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居民地的面积及形状指数,居民地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坡向以及相邻地类的关系,分析了黑河流域居民地的几何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居民地具有特定的形状,且其分布与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别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杨瑞红  董春  张玉 《测绘科学》2014,39(11):72-75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四川省汶川县为研究区域,对居民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县居民地大体呈条带状分布,具有强烈的低海拔取向,其分布的优势地形区段为海拔2000m以下,居民地分布具有明显的沿河分布特征;在乡镇层面上汶川县居民地呈现一定的集聚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水磨镇、漩口镇及县城所在地威州镇.研究成果可为汶川县居民地的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Google Earth影像的漓江水系形态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漓江流域水系的空间分布和水系形态特征,以Google Earth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提取了流域内的水系形态特征信息,编制了漓江流域水系分布图。通过对水系的等级、密度、分支比、各级水道长度以及交汇角等特征信息进行统计,定量化地展示了漓江流域水系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水系形态特征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地层与断裂构造是控制漓江流域形态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对漓江流域水系形态的影响正在日渐增强。该研究成果为漓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化了漓江流域的地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时间出发,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时期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明朝、清朝最多,先秦次之;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历史时期的数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先秦、明朝和清朝;(2)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空间聚集性与其数量关联较大,先秦、明朝和清朝非遗聚集特征显著;(3)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分布中心主要沿东—西走向,且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流域径流补给以降水和雪山冰雪融水为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区域水量的大小。本文以金沙江流域(云南段)为研究区域,利用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2014—2018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运用ArcGIS获得研究区年平均降水估算量,利用金沙江流域站点降水数据、DEM数据分析地形对降水量分布的影响和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春季研究区降水分布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受到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段区域,经纬度对降雨有促进作用。夏季研究区降雨显著增加,降雨量受季风影响较大,流域降水量整段都有上升趋势,经纬度和坡度对降雨量的影响较大。秋季研究区降雨量呈下降趋势,降雨量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冬季研究区降雨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指导考古挖掘和理解古人类活动,该文从汾河流域DEM数据中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曲率、距河流距离及距大遗址距离等作为自变量,利用二元逻辑回归建立流域内仰韶时期至夏商时期各时期遗址分布模型,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生成了汾河流域各时期遗址分布概率图,在此基础上对汾河流域人类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遗址分布模型总体分类精度较好。遗址分布模型对考古工作及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考古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居民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快速掌握居民地及其他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对城市化进程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绵阳市为研究区域,采用Landsat-7 ETM数据,利用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两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的居民地及其他地物进行提取,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能较为准确地提取出居民地及其他地物信息,但在提取精度、工作量投入、应用场景方面各有优缺点,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大范围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图上居民地空间信息的特征度量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慧敏  邓敏  樊子德  卢启栋 《测绘学报》2014,43(10):1092-1098
地图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载负和传输空间信息。地图空间信息量是衡量地图上空间要素及其关系与要素空间分布状况复杂程度的定量描述指标,可为制图综合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以地图上居民地空间信息度量为研究对象,从地图空间信息的本质特征出发,结合空间信息认知的层次性特点,将居民地空间特征划分为三个层次,并相应地将其空间信息构成划分为:元素层次居民地面要素的几何形态信息、邻域层次相邻居民地的空间关系信息、整体层次居民地的聚群结构信息。进而,分别建立三个层次空间特征的定量描述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空间特征的几何形态信息、分布关系信息和聚群结构信息度量方法。最后,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赵玲  吴良林  莫建飞 《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03-105,120
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利用DEM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基于高程的地貌分区、叠加分析,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随海拔高程增加,居民地...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多尺度的含义,并将居民地多尺度表达的研究限定在详细程度的变化上;阐述了电子地图中居民地多尺度表达的基本原理,即在保持原图的分布特征和疏密对比的情况下按照居民地自身的分类分级和重要性程度进行一定数量的取舍;建立了居民地多尺度显示的模型,根据此模型提出了采用二级邻近点判别法结合Voronoi图进行居民地要素的显示等级设置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居民地的分布特征、密度对比和延伸方向均能较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