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随着以洋中脊为中心的海底扩张,地幔局部熔融物质上涌,在中脊下形成了厚6~7km的玄武岩层。关于地幔熔融体上涌的动力机制问题,由于缺乏深部实测资料产生了两大类理论模式,即被动流体模式和流体动力模式。被动流体模式认为是大洋板块分离产生的粘滞力导致形成10...  相似文献   

3.
遗传算法及其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锡武 《海洋科学》1997,21(6):65-67
  相似文献   

4.
5.
Seistest软件简介1.功能和特点Seistcst软件包是一个地震资料采集记录的自动评价系统,具有内容全面、方法先进、功能齐全、评价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便于快速推广等特点,是国内外首创的地震生产记录质量自动检测软件包.(1)功...  相似文献   

6.
7.
高华根 《台湾海峡》1994,13(2):198-203
本文用模糊时间分维方法探讨了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结果发现,“大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与分维持征间有良好对应关系。台湾东,西地震带自本纪纪以来划分的4个“大地震”活动高潮时段前,都有一段时显维过程。可以认为,分维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台湾地区的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9.
辽东湾南部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结合层速度和砂岩百分比的研究,描述了辽东湾南部下第三系地震相和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确定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深湖—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指出这些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垂向演化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的特点。最后预测了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现代海洋沉积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地震地层学的知识,结合KDG2和S3钻孔资料,对2002年得到的现代黄河口地区的浅地层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解释,共划分出中更新世以来11个地震地层单元,对每个地震地层单元进行了地震相的有关描述,对剖面上出现的地质现象给予了合理推测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邻的钻孔资料,与全球冰期进行对比,构筑了黄河口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层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李荣峰  叶振民 《台湾海峡》1996,15(4):331-336
本文从地震学和地震地质学角度出发,讨论海峡7.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活动性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海峡7.3级震前的背景空区及其震后演变过程,并采用各种方法对闽粤沿海地区进行了时空扫描分析,提取异常指标。预测该地区未来地震活动的趋势,对缩小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台湾海峡西部地震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在台湾海峡西部采集的近万公里地震反射资料及围区地质、钻井及地震资料,对晋江凹陷和九龙江凹陷地震反射剖面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分析,以及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划分,对各地震层序及地震相分别进行了地质年代与沉积相探讨,并首次把九龙江凹陷T_3~0—T_g超层序解释为中生代地层的不同见解,这对研究该区海域沉积史、生油气史、油气储层和盖层,以及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高分辨率地震不同于高频地震。使有效讯号保持“宽而高”的频谱是高分辨率地震的核心。因此,只有从野外采集到室内处理都围绕着“宽而高”这个核心,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获得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本文着重从野外采集出发,就海洋浅中层二维地震勘探,论述了高分辨率采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并较详细地介绍了仪器设备的主要性能与参数。  相似文献   

19.
20.
死海地堑梅察达(Masada)附近的史前地震变形ShmuelMarco和AmotzAgnon活动地区的古地震记录对于评价过去的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是很有价值的.一个理想的地震记录要有跨时久远的可靠、清晰和可测年代的地震指示.我们认为Lisan湖(古死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