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固阳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渣尔泰山褶断束东段,前寒武系地层分布广泛,出露地层有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中新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主要岩性为花岗质混祆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及眼球状混合岩,与上覆渣尔泰山群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2.
杨月生  杜晋锋 《山西地质》2011,(3):14-16,32
通过对1:25万临汾市幅区调混合岩与混合岩化作用的研究,认为区内混合岩化主要发育于不同构造阶段形成的片麻岩中。具代表性的岩石,按构造形态分类有: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化变质岩,囊团—脉状混合岩化变质岩,眼球状混合岩化变质岩;按混合岩化程度差别分类有: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按混合岩化的成因分类有:注入混合岩,变质交代混合岩,变质分异混合岩,深熔混合岩。  相似文献   

3.
下桐岭钨矿床成矿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江 《地质论评》1986,32(1):50-58
下桐岭钨矿床位于武功山混合岩田边缘,两个褶皱构造的交汇处,矿区地层为震旦系浅变质岩。该矿床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一花岗岩化钨矿。主要特征有:矿化类型多,矿石组分较单一;从花岗岩内带到外带均有矿化发生,并形成规模较大的钨矿床。沿着岩体内带→外带的方向,成矿金属元素具有钨、钼、铋(铍)→钨、钼→钨水平分带现象;矿床是在一个钨背景含量很高的地球化学环境中形成的,并受裂隙构造、矽卡岩、花岗岩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江西武功山穹隆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江西武功山地区发育典型的穹隆花岗岩(变质核杂岩),该区中心部位出露中生代花岗岩类和花岗质片麻岩,近EW向展布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萍乡、安福盆地分别位于其北、南两侧。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类以富SiO2、K2O,Rb、Th、LREE,贫Ba、Nb,且具明显Eu负异常为特点,同时花岗岩中含有夕线石、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表明属于S型花岗岩,反映陆内构造环境。与中生代花岗岩相比,山庄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ISr为0.7066,接近于I型,其构造背景与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较为相似。中生代花岗岩类具有3个不同的岩相分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岩相带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武功山穹隆状花岗岩经历了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的演化过程,武功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发育在一个古老的加里东期变质基底之上。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类及花岗质片麻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揭示穹隆花岗岩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开地区广泛出露以花岗质岩石为主体的变质杂岩,其周缘为浅变质的新元古代云开群所环绕,彼此间呈断层接触。花岗质岩石普遍遭受韧性流变改造,形成麻状、眼球状和条带状等有序变形组构,长期以来,对这套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时代存在不同的看法,从而制约了对云开地...  相似文献   

6.
位于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北延的点苍山杂岩由中部深变质杂岩、西侧中生界浅变质-未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和东部叠加退变质岩带组成.中部深变质杂岩包括类片麻岩-长英质岩类、云母片岩、大理岩类和角闪质岩石.岩石普遍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改造,形成条带状、条纹状、条痕状和角砾状等具有不同构造特点的混合岩.混合岩中有两种不同的脉体物质(花岗质岩脉),它们含有具不同特点的锆石颗粒,即由混合岩化作用改造形成的低Th/U比值锆石颗粒和由岩浆结晶作用形成的高Th/U比值锆石颗粒.对于锆石颗粒采用SHRIMP U-Pb测年,揭示出二者具有相近的年龄值,分别为842.5±9.9Ma与833±9Ma.它们的存在揭示出从混合岩化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转变.混合岩的变形作用、变质作用特点分析,尤其是对于花岗质脉体的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出,点苍山深变质杂岩与扬子地块基底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结合扬子地块新元古代整体构造-岩浆活动性规律,揭示出由板块俯冲与消减引起,早于新元古代Rodinia裂解时期地幔柱上涌事件.  相似文献   

7.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6,11(2):21-26
信宜东镇的片麻状花岗质岩石是一种糜棱岩化混合岩一混合花岗岩;由岩体边部至中心,具有由长石化区域变质岩→条纹(条痕,斑点)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粗粒黑云混合花岗岩(具塑性流动特点)的分带规律,岩石内常含有早期的经受过韧性变形的长石,云母和石英等残留矿物(古成体)它是花岗质原岩经过深层次韧性剪切与重熔形成的原地型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再经受中浅层次脆韧性变形(糜棱岩化)形成的,其中锆石Pb-Pb法最古  相似文献   

8.
粤西云炉地区混合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斌  黄福生 《地质学报》1994,68(3):231-240
在两广交界的云开大山加里东造山带中,从广东高州新垌向云炉方向依次发育部分混合岩化岩石、条带状混合岩、眼球条带状混合岩及片麻状混合岩等混合岩带。笔者通过对混合岩进行质量平衡计算,结构系统统计分析、矿物学、地球化学及云炉地区变质前景的研究,确定该区混合岩的主要形成机制为深溶作用。在深溶作用过程中,没有显著的钾、钠、硅等外来组分的带入和钙、铁、镁等组分的带出。  相似文献   

