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耕地的坡度是决定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地提供耕地坡度的分布情况,对于合理利用土地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MapGIS,ERDAS软件为例,着重就如何在地理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地表分析,解决土地坡度分布。  相似文献   

2.
基于DEM的土地整理工程设计中的坡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准确的坡度分析是丘陵山区土地工程设计的前提和保障。主要就坡度分析的技术路线、实施步骤和办法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巴马县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空间信息》2015,(5):141-143
选取广西喀斯特地区代表之一巴马县,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从中提取出研究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数据。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对高程、坡度、坡向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在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下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并利用SPSS软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山区的坡度分析可为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所需的地理底图,对此较为准确、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坡度计算及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相比于其他数据更适用于数字地形分析.本文阐述了基于1∶50 000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山区坡度的计算及坡度分级栅格数据的制作,将结果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进行叠加以初步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将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提取出来并以矢量文件形式输出.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坡度坡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度坡向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因素。以韶关市大塘镇为研究区,基于DEM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GIS提取坡度坡向及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坡度坡向与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分析,研究坡度坡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林地外的土地利用类型随坡度增加而大体呈现下降趋势;除平地外,各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小;坡度坡向影响光照、水分、热量等分布,进而对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DEM技术在土地利用可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EM、坡度及土地利用等地理信息的叠加,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情况,并且利用DEM的三维仿真模拟技术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从而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与评价、决策与支持提供了技术保证,以便指导退耕还林、还牧、林果业的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周章银  邓太彬  曾正祥 《测绘》2012,(6):284-286
国土资源部进行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和测绘机构提交准确的图斑信息。本文遵照《土地矿产卫片执法规范》,根据目前国土资源系统使用软件的情况及工作步骤,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的测量制图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秀云  陈晔  周卫波 《测绘科学》2006,31(4):144-145,136
本文主要介绍和研究一种统计坡面上土地表面积的方法。建立在G IS的基础上,利用江浦县1∶25万、1∶5万地形图、六合县1∶5万地形图的数字化等高线生成的DEM数据,自动提取坡度信息、计算坡度的正割值信息,并分别与江浦县和六和县的同空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栅格数据进行叠合分析,得出两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坡度级上的表面积和投影面积数值。并经不同比例尺、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区域内各类土地的表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提取的表面积在一定研究范围内,对于那些坡度较大而且面积亦大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准确统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耕地坡度分级图是耕地地表形态、耕地质量、生产条件等的重要指标之一,而DEM数据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以派生出坡度图信息,本文以湖北省耕地坡度分级图制作项目为例,比较了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制作耕地坡度分级图的方法的区别,并介绍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时利用DEM制作坡度分级图的主要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M的四川省坡度图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土地调查耕地坡度级由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量算,导致耕地系数、耕地净面积精度不高。为克服其不足,在四川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以ArcGIS为平台,在对四川省DEM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四川地形地貌特点,通过试验区验证来确定坡度计算模型进而开发坡度计算软件,制作完成按行政区划分幅(省、市、县)和按地形图分幅(1:10万、1:5万)的坡度图和坡度级图。通过对成果进行的大量验证工作(包括地形图验证和野外实地核查)表明成果中坡度级图斑和耕地图斑坡度级准确率高,数据可靠,并在四川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田坎样方布设以及数据库建设中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图标注和地图注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图语言,是对地图内容的解释,是一种原始的表达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表达--地图标注.通过对地图注记和地图标注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认为地图标注是计算机环境下地图注记的表现形式,是地图注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地图产品种类层出不穷,全息地图近年来成为焦点走进人们的视野。本文首先明确了与全息地图相近的三维地图和全景地图的概念;然后,简要阐述了传统的光学全息地图与新兴的全息位置地图的概念、原理以及几种地图产品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冠以"全息"二字地图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它们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企业和个人开展基于在线空间信息服务数据源以及技术问题,对基于地图API的Web地图服务及应用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企业和个人Web地图服务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当前Web地图应用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其次,对开放式地图API的特点、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基于地图API的Web地图服务技术框架;最后,以一个校园地图服务应用系统为例开展了基于开放式API的Web地图服务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地图API可解决网络地图服务数据源问题,节省开发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朱明  吴博 《测绘通报》2016,(6):46-49
全景地图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实景地图服务。本文从电子政务和公众应用需求出发,根据天地图·广西平台的数据与系统现状,设计了全景地图的系统架构、数据组织与主要功能,阐述了基于开源Papervision 3D引擎的全景地图切片动态展现、地图联动等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扩充了天地图·广西的虚拟环境可视化表现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平台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5.
导航电子地图的多尺度显示目的就是在导航终端有限的屏幕容量下.形成适宜载负量的地图。本文在对导航电子地图载负量指标进行研究的同时,将导航电子地图用于显示的道路形状数据、背景数据、地名数据,按照每一类要素的几何大小或重要程度再分为若干级别,利用分级显示技术,计算出导航电子地图各级显示尺度下的合理载负量,使导航电子地图在多尺度表达时显示要素载负量合理、分布均匀,尺度切换时鼐示要素过渡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出版的地图符号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车森  刘真 《测绘学院学报》2003,20(3):216-219
提出并解决了基于出版的地图符号库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符号制作软件的设计、符号与属性库的连接、RGB色彩到CMYK色彩的转换、基于出版的地图符号分层、PS文件的生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全数字出版系统中建立地图符号库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并解决了基于出版的地图符号库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符号制作软件的设计、符号与属性库的连接、RGB色彩到CMYK色彩的转换、基于出版的地图符号分层、PS文件的生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全数字出版系统中建立地图符号库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图数据库及地图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在建立城市地图数据库以及地图更新中的一些问题,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介绍了它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已正式上线,其覆盖全球的多比例尺地图数据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同时也可作为应急测绘保障的重要数据源。针对应急服务中对大幅面灾情影像地图快速制作的需求,研究基于天地图平台的目标快速定位、图幅定制设计、瓦片尺度匹配,以及整饰自动生成等关键技术,并实现基于天地图的应急影像地图快速制图系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审视和表达地理环境的新视角,绿地图不仅表达了地理对象的客观存在,而且也专注于环境健康、经济完整性和社会和谐。通过分析绿地图的地图文化特征,提出了绿地图制图本土化的2个关键问题,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细化,提取最具本土特色的环境和人文要素,体现绿地图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