通、中巴西地盾、圣弗兰西斯科地盾和马拉圭—坦迪尔克拉通。它们都曾受前寒武纪早期造山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系可划分为3统9组26个化石带。华北地台早寒武世辛集期海侵来自扬子浅海北部。华北海与扬子海中、晚寒武纪时彼此分离。通过与澳大利亚、北美、西伯利亚等地的寒武系对比,认为在寒武纪华北海与澳大利亚海相连,与北美海相通,与西伯利亚海先远而后近。上述海域都位于赤道附近的远洋区。  相似文献   

18.
皖南兰田残留向斜不是构造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心起 《地质论评》2000,46(4):337-346
兰田地区翔实的1:5万区调填图工作,收集了丰富的前震旦系实测地层剖面资料、震旦系休宁组底界角度不整合资料及后期构造变动的证据,证实了皖南属晋宁期造山带,并存在元古宙地层的完整层序,而震旦系-寒武系则为原地沉积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的盖层。加里东期区域伸展体制条件下兰田地区产生滑覆断层体系,震旦系-寒武系盖层残留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形成向斜构造。中生代的构造作用对兰田地区构造轮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改造,但未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明山地块寒武系碎屑锆石U 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和平  杜晓东  劳妙姬  丁汝鑫 《地质学报》2014,88(10):1800-1819
大明山地区位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的西南段,对该区寒武系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构造属性的进一步确定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次研究对该区2件寒武纪砂岩样品分选出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测定和分析。锆石的透射光及阴极发光图像、Th/U比值、稀土元素特征说明其主要为岩浆岩锆石。222个谐和年龄数据显示出5个主要年龄区间:550~560Ma、750~780 Ma、950~1020 Ma、1560~1740Ma和2390~2450Ma,其中以950~1020Ma区间表现为最突出的峰值。对比大明山与大瑶山地区的寒武系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两者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最明显的年龄峰值(980Ma)揭示物源区曾是Grenville期造山带的一部分。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比较,结合古水流及相关地质证据,认为所研究样品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华夏地块。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寒武纪时扬子—华夏之间可能没有大洋的分割,而是一陆间海(intercontinental sea)格局。本次研究还在大明山寒武系中测得8颗具有太古宙年龄的古老锆石(≥2500Ma,其中1颗≥3200Ma)。这些锆石具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均≥0.4,稀土分布多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与Eu负异常,指示其来自岩浆岩,反映物源区在太古宙发生过岩浆作用。结合前人研究获得的华夏地块太古宙锆石年龄信息,认为华夏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地壳基底或接受过古老陆块的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20.
二十几年前,我提出了文德这一名称(文德系、文德杂岩、文德植系),以前在地层表中把这些沉积划分为俄罗斯地台的寒武系(含有古老的管状无骨骼化石的兰泥的波罗的群)。“文德”这一名称提出后很快在苏联被采纳了。在1957年我曾提出作为全大陆震旦最晚期的命名(在巴黎国际寒武及前寒武系划分会议上)。广泛传播这一概念中起很大作用的是的两本综合著作(上前寒武系,1963,1968),关于俄罗斯地台及全苏的上元古界(上前寒武系),及提交在印度召开的22届国际地质会议的资料(1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