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我国华南广大地区,主要是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广泛地出露一套前泥盆紀浅变貭岩系,即所謂“龙山系”。解放前,除张席禔在粤西郁南連滩一带,徐瑞麟在粤中新兴、台山一带,以及李四光等在桂北一带采到一些笔石化石以外,在广大的“龙山系”分布地区內一直沒有找到过任何化石。解放后,随着我国地貭普查勘探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华南地区奥陶系台地相、盆地相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相等不同沉积相区5条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华南奥陶系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延限和不同相区笔石动物群的精确对比关系,为开展不同相区之间地层的精确对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郊福成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笔石组合和笔石体形态等的研究,再次论证了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性工在G.persculptus带之底为宜,并对界线附近的部分重要和特征笔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冯国桢 《地质科学》1960,3(5):259-259
最近我們在閩北南平县大历口王源村周围找到数处蛇紋岩体。在0.4平方里的范围內共发現三处,长度分别为200米,200米,500米;寬为100米;150米;200米。本区蛇紋岩显深黑綠色,偏光鏡下鑑定結果,纤維蛇紋石及叶蛇紋石占90%以上,具网状結构,网脉由蛇紋石和粉末状磁铁矿組成,网脉間分布着蛇紋石之隐晶貭变种--胶蛇紋石。40个样品化驗結果,MgO一般占38-42%。另外从有关单位踏勘資料証明,建阳县崇雒北历村附近也有超基性岩体,并驗証了該地航测磁异常系因此而成。經福建省地貭局实驗室鑑定为蛇紋岩。浦城县九牧西瓜坪也发現輝石橄欖岩,它們呈小岩株状侵入于前震旦紀片岩系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吉林浑江最早奥陶纪的笔石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吉林省东南浑江大阳岔附近的小杨桥和浑江城附近的青沟子和木掀头沟剖面笔石序列的研究,在该地的“冶里组”中可以划分出以下5个笔石带:1.Rhabdinopora parabola带,2.Anisograptus带,3.Psigraptus带,4.Callograptusg?taizehoentis带,5.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并对每一个笔石带与国内外相当带的对比及寒武-奥陶系界线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近在陕西紫阳地区芭蕉口仙中沟口剖面文洛克统底界附近采到的弓笔石之层位分布,划分出5个连续的弓笔石带:C.lapworthi带—C.sakmaricus带—C.insectus带—C.centrifugus带—C.murchisoni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文洛克统底界附近弓笔石带序列之一,为文洛克统底界的确定提供了一个重要地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宜昌黄花场(扬子地台中部)大湾组剖面和重庆城口(扬子地台北部)的湄潭组剖面笔石动物群特征的分析,结合江西崇义地区(盆地相)、江南过渡带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相分异的现象,并探讨了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和牙形石的相互关系。认为宜昌黄花场剖面完全具备建立全球下/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的条件,牙形石B.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FAD)是良好的界线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8.
浙江江山含翼笔石Pterograptus层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7月常汝钦同志和笔者于浙江江山城北老虎坞附近工怍时,曾在奥陶纪的黑色燧石层夹硅质页岩中采到一些笔石,其中翼笔石 Pterograptus 一属的出现,说明了该处有宁国组顶部地层的存在。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可靠性,同午9月笔者又去老虎坞尽可能地测制了一段地层剖面,系统采集了一些化石,经笔者鉴定(部分笔石曾请陈旭同志复核)进一步证实了该处翼笔石一属的存在。产翼笔石的岩层为灰白色硅质页岩夹少量粘土质页岩,层厚3.3米。与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59,19(1):27-27
地质部地质研究所黔东队在四川东南部酉阳附近,奥陶纪扬子贝层下部,发现下奥陶纪上部的笔石化石Phyllograp-tus及Didymograptus,而且产这些笔石的层位还在含扬  相似文献   

10.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9,14(Z1):13-21
一中国笔石之研究经过李希霍芬(Richthofen)於1868—1870年间调查中国地质时,首先在南京附近仑山发现笔石,所采标本经佛来希(Frech)研究,列一笔石名单於李希霍芬之”中国“第五卷中(1912),勃朗(Brown1908)在云南施甸蒲缥所采笔石标本,由爱丽斯(Elles)鉴定,瑞德(Reed 1917)列些等笔万名单於其”云南奥陶纪及志留纪化石“一文  相似文献   

