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储量计算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复杂碳酸盐岩储量计算中油气藏建模、参数求取等具体难点,通过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新技术、新理论的综合运用,创新性地建立了潜山准层状油气藏模式,为计算单元的正确划分、计算方法的适当选择、储量参数的合理取值提供了可靠依据.首次提出并实现了该类油气藏孔洞型和裂缝型储集体油气储量的分别计算,且对含油体积、有效厚度下限、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的求取进行了计算方法创新和软件开发,促成了轮南古隆起复杂碳酸盐岩油气储量的大幅度上升,并为类似油气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渤海海域发育勘探潜力巨大的覆盖型潜山,这类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模式是当前潜山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地震、测井、铸体薄片、井壁岩心、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开展了石臼坨—辽西凸起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和分布模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覆盖型潜山以长英质含量较高的混合花岗岩为主,发育多种类型的溶蚀孔隙和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0.445×10-3 μm2。覆盖型潜山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黏土带、风化砂砾岩带、风化裂缝带、裂缝发育带、相对致密带和基岩带。 (2)富长英质的岩石为裂缝型储集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较高的长英质含量利于构造成缝和风化、淋滤、溶蚀改造。 (3)印支期—燕山期的强烈隆升是形成优质风化壳储集层的必要条件,而多期次构造作用叠加是潜山规模裂缝型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储集层距印支—燕山主控断裂的远近和所处构造部位进一步影响了裂缝的发育。 (4)风化淋滤对于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是控制储集层垂向分带性的主要因素。 (5)建立了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分布模式,叠合破碎带的风化裂缝带和裂缝发育带是优质储集层的有利发育部位,二层结构潜山风化壳更为发育,多期构造活动叠加区域潜山内幕裂缝带厚度更大,裂缝发育带和破碎带发育更为密集。  相似文献   

3.
从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针对纯油藏和具有气顶的油气藏,采用单储系数、横截面面积与油层横向分布长度三者乘积的方式改进采用单储系数、含油面积与油层厚度三者乘积方式的传统容积法,提出相应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质储量计算新公式,并根据油气藏的特点提出水平井钻遇油气藏厚度的预测公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计算目前主要采用容积法,这类方法不仅计算繁琐,而且不确定因素较多;改进后的新方法计算简单方便,理论性更强,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减少。采用新方法在高青油田高424块高424-1井区进行了实践应用。实践表明:改进的新方法适用于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计算及预测水平井钻遇油气藏厚度。  相似文献   

4.
Seislog反演技术在广饶潜山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广饶潜山油藏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性特征、裂缝发育特征、地层速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三维地震的Seislog测井约束反演储集层描述技术,对广饶潜山带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实践证明,Seislog反演描述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情况,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油气储集层述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轮南地区三叠系的地震地质条件,运用井组综合标定技术对各油组砂体进行标定,三维空间追踪描述,计算其顶面埋深和厚度以及储集层物性参数,并应用多参数综合分析和神经网络判识技术对砂体含油气性进行了判识,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潜山聚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有机地球化学、薄片和储集层物性资料,以伸展盆地构造分析和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潜山圈闭发育特征,储盖组合,油源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表明,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及下古生界灰岩风化壳是潜山油藏主要储集层;上古生界和第三系是潜山油藏的主要盖层;高青,平南潜山油源来自利津、博兴洼陷沙三段、郑家、三庄潜山油源来自利津洼陷沙四段上部;广饶,草桥潜山油源来自牛庄、博兴洼陷沙四段上部;潜山圈  相似文献   

7.
隔层是潜山内幕油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的勘探实践出发,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潜山内幕隔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隔层岩石类型多样,且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其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分布特征影响着潜山内幕油气的分布。根据潜山内幕隔层与油气的配置关系,将隔层控制下的潜山内幕油气分布模式划分为顶部遮挡型、底部遮挡型、侧向遮挡型和顶底夹持型等4种类型。中央隆起带潜山深层内幕圈闭、斜坡带和断阶带内幕圈闭是冀中坳陷今后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和区带。  相似文献   

8.
隐蔽圈闭的识别及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窄带子波扫描探测隐蔽圈闭的方法及可视化处理技术。这个窄带子波就是地震子波与小波算子的褶积,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窄带子波记录及某些特征参数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厚度等于甚至小于λ/100异常地质体的横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古生界潜山岩性分布具有多样性,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常规测井和伽玛能谱测井等技术对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集层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岩潜山、凝灰岩潜山和动力变质岩潜山储集层较发育,以溶蚀型储集层为主,孔缝组合类型为洞穴型、孔洞-裂缝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花岗岩潜山和区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欠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缝,孔缝组合类型为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不同岩性储集层纵向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岩溶带、风化淋滤带、强风化碎石带和内幕溶蚀带;灰岩潜山和凝灰岩潜山储集层纵向分布广,具有纵向随机发育的特征,花岗岩潜山和花岗碎裂岩潜山存在风化壳储集层和内幕储集层。综合分析认为潜山储集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岩性、距离潜山顶面的深度、构造运动及断裂分布和热液活动。不同岩性的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距离潜山顶面80m深度范围内;裂缝发育带沿断裂呈带状分布,而且随着与断裂距离的增加,构造裂缝分数维值逐渐减小;热液活动对储集物性起着改善和破坏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GIS一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的工具李裕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前言三十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工作已形成了多次冲击:第一次冲击涉及科学计算,导致了地震数据处理、重磁数据处理、水文地质计算、矿产资源评价及地质统计学储量计算的计算机化;第二次冲击涉及数...  相似文献   

