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在户外行走时,通常使用自然语言表达其对自身位置的感知,在计算机中如何将定性的自然语言位置描述转换为定量的图形语言是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面临的挑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行人位置描述的道路模拟表达方法,将自然语言位置描述转换为道路模拟地图。首先设计一组空间认知实验,探讨道路上的行人在户外如何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当前位置;然后基于行人的每条自然语言位置描述估算该位置的候选区域,在候选区域中随机产生该位置的一对坐标值;最后将行人在路上经过的多个位置点坐标数据组合,采用直线拟合和概率拟合两种方法对该道路进行模拟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模拟表达效果,为自然语言到图形语言的转换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角度研究三维虚拟城市的自动化生成方法.通过建立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单元的演化过程,根据演化结果确定各土地单元的空间位置和相应的建筑物类型.研究利用Creator进行三维场景建模,利用OpenGVS场景管理技术随机生成建筑物,并将其布设在三维场景的相应位置上,生成三维虚拟城市,并就三维虚拟城市自动化生成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和数据结构、空间坐标转换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城市三维地层建模中虚拟孔的引入与实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文引入“虚拟孔”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城市三维地层建模流程。在建模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对地质模型的理解,在特定位置处加入适当数目的虚拟孔,并将其与实际的钻孔数据一起约束到模型中,从而构建精细的三维地层实体模型,有效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通过一个建模实例,比较了引入虚拟孔前后的建模效果,表明应用虚拟孔建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视频具有表达直观、信息丰富、动态实时等特点,将其与GIS有机集成形成地理视频(GeoVideo),可更加形象的表达地理空间.该文利用视频分割技术将视频分割为具有不同摄像机运动状态的视频片段,针对摄像机运动的视频片段,采用摄像机跟踪(Camera Tracking)技术求算视频帧对应的摄像机内外参数,并基于地理视频数据模型,采用KML/XML描述视频帧、摄像机位置、摄像机姿态等之间的时空映射关系.最后,设计了原型系统,在网络环境中聚合地理信息服务、视频流媒体服务与KML文档服务等,实现了视频与三维地理场景的交互与融合.实验表明,基于该地理视频数据模型,利用视频数据可实现对地理场景的增强表达,使用户能更形象的认知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5.
协同虚拟地理环境中多用户交流交互模式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现实中人与人之间交往交流以及人与真实环境之间的关系互动方式,结合Internet上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手段,建立协同虚拟地理环境中多用户的交流交互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协同虚拟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结构。以陕西绥德韭园沟小流域淤地坝坝系规划为例,应用JAVA、JAVA3D、VRML研发了小流域坝系三维协同规划原型系统,并对协同虚拟地理环境中多用户的交流交互方式进行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6.
地理空间大数据存储管理的地理网络地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大数据分布式网络存储管理的地理网络位置搜索问题,从地理网络地址的域名角度,基于2n一维整型数组的全球经纬度剖分格网(GeoSOT)框架提出一种具有地理涵义的空间信息存储网络空间域名地址,即Geonet域名,以统一标识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区域位置与计算机存储网络的电子方位,实现用户访问的区域范围、地理空间数据所属地域范围与空间信息存储主机之间的一致性空间关联。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影像和飞控数据的灾场重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空无人机以其机动、快速、经济等优势,在灾害应急事件中逐渐发挥作用,而灾场三维重建也因其突破了常规无人机遥感无法快速提供三维空间信息的局限,在灾害测量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该文面向灾害测量需求,探索一种基于低空影像和无人机自身飞控数据的灾场三维重建方法。在系统规划与平台设计的基础上,选取某滑坡区进行试验。依据计算机视觉原理,通过特征提取、影像匹配、运动与结构重建等实现了相机位置及姿态的恢复,并通过地理注册最终完成了灾场影像三维重建。通过布设地面标识点并与其GPS RTK测量坐标比对,证实灾场重建模型的相对误差低于4‰。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GOCAD耦合技术的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GIS技术建立的伪三维模型不能满足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的需要,也不能用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GOCAD采用离散平滑内插方法(DSI)计算三维图形中线段或三角形的节点位置,降低了线或面的粗糙程度,实现了真三维模型的构建.为了充分发挥GIS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GOCAD真三维建模能力,研究基于GIS-GOCAD耦合技术的三维地质建模,实现了从GIS的2D数据结构到GOCAD的3D数据结构的自由转换,提升了GOCAD的三维地质建模能力.选取成兰铁路(成都—兰州)龙门山段作为示范研究区,建立其三维地质模型,直观、立体地展示了研究区地质体结构的宏观基本形态,并为进一步的三维数值模拟奠定了几何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服务LBSNS通过实时定位和共享用户的位置信息,或以签到、发表带有地理位置的信息等方式记录时空行为轨迹,使得移动互联网信息流更好地与现实人流结合,拉近现实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LBSNS将基于固定互联网空间的虚拟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归结到基于位置的本地区域中进行,实现了传统的社会化网络社区-虚拟社会化网络社区-虚拟现实社区的转化升级,重构了传统用户的空间社交行为,颠覆了传统网络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方式。文章分析了相关概念,解析了导引过程和导引特征,透析了空间影响,指出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服务信息流正在重构本地的微观区位,移动互联网时代,地理区位空间弱化的趋势得到了转变,LBSNS作用下形成了若干社会化人群的热点区域,并呈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中心-外围多核心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球剖分模型的空间信息编码模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由于不同GIS数据模型中同一空间实体的编码不惟一而导致数据共享困难及标识的静态性和无空间位置等问题,鉴于全球剖分模型的全球连续性、多层次性以及剖分面片地址码的全球惟一性,该文提出了基于全球剖分模型的全球空间信息剖分编码(GeoDNA)模型,并设计了该编码模型的系统架构,试图实现全球空间信息的全息表达。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的空间实体进行编码试验,表明全球空间信息剖分编码模型将大大增强空间信息的维护与共享能力,加快信息的查询与检索速度,在区域性的应急反应上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