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adon变换利用信号的横向相关性和信号根幅随炮检距变化的特征,提取有效反射信号同相轴,同时提取的零炮检距地震剖面,保留了地震记录的高频信息,达到了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叠前反Q滤波是以FUTTERMAN衰减模型为理论基础,校正地震子波相位拉伸,补偿地震波频率和振幅的损失,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及改善同相轴连续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因为VSP(垂直地震剖面)可在井下不同深度直接观测震源子波的变化,因此被认为是能够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地震波衰减资源的来源。利用实际地层中波的衰减测量结果,可以对VSP记录的地震波能量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大多数VSP的反Q滤波都是直接套用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方法,我们称之为VSP资料的非程变反Q滤波法。即对VSP经过波场分离和静态时移后得到的上行波分别进行反Q滤波。但是,VSP并不像地面反射地震记录那样射线是双程路径的,它的下行直达波是单程走时,而上行反射波的走时介于单程和双程走时之间,因此,VSP所记录的地震波衰减程度与地面地震资料所记录的地震波的衰减程度是不同的。本文根据VSP上、下行波各自的波场特点,推导出VSP特有的反Q滤波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与地面地震记录反Q滤波的表达式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个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是传播路程(或传播时间)和品质因子Q的函数,我们称该方法为VSP的程变反Q滤波法。经过数值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对VSP的地震波振幅和频率衰减的补偿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因为VSP可在井下不同深度直接观测震源子波的变化,因此被认为是能够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地震波衰减资源的来源。利用实际地层中波的衰减测量结果,可以对VSP记录的地震能量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大多数VSP的反Q滤波都是直接套用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波波方法,我们称之为VSP资料的非程度反Q滤波法。  相似文献   

4.
黄飞  韩立国  张博  孟大江  张强 《世界地质》2012,31(1):178-186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是进行岩性油气藏和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但由于实际地层是黏弹介质,造成地震波能量衰减和波形畸变,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精度要求。为更好地利用纵横波信息,需要对PP 波和PS 波进行振幅和相位补偿。通过解析法推导出一种从叠前转换波共炮点道集中提取横波Q 值的方法,将叠后稳定高效的反Q 滤波算法推广到叠前纵波和转换波的反Q 滤波中,改进了沿着纵波和转换波的传播路径进行补偿的叠前反Q 滤波算法,并进一步将常Q 层内的纵波和转换波反Q 滤波振幅补偿算子解耦为时间项和频率项的乘积,在保证补偿效果稳定的前提下,计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反Q滤波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反Q滤波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原理,并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改善了剖面质量,从而为精细研究构造和岩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VSP资料约束地层反滤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地表的低速带和地层滤波作用导致地震信号的能量衰减,地震子波的高频快速衰减,速度频散的子波变形,对地震底层分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地层反滤波算法就是为了消除地层对子波的影响,利用VSP中的直达下行波推算出每个地层滤波算子,计算出各个地层滤波算子的反算子,然后利用这些反算子恢复出地表记录中损失掉的高频成分,减弱地层滤波对波形的影响,增加地表记录的频率成分和波形的准确度。分析实际地震资料表明,经过地层反滤波处理后的记录频率成分明显提升,地质构造更加准确、清晰。  相似文献   

7.
正Q模拟与反Q滤波层位标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应用Futterman模型的相速度频散关系式导出了地震记录的Q值正演模拟与反Q滤波层位标定方法,并将该方法分别应用到实际地震层位标定中,处理结果表明,这两种层位标定方法较目前常用的直接层位标定方法具有较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受地物影响,炮点的理论变观方法(恢复性放炮法)只能是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一种补救措施而已,它只保证了设计覆盖次数不变的目的,而不能保证道集内炮检距和方位角不变的目的。一方面,变观后要求所有的炮检距均满足最大炮检距的限定条件显得过于苛刻;另一方面,对地层倾角较大或煤层埋藏较浅的勘探区,一个区的最大炮检距允许值也不一定是一个确定的值,通常的做法是取平均值。据此,提出了三维变观80原则,即在变观炮点不多或不集中时,只要变观炮点记录中有80%的炮检距或不低于80%的道满足最大炮检距要求,就可认为变观是成功的。这种实用的变观方法,对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有较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普遍应用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可在假设地震子波平稳的条件下对地震记录在共炮点、共检波点、共偏移距和共中心点4个域进行谱分解,但没有考虑实际地下介质的衰减影响。为更真实地反映地下介质的反射特征,对地震数据做Gabor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该方法是在时频域内对地震数据进行反褶积,能够同时消除子波激发、接收效应和地层衰减影响,并利用偏移距和共中心点信息参数化反褶积算子的Q函数组分,在炮检域及共中心点域估算震源激发、检波器接收和地层衰减效应。该方法在庐枞矿集区地震资料处理中与其他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相比,抗噪性强,具有相位调整、薄层反射增强的特点,并克服了空间上同一层波组不同时窗内频率补偿过头或不均匀现象,提高了地震信号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型的地震采集参数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作者在文中论述了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根据地质任务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射线追踪模拟出单炮地震记录和自激自发射面,进而提出了一套对观测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首间距等参数进行论证的一些实用方法,所得结果验证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正确性和观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面波以低频强能量为特征,数据处理中常用的面波衰减技术有:频率滤波、F-K滤波和速度滤波等.由于面波特殊的频散现象,使得上述方法的应用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基于面波的特征随炮检距变化这一特点,提出一种时频~炮检距域面波衰减方法:①对单炮记录中的面波区域做Fourier变换或时频分析,了解面波频率随时间和炮检距的变化规律;②...  相似文献   

