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喀拉沙特金矿产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2个金矿体和1个金矿化体,I号金矿体产状25。<84。,长80m,水平厚度0.12~2.40m,倾向延深111.40m。品位1.63×10“~2.98×10-^6,平均品位1.62×10一^6。Ⅱ号金矿体产状168。么82。,长80m,水平厚度0.80~1.02m,平均厚度0.91m,倾向延深115.27m,品位1.72X10一^6~4.44×10一^6,平均品位2.83X10一^6。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沉积一变质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英格庄金矿为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上的一个中型金矿床。该矿床矿体严格受金牛山断裂带控制,呈脉状、透镜状和囊状平行斜列式产出;矿体平均厚1.58~1.98m,平均品位3.96×10^-6~4.77×10^-6。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石英脉型;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等。围岩蚀变包括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研究表明,英格庄金矿床为一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属Groves等提出的造山型金矿范畴。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铁 《地质与勘探》2015,51(2):275-283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4.
贾公台金矿为甘肃党河南山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为探索深部矿化、寻找盲矿体,在贾公台矿段开展原生晕研究,建立原生叠加晕轴向分带,发现贾公台金矿具反向分带特征。说明该矿体深部存在多期次成矿作用。结合地井五方位测井,预测深部3 200 m标高以下存在盲矿体。深部钻探发现了厚度大、品位高的多层金矿体,新增金资源量12吨,取得了显著找矿成果。构造叠加晕结合地井五方位测井成功圈定贾公台金矿深部矿体的实践,对同类矿床的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产主要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地层中.全岛划分3条石墨成矿带,贯穿马达加斯加南北,矿化带最大规模长达200 km,宽度5000 m.石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条带状,近南北向展布,产状稳定.矿体规模不等,最大矿体长度6100 m,宽度327 m,深度延伸大于1000 m.固定碳品位2.66%~9.02%.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分布广泛,石墨矿床规模多为大中型或超大型,品位高,粒度大.石墨几乎全部为大片晶质石墨,资源潜力广阔.晶质石墨资源量大于2×108 t.  相似文献   

6.
朱文丰  姚德刚  王凤华 《吉林地质》2011,30(1):48-52,64
金山金矿位于招掖金矿带的中西部,该区岩性为元古代震旦期玲珑超单元九曲单元弱片麻状细粒石榴二长花岗岩和中生代燕山早期郭家岭超单元大草屋单元斑状细粒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小。矿床成因为热液型,属小型蚀变岩型金矿,形成于玲珑岩体侵入后期,主要分布有两条矿体,长分别为112 m和370 m,斜深104 m和133 m,真厚度0.40 m和1.54 m,平均品位分别为19.68×10-6及3.67×10-6。矿体分别赋存在80 m及-15 m标高之上。根据其成因分析及深部钻孔控制,认为本区深部含矿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铜峪铜矿是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1972-1979年勘查探明的一个火山岩型的小型铜矿床,探明铜矿石量1047.88万吨,金属量65064.64吨,平均品位0.62%。共圈铜矿体73条,其中主矿体9条,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77%,矿石量803万吨,金属量49778吨,平均品位0.62%。最大的主矿体7号矿体(盲矿体),矿石量185万吨,金属量13826吨,平均品位0.75%。矿体分布集中,多为扁、鸡窝状,尖灭再现明显,矿体与围岩属渐变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界线,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开发利用发现矿体厚〈3m时,开采贫化率〉50%,无法开采利用(以往勘查最小可采厚度≥0.8m)。根据这一情况,按照最小可采厚度≥3m,重新对主矿体进行了圈定,开采矿体厚度≥3m的矿体或矿体中厚度≥3m的部分,有效的把矿石的贫化率控制在30~35%之间,实现了矿山规模化生产、保证了矿石入选品位。  相似文献   