9.
北秦岭鹦鸽咀发现火山杂岩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秦岭鹦鸽咀—眉县红河地区位于秦岭造山带商丹构造带太白岩体北缘 ,该地区火山杂岩带的发现和厘定是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区调所宝鸡项目组 1∶2 5万宝鸡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 )一项阶段性成果。鹦鸽咀火山杂岩带 :出露太白岩体北缘的太白县石沟、沙沟峡、白云峡、三岔峡 ,向东到眉县营头蒿坪寺、红河地段 ,呈宽约 50 0~ 30 0 0m ,长约 2 5km带状产出 ,火山杂岩带南与太白岩体五里峡超单元片麻眼球状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片麻状条带状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接触 ,其边界呈混合岩化 ,钾化或糜棱岩带 ,局部具边缘混合岩化渐变过渡关系。北…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克陶红蓝宝石矿床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礼胜  何明跃 《现代地质》1997,11(1):36-43,T001
新疆阿克陶红蓝宝石矿床含矿岩石具有典型的眼球状、条带状混合岩化构造。浅色脉体中的钾长石有序度很低,属单斜正长石,其中部分发育钠长石出溶条纹。基体中出现富铝矿物矽线石和电气石,黑云母中Al2O3含量高;斜长石An值低,为钠长石。含矿岩石为富铝贫硅低钙质岩石。脉体中的红蓝宝石晶体中发现大量流体熔融包裹体。红蓝宝石矿床为混合岩化作用成因,形成于高温低压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混合岩和混合岩化作用的一些基本特征(四大特征)。提出了混合岩和有关岩石的混合岩化程度的分类,即三分为部分混合岩化的岩石、混合岩和混合花岗质岩石三大类。论述了确定混合化岩石下界的五个综合标志及混合花岗质岩石的八大特征等,还讨论了部分混合岩化岩石的命名问题。最后从混合岩化作用的地质背景将其分为三类: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边缘混合岩化作用及断裂带混合岩化作用,并对各自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张文源 《云南地质》1989,8(1):24-35
云龙铁厂锡矿床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和变质蚀变作用,对其矿床成因尚存在不同认识,混合岩化热液成矿说即是其中之一。笔者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研究、收集资料,认为本矿床尽管有混合岩化现象,但仍属岩浆热液成矿。本文仅就与成矿有关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般讨论。一、近矿围岩性质云龙铁厂锡矿床赋存于崇山群变质岩系中。前人认为,其近矿围岩是一套带状型混合岩。按其不同混合岩化强度(主要指绿阴塘矿段)可依次定名为条带状混合岩,条纹状混合岩及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及室内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广水蔡家河地区较为广泛分布的条带状混合岩的成因。 本区条带状混合岩主要分布于桐柏造山带根部的桐柏杂岩内的表壳岩系中。表壳岩系在工作区主要分布于杨家西湾及曾家老门,由5大类岩石组成: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绿帘石英岩、斜长角闪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表壳岩系早期经历了区域性混合岩化,后期随元古代及中生代花岗岩侵入还分别发生了边缘混合岩化作用。在杨家西湾混合岩化作用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增强,在曾家老门混合岩化作用较为均一.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基体的岩石类型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绿帘黑云斜长片麻岩。脉体的岩石类型有:石英岩、富石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英云间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的主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绿帘石、斜长石,它们均未因母岩的不同及是否经历了混合岩化作用而显示成分的显著差。基体中的斜长石牌号较脉体中的斜长石牌号稍高,但彼此有重叠。本区斜长石延性系数分布型式相似,没有指示出热液中心.条带状混合岩中发育着极为丰富的变晶结构和  相似文献   

14.
苏普特片麻岩为含堇青石、矽线石及红柱石等变质矿物的眼球状、条纹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二云母片麻岩等。其SiO2含量为63.12%~68.34%,Al2O3为13.64%~15.91%,TiO2为0.538%~0.772%,TFe2O3为6%左右,MgO含量较高,多数样品为3%左右。根据其岩石化学特征判断,原岩为泥质岩、砂岩等沉积岩。苏普特片麻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ΣREE为155.21×10-6~271.93×10-6,轻稀土元素富集,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在以北美页岩(NASC)标准化的稀土配分型式图上具有较平缓的配分曲线,无明显的Ce、Eu异常。依据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原岩的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苏普特片麻岩中锆石具有岩浆锆石特征,其U-Pb SHRIMP年龄为282 Ma,可能代表了早二叠世的一次构造-岩浆-混合岩化事件。  相似文献   