11.
江西玉山早奥陶世笔石地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旭  韩乃仁 《地质论评》1964,22(2):81-90
一、前言本文所讨论的江西玉山一带早奥陶世地层只限于下奥陶统的上部宁国页岩组。 1960年,笔者之一(韩乃仁)在玉山古城附近系统地测制了宁国页岩组的地层剖面(图1),并采集了大量的笔石,这些笔石由笔者之一(陈旭)作了详细鉴定,并进行分带。从这些笔石的种属来看,玉山地区的宁国页岩组包括全部阿伦尼格期(Arenigian)和兰浮  相似文献   

12.
李镇梁 《地质论评》1981,27(2):184-184
广西区域调查队三分队近年来在玉林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时,于玉林附近发现早泥盆世笔石相地层。这是继在钦州地区发现早泥盆世笔石相地层之后的又一新成果,为广西早泥盆世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研究广西地壳运动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风稜石发现的经过1961年夏天张文佑在葛碧如陪同下首次于广东省河源盆地北部的步狗岩一带发现了风稜石,随后又同沈以瑗工程师于广州附近也找到风稜石,因之引起了普遍重视。同年秋、冬,我们在研究河源盆地红色岩系构造岩相特征时,找到一些较典型的风稜石标本,并对它们的埋藏层位以及形成时自然环境作了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14.
笔石化石所以引人注意,不仅是因为它有高度的地层价值,同时也因为它是一类指相化石,代表着一种比较特殊的沉积环境。笔石的生活环境是和笔石的生活方式,以及含笔石岩层的沉积情况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在谈笔石的生活环境之前,需要谈谈笔石的生活方式和含笔石地层的性质。要谈笔石的生活方式,还先要谈谈笔石  相似文献   

15.
赣西南下奥陶统樟木曲组笔石带的修正和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笔石作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樟木曲组的笔石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由原来的9个笔石带划分为11个笔石带,厘定了各笔石带的范围和笔石群的总体面貌,并逐带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文内还涉及到宁国阶的顶界、上下两层下垂时笔石以及关于肿笔石与心笔石混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飞鹰四笔石Tetragraptus aquilinus n. sp.首先发现于浙江衢县下奥陶统宁国组反常对笔石(Didymograptus abnormis)带,以后在广西兴安及贵州三都等地又有发现。许杰教授和作者在研究浙江四笔石的时候,将它建立为新种,并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葛梅钰同志在描述一种四笔石Tetragraptus sp.时,曾和未刊的飞鹰四笔石作比较,并认为它可  相似文献   

17.
尹赞勋  王尚文 《地质论评》1948,13(Z2):264-264
民国三十六年春王尚文等在玉门县西哈拉子沟黄灰色砂质页岩中发现笔石多种。秋间尹赞勋等再往该地逐层搜索,共得八层。又在积阴功台附近之灰绿色页岩中采得笔石碎片若干。经尹赞勋将二处化石之一小部分携京,与穆恩之鉴定,知前一处者为中志留纪初期之物,  相似文献   

18.
许杰教授对笔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记述了许杰教授在笔石学研究领域内所做的大量工作:论述了他的名著《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的科学及实践意义;阐述了他在笔石地层、笔石演化分类、笔石体的复杂化、笔石的发源中心问题诸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山东大汶口上寒武统长山组笔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罗照 《地质论评》1984,30(6):511-515
我国北方寒武纪地层广泛发育,化石极为丰富,但以三叶虫为主,而笔石则相对较少报道。过去我国寒武纪笔石的研究不多,材料也少。解放前,仅孙云铸(1924)描述过山东泰安蒿里山上寒武统的一种笔石Clonograptus? vambria Sun,我国寒武纪的第一个笔石带最早为穆恩之(1955)所建,即辽宁本溪太子河地区上寒武统凤山组的Dictyonema tautingshanense带。  相似文献   

20.
Sinograptus一属是穆恩之(1957)建立的,产于浙江常山大坞的下奥陶统宁国组Amplexograptus confertus带。二十多年来,经过多次研究,Sinograptus已做为笔石胞管复杂化的具背褶和腹褶代表属,并以它建立了中国笔石科。笔者近年来在浙江江山黄泥岗村附近的下奥陶统Amplexograptas confertus带的Didymograptus ellesae亚带中采到不少完整的Sinograptus,其中一块Sinograptus ty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