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溪早期地层(铁铝岩段)在山西省分布甚广,矿产资源丰富,不仅有铝土矿、粘土矿,而且还赋存有铁矿、黄铁矿等,是本省的重要含矿层位之一。近年来,笔者参加了山西省石炭纪岩相古地理编图工作,对本溪早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各类矿产成矿规律有些粗浅认识,借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地层概况本溪早期地层自下而上由铁质岩、铝质岩和泥质岩三种基本岩石类型所组成。由于受下伏碳酸盐岩古风化壳的制约,岩层厚度变化较大(图1);基底地形低凹处厚度大,凸起处变  相似文献   

2.
偃龙煤田深部铝土矿矿床是豫西典型的隐伏铝土矿床,赋存于中奥陶统侵蚀面之上的石炭系本溪组中.含矿岩系的厚度及矿体形态受古岩溶面控制,构造对矿体影响较大.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伊利石等含铝矿物.上部铝质泥岩以高岭石为主,下部铝质泥岩以伊利石为主.铝土矿共生矿产综合开发价值大,伴生矿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宁乡式沉积铁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演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赵一鸣  毕承思 《矿床地质》2000,19(4):350-362
宁张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沉积型铁矿床,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的鄂、湘、赣、川、滇、黔、桂诸省以及甘南地区。含矿建造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而以上泥盆统为主,可划分出7个成矿区,其中最重要的鄂西-湘西北成矿区。在1个矿床中通常有1~4层铁矿,其中有1个是主矿层,矿石主要由鲕状赤铁矿组成,次有菱铁矿、鲕绿泥石和褐铁矿,含铁品位一般为30%~45%,含磷通过偏高,介于0.4%~1.1%,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沉积铁矿在分布范围、矿床规模、赋太和围岩建造和矿石特征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文章对鄂西-湘西北成矿区的矿宋时空演化作了重点论述,对铁矿的分布与岩相古地理的关系及矿床生成条件进行了讨论,指出含矿建造大多产于海侵程序的沉积岩系中,在湿热环境下较封闭或半封闭的古海盆,古海湾或潮坪中的浅海-滨海相沉积组合是有利的成矿古地理条件,提出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江口式铁矿矿床特征及沉积岩相古地理特点,铁、锰、磷等矿产的沉积成矿序列,认为该类铁矿属条带状铁硅质建造,与前寒武纪苏必利尔湖型铁矿有一定相似性。矿床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建议加强勘查开发。  相似文献   

5.
梁秋原  刘文佳  王燕 《地球学报》2013,34(S1):163-167
通过对滇中地区典型铝土矿(老煤山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认为该区铝土矿为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 主要受地层层位、岩性古地理条件、褶皱构造及后期抬升改造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构造带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在开展矿产调查中发现了长青铁矿。该铁矿位于阿尔金构造带的中西部,赋存于长沙沟超镁铁质岩中,其分布范围受超镁铁质岩的控制。为扩大找矿成果,继续寻找同类型铁矿,通过对矿区岩石组成、构造变形、矿化蚀变带分布特征、磁铁矿化蚀变带规模、分布及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规律等矿体特征以及矿石质量特征、围岩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了该矿床属于岩浆晚期分异类型并受阿尔金断裂多期改造的特点,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在该区进一步寻找该类型铁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云南澜沧县芒洪铁矿是近期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新发现的铁矿床。芒洪铁矿为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惠民增生杂岩中,铁矿体的分布受地层层位、岩性建造、火山-沉积旋回等因素联合控制;矿区的物化遥异常与已发现铁矿吻合较好,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及邻区石炭纪构造古地理及生物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3部分:(1)扼要回顾了中国及邻区晚海西阶段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古地理特征。根据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地壳发展阶段论的观点,把中国及邻区晚海西阶段的大地构造单元分为4个构造域,10个亚构造域。(2)论述中国和世界石炭纪生物古地理分区。根据四射珊瑚和腕足动物群分析,把全球早石炭世生物古地理区系分为两个生物大区、6个生物区和8个生物亚区。在中国境内对生物亚区内部生物地方中心的分异作了进一步划分。(3)简述中国石炭纪古地理和某些有关的沉积矿产。中国石炭系矿产除了重要的煤以外,还有石膏矿、铝土矿和不同类型的铁矿。这些沉积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到古气候、古地理和构造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沉积矿床是受成矿时代和层位控制的,它们是找矿的一个前提,也是最直观的条件.根据笔者对铁、锰、磷沉积矿床找矿勘探的体验,矿床多赋存于一定的岩相中,与沉积旋回有关,特别与当时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即严格受岩相、古地理的控制;当然总体上是受大地构造的制约.下面以两个矿区为例,说明研究岩相、古地理的重要性. (一)某铁矿位于江南古陆南缘,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部的灰绿色页岩中,产状与围岩一致.由于当时地壳不甚稳定,海水进退频繁,因而出现了多个沉积旋回,生成多层矿(一般为两层),并常有  相似文献   

