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德拉”率先升空 1999年7月23日,美国“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以下简称“钱德拉”)率先升空。其造价高达15.5亿美元之巨,加上航天飞机发射和在轨运行费用,项目总成本为28亿美元。它是迄今人类建造的最为先进、也最为复杂的空间望远镜之一,  相似文献   

2.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空间太阳望远镜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元分析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进行结构分析的一种数值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天文仪器设计。它可使设计者了解被设计对象相应的特性,发现强度或刚度等方面的薄弱点,从而改进和优化设计。以空间太阳望远镜主桁架和主镜室的设计为例,从几何建模、单元划分入手,对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动态响应和热分析等各方面在空间太阳望远镜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有限元分析存在的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误差;叙述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于天文仪器尤其是空间天文仪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是为今后在1.2米望远镜上利用商用CCD配备录像机进行人卫快速精密定位观测所做的初步试验,其目的是在实验室里模拟检测商用CCD配备录像机后对星像的绝对及相对定位精度。通过使用不同图像板及录像带在不同幅度的CCD视频信号情况下的分组试验,得到了满足人卫观测的结果,CCD对绝对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定位误差均小于±0.5个象元。本文还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预计2025年发射的巡天空间望远镜(Chinese Space Station Telescope, CSST),主要用于开展大规模的多色成像与无缝光谱巡天工作。发射前需要利用地基望远镜对空间望远镜的光学成像系统、探测器,以及设备长时间运行稳定性进行地面测试。设计了兴隆观测基地80 cm望远镜的无缝光谱地面测试,利用A型恒星、B型恒星和沃尔夫拉叶星HD4004的强吸收和发射线特征,拟合色散方程,并发现色散方程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对HR3173的53条数据的零级谱位置信息及色散方程系数进行了二次曲面拟合,并利用该曲面对HR3173零级像位置范围内的HR718数据进行了波长定标,得到的CCD上8×13 pixels范围内的平均视向速度精度为51 km/s。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为青海德令哈观测站安装了一台施密特(Schmidt)望远镜,还把云南天文台原德制施密特望远镜机架进行了设计、改装成"水平装置".它们的改正镜口径约为Φ400mm,焦距约为800mm,用于观测人造卫星及空间碎片,用CCD作为接收器,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神州发射提供了资料.本文所述的是对这两台施密特望远镜光学系统的调整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理想反射面及2参数、5参数和6参数最佳吻合抛物面方法,计算大型卡氏天线结构重力变形后主反射面板的调整量和对应的副反射面调整量,同时分析馈源偏焦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以上海天文台天马65 m望远镜(TM65m)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分析促动器调整量、6杆并联机构调整量、主反射面精度及偏焦后天线指向变化等,认为针对实际结构而言,经过调整修正后,6参数最佳吻合抛物面方法可以作为高精度天线理想的计算面板变形主动控制量方法,计算结果为天线的主动控制提供初调数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主反射面在日照作用下产生温度梯度及形变问题,建立了完整的温度测量及精度评估的系统。在特定的测量条件下,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望远镜主反射面的温度,获得了不同时刻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得到最大温差为7.8℃。采用全息法分析主反射面的精度变化情况,得到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最大误差为0.33 mm。结果表明:温度对望远镜主反射面的精度影响较大,需采取合适的测试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并调整主反射面板以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 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平均海拔4 410 m,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地气候,天气变化迅速。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ide Field of view Cherenkov Telescope Array, WFCTA)是LHAASO三大观测阵列之一,需要在晴朗的夜晚工作。为保证望远镜的正常运行,需要时刻检测雨雪情况,保证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在雨雪天气时及时关闭。但由于气温过低,传统的雨雪传感器在站点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要改进仪器增加加热装置。通过实验室研究完成了加热装置设计,并在现场进行了实地检测。结果表明,高灵敏度雨雪传感器可以在站点低温环境下使探测表面温度保持在零度以上,可以实时有效地监测雨雪天气,为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极大望远镜由于其口径大、焦比快的特点,与大、中、小型望远镜相比在镜筒设计上有更高的位置精度和动力学要求.为了设计满足要求的极大望远镜镜筒,保证极大望远镜成像质量,根据中国极大望远镜的镜筒设计参数与要求设计了笼式镜筒和脚架镜筒.通过对比评估,确定最优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优化.经过分析优化,极大望远镜的镜筒采用脚架结构,主副镜轴向最大相对位移1.61 mm,径向最大相对位移4.58 mm,最大相对偏转角1.29′,镜筒固有频率4.21 Hz,满足设计要求.首次针对极大望远镜设计满足要求的全钢材脚架式镜筒,为极大望远镜,焦比快的望远镜在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0.