15.
最近,花岗岩混合成了花岗岩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了花岗岩混合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端元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来解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变化。本文从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对比出发,探讨了花岗岩混合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作者认为,花岗岩混合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次要的和局部的。岩浆混合的能力或能干性(competence of mixing)主要取决于岩浆的黏性和温度,而黏性又与硅氧四面体有关。相对于玄武岩,花岗岩的SiO_2含量高,温度低,因此,花岗质岩浆的混合能干性很低。玄武质岩浆的混合是mixing(以化学混合为主),而花岗质岩浆的混合通常只是mingling(以机械混合为主),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达到mixing的程度,例如,埃达克岩与地幔混合形成的高镁安山岩或高镁埃达克岩。许多人认为,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研究表明,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大多是闪长质成分的,其初始成分大多是玄武质的。因此,暗色微粒包体不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而是玄武质岩浆混合能力强过花岗质岩浆的证据。与玄武质岩浆的起源比较,花岗质岩浆从一开始熔融就是不均一的,这源于源区的不均一及熔融过程的复杂性。花岗质岩浆原始均一性的假定是不可能的。花岗岩成分的变化以及在哈克图解中成分点的"连续谱系",主要是由源区不均一性引起的,混合和分异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次要的。花岗质岩浆从源区生成、迁移、直至在地表喷出或在浅部定位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均一化和不均一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黏性大,上述过程及岩浆演化的程度和规模都受到限制,也限制了岩浆混合的程度和规模。许多人仅从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变化来研究花岗岩的成因,而很少考虑花岗岩物理性质对岩浆演化的制约。对比玄武岩与花岗岩,我们认为,地球化学方法在花岗岩中应用的范围和程度可能远远不及玄武岩,我们应当重新考虑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四川渡口钒钛磁铁矿红格矿区北部,分布着一套变质岩系,岩性主要为千枚状板岩、变质砂岩、大理岩、绢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条带状眼球状混合岩、花岗片麻岩等,不含迭层石。过去笼统将其划归“震旦系”。1982年底和1983年4月,笔者等几个单位的同行们,先后到野外反复观察,认为这套变质岩系与邻近未变质含迭层石的灯影组及观音崖组、列古六组岩性有显著差别,应属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它是区域变质作用产物,但不是局部  相似文献   

17.
皖西霍邱群条带状硅铁建造成因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霍邱群的一般地质特征霍邱群分布于安徽西部霍邱、颖上地区,是一套晚太古代的含铁变质岩系(图1),经铷-锶全岩等时线法测得其同位素地质年龄为27.44±0.64亿年和27.58亿年。霍邱群自下而上分为三组:花园组、吴集组、周集组(图2,3)。花园组主要是角闪钾长眼球-变斑状混合岩,是角闪斜长片岩等岩石混合岩化的产物,厚度大于300米。吴集组分三段,下段系混合岩段,为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及部分均质  相似文献   

18.
眼球状石灰岩是华南地区中二叠统常见的一种碳酸盐岩岩石类型,由“眼球”和“眼皮”组成,广泛分布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关于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笔者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述:对眼球状石灰岩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各种成因观点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眼球状石灰岩特征研究存在的争议,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应关注的方面,尤其是在微观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同时认为眼球状石灰岩的石油地质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天山地块南缘两类混合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信水  江拓  高俊  高强  李继磊  张喜 《岩石学报》2019,35(10):3233-3261
中天山地块是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块体,其基底演化和构造亲缘性对恢复西天山的增生造山方式和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混合岩在中天山地块的高级变质地体中广泛分布,是揭示中天山地块基底演化和构造属性的窗口。本文通过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中天山地块南缘乌瓦门杂岩的两类条带状混合岩的原岩性质和形成时代以及混合岩化作用时代和成因机制。第一类条带状混合岩的原岩为中基性岩屑砂岩,混合岩化时代为~1. 8Ga,是在同期角闪岩相变质过程中通过变质分异形成的。第二类条带状混合岩的古成体包括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均形成于~2. 5Ga,并叠加~1. 8Ga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是洋陆俯冲背景下由俯冲洋壳或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侵入古成体的变基性岩墙形成于~1. 72Ga,具有Fe-Ti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起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的软流圈地幔。该类混合岩的浅色体同时穿插古成体和变基性岩墙,呈现突变的野外接触关系,与区域内约787~785Ma混合岩化同期,即混合岩化作用是外来岩浆注入的结果,可能是造山带垮塌引发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乌瓦门杂岩记录的~2. 5Ga岩浆活动、~1. 8Ga变质作用和~790Ma混合岩化作用可以和塔里木北缘进行对比,暗示中天山地块是一个具有确切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微陆块,并且和塔里木克拉通存在构造亲缘性。  相似文献   

20.
郭云峰  安芳 《世界地质》2018,37(2):436-446
别子型矿床最早形成于古元古代,并在显生宙海沟环境或弧前盆地广泛发育,其成矿区域发育厚层沉积岩地层,覆盖在火山岩之上,对成矿流体物质交换和金属元素富集有重要意义。别子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发育强烈的黄铁绢英岩化,而上盘仅发育微弱的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床常呈单个矿体产出或2~3个矿体连生,剖面上,由下至上表现为枕状玄武岩→块状含铜黄铁矿矿石→块状、条带状燧石黄铁矿矿石→块状碧玉岩。别子型矿床的火山岩围岩多为钙碱性系列,少量拉斑系列,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中的硫为幔源硫和海水硫的混合来源,成矿元素来源为幔-壳混合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