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基于1981 2010年普洱市10个县区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季节划分、气温极值和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舒适度指数(包括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研究了普洱市的宜居气候舒适性。结果表明:普洱市夏季90%的区域平均气温为20~24℃,仅有东部和中部少数河谷地带超过24℃;冬季90%的区域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冬半年全市最低气温低于0℃的年平均日数不足1天,夏半年全市最高气温高于35.0℃的年平均日数不足4天。因此普洱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有6~9个月的春秋宜人气候,是典型的全年"人体感觉舒适"的宜居气候区,尤以夏半年最为舒适。近10年普洱市快速增长的旅游总人数和完成的GDP进一步说明普洱市的宜居和旅游的气候适宜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梅县气象观测站近30年资料,采用综合舒适度指标、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为人居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对梅州城区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梅城的综合舒适度指标呈波动下降趋势,即舒适感总体趋向更好;梅州城区全年无极不舒适的时候,无极端寒冷和闷热的恶劣气候,一年中最适合居住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春、秋2季气候舒适度最高,其中5和10月是全年最舒适月;冬季舒适度较差,总体感觉偏冷,较不舒服;夏季的大部分时间舒适度水平一般,感觉热,处于较不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3.
珠海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2—2014年珠海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地面气象资料,通过对多种气候舒适度计算模型比较分析,构造适合珠海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得到了珠海市城市气候和人居环境特点。结果显示:通过对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进行本地化权重赋值得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克服了单一模型的缺陷,体现了珠海微气候特征下城市化对人居环境舒适度的综合影响;珠海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总体上属于"较舒适"等级,其中12和3月是非常舒适的月份,7—8月是一年中非常不舒适的月份;珠海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呈下降趋势,向较不舒适区间靠近。  相似文献   

4.
利用芦山1981~2020年气象观测及生态质量监测等资料,计算出近40年及各月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评价其旅游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4~11月为芦山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负氧离子等级高;近40年气温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和风速呈减小趋势;温湿指数呈上升趋势,风效指数呈下降趋势,人居环境舒适度增加,NDVI缓慢增长;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均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少是气候舒适度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萧山国家气象观测站30 a(1981—201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浙江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气候特征和主要旅游气象灾害发生时段,利用湘湖落雁岛1 a(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分析了度假区负氧离子浓度特征。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进行气候舒适度分析评价,采用度假气候指数(HCI)进行气候适宜性评价,采用负氧离子浓度等级,进行空气清新度评价。同时,利用湘湖越窑和湘湖落雁岛自动气象观测站2012—2019年的气象要素资料和同时段萧山国家气象观测站日照数据,对比分析评估了近10a度假区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度假区全年都适宜旅游活动,全年有2个度假旅游黄金期,分别为4—5月和9—11月,为度假旅游的"很适宜期"或"特别适宜期"。度假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时段为5—6月和9—10月,长达4个月,近10a人居环境舒适时段增加了1个月,长达5个月,适宜旅游时期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1100个/cm~3,浓度较高,空气较清新。度假区大风、积雪和暴雨主要旅游气象灾害的影响时段不同,全年各月都可能出现旅游气象灾害。最后根据度假区的气象环境条件分析情况,对做好度假区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浙西地区1981—2010年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012—2017年衢州区域内160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监测资料,进行常年的基本生态气候特征分析。同时,利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HCI)进行气候舒适度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衢州市四季分明,雨热同步;降水量大,雨日多。2)随海拔高度升高,衢州市呈现温度总体递减、降水总体增多趋势。垂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由17.9℃跨越至13.8℃以下;年降水量由从1145.5 mm跨越至2291.7 mm。3)衢州市四季微风、湿光适宜,四季微风拂面,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0%,年平均日照时数1785 h。4)常年人居环境舒适指数长达4个月,2~4级适宜度占全年的50%。5)按度假旅游指数(HCI)的旅游适宜期评级分类标准,衢州全年都适宜旅游出行。其中,所有月份达到"可接受期"及以上,7个月份为度假旅游的"适宜期";而10月是度假旅游的"很适宜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川县2004—2014年间的气温、风速、湿度和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以体感指数、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为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重点对武川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进行了时间维度分析和划分,形成武川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天数及分布月份定量评价,为今后武川县旅游业的开发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铜川市1981—2017年三个国家气象监测站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铜川市气温、降水量和风的特征;基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使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评估铜川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结果表明:(1)铜川市四季分明,气温的升降与降水量的多少呈同步变化,7月气温与降水量均为全年峰值,4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02 m/s。(2)铜川市全年无闷热期,耀州区适宜期最长达5个月(5—9月),王益区及宜君县适宜期均为3个月(6—8月)。夏季人居环境舒适度等级均为3级舒适,宜君县较耀州区和王益区体感更凉爽。10—3月气温偏低,处于不舒适状态,1月为全年体感最寒冷月份。  相似文献   

9.