空间太阳望远镜1m主镜支撑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正在预研中的空间太阳望远镜的关键部件之一1m主镜,提出一种合理的支撑结构系统,此系统可以兼顾空间太阳望远镜光学系统的地面装校调试的有效性和火箭发射力学环境中的安全性以及入轨后正常观测时的高精度性。  相似文献   

11.
计划于1986年送入轨道的空间望远镜将是第一个大口径、长寿命、多功能的轨道天文台。它的宽波段覆盖和高成像质量将使它成为当代无可匹敌的天文观测设备。本文简要介绍此望远镜结构、焦平面上的科学仪器及望远镜的发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太阳望远镜在轨运行中,会受到复杂的空间环境影响,光学窗口的温度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后面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热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光学窗口的各部分保持在各自正常温度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望远镜在地影结束后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完成整个周期运行.为了得到窗口在空间热载荷下整个周期内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需要对窗口稳态及地影状态中有无加热两种瞬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两种瞬态温度分布的仿真结果,对窗口采取相应热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热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APXS)是我国嫦娥三号任务巡视器上4个有效载荷之一,它通过携带的主动激发源激发月岩或月壤中的元素,并探测其产生的特征X射线,从而获得月球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信息.根据APXS所处的极端温度环境,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进行了月夜生存装置RHU的设计分析并开展了相应的结构力学、月夜生存摸底试验.最后,介绍了发射塔架RHU换装的情况与在轨初步探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南山25 m射电望远镜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现已全面完成,主反射面直径增加至26 m,为保证Q波段(30~50 GHz)接收机的工作效率,望远镜的表面精度需达到较高的水平,微波全息法可对天线面形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是望远镜面形首次和定期精调的首选,基于新南山26 m天线建立了一套全息法测量系统。整个系统包括参考天线、接收机、相关机、传输链路、时频参考、扫描控制和全息法处理软件等几部分,采用带通采样技术直接采集中频信号,减少了基带信号转换环节;采用高性能外部本振并利用氢钟输出的参考信号进行锁相,达到了极高的相位稳定度。目前整个系统已通过测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测量结果,经处理分析,该系统工作正常,已达到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架先进的设计、精心加工的光学望远镜,在工厂或组装车间检查光学质量合格后,在观测地点安装调整后必须要经过检验。因为在安装调整中,如果光学部件(如主镜和副镜)的光轴有横向偏离、倾斜,或者相互间距有偏差,都会使星象质量变坏。以我台将要进口的2.4m反射望远镜为例,讨论了在主副镜的安装调整中若产生误差,给星象质量带来的影响,从而可作为检验和验收望远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1 m太阳望远镜主体、光电导行及终端仪器消旋平台等的结构特点,即使光电导行系统闭环后,望远镜长时间跟踪精度仍然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望远镜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跟踪误差随时间变化的原因,然后通过理论和实测分析了误差的变化特点,研究了如何通过相关算法检测望远镜折轴焦点F_3焦面的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的图像移动量,并平滑高频分量,分离出低频分量以反馈给望远镜定位跟踪系统,进一步提高望远镜的长时间跟踪精度。最后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TiO通道闭环跟踪实验,实验表明,在4小时的闭环跟踪时间内,跟踪误差的均方根值为0.52″,表明通过折轴焦点F_3成像观测系统中的图像移动量对望远镜实行闭环跟踪能够提高望远镜的长时间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7.
给出的卫星激光测距的二轴系统实现了通过软件控制望远镜coude光路调整、接收系统SPAD和APD的自动切换、视场光阑大小的自动调节、以及发射光束指向的精确控制。该系统是基于MPC07运动控制卡,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实时控制,旨在实现不同功能的调节,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的自动化程度。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技术指标及软件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十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研制工作。介绍了安装调试情况以及对该望远镜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表明六项主要技术指标均大幅度超过了原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通过一年多来的试观测,得到了一定数量的有用资料。该望远镜从1980年开始论证,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经费研制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架先进的设计、精心加工的光学望远镜,在工厂或组装车间检查光学质量合格后,在观测地点安装调整后必须要经过检验。因为在安装调整中,如果光学部件(如主镜和副镜)的光轴有横向偏离、倾斜,或者相互间距有偏差,都会使星象质量变坏。以我台将要进口的2.4m反射望远镜为例,讨论了在主副镜的安装调整中若产生误差,给星象质量带来的影响,从而可作为检验和验收望远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太阳光谱望远镜分辨本领的照相测量方法,给出了初步测量结果为100500,这一结果与它的可达到值300000相差较大,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主要是目前光谱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尚未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