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安徽巢县凤凰山剖面和州组上段生物扰动灰岩含丰富的遗迹化石Thalassinoides sp,属于Glossifungites遗迹相,它发育在没有完全石化的间断面上,反映了一种潮间带潮坪的沉积环境。Glossifungites遗迹相的发现,在地层学上证实了巢县以北和州组与黄龙组之间为间断接触,缺失或只存在一部分相当于巢县以南普遍存在的老虎洞组白云岩时代的地层。  相似文献   

2.
齐永安  胡斌 《沉积学报》1998,16(1):22-26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海进(transgrssion)常被认为是快速形成的,序列简单,并以少量沉积为特征。对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痕迹化石及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海进期沉积及海进体系域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由三类沉积组成:(1)与海进侵蚀有关,包括海进滞留沉积,发育固底控制Glossifungites痕迹相;(2)与海进初期的海面缓慢上升或总体海进过程中的静止期有关,包括前滨和临滨砂泥岩,发育Skolithos痕迹相和近端Gruziana痕迹相;(3)与海面快速上升有关,包括滨外泥岩,发育远端Gruziana痕迹相。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的南带在加里东构造阶段处于被动大陆边缘。自中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相继沉积了碎屑潮坪、碎届陆棚、深水复理石及灰泥潮坪等沉积相。各相中保存了相应的遗迹相;Plaolitesn遗迹相产于若尔盖古陆北侧的碎屑潮坪环境;Cruziana遗迹相,保存在下临滨的石英砂岩与黑色泥质岩的交界面中;Nereites遗迹相,保存于多级韵律互层的复理石中,其丰度及分异度极高。以牧食迹为主,耕食迹也很丰富,属浊积外扇类型;Glossifungites遗迹相,保存于下泥盆统灰泥潮坪相。以滤食生物的居住潸穴为主。除Planolites遗迹组合外,其余的遗迹相均可与Seilacher(1967,1968)建立的遗迹相对比。这些遗迹相的发现,对研究西秦岭南带中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运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的南带在加里东构造阶段处于被动大陆边缘。自中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相继沉积了碎屑潮坪、碎屑陆棚、深水复理石及灰泥潮坪等沉积相。各相中保存了相应的遗迹相:Plaolitesn遗迹相产于若尔盖古陆北侧的碎屑潮坪环境:Cruziana遗迹相,保存在下临滨的石英砂岩与黑色泥质岩的交界面中;Nereites遗迹相,保存于多级韵律互层的复理石中,其丰度及分异度极高。以牧食迹为主,耕食迹也很丰富,属浊积外扇类型,Glossifungites遗迹相,保存于下泥盆统灰泥潮坪相。以滤食生物的居住潸穴为主。除Planolites遗迹组合外,其余的遗迹相均可与Seilacher(1967,1968)建立的遗迹相对比。这些遗迹相的发现,对研究西秦岭南带中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运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痕迹学研究,从定义上讲,就是对痕迹进行描述、分类和解释。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研究生物与底层的关系。因此,任何一种痕迹都记录了(1)造迹生物的活动;(2)底层的性质,(3)生物活动和底层性质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浊流、风暴和洪水事件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迄今已有不少重要著作相继发表(如 Crimes,1970、1973、1976;Seilacher,1977、1982;杨式溥,1982、1983、1986;吴贤涛,1982、1985等)。前人工作表明,结合痕迹学研究对判别上述各事件沉积的类型、追踪其形成过程和古环境再造,以及盆地分析和盆地内地层对比等均具重要潜在价值。本文拟据笔者等近几年对豫西和下杨子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浊流、风暴和洪水  相似文献   

7.