8.
张亚楠 《地质与资源》2014,23(3):251-255
通过钻探等手段发现小阳沟铁矿为埋藏较深、厚度较大、层位较多、倾斜中等的层状矿体,探获(332)+(333)磁铁矿及低品位矿量1.4×108 t.矿体埋深标高-100~+838 m,平均垂厚86 m,呈单斜层状产出,厚度变化稳定,矿化连续,品位均匀.矿石成分简单,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矿物粒度呈中细粒-微细粒不均匀嵌布.矿石结构为粒状变晶结构、氧化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为细条带状构造、柔皱状构造或角砾状构造.矿床类型为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根据研究分析,总结出深部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区域地质特征为基础,对位于勉略锰成矿带东段的朱家河地区锰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Mn异常呈不规则条带状沿南东向集中展布于上古生界金家河岩组绢云母石英片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中,长990~5 490 m,宽200~1 150 m,异常最大值52 601×10~(-6),平均值5 748×10~(-6)。高值异常区连续性好,强度高,峰值中心明显,且Mn与P、Cu元素有一定的共生组合与成生联系。通过异常查证已圈定出3条碳酸贫锰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绢云母石英片岩夹薄层灰岩中,控制长360~930 m,真厚0.82~1.63 m,锰品位10.39%~24.50%,含矿岩性为含锰石英片岩夹灰岩透镜。根据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异常查证结果继而总结出了该区地球化学异常含矿性特征规律及找矿标志,以期为进一步扩大寻找优质锰矿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贵宝 《地质与勘探》2020,56(3):502-511
冀北隆化县小罗卜沟中型金银矿床的发现是该地区找矿的重大突破。勘查区位于1∶20万和1∶5万Au、Ag等多元素综合异常内,通过以钻探、硐探为主的探矿工程,基本查明了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复成分角砾岩和义县组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的构造裂隙内。矿体受断裂带控制,与围岩界线明显,对围岩没有选择性,矿床属燕山期与岩体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内共圈定17个矿体,矿体长28~788 m,斜深8~489 m,平均厚度0.80~3.96 m,Ag平均品位68.44×10~(-6)~447.50×10~(-6),共生Au平均品位1.16×10~(-6)~6.25×10~(-6);伴生Au平均品位0.20×10~(-6)~1.00×10~(-6),伴生S平均品位2.34%~11.10%。主要矿体Ⅳ-1银资源储量达中型。矿区内及外围仍存在寻找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该矿床的发现对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曲家金矿位于胶东焦家成矿带中段,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的深部延深,矿体赋存深度300~1300 m。对区内32个钻孔岩心样品进行了取样,获得了34个元素的分析数据,研究了各元素的浓度分带及成分分带。发现多元素在此深度范围内除沿矿体轴向有迁移成晕外,在垂向上也有迁移和成晕现象,这对于穿透性地球化学和原生晕找矿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成矿元素在成矿带轴向和垂向上的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矿体部位,成矿热液中元素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围岩化学活性和可渗透性等,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复杂性。原生晕的高浓度带主要沿断裂蚀变带分布。用格里戈良法和重心法确定的轴向成分分带,在深部有头晕元素与尾晕元素的叠加,预示深部仍存在隐伏金矿体,这与西部邻近招贤勘查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勘查结果相符。垂向上从浅到深成分分带性存在差异,垂向上易在浅部浓集的元素为Se、Cd、Mo、Hg、Bi、S、F、Cu、Ag,成矿带附近浓集的元素为Sb、As、Au、W等,As、Sb在垂向上的迁移能力弱,主要沿轴向迁移。当浅部多个元素同时达到K2O≥4.57×10–2,Au≥0.8×10–9,Ag≥0.057×10–6,Cu≥2.5×10–6,Bi≥0.08×10–6,Hg≥17×10–9,S≥0.0583×10–2,Mo≥0.74×10–6,W≥0.55×10–6时,指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可能性较大,Hg·Ag/(As·W)、Bi·Hg/(As·Au)指数可用来判断金矿体的埋深。  相似文献   

12.
宋国政 《地质与勘探》2018,54(2):219-229
以往对焦家金矿田主矿体研究都是按勘查区进行,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揭示主矿体的地质特征。本文利用纱岭矿区、纱岭矿区前陈矿段在赋矿标高-2000m以浅的最新勘查成果,首次打破勘查区概念,将以往各勘查区主矿体凌乱编号统一划分、圈定,对主裂面下盘蚀变、矿化中心部位的碎裂岩及其内赋存的Ⅰ号主矿体地质特征进行重新梳理,系统总结、归纳。发现主断裂控制的含矿地质体产状从地表向深部明显变缓,蚀变带内碎裂岩厚度及矿体形态、规模、品位、厚度与断裂带角度有关。浅部倾角陡,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且分支较多、规模小;深部倾角缓,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大脉状,规模大。断裂带上盘无明显矿化,下盘以黄铁矿化为主,由内向外产出形态依次为细粒浸染状-浸染状、细脉状、短脉状-细脉、网脉、短脉状。通过总结成矿规律,预测焦家金矿田深部找矿方向主要集中在Ⅰ-3号主矿体深部及按侧伏方位预测深部金矿富集区内,集中在384线至480线,-2000m至-3000m标高之间,预测金资源量300t。  相似文献   

13.
山东招远北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北截金矿的矿床与矿体地质构造及成矿模式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研究表明,北截金矿主要是受NE向的灵山沟-北截断裂控制,其储矿构造部位与与断裂带小角度斜交的NNE向张剪性断裂,矿体主要分布于其中的2号矿带之中,矿体之间呈右行斜列为SW深部发展;百区内的NWW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对矿体有较小的破坏作用;对矿区内Au、Ag、As、Mo、Sb、Bi进行的微量元素原生晕及Ag/Au、As/Mo与Sb/Bi比值分  相似文献   

14.
简要报道了在云南省南华县发现的大龙潭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大龙潭金矿主矿体长360m,斜深大于60m。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形态变化中等。矿体厚度的变化系数为71.2%~149.6%,较稳定;Au品位变化系数为87.5%~218%,较均匀;矿体产于向斜两翼,被断层错动,构造影响程度中等。据以上矿床地质特征将该矿区确定为Ⅱ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15.
白云金矿床60号脉带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深部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金矿床产于华北地台东端辽东-吉南裂谷带内,是古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中的代表性矿床,60号脉带是现有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矿脉群,矿体赋存在黑云母片岩、黑云母变粒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附近,主要受近东西向层间滑脱构造控制,最大延长1240 m,倾斜延深600 m,平均品位3.82×10-6.为了评价60号脉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而指导深部找矿方向,本次工作采集了60号脉带坑道和钻孔原生晕样品,研究其地球化学分带特征,进一步评价其深部含矿性及找矿方向.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表明,白云金矿的前缘晕主要元素为Hg、Sb、As;近矿晕元素为Au、Cu、Pb、Zn;尾晕元素为Co、Mn、Mo.运用重心法确定白云金矿垂向分带为(由上到下):Cr-Mn-Ni-F-B-Sn-As—W-Au-Mo-Hg-Cu-Sb-Pb—Ag-Co-Zn-Bi,结合元素分带特征,构建了白云金矿床60号脉带原生晕模式,并建立了前缘晕与尾晕累加比值的地球化学参数.在矿区浅部,出现前、尾晕叠加,对应现已控制的矿体;在深部,再一次出现前、尾晕叠加,且前缘晕元素异常较强的现象,预示着深部存在盲矿体.通过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预测了4个深部找矿靶区,分别在056勘探线与064勘探线之间的-400 m标高、-800 m标高、-1000 m标高、-1200 m标高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