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施婷婷  徐涵秋  王帅 《遥感学报》2019,23(3):514-525
缨帽变换是一种实用性都很强的遥感影像增强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各种遥感领域。然而,对于缺少中红外波段的4波段高分卫星传感器,采用常规的Gram-Schmidt正交化方法难以推导出缨帽变换的湿度分量,即便少量推导出湿度分量的算法也存在着结果失真的问题。因此,开展针对4波段传感器缨帽变换系数的推导,提出了先确定湿度分量、再确定亮度和绿度分量的逆推算法,并将其应用在ZY-3 MUX传感器数据上。实验结果表明:(1)逆推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导出ZY-3 MUX缨帽变换的湿度分量,较好地解决了前人研究中出现的湿度分量失真问题;(2)新方法求出的3个分量的散点在其三维特征空间中呈现典型的"缨帽"特征,较于传统的GramSchmidt正交化方法,新方法的散点在水体、植被和建筑用地/裸土之间的空间分布位置可以更好地相互分离,不会造成不同地类之间的混淆;(3)采用新方法所得到的缨帽变换系数的精度好于传统的Gram-Schmidt正交化方法,体现在新方法具有较高的R值和较低的RMSE误差。本研究可为ZY-3 MUX数据提供一套有效的缨帽变换系数,同时也为缺乏中红外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提供一种新的缨帽变换系数推导方法,解决了常规GramSchmidt正交化方法无法准确表示湿度分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开采沉陷是我国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科学、准确地分析和预报沉陷有着重要的意义。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不确定问题",在贫信息、少数据的情况下有其独到的优势。文章以预测地表沉陷量为目的,结合沉陷监测非等时间间隔的特点,以相邻监测时间间隔为权,建立非等间隔GM(1,1)模型。运用该模型与传统GM(1,1)模型分别针对沉陷监测数据进行模拟和预测,对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证明了非等间隔GM(1,1)模型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三角高程网平差方法是利用原始观测值(包括天顶距和斜距)计算出高程控制点间的高差和平距,再将高差作为观测值开列误差方程,并以平距来定权进行平差。传统三角高程网平差方法可得到点的高程平差值及其中误差,但不能对原始观测值进行精度评定。鉴于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对天顶距和斜距开列误差方程、能够对原始观测值进行精度评定的三角高程网严密平差全新方法,推导了新方法的数学模型和定权方法,并进行了三角高程网的测量与计算试验;通过理论研究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GNSS系统中时间间隔测量对于时频基准的完好性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T DC时间间隔受温度影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精度 T DC测量的温度补偿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该方法的实现原理,并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TDC通过补偿后样本测量值的标准偏差由270 ps降低到76 ps ,T DC测量精度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传统悬高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小角法用于精确悬高测量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公式推导和精度分析,通过实例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多星近似等高法同时测定天文经纬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郑勇  夏治国 《测绘通报》2006,(11):3-5,15
提出并实现了用高精度电子经纬仪同时测定一等天文经纬度的一种全新方法,推导出新的解算公式;研究测量中主要误差的处理方法,并通过实际测量结果证明其可行性。此方法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天文测量模式,提高作业效率,且解决了由于传统天文观测仪器(T4,T3)停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等维新息灰色模型在深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改进的等维新息灰色预测模型用于深基坑变形预测的合理性。应用深基坑实际变形监测资料,对其预测精度及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等维新息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上能满足要求。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监测的时间间隔是否固定、数据变化的规律性是否明显有关。当规律明显时预测精度较高,而当监测时间间隔波动大、数据有大的跳跃突变时,预测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史美纯  梁青科 《北京测绘》2013,(3):37-39,72
通过对主井及其附近两个稳定点进行了变形监测,利用混沌理论对两个时间序列进行了混沌特征的分析,发现两个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分别为1.3282和1.4587,嵌入维数都为3,最大Lyapunov指数分别为λ=0.0833和λ=0.0745。说明这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的特征,存在混沌现象。采用混沌一阶局域法进行预测时,采用不同时间间隔得到预测结果有较大差异。其中,采用最小时间间隔得到预测结果最差,而采用平均时间间隔得到的预报精度等级和预报准确率均为最优。  相似文献   

9.
矿山开采沉陷直接影响地面建筑物的安全性评价。以预测矿山开采沉陷量为目的,并结合矿山开采沉陷监测非等时间间隔的特点,以相邻监测时间间隔为权,建立灰色系统非等间隔GM(1,1)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量预测中。由后验差检验结果和预测分析说明该模型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量预测中具有可靠性。实践证明,在矿山开采前期阶段用该模型预测的矿山开采沉陷量与实际沉降量符合较好,能较好地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对地表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减少开采沉陷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对局部地形校正中的中央区奇异积分部分进行非奇变换,使用Simpson公式和Cotes公式推导出两种中央区的数值计算方法。试算结果表明,新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地形校正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存档光学遥感影像对灾前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往往受限于获取时间密度、云量等因素。随着雷达遥感卫星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可以为滑坡灾前形变探测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基于欧洲空间局哨兵一号(Sentinel-1)雷达卫星数据,同时结合升轨与降轨视线向形变结果提取沿坡向与垂直向二维形变,对2018年7月12日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进行追溯分析。时序结果显示,该滑坡自2017年6月起便已经开始缓慢的变形,至滑坡发生前13个月时最大累积形变量达77 mm。结合降雨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该滑坡灾前变形与降雨量变化高度吻合,说明降雨是该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该InSAR追溯结果展示了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探测方面的应用潜力,为滑坡诱因分析、防灾减灾乃至滑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铎  黄观文  杜源  白正伟  陈孜  李杨 《测绘学报》2022,51(10):2117-2124
实时相对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实时滑坡监测,其高精度定位依赖于连续稳定的基准站数据。然而基准站数据由于供电、通信等原因时常发生中断,严重影响滑坡监测结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顾及运动状态改正的GNSS滑坡监测基准站切换方法,首先根据待切换新基准站长期监测时间序列确定其运动状态,然后基于滑坡体变形演化规律,结合运动状态建立新基准站位移模型并定期对模型检核,最后根据新基准位移对各监测点位移进行修正。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甘肃黑方台滑坡监测基准站切换,且改正后各监测站位移与真实变形接近。以改进型切线角作为滑坡预警判据,使用改正前后的监测位移-时间序列进行预警,预警结果表明,不进行改正可能导致预警的误判。本文方法针对基准站数据中断问题,通过切换新基准并对基准误差进行修正以获取连续可靠的滑坡监测序列,保障了滑坡监测的连续性和预警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3.