贵州独山泥盆系大河口组遗迹化石Teichichnus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约 《贵州地质》2003,20(3):145-149,F004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大河口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Teichichnus Seilacher(包括5个遗迹种:潜穴及蹼状构造直立排列的Teichichnus rectus Seilacher,潜穴管具有二分枝现象的T.palmatus Seilacher,潜穴管近口孔部位膨大呈葫芦状的T.majiatunensis Wang,潜穴管近口孔部向上折曲的T.sinuosatus Wang和蹼状板构造呈S状扭曲的T.aff.sigmoi—dalis(Seilacher)。本文主要讨论其生态环境意义及地质意义。通过野外观察及研究分析认为:与层面斜交的Teichichnus潜穴管为造迹生物居住和觅食的活动场所,为Seilacher(1967)的Cruaiana遗迹相的典型分子;蹼状构造的形成系造迹生物在保持一定生态位下与沉积或侵蚀作用相关,并可确定地层的顶底面;潜穴管口孔的弯曲程度和膨胀程度是区分遗迹种的重要特征,可利用Teichichnus的遗迹种和其潜穴管与层面之间的交角分析其沉积环境的微相变化;Teichichnus潜穴管口孔多迎着主水流方向发育,可指示古水流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痕迹相模式及其应用评价(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痕迹相既是岩相古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痕迹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研究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形成机制、保存条件和方式以及时、空分布规律来探讨和分析古代沉积环境的,具有方法简单、可靠程度和精度都比较高的优点,因而在煤田和油、气田的地质勘探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痕迹相的概念痕迹相(又称遗迹相)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赛拉赫A教授在研究了西欧一带由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温度变化对一维饱和土固结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渗流方程和热传导方程,考虑了顶面边界的半透水性和热传导性,提出了变荷载作用下考虑半透水边界热传导性的一维饱和土热固结的半解析解,并分析了其固结特性。首先,引入Laplace变换分别求解了半透水边界条件下热力耦合模型和非热力耦合模型的一维饱和土热固结方程,推出了有效应力、温差和沉降的半解析解。其次,通过Crump方法进行Laplace数值反演,得到时间域内的解析解。然后,将本文已提出的解分别退化为单边排水条件下的一维饱和土热固结和Terzaghi一维固结的半解析解,结果与已有文献相同,验证了本文研究所推导出解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各外荷载作用下半透水边界参数、温度增量、热扩散系数和固结系数对热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透水边界参数、热扩散系数、固结系数和温度增量对饱和土一维固结特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痕迹学者赛拉赫1964年系统地提出,痕迹化石的分布受控于海水深度。以后的研究证明,痕迹化石组合,不仅与海水深度有关,而且与底层类型、能量条件、食物供应和保存情况有关。不过后四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温度变化对一维饱和土固结特性的影响,基于渗流方程和热传导方程,考虑了顶面边界的半透水性和热传导性,提出了变荷载作用下考虑半透水边界热传导性的一维饱和土热固结的半解析解,并分析了其固结特性。首先,引入Laplace变换分别求解了半透水边界条件下热力耦合模型和非热力耦合模型的一维饱和土热固结方程,推出了有效应力、温差和沉降的半解析解;其次,通过Crump方法进行Laplace数值反演,得到时间域内的解析解;然后,将所提解分别退化为单边排水条件下的一维饱和土热固结和Terzaghi一维固结的半解析解,结果与已有文献相同,验证了所推导解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各外荷载作用下半透水边界参数、温度增量、热扩散系数和固结系数对热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透水边界参数、热扩散系数、固结系数和温度增量对饱和土一维固结特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痕迹学研究,从定义上讲,就是对痕迹进行描述、分类和解释。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研究生物与底层的关系。因此,任何一种痕迹都记录了(1)造迹生物的活动;(2)底  相似文献   

13.