利用防城港江山半岛3个气象站2011-2020年冬季(12月一次年2月)逐日气温、风速、日照、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2018-2020年防城港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避寒气候宜居地评价(T/CMSA 0018-2020)》规定的分析方法,计算江山半岛无冬日指数、避寒适宜日指数、冬季空气优良日指数,综合分析江山半岛的避寒气候条件.结果 表明,江山半岛避寒气候适宜度指数为84分,属于2级凉(较舒适)型避寒宜居地,适宜发展冬季避寒旅游.  相似文献   

10.
利用普定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逐日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资料以及普定县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空气质量指数(AQI)等资料,运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人体舒适度与空气质量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普定县近50a的人居环境气候条件。结果表明:普定县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以及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降水量以及气压呈降低趋势。常年体感主要为凉(3级)~最舒适(5级)之间,全年体感无寒冷及酷热等级,且体感舒适(含凉舒适及最舒适)月份主要为4-10月,占全年58%。普定县气温上升、风速增大、气压下降的趋势有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好,而相对湿度降低、降水量减少的趋势不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影响空气质量。普定县空气质量以4-5月、7-11月为优,且其四季空气质量均为优,表明空气质量好,人体舒适度高,适宜人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利用1971—2016年吴江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2004—2016年吴江区自动气象观测数据、2016年吴江区各镇人口和面积数据、2016年ASTER GDEM 高程数据和Landsat 8 OLI_TIRS卫星遥感数据,将湖陆风指数引入人居自然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建立缓冲区后,分别计算气候适宜性指数、地被指数、水文指数、湖陆风指数和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区分级评价了吴江区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吴江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度从西部往东部逐渐递减。(2)一般适宜区主要位于吴江区的东北部和东南局地,中度适宜区分布在中北部和南部,较高适宜区位于中部以西太湖沿岸,高度适宜区位于紧临太湖的西南地区,极高适宜区位于西南角局部地区。(3)引入湖陆风指数后,评价结果能更好地反映临湖平原的湖陆风环流对局地气候所起的关键作用。(4)建立缓冲区后的水文指数分布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吴江区不同尺度水体分布对人居环境自然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从光、温、风、雪4个方面选取了冬季总辐射、日光温室生产季阴天日数、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生产季月最大风速平均值、年最大积雪深度平均值6个因子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求和的评价方法建立综合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模型,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区划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其权重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得到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发展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了细化区划结果,将研究区域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典型区域分别进行进一步区划。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理论性较强,与实际相吻合的区划结果也说明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依据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生物学指标,构建了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通过对13个代表站30 a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和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河南省夏玉米的气候适宜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利用检验后的模型计算了河南省67个站1981-2011年夏玉米生长季单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河南省夏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光热资源较适宜,能满足玉米生长所需,仅在灌浆后期略显不足,降水是影响夏玉米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且降水适宜度年际变化幅度大于日照和温度。综合气候适宜度年际波动表现为抽雄—乳熟期〉出苗—抽雄期〉全生育期。空间分布上气候适宜度呈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递增趋势,适宜度高值区分布在南阳东部及驻马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70—2019年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呼包鄂)地区25个气象站日值,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及舒适度综合指数为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通径分析法,对该地区的气候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影响舒适度指数的关键气象因子及舒适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呼包鄂地区近50 a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舒适度综合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着衣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 综合舒适期为4—10月,舒适日数在5—9月达到68%—93%,其中6—8月全月为舒适或较舒适日,在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中部气候变化背景下,温湿舒适性和风效舒适性向暖转变,人体综合舒适度越来越高,适宜居住、旅游和避暑; 影响该地区气候舒适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温度和风速,其次是日照; 舒适和较舒适日数整体呈“北少南多”分布,舒适日数分布整体呈波动变化,较舒适级日数整体持续增多。工业生产、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舒适和较舒适日数。  相似文献   

16.
