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合肥地区浅层地下水取样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分类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Ⅰ类水、Ⅱ类水和Ⅲ类水)占59.3%,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Ⅳ类水)占30.5%,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0.2%。在地下水评价指标中,挥发性有机指标较好,毒性重金属指标和半挥发性有机指标次之,无机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化学组分主要为铁、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硫酸盐和钠+钾等无机组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化学组分主要为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六价铬、砷、铝、碘、氯化物等无机组分和苯并(a)芘等有机组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原因主要为城市和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农药、化肥使用及生活垃圾污染。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人口近1.3亿,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华北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6 063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34 项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平原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深层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污染,但比浅层地下水轻,未受污染的深层地下水占87.14%。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基本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岩 《地质与资源》2015,24(4):388-393
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大与加快,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面临威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农业污染和有机污染的研究工作.结合研究区研究情况,本次评价主要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分析了地下水评价的各种方法后,本次评价选择了单指标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法对该区进行评价.在研究区展开了野外调查,采集了浅层地下水样品110组(其中包括平行样、加标样和监控样合计20组),每个样品测试了35项指标.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7.4%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本次评价,基本上反映了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并为有针对性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试地下水样品中“三氮”含量,采用非致癌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限值对比,硝酸盐氮超标率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及西南部区域;氨氮超标率10%,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区域.地下水中Ⅰ、Ⅱ、Ⅲ类水质占比83%;Ⅳ及Ⅴ类水水质占比17%.地下水样品中“三氮”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及总致癌性风险指数均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标准.整体上研究区“三氮”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三氮”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密集地区.健康风险评价可为地区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监控和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和静县平原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内罗梅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采用Piper三线图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潜水以Ⅱ类水为主,浅层承压水以Ⅱ类、Ⅲ类水为主,深层承压水以Ⅲ类水为主.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质量超标率分别为25%、19.05%和3...  相似文献   

6.
针对邓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研究相对薄弱,水质监测数据缺乏系统分析等问题,开展了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及地下水污染评价。地表水质量评价选用单指标评价法,评价结果为小洪渠、刁北干渠、湍北干渠水质为为Ⅳ类水,湍河上游、下游及刁河上游水质为V类水。地下水质量评价选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别对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其中浅层地下水16组样品中,3组为优良,4组为良好,8组为较好,1组为较差;中深层地下水19组评价样品中,16组评价结果为良好,3组较差。基本查明了地下水环境质量,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欧阳春飞 《地下水》2019,(1):60-61,138
为查明阳江温泉度假村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来源,在工作区分别采集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工作区地下水为V类水,超标项目包括pH、锰、铝、氟化物、总α、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等7项,除总α为放射性外,其它均为常规指标,地下水质量总体为良好~较差,所有监测井的有机指标均未检测出超标值,超标项目主要来源于原生地质环境,地下水水质尚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但地表存在随意弃置的生活垃圾及废水,在长期地表水下渗过程中,仍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5年的监测资料,对新乡市全市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项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通过评价发现,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等多项指标均有超标,超标率分别为87.5%、74.5%和63.8%,最大超标倍数为3.02倍.综合污染程度评价表明,新乡市范围内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普遍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大量数据,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 采用检出法和超标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 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47.9%, 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52.1%;深层地下水质量一般好于浅层地下水.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以锰、铁、氟、碘、总硬度等为主, 人类活动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三氮"(NO3-、NH4+、NO2-)、镉、铅和微量有机等组分上.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三氮"普遍呈面状污染特征, 重(类)金属呈点污染特征, 尤以铅、砷污染较严重, 有毒有害有机污染呈现"检出率高、超标率低"的特征.