11.
使用称为共克里格法的地质统计技术,首先在数值模拟的储集层模型上估算了孔隙度的区域分布,然后在加拿大阿尔波搭的储油河床砂岩上做了同样的工作,共克里格方法一致地将三维反射地震数据和井测量的孔隙度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孔隙度参数的误差合格的线性均方估计,与传统的地震求孔隙度成图技术(该技术把数据认为是空间上独立的观察)相反,地质统计逼近法应用空间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来模拟储集层特性的横向变化,在所模拟的模型中,共克里格法的经验均方根孔隙度误差比在储集层里由地震导出的传播时间上领带于孔隙度的最小平方回归的预测误差要小50%,在阿尔波塔储集层中,各个井处交叉证实研究表明,共克里格法在均方意义下比标准的回归法(即仅解释孔隙度和地震上获得的阻抗之间的局部相关性)精确20%以上,共克里格法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利用了区域上间接与孔关度有关的密集的地震测量,结果在与据内插井数据获得的估计相比较时,这种技术大大地改进了控制井稀疏的区域上孔隙度的空间描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三道桥气田潜山的地层格架、岩石岩相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钻井岩心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野外地质露头地层对比研究,对这套潜山地层的时代进行了限定。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桥潜山是一套厚度在700~800 m,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3个碎屑锆石样品的最小谐和年龄为(1522±16)Ma,表明其沉积或成岩时代应不早于中元古代。该潜山是迄今为止塔里木盆地内获得工业油气的最古老的潜山。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火成岩等复杂性油气藏具有岩性、孔隙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单纯用常规测井技术很难对这些油气藏进行准确评价,必须借助于成像测井等新技术资料。成像测井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各种裂缝、溶洞等地质特征,而且还能定量计算裂缝的各种参数,以及研究孔隙结构。这里详细介绍了成像测井新技术裂缝识别、储层划分、裂缝参数计算、孔洞频谱分析等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描述了车古20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以及溶蚀孔洞发育特征,识别出了此潜山的储层,还结合其它资料,得出了该潜山油气藏的储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沿层地震属性分析在川东北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取相关的地震属性,对这些地震属性进行聚类研究及分析归纳,找出针对储集体的敏感属性,建立起储集层的地震响应模式。这里对几种重要参数的计算原理、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正演模型研究,对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了参数提取与过井参数聚类。结果表明,对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使用属性分析进行储层的模式建立以及储层的横向变化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是以岩石裂缝发育规律及其油气成藏理论为依据,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地震地质信息和钻井资料,对裂缝储集层含油气性进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最终完成圈闭储集层分类、排队、优选和决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预探井部署设计意见和钻探圈闭的反馈评价。这里给出了在东濮凹陷的应用实例,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薄储集层横向追踪、对比的困难,在于薄互层结构的高频信息经地层吸收,采集和接收后变得很弱,甚至被强干扰掩设,从记录上很难对薄互层储集层作追踪对比。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复数域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的处理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它既提高了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又不降低其信噪比,是一种既经济又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礁滩相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秀菊  侯加根  刘红磊  陈建  刘欣 《地质论评》2016,62(5):1315-1328
受沉积、成岩、构造破裂等作用影响,礁滩相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但由于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储集层渗透率定量预测难度大,加上目前多借用碎屑岩表征参数和表征方法,致使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难以定量表征。以普光气田为例,通过分析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运用统计学中的主因子分析方法,优选出颗粒岩厚度百分比、隔夹层个数、孔隙度、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五项评价参数;而针对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特征的礁滩相储集层基质渗透率参数的取值,则引入反映孔隙形态和连通性的"孔构参数",开展储集层渗透率的测井精细解释与地震预测;以四级层序为研究单元级次,优选综合指数法,对井点上储集层非均质参数进行计算;再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评价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地震预测渗透率反演数据体震控、沉积微相相控的多级约束,运用地质建模技术,定量评价了气田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成果较好的指导了气田开发动态分析、措施方案制定等,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广泛实用性、可行性、高精度和预测性,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认可。大王北洼陷沙河街二段广泛发育浅水漫湖滩坝砂体,为一种具有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分布规律复杂等特点的砂体,勘探难度极大。因此针对此地区的滩坝沉积特殊的特点,在充分利用研究区岩芯观察、测井、地质录井、三维地震以及室内样品分析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研究区沉积地层格架和沉积相的分布、演化特征做了分析。预测了研究区有利勘探储集层分布。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的E地区潜山风化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储集体地震属性的预测工作,开展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在充分掌握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对比,设计了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集体的整体研究方案。同时对其中采用的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了地震属性与岩石物理性质之间关联性的分析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分析潜山风化壳内部储集体结构和预测油气储集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井位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储集层预测新技术模型验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集层预测新技术是通过提取地震参数并选择有效参数利用不同的算法划分地震相类型,进而研究储集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变化。针对储集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新技术,从正演模型出发,对地震参数与储集层的对应关系及新技术的有效性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质合题对应不同的地震参数,应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和分析新技术的使用条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正确地发拧其作用。通过在胜利油区埕岛、车西等地区的应用,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