郭澳庆  胡俊  郑万基  桂容  杜志贵  朱武  贺乐和 《测绘学报》2022,51(10):2171-2182
滑坡通常发生突然,破坏力巨大,经常造成重大生命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高可靠性、高精度及具有抗差性能的滑坡形变监测预测手段和方法对于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具有切实意义。InSAR技术是一种能够全天时和全天候观测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和宽覆盖率影像,高灵敏性捕捉时空维动态变化的监测手段,然而目前应用InSAR时序影像对滑坡区进行滑坡预测的工作仅是凤毛麟角。基于时序InSAR观测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中短期滑坡预测问题的深度学习滑坡预测方法。在三峡新铺滑坡区应用N-BEATS网络模型和Sentinel-1 SAR数据进行形变预测,以均方根误差1.1 mm的预测精度完成了滑坡预测工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数据结构影响的规律性分析、传统方法效果对比、抗差性评估及置信区间估计等多方位的剖析,结果显示出了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及具有一定抗差能力的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14.
忠武管道呈狭长线条状分布,其穿过的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各异,导致滑坡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同时按照忠武管道滑坡灾害防治要求,主要采用GPS进行滑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位移一时间变化量,周期一般设为2年,监测时间间隔平均为一个月,故描述滑坡运动规律的数据量较少且单一。针对忠武管道沿线滑坡这些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串联灰色神...  相似文献   

15.
孙浩然  岳建平 《测绘通报》2021,(5):77-80,90
滑坡位移序列的正确分解对滑坡的预测、预警有重要影响。经验模态分解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分解方法,但该方法在分解过程中存在端点效应,建立的预测模型端点发散,导致预测误差出现较大偏差。为此,本文基于函数延拓的原理对经典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抑制端点效应的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利用金沙江白格滑坡数据对改进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端点效应抑制效果良好,预测精度较经典方法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地基InSA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地基SAR(GB-SAR)获取地表形变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辨率高、可实时监测,实现毫米级形变监测精度,为近距离滑坡实时监测与预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以澜沧江某滑坡体为研究对象,在滑坡体对岸设立固定站点,按固定频率进行GB-SAR数据采集;然后通过先后两景影像形成干涉对,利用相干阈值方法提取相干点目标;最后利用形变模型提取滑坡体形变结果。研究表明,地基SAR可获得整个滑体形变边界、形变大小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历程,对滑坡体灾害实时监测非常有效,可为滑坡灾害监测及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A few researches adopt virtual reality in landslide.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combine the physics-based deformable method with the process simulation of a sliding landslide, this way the dynamic process of a going landslide can be simulated.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law of landslide provides a foundation to forecast and make it realiable to foretell disasters. After recounting the condition of VR and landsliding body simul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mulating landslide by the physics-based deformable method. The method divides landsliding into deformable body and rigid one. The deformation of deformable body can be compute by DDA and FEM, and DDA fits the great deformation and FEM is good for the tiny deformation. This paper shows it is feasible to simulate the landslide animation by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8.
A few researches adopt virtual reality in landslide.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combine the physicsbased deformable method with the process simulation of a sliding landslide, this way the dynamic process of a going landslide can be simulated.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law of landslide provides a foundation to forecast and make it realiable to foretell disasters. After recounting the condition of VR and landsliding body simul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mulating landslide by the physics-based deformable method. The method divides landsliding into deformable body and rigid one. The deformation of deformable body can be compute by DDA and FEM, and DDA fits the great deformation and FEM is good for the tiny deformation. This paper shows it is feasible to simulate the landslide animation by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强降水等气候特征,滑坡灾害频繁发生。亟需一种可靠的滑坡早期识别和监测方法。传统的滑坡识别和监测方法存在局限性,而InSAR技术在大规模地质灾害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基于单一地表形变值的滑坡识别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联合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利用Sentinel-1A雷达卫星影像数据对贵州省六盘水市、铜仁市、贵阳市等地区进行大规模地表形变监测和危险形变区识别;并采用基于NDVI时间序列分析和基于滑坡发育要素的滑坡识别方法对研究区潜在滑坡灾害进行调查。利用InSAR技术对研究区域内重点滑坡(鸡场镇)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滑坡的运动状态。本文方法对贵州省的灾害防治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基SAR异常数据难以识别、潜在滑坡体发展特征及规律不明显、临滑面积估算难度大的问题,本文以甘肃某矿山滑坡数据为基础,介绍了地基SAR形变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有效地识别、筛选、剔除了异常形变数据,并以色彩差异进行区分,进一步突显了不同阶段潜在灾变体面积的演化规律。基于地基雷达监测原理,提出一种多边形面域估算方法,实现潜在危险区域面积的估算。研究不等周期处理的速度倒数曲线组,发现速度倒数平方法能够进一步放大特征趋势,预测结果准确、预报效果好,为实现矿山滑坡超前预警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