Previous work has found Hudson Bay seasonal sea ic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with a strong signal of earlier breakup dates. This work extends the previous analysis by including eight additional years of recent sea ice data. The expanded sea ice record, 1971 to 2011, revealed stronger and m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nds than the earlier work, most strikingly for the later freeze up. The average magnitude of the temporal trend for all 36 locations studied is 0.50 days/year for earlier breakup, 0.46 days/year for the later freeze-up, and 0.91 days/year for longer ice-free period. Of the 36 points, 12 points for the breakup period, 30 points for the freeze-up period, and 22 points for the ice-free season have accelerating temporal trends during the past decade.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南方柑橘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基于气候适宜度函数建立柑橘发育期温度、降水、日照以及综合适宜度模型,对南方柑橘种植区近60年(1960—2019年)361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精细化插值(Anusplin插值)并计算气候适宜度,采用自然断点法分4个等级对柑橘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并分前、后30年对比分析研究区气候资源及适宜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前30年相比,后30年的温度适宜度并未出现较大变化,降水适宜度低值区有所扩大,日照适宜度低值区有所减小;柑橘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于四川东部、云南南部、重庆西北部、广西、湖北大部分区域;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减小约29%,不适宜种植区面积扩大约34%。经高温热害及低温冻害概率空间分布验证,区划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指导和优化柑橘种植及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1—2018年吉林省50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累积、灰色关联度、正态分布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吉林省高温过程综合指数、高温过程评估等级指标和气候重现期指标。结果表明:近68 a来,吉林省年平均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4 d/10 a。吉林省高温次数阶段性变化明显,1959—1996年为偏少时段;1951—1958年、1997—2018年为偏多阶段。吉林省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中7月下旬最多,8月上旬次多。西部为高温的高发区,吉林省年平均高温日数呈自西向东减少特征。对高温过程进行了等级划分,并给出等级及气候重现期评估指标,对于高温过程,可采用综合指数评估指标和各分项评估指标进行评估,便于在决策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丽水市生态气候休闲养生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休闲养生活动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密切关联。选取反映气候综合状况的4项气候指数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5项生态指标,对丽水市生态气候的休闲养生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丽水气候全年有8个月的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BCMI等级达到"舒适"和"较舒适"级别,其中"舒适"级别有4个月;有11个月的气候适宜旅游度假(度假气候指数HCI60),其中"很适宜"级别月份有5个,"特别适宜"级别月份有1个;丽水冬季气候风寒指数WCI值在550 kcal/m~2·h以下,极少出现严寒天气,气候仅会对人体产生弱度冷胁迫;夏季丽水气候温湿度相对较高,尤其是7月温湿指数THI值可达80以上,城市区域的温湿胁迫较为强烈。丽水市生态环境优质,森林覆盖率为80.8%、物种丰度指数达0.96、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8.9%、优良空气天数达360天,并拥有1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内21座城市生态气候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丽水市气候指标占优、生态指标领先,其休闲养生适宜性在国内城市中具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0—2009年吉林省46个测站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采暖强度、采暖指数、气温趋势倾向和M-K检验方法,分析吉林省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采暖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低于-20℃的日数明显减少。近50 a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24℃/10 a、0.42℃/10 a;特别是近10 a来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倾向值为0.84℃/10 a、1.25℃/10 a,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较为明显。吉林省采暖开始日呈推迟趋势,采暖结束日呈提前趋势,从而使采暖期日数缩短。根据突变分析,采暖期气温变化的突变年为1985年。吉林省采暖期长、采暖强度强的年份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期短、采暖强度弱的年份多出现在80年代以后。采暖指数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指数以正值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采暖指数以负值为主,90年代均为负值,但在近10 a采暖指数波动幅度加大。由于采暖强度降低、采暖期日数缩短,合理利用气温条件开展采暖工作,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CO2、SO2和NO2,对减缓气候变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