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震带未来半年内是否能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多因子模糊聚类分析。介绍了应用系统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根据各单项预报手段预报效能的清理结果,选用了9项地震活动性及前兆手段为指标,分别建立了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震带31个时段的半年预报样本。利用这些样本分别对两地震带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判断,并对其预报效能作了评分。结果表明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预报的预报评分值明显高于各单项手段的预报评分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地震孕育期间孕震信息的模糊性,国内开展了多项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将多项指标所显示的孕震的模糊信息转化为清晰的地震预测结果。现仅介绍模糊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常用方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及其预测实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几种应用于地震活动区一至数年内最大地震震级综合估计的统计方法与模糊数学方法。所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分类概率预报方法、穿过理论方法和改进的极值理论方法。使用的模糊数学方法则有模糊聚类分析、模糊信息检索、地震活动平静异常的模糊识别与模糊自相似等方法。这些大都是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应用实例,文中给出了这几种方法对华北地区1989年最大地震震级的综合估计与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模糊-统计分析方法在新西兰地震危险性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地震活动平静异常识别、模糊分维、b值谱分析等方法应用于新西兰南、北两区的地震危险性估计当中.结果表明,这5种方法在此处均可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1971年以来新疆五个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可为新疆地震趋势分析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冯德益  虞雪君 《地震》1990,(5):54-60
本文综述了我国地震工作者十年来把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总结了某些模糊数学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在兰州地震研究所实际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最后讨论了存在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模糊信息检索方法和新近提出的模糊分维方法应用到以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前兆为基础的首都圈地震监测预报当中,分析研究了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两次大地震,即1976年唐山7.8级和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用模糊数学方法识别出的地震学前兆和非地震学前兆,并对这一地区大地震的长期和中短期模糊预报方法与途径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潍坊水准观测网点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根据对四个因素的单一评定,确定出隶属函数。并将水准网点的活动水平分为三类。通过综合评判得到评价集的稳定因素,进而用聚类分析方法分离出这些稳定点。  相似文献   

9.
冯德益  林命周 《地震学报》1992,14(3):257-264
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突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2)地震模糊聚类预测中指标优劣的灰色建模判断.仍以 GM(1,1)灰色建模为基础,在模糊聚类分析之前作指标择优处理,减少了指标选择的盲目性.以1975年以来江苏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资料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比较清晰,比一般模糊聚类结果有所改进:(3)关联度和模糊聚类在地震预报中的联合应用.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和模糊集理论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联合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当中,以华北地区每年地震强度预测为例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震预报所依据的不少信息和指标都带有灰色模糊的性质,因而,综合使用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可望取得更为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1,5(2):139-142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实用性作了进一步研究。参照中强地震前地震异常的时间、强度及空间变化等特征和研究结果,重新提取了描述地震前兆异常的十项指标。结果表明,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合理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可以作为新疆地震趋势预测的有益信息,并可获取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君秀 《地震地质》1996,18(4):421-426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和灰色聚类分析提出了预测水库诱发地震上限震级的方法,并以新丰江水库地震为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预测的上限震级与实际发震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2.
前言 近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在许多科技领域中逐渐得到应用,显示出可喜的前景。最近该方法已开始引用到地震预报研究中来。本文试图把模糊数学中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用于探索根据地震活动性资料预报较大地震的实际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太湖梅梁湾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琳  吴敬禄 《湖泊科学》2008,20(1):76-82
通过沉积岩芯元素含量垂直分布和富集因子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如系统聚类和模糊聚类分析,研究了太湖梅梁湾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湖泊环境演化过程.以系统聚类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为基础,将梅梁湾地球化学记录的环境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段:0-6cm为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阶段,25-50cm和55-72cm层段都是自然过程的表现,反映了流域物源的影响,而两层段元素记录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自然作用驱动下的湖泊环境变化;6-25cm和50-55cm层段则是不同环境特征的过渡阶段,因此,综合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更直观更精确地量化影响湖泊环境的因素,有助于恢复湖泊环境历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1993~1997年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地震预报的效果,通过评价得到对河西走廊地区和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区的预报能力分别为0.55和0.61,扣除随机概率的预报成功率分别为0.5和0.58。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地震构造背景进行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类比研究区孕震构造条件分析的结果,选取12项与该地区地震发生关系密切的判别因子作为模糊聚类分析的指标,建立了该地区有震样本19个,无震样本21个。利用系统模糊聚类方法,对成都、荣县、荣昌、泸州、綦江、桐梓等子区的构造发震能力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判别,对这些区域的孕震震级给出了定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是把模糊数学中发展起来的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试用于地震综合预报.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就是直接由前兆指标的从属函数来估计地震危险性并进行预报,其效果依赖于建立前兆指标的从属函数的技巧.文中以地下水氡含量、视电阻率、波速等前兆资料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主要依据前兆变化速率及相关系数,并使用其它途径来建立从属函数的具体方法与公式.使用这样的从属函数之后,可以更好地识别出前兆异常,并且更容易区分出异常的起始、终结或发生明显转折的时期.模糊识别的间接方法,本文中采用的是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它与选取表示型类区别的相似系数或距离有关.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分析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系列样本按彼此间的相似程度建立一个模糊相容关系;通过合成运算把这个模糊相容关系改造为一个模糊等价关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数的数值,并对原始样本进行分类.选取某一给定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的一些统计指标,或者选取由多手段单台或单手段多台得出的一些前兆数据(地形变、地下水氡含量、视电阻率等等),就可以使用上述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来进行地震综合预报.作为说明此方法的例子,文中给出了对我国西部强震及中强震得出的一些初步结果.由所得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青海海西地区(33°——39°;94°——103°)为研究地区,讨论该地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以震报震时,资料的选取对聚类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出了在该地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较佳方法。 模糊聚类的基本思路是;在很多个选取或经验样本中,将比较接近(相似系数较大或距离较小)的样本归为一类,并以此将样本分为几大类。然后,加入待预报的样本重新进行聚类,进入那一类样本,便以那一类预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用于确定P波到时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震源参数计算前的慢度(以及P波到时)、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波的周期、F—P时间以及最大振幅等特征量。经过模糊聚类分析之后。就可用最大一组的数据来计算震源参数,在各组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则用初至P波到时最早的台所在的一组数据来进行震源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19.
新疆玛纳斯县城场地类别模糊综合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苏经宇等提出的场地类别模糊综合评定方法对玛纳斯县城的场地类别进行划分。该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充分占有判断信息,其结果合理、可靠。为把该方法应用于其他中小城镇及重要场区,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计算机过程。模糊综合评定包括了模糊一级评定和二级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20.
模糊逻辑理论在矿区勘探与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模糊逻辑理论及其在矿区勘探与解释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模糊逻辑理论预测某金矿远景区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