固结快剪试验是获取软土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的重要方法,长江漫滩相软土具有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含水率高、渗透率低、固结时间长等特点,严重影响了软土固结快剪试验的生产效率。为研究预固结对长江漫滩相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探索提高漫滩相软土固结快剪试验效率的方法,以南京长江漫滩相软土为研究对象,制定了预固结–卸载剪切、正常固结剪切、预固结–卸载–再固结剪切3种试验方案,开展了一系列固结和剪切试验。试验研究表明:长江漫滩相软土是一种前期固结迅速,后期固结稳定缓慢的软土;固结25 min时固结度可以达到95%,而完全固结稳定需要5~8 h;软土抗剪强度均随固结度U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其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各荷载条件下抗剪强度随U提高的增长幅度基本相同;当固结度为70%~80%时,其抗剪强度达到完全固结时的90%~95%。研究成果可为软土固结快剪试验的方法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层竖井地基半透水边界固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双层竖井地基固结理论基础上,对双面半透水边界下的固结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固结解答。将该解答编制成应用程序,对一算例进行了参数分析,以了解双层竖井地基半透水边界的固结特性。算例分析表明,半透水边界对竖井地基的固结影响较大:半透水参数(Rt,Rb)越大,则整个系统的孔压消散越快;半透水参数对与其相邻的土层的固结影响要比远离其边界的土层的固结影响大得多;按变形定义和按孔压定义的平均固结度两者的差别受半透水边界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分析了考虑半透水边界条件的分数阶导数黏弹性饱和土层在随时间变化的任意荷载作用下一维固结问题。首先,应用Laplace变换联立求解饱和土层一维固结微分方程和分数阶Kelvin-Voigt黏弹性本构方程,推导出有效应力和沉降在Laplace变换域内的解析解,采用Crump方法进行Laplace逆变换,得到了时间域内的半解析解。然后将本文得到的半解析解分别退化为半透水边界条件下基于黏弹性假设的一维固结半解析解和双面透水边界条件下基于分数阶黏弹性假设的一维固结半解析解,结果与已有文献的半解析解相同,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解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算例分别考察了半透水边界参数、分数阶黏弹性模型参数和荷载参数对饱和土层固结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半透水边界条件参数、分数阶次与黏滞系数主要影响饱和土层固结的发展快慢,而饱和土层的最终沉降量主要受到土层压缩模量的影响;另外,饱和土层的固结规律与外荷载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6.
汪磊  李林忠  徐永福  夏小和  孙德安 《岩土力学》2018,39(11):4142-4148
为描述饱和土体的流变特性,引入分数阶导数Kelvin-Voigt黏弹性模型,采用解析方法对半透水边界下的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一维固结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对骤加恒载下饱和土一维固结微分方程和分数阶Kelvin-Voigt黏弹性本构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并联立求解得到了双边半透水边界条件下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在Laplace变换域内的解析表达式。通过Crump方法实现Laplace数值反演,得到时间域内的半解析解。将所得到的解分别退化为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一维固结半解析解和双边半透水黏弹性饱和土一维固结半解析解,结果与已有文献半解析解相同,验证了提出的双边半透水边界条件下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一维固结解的可靠性。通过算例考察了半透水边界条件和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参数对一维固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半透水边界下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一维固结发展过程与半透水边界条件、分数阶次和黏滞系数有关,且土体的压缩模量对饱和土一维固结最终沉降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贵阳乌当泥盆系马鬃岭组上部地层中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明  王建  白培荣  聂开省  王约 《贵州地质》2005,22(4):273-278,269
本文首次描述贵阳乌当泥盆系马鬃岭组上部地层中产出的遗迹化石10属,lO种(其中1个新遗迹种),并对这些遗迹化石产出层位的沉积环境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主要属于Seilacher(1964,1967)的Skolithos遗迹相,为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高能滨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遗迹化石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而对沉积环境的解释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在天山南侧的诸多新生界剖面上首次发现了大量遗迹化石,为地层界面的认识和进一步分析当时的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发现了3个遗迹化石相,即Scoyenia(斯柯茵迹)遗迹相、Skolithos(石针迹)遗迹相Glossifungites(舌菌迹)遗迹相,共计有10余个遗迹化石属,这在以陆相为主的地层中是不多见的。另外,在一些剖面上还发现了大量哺乳类足迹化石,对确定当时生物群的面貌和生态环境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大变形非线笥的固结过程,看成是由一系列的小变线性固结的分过程所组成。因而,每个分过程可用经典的太沙基理论求解,把太沙基固结微分方程,写在隐式差分形式进行数值解答。据此思路,编制了大变形非线性的一维固结计算程序,并把它应用列胜利油田桩西海堤工程中。与现行的规范法,南水模型的比奥固结理论加以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考虑3种非线性关系的径向排水固结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砂井及排水板固结解析解理论结合了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把土体考虑成线弹性问题, 而研究发现, 软土在等向固结条件下平均有效应力和水平渗透系数与孔隙比成半对数线性关系。同时, 实验表明, 在塑料排水板周围的涂抹区中水平渗透系数成抛物线状分布。因此, 为了充分考虑这些非线性的影响, 推导出了该问题的解析解, 并通过退化验证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同时, 还对参数Cc/Ck和对固结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当Cc/Ck1时, 固结速率较快; 当Cc/Ck1时, 固结速率较慢; 参数增加, 固结速率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