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溜河地区金矿找矿的遥感信息提取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对溜河地区TM及SPOT遥感信息处理的基础上,提取了区内与金矿成矿有关的线性构造、弧形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环形构造及蚀变异常信息。这些成矿信息的复合部位为金矿成矿的有利环境。在区内划分出4处成矿远景区,通过野外验证发现两处金矿点,为溜河地区更深层次的金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引言关于构造在金矿成矿中的作用,前人已经做过大量研究,并且确认构造在金矿成矿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构造重要性的认识,使得许多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或取得的进展不大。为此,本文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以洋鸡山金矿...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吐拉苏火山盆地金成矿系列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天山伊尔曼得金矿、恰布坎卓它金矿、阿希金矿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形成于晚古生代吐拉苏火山盆地构造环境.这些金矿在同一期火山作用下成矿,成矿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和陆缘岩浆带的构造背景都存在相似性和共性.但由于流体受成矿区孔隙或断裂构造的影响,如伊尔曼得金矿和恰布坎卓它金矿发育孔隙构造、阿希金矿发育断裂构造、塔吾尔别克金矿发育斑岩原生裂隙和微裂隙,成矿流体在成矿过程中,流体沿着不同构造流动,其运动方式也不同.伊尔曼得金矿和恰布坎卓它金矿的成矿流体沿孔隙以渗透方式运动,产生大量的交代作用,矿体呈穹丘状和似层状,为酸性硫酸盐型金矿;阿希金矿沿断裂构造以两个大平板间的流动方式运动,产生充填作用,矿体呈脉状,为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塔吾尔别克金矿成矿流体沿着斑岩体的原生裂隙和微裂隙以缓慢流动和渗透方式运动,矿体呈细脉状和细脉浸染状,为斑岩型金矿.导致成矿物理化学环境、成矿机理和矿床类型上存在差异、这些矿床类型构成了金矿成矿系列,建立金矿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南坪马脑壳金矿区的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马脑壳金矿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重点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即不同级序断裂对金矿的控制、NWW向韧脆性扭压性断裂及NIVE-NE向张扭性断裂对金矿的控制、断裂性质转化及复合叠加对金矿的控制、控制金矿化局部富集的构造因素、控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指出本区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成矿物质多期活化—迁移—富集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陕西岩金矿床控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质、矿床(田)构造、地层岩性、岩浆岩和围岩蚀变等对金矿成矿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陕西省岩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构造是金矿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其它条件也能为金矿成矿提供部分物质、热源和水源以及影响金矿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同时,又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属性制约构造的发育和金矿成矿的方式、类型和矿化强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航磁,重力异常及数据处理成果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清原地区深部构造,区域构造,花岗岩体及太古宙变质杂岩的展布特征与金矿成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该区金矿成矿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白乃庙金矿断裂构造控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乃庙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组成,并受断裂及其破碎带控制,研究了白乃庙金矿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断裂构造趋势面与找矿及矿体在断裂中的富集规律,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凤太矿田中的典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八卦庙金矿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八卦庙金矿、丝毛岭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丝毛岭金矿点的成矿模式可能与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不同,或者是同一成矿系统中的不同成矿系列,而不同深度原生晕聚类分析谱系图显示,八卦庙金矿床随着深度的增加Au与亲岩浆(幔源岩浆)的元素相关性趋于密切,表明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有岩浆参与。重点研究了风太矿田中八卦庙及外围金矿的控矿因素——控矿构造特征、控矿地层及其岩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并以八卦庙金矿、柴蚂金矿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八卦庙及外围金矿的富集成矿规律,进一步指明了八卦庙外围金矿的找矿方向及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墨江镍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热(泉)水喷溢构造(成矿构造)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喷流构造岩石层序,脆-韧性剪切带(储矿构造)由近水平的纵张裂隙构造、左行共轭剪切裂隙及相对封闭的脆韧性剪切带组成。脆性张剪性X形微裂隙系统为富金矿脉的定位提供了构造空间。成矿演化过程为:①晚泥盆世热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黄铁矿硅质岩;②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③燕山-喜马拉雅山期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期形成富金矿脉。指出3处成矿远景区,认为红土型金矿很可能是本区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值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哈图金矿勘查工作中,研究分析火山晚期热液成矿、花岗岩浆晚期热液成矿、蛇绿岩套成矿、推覆构造成矿和中低温热液成矿等诸家的成矿观点,认为各家都从某一个方面反映了哈图金矿成矿的地质事实,促进了矿山找矿工作。哈图金矿是受安齐断裂上盘一系列断裂构造控制,中基性火山活动成矿为主的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综合分析,阐述成矿要素填图法、大深度土壤测量法、微量元素法、汞元素法、卤族元素法、岩石化学法、TEM法、激电法、井中物探法等勘查方法在清原地区寻找铜锌矿接替资源的有效性,特别强调了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综合勘查方法对接替资源找矿的重要意义,以期能为清原地区更好地开展铜锌矿接替资源找矿工作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宏达-李家堡子金矿床是产于清原太古宙早期混合花岗岩破碎蚀变带中的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矿床赋存于北东向大断裂的次级构造中,赋矿围岩为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围岩蚀变为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主要有硅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矿体的形成与太古宙混合花岗岩以及印支期花岗岩的多期次“脉动式”侵入有关,尤其与印支期花岗岩关系密切.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认为断裂构造、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及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是该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可以利用构造特征、表生氧化特征和蚀变特征等找矿标志对研究区及外围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3.