12.
等时叠加波动方程叠前正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非零炮检距地震正演模拟在复杂区叠前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有着重要意义。通常使用射线追踪法和全程波动方程法来实现这一模拟。通过提出等时叠加原理和数学检波器表达式,形成了非零炮检距地震正演的新一类方法——单程波动方程法。该方法与射线追踪法相比能保持波的动力学特征,正演结果与实际地震记录相似性好。并且在计算过程中,人工干预的程度低,操作简便。与全程波动方程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效率高,且不产生直达波、多次波等干扰,信噪比高,与目的层相对应的一次波突出,波型识别难度不大。因此,单程波动方程法特别适合于复杂油气藏反射地震资料的正、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反Q滤波是补偿大地吸收衰减有效方法之一,其稳定性和有效性是反Q滤波的前提条件.笔者研究了一种稳定的反Q滤波方法,并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与传统的增益限制反Q滤波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稳定反Q滤波更好地恢复了衰减的地震信号,并自动限制了对噪声的过渡放大.同时,还分析了噪声和增益限制因子G_(lim)对稳定反Q滤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利用多项式拟合和小波变换制作零炮检距剖面和小波剖面的方法,并用VisualC++语言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下的地震资料零炮检距剖面与小波剖面制作系统。利用最佳拟合算法与最佳小波基函数,使用制作系统对煤田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壳上地幔速度和Qβ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光品  高尔根 《地质与勘探》2000,36(6):58-61,65
从穿越中国西部地区所有双台大圆路径中,选出Rayleigh波记录比较清晰且焦散效应相对较弱的3条双台大圆路径,计算出双台间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群速度频散和随周期变化的衰减因子,进而反演出3条路径下地壳下地幔的平均S波速度和Qβ结构,对应于兰州-高和径,在约72km深度的上是幔中开始出现低速和Qβ层,在深度为6km-20km的地壳中,存在一低Qβ层,而在其下20km~34km深度的地壳中存在一高Qβ夹层,对应于成都-乌鲁木齐路径,在约86km深度的上地幔中开始出现低速Qβ层,在121km深度开始出现明显的低Qβ层,在深度为19km~34km的地壳中,存在一显著的高Qβ层,对应于高台一拉萨路径,在约84km深度的上地幔中开始出现低速和低Qβ层,在15km~29km深度的地壳中,存在一高Qβ夹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层常Q模型描述层状介质探地雷达信号的衰减,并应用谱比法,通过求均方根Q值求得了层状介质每一层的Q值。将波场延拓理论应用到探地雷达信号的反Q滤波数据处理中,其步骤为:假定地下Q模型为多层常Q结构,对每个常Q层,将地表波场记录直接延拓到当前层顶部;在常Q层内对延拓后的波场在时频域采用广义S变换,对信号进行反Q滤波;对滤波结果求广义S反变换,得到反Q滤波后的时域信号。最后利用本方法对合成的3层探地雷达衰减记录和实验得到的2层探地雷达衰减记录进行了振幅和相位补偿,验证了该算法在探地雷达反Q滤波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杨帆  韩立国  封强 《世界地质》2019,(2):478-485
为将混合地震记录分离为单炮地震记录,笔者采用基于反距离加权的迭代分离方法,在非共炮点域对伪分离数据进行混叠噪声的压制,将其变换回共炮点域,得到分离后的单炮地震记录。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混合数据分离。相较于单独使用多级中值滤波方法,本分离方法能更好的保留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8.
张瑾  刘财  冯晅  王典  于月 《世界地质》2013,32(1):123-129
基于波场向下延拓的反Q 滤波是补偿大地衰减效应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其振幅补偿的不稳定性限制了该方法在中、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针对于此,提出波场延拓反Q 滤波的正则化方法,该方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地震波能量补偿的不稳定问题,同时对经过品质因子较低地层的深层地震波有着较好的能量补偿效果。模型试验和实例应用均表明: 与常规稳定的反Q 滤波方法相比,基于正则化法的反Q 滤波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好的振幅补偿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中、深层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波场延拓法是最常用的反Q滤波方法,但其振幅因子的不稳定性致使深层的高频信息放大,从而影响反Q滤波的效果。本文通过推导证明了完全稳定振幅补偿只和Glim(增益限制)有关难以提高深层地震波分辨率,系统分析了波场延拓反Q滤波算法中不同振幅补偿算子的滤波特性,增益控制法对某一频率之后既不放大也不压制,正则化滤波和迭代滤波法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而且对深层地震波具有较好的振幅补偿能力。通过对理论模型和井间地震实际资料应用不同振幅补偿算子,发现正则化振幅补偿因子和迭代法振幅补偿因子不仅对高频干扰有较强的压制效果,而且对于地震记录的中深层部分和低Q能量衰减严重的地震记录,都有较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子波提取是采用优化快速模拟退火法进行反演,提高叠加地震波分辨率的关键。本文应用最小平方法计算在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差平方条件下的地震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并进行反演以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这是一种通过钻井资料来去噪、提高地震分辨率的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较理想,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