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两系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的数学定义, 根据江西省1:25万地形数据和84个气象台站40年气候资料, 在分析气候要素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对两系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进行评估, 找出了最佳制种地理区域和季节。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结果在生产实际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气候生态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对气候生态条件有严格要求,确定制种生产基地时应当先对当地的气候生态适宜性进行科学地诊断与评估。该文系统地分析了气候生态条件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特定影响,提出了制种生产上应注重的两段气候生态安全期概念,研究了两段安全期的诊断评估方法,研制出了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时空择优气候服务系统,并据此确定了湖南全省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的适宜区域与时段。2000年初,湖南省有关部门采纳了此项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全省的两系制种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两系稻制种气候风险的数学定义,根据江西省1:25万地形数据和各气象台站40a气候资料及气候要素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稻制种基地的气候风险进行了区划,找出了最佳制种地理区域和不同品种最小气候风险下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系稻制种气候风险的数学定义,根据江西省125万地形数据和各气象台站40a气候资料及气候要素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稻制种基地的气候风险进行了区划,找出了最佳制种地理区域和不同品种最小气候风险下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5.
发挥山区农业气候资源优势 攻克两系杂交稻制种难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这个问题,根据其不育系育性转换期以及现有不育系的温敏型,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提出攻克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难关的技术措施。抓好“三防”,按“四佳”选择制种基地,无疑将使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和杂一代的纯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核不育系所需的气象条件以及气象因子在两系杂交稻的育性转换中所起的作用的阐述,为两系杂交稻制种、有种的气象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两系法杂交稻65396在我国一季稻区的制种播差期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超高产水平的两系杂交稻 6 5 396 (培矮 6 4 s× E32 )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母本不育系培矮 6 4 s用作单季稻区域制种时的稳定不育期的季节和持续期的基础上 ,用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培矮 6 4 s与 E32在南方一季稻区制种时的播差期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得到的两系法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气象学方法可供其他熟制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系”法杂交水稻示范推广是我国水稻生产中又一革命性的发展 ,它具有稻米品质好、增产潜力大的显著特点。“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的不育性 ,既受细胞核不育基因的控制 ,又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因此既要选择一个最佳扬花授粉期 ,又要选择一个安全的育性转换期。前者是制种稳产高产的前提 ,后者是制种成败的关键。1水稻“两系”法制种的概念水稻“两系”法制种是利用不育系在某种特定光温条件下的雄性不育特性 ,与恢复系配制生产杂交水稻种子。同时又利用它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能自交结实的特性 ,繁殖不育系种子。它具有一系两用、种子…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两系杂交稻的首要不育系———培矮64S制种的气候适应性, 一方面可为两系杂交稻的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另一方面也可为其它不育系的研究提供借鉴。分析气候适应性时, 首先利用播种—抽穗天数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 建立发育期模型; 然后利用自交结实率资料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建立育性量化模型, 并求出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最后将我国稻区35个站点42年 (1951~1992年) 的气象资料代入发育期模型, 求出各站点的可能出穗持续期 (最早出穗期—最晚出穗期的历期), 对比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确定培矮64S在80%、90%和95%保证率下连续不育 (可育) 的初、终日, 将连续不育期作为生产杂交稻种子的季节, 将连续可育期作为繁殖培矮64S的季节。结果显示:培矮64S仅能在海南岛及云贵高原中低海拔地区自交繁殖; 而在东北、云贵高原以外的稻区, 培矮64S均可用于生产两系杂交稻的种子, 各稻区制种季节的长短、起止日期与种植地的纬度、海拔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找到了 3种两用核不育系在赣州市繁种和制种的适宜播期和农用海拔角度,从而为两系杂交稻繁殖和制种的成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关键词:两用核不育系 育性 试验  相似文献   

11.
涂方旭  李雄 《广西气象》2001,22(4):40-43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广西80多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统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利用广西 80多站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 ,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水热传输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两系杂交稻制种易遇夏季低温危害制种纯度的技术瓶颈,为正确采用以水调温预防技术,本文依据热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制种稻田的水热传输多层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模型稳定、可靠。对模型输入不同灌水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 cm气温(不育系敏感期的幼穗高度)随着净辐射通量、灌水深度、进水及出水口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增温幅度受这些因子的综合影响。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必须考虑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对育性的实测表明,以水调温对防御夏季低温,提高制种纯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生产的国际化进程,将我国首创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推向世界。以泰国曼谷、清迈地区1980-1997年逐日4个时次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两地区理论日长的计算结果和培矮64S的育性转换指标集及发育期模型,对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在泰国产稻区代表地曼谷和清迈的育性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90%、95%、100%保证率下安全制种和繁殖的最早、最晚播种期;计算了相应的风险概率,为两系杂交稻在泰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章淇 《气象》1981,7(6):44-44
全国杂交稻气象科研协作组为了研究杂交稻秋季冷害指标及其变化规律(课题Ⅰ)和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问题(课题Ⅱ)而于1979—1980年组织的联合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已经结束。于今年4月5—9日在漳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对以上两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两系水稻的选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产量和品质上显出一定优势,正在由试验转向应用。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九五”期间要推广种植两系水稻100万公顷,因此,两系水稻种子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两系水稻是指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它具有在长日高温下不育和短日低温下可育的特性,因此可用其不育性进行制种,用其可育性进行繁种,从而达到一系两用的目的。两系水稻可分为光敏型、温敏型和光温互作三大类型,目前广东生产和科研中应用的主要为温敏型(临界温度一般为23℃)。因此,两系水稻的繁殖对气象条件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永州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志宇  周斌 《贵州气象》2008,32(3):22-23
通过对农田与气象站同步观测气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对永州市历史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了农田小气候气象因子变化和调节规律,总结出永州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转换和抽穗扬花“两个安全期”最佳安排时段,为回避或减少制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提高制种的产量和质量等工作提供了科学气象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发展双季杂交稻是推动我区粮食生产走上新台阶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根据丽水山区农业气候特点,和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在不同气候年型下的多组合、多点试验示范资料,得出威优35作为早季栽培高产、稳产性能好。本文以威优35的气候生态特性为主,分析探讨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的气候适宜性,为双季杂交稻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地大面积推广“早杂”和“晚杂”,但是种子缺乏,由外省调入要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农民难以承受,给推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就地制种是有效的途径。阳新县自1986年开始进行杂交稻春制,头两年产量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如春季温度不稳定,播种期的低温阴雨,分蘖期的“五月寒”,扬花期的“梅雨”与高温花期不遇等,严重制约着产量。通过气候适应性试验研究,探索其不利气象条件的危害指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气象业务对山东省区域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省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各业务对我省进行的区域划分的特点不同,采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对我省区域进行划分,将有助于公众、领导、气象科技人员对业务服务产品中地域及所含县市有一正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