谢忠 《地质与资源》2016,25(3):265-268
辽宁清原大莱河铁矿位于清原县敖家堡乡大莱河村,属沉积变质再造鞍山式铁矿床.该矿床埋深0~170 m,已控制矿体延长410 m,延深220 m,地表槽探揭露最宽处20 m.矿体总体为倾斜的扁豆状体,倾向北西,向北东侧伏,夹石较少.矿体的直接围岩为斜长角闪岩、含磁铁斜长角闪岩,间接围岩为(含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矿石类型单一,为磁铁石英岩(磁铁矿石),矿石品位较均匀.初步估算332+333类资源量逾300×104 t.  相似文献   

14.
高怀雄 《陕西地质》2001,19(2):58-66
根据陕西中小比例尺航磁、重力、地震波速资料,结合秦巴地区大地构造单元金属矿床密集区分布特点,从地球物理场研究角度,分析探讨矿床密度区岩石圈结构特征和深部流体深部的成矿作用。通过研究,表明陕西秦巴地区的金融矿床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地幔隆起带的坳陷区、幔隆与幔坳接触部位,前寒武纪基底抬升区,其次是加里东-印支期深大断裂带附近,经对比分析,提出在陕西省北大巴山区部署寻找以铜钼银多金属矿产为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几个音频大地电磁法和高精度磁测方法在华南白面石地区硬岩型铀矿上的勘查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优势互补,综合使用可较好地探测深部地质构造(如火山盆地基底埋深、断裂构造、火山机构等),为南方硬岩型铀矿供深找盲、外围扩大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祁连造山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区域控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10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祁连造山带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控矿作用;祁连山造山带与周边具有不同地球物理场特征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依据,在内部基底断裂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深部构造处在地壳厚度变异带边缘。并要考虑构造演化对成矿控制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7.
丰宁县北部有大面积燕山期火山岩分布,通过航磁及物化探资料综合分析,和顺店附近存在一个隐爆火山角砾岩筒,伴随着火山—侵入活动,火山口附近及其周围形成一系列环形断裂构造,加上区域构造运动的叠加,为深部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储矿空间。近期的找矿实践证明,在火山构造的北部及东部已经发现了Ag、Pb、Zn多金属矿化,并有望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体,综合分析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在火山构造的南部及西部有望实现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粤西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黄维全 《云南地质》2003,22(3):267-273
东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流作用及壳源含金热流的再循环。边缘深大断裂控盆和产生的多期表部脆性变形,除使区域上古生界地层和早期形成的(火山喷发不整合)结构面卷入构造变形,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剪切透镜体、断层三角块和变形面理外,同时由于深部与浅表部构造的互通,使区内形成含金高热流场,导致不同层次的含金热流沿性质已发生改变的华力西不整合面(带)成矿与控矿。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叠加冷水含金矿液次生淋漓作用,构成了区内独具特色的二元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陕西段)变质杂岩核构造与金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北古地台南缘的小秦岭地区呈现为一典型的变质杂岩核构造。其主要构造要素:变质杂岩核(古台隆区),平缓韧性滑脱带(古台隆与古台坳过渡带)和多型拆离构造(古台隆区)较为完整可辨。其发展演化可能经历了地槽期、地台期和地洼期,在地洼期成型。该构造体系控制了区内糜棱岩型、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糜棱岩亚型和石英岩亚型)金矿的时空分布。提供了一类在没有深层矿源直接导入的条件下金矿形成作用的典型区域成矿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