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 应该尽快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 组织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态势, 有效保护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刚  王萍 《地下水》1997,19(3):112-115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出发,应用模糊数学法并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对哈密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尝试,弥补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提出的至少监测20项指标的评价方法局限性,是一种接近实际的有效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哈尔滨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情况,利用松嫩平原(黑龙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的数据,对浅层地下水主要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受原生环境下水化学条件控制的Fe、Mn指标含量对水质影响较大;地下水污染属于区域性污染,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重,主要污染物为NH4+及NO3-、NO2-,来源于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所施用的化肥.根据分析数据,研究区地下水污染以无机污染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被广泛应用。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脆弱,潜在污染来源复杂。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岩溶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对该市具有代表性的9个地下水点水质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Ⅲ类及Ⅲ类以上水占33 %,但个别区域地下水水质很差,主要为NO2-、NH4+、Mn、Na+、Cl-、SO42-、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CaCO3)和Se等超标;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的共有6个水点,均属Ⅱ类水质,结果不一致的3个水点,在综合指数法中全为Ⅳ类水,而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则是Ⅲ类水1个,Ⅴ类水两个。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指数法在综合分值计算中过于强调单项指标最大值的作用和未考虑参评指标的权重,而模糊综合法则很好地克服了这些不足,精细地刻画出指标值对水质分级界限的接近程度并量化了所有指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权重。可见,地下水水质评价中,模糊综合法要明显优于综合指数法。   相似文献   

13.
刘君科  文俊  支兵发 《地下水》2009,31(4):76-79
根据近年来中山市地下水调查监测结果,分另4采用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法,评价该市地下水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抽样调查的21口井中,水质合格率仅为9.6%,主要污染物为锰、硝酸盐、亚硝酸盐、全铁、铵氮。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的平原区,以五桂山为中心的丘陵地区及其边缘地带所受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4.
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地下水污染,分析新乡浅表地层岩性、含水组空间分布及其水化学的类型分带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浅层地下水质量,发现新乡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污染普遍超标,建成区及周围地下水质量为Ⅴ类以上,其他地区达到Ⅳ类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垃圾渗滤液对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等的污染。其污染评价涉及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标准值的确定和计算模式的建立等内容。本文在总结现行环境指数评价法的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一套将基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J/T3037—95)中涉及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等的相关监测项和垃圾中的其他常见重要污染物,一并确定出的污染评价指标,再根据相关有毒物急性毒性分级,结合阈限值和部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等分为5类污染指标。并在污染物的标准值确定后,进行对应于5类污染物的不同数学模式计算,得到5个分类污染指数,再比较判别这5个分类污染指数,选出最大者作为总污染指数的组合型评价垃圾污染的方法。经实例应用分析,该方法对各种污染物数据分布情况的适宜性优于现行其他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鉴于水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从物元分析和可拓集合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以梨树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综合关联度和可拓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东辽河沿岸的孤家子、东河以及金山一带水质已遭受污染,局部地区水质有从Ⅱ级向Ⅲ级转化的趋势。通过与综合评分法的评价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它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而且可定性地分析样本水质的变化方向,使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东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东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简析本区的环境容量和地表水体与地下水体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近20年来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演化趋势,并分析了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湛江冯村垃圾场对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湛江冯村垃圾场建于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补给区,其对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了单要素污染指数和多要素综合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冯村垃圾场及周边的浅层地下水均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且均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其防治包括设立防治分区、建立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及地下水管理模型,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Petroleum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reate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its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will contribute to pollution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Under the same hydrogeological features con?dition, the reaction of typical petroleum pollutants in groundwater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akes the typical toxicity, oil pollutant migration, degradation, water-soluble etc. as evaluation indexes, and with AHP method the typical petroleum pollut?ants in groundwater are divided into four classifications 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calculated values: comprehensive value≥2.5, Class I hazardous pollutant; 2.0≤comprehensive value<2.5, Class II hazardous pollutant; 1.5≤comprehensive value<2.0, Class III hazardous po?llutant; comprehensive value<1.5, Class IV hazardous pollutant. The pollutant group shall be manag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obtained classification list will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iority monitoring and priority repair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