10.
广西平果堆积型铝土矿矿石特征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伍磊 《矿产与地质》2003,17(4):559-562
广西平果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赋存于岩溶洼地、谷地中的红土层中。可供露采,储量丰富,矿石具有中铝、高铁、高Al/Si比、低硫等特点。矿石的绝大部分由硬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和高岭石组成,含量约占85%,其它矿物含量甚少。是国内罕见的能运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优质新型铝土矿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重复出现的矿床成矿系列,可称为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新疆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特点,它们联系于新疆各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特定阶段,与各阶段地质构造作用密不可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12.
西西非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产出众多大型超大型的铝土矿、铁矿、金矿、金刚石矿等著称,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矿床集中分布在三个构造域内,形成于不同的成矿期:(1)太古宙马恩(Man)地盾和雷圭巴特(Reguibat)地盾、古元古界莱奥(Leo)地盾及凯涅巴(Kéniéba)和卡伊(Kayes)构造窗,主要成矿事件包括在2.5-2.3Ga形成了多个巨型铁矿床;几乎所有金矿、斑岩型铜矿、铅锌矿和沉积型锰矿都形成于2.2-2.1Ga;原生金刚石矿床形成于两个时间段,分别是2.2-2.0Ga左右和中生代。(2)泛非期和海西期活动带成矿域,主要成矿事件包括前寒武纪2.1Ga左右以及680Ma左右发生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成矿事件,以及新元古代沉积型铁矿和磷矿。(3)克拉通内盆地和海岸盆地带,包括新生代在中生代辉绿岩之上发生的铝土矿化作用,新近纪/第四纪形成的砂矿床、鲕状铁矿床和沉积型磷矿。西非地区的矿产分布规律与成矿时代、赋矿岩石、区域构造密切相关,不同矿种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明显。根据已发现的铁矿、铝土矿、金矿、金刚石矿等主要经济矿产的分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等因素,在西非克拉通南部划分了3个重要成矿区:(1)马恩太古宙地盾铁、金刚石巨型成矿区;(2)莱奥古中元古界地盾(包括凯涅巴构造窗)金矿等巨型成矿区;(3)博韦(Bove)新元古-古生代盆地铝土矿巨型成矿区。这些巨型成矿区也是西非地区最重要的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毛景文  宋世伟  刘敏  孟健寅 《地质学报》2022,96(11):3675-3697
本文介绍了全球稀土资源供需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从矿床成因视角切入,将稀土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型,其中内生稀土矿床包括碳酸岩型、碱性岩型、碱性岩型- 碳酸岩型、氧化铁铜金型、热液脉型,外生稀土矿床包括风化壳离子吸附型、沉积岩型、沉积矿产(煤矿、铝土矿和沉积磷矿)伴生型、砂矿和现代海洋底部含稀土的锰结核、结壳和软泥型。归纳总结了主要类型矿床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认为内生稀土矿床产出于四类构造环境,包括裂谷环境、碰撞后伸展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后俯冲伸展环境;从构造演化入手,探讨了在外生与内生地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建立了涵盖主要矿床类型的构造- 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4.
Bauxite deposits in southeastern Guizhou occur in the lower Permian Liangshan Formation. The rock series bearing the sedimentary bauxite exhibit a typical “coal–bauxite–iron” structure, in which the lower part consists of bauxitic shale intercalated with siderite concretions, the middle part consists of bauxitic rock intercalated with multilayer lenticular or earthy bauxite, and the upper part consists of carbonaceous shales and sandstones intercalated with coal seams. The paralic, coastal and palud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t one time had a stable tectonic setting. By studying the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the ore-bearing rock seri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mmon presence of the “coal–bauxite–iron” structure has resulted from (1) the extensive desilication and iron depletion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bauxite due to the vary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vironment, and (2) the sufficient supply of organic matter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uch geological anomalies that resulted from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ed structure in the ore-bearing rock series can serve as a mineralization indicator in prospecting for new deposits.  相似文献   

15.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5,34(6):1309-1320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理学已具有200余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发生、发展与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古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和相关的技术进步在勘探开发沉积矿产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拓了在河流、三角洲及滑塌浊积扇、深水重力流沉积、滩坝、礁以及碳酸盐岩建隆中找油的新领域。中国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为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在不同地区和地质层位中找到了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表明,岩相古地理控制了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组合和油气资源的分布,地层和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受控于古地理条件的改变。中国原油地质储量的13%、55.3%和12.6%分别分布在河流、三角洲和水下扇的沉积物中。讨论了未来岩相古地理研究应采取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多信息、多尺度、多元化和数字化的古地理研究必将在未来沉积矿产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中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亚区域多戈壁或浅覆盖,为遥感地质找矿提供了更多机会;中亚成矿域发现较多大型超大型金铜铁多金属矿床,它们的遥感地质特征受人关注。本研究采用美国陆地卫星7号ETM+数据对乌兹别克斯坦Muruntau巨型金矿床、哈萨克斯坦Kounrad和Aktogai超大型铜矿床、蒙古国Oyu Tolgoi超大型铜金矿床、中国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大型铁矿床等中亚代表性金属矿床进行了遥感地质分析,表明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金矿、造山型金矿和火山岩型铁矿均与直径几km至几十km的环形遥感影像关系密切,矿床往往产在环形遥感影像边部。新疆西天山赛里木湖东南部库松木切克发现清晰的环形遥感影像,面积约2.9×2.3 km2,“十字形”地质剖面实测证实它是构造岩浆热穹隆的表现:穹隆核部是蓟县系白云岩和大理岩,翼部为泥盆系复成分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核部与翼部之间多发育外倾正断层,沿断层硅化和黄铁矿化显著。库松木切克发现的环形遥感影像与航磁异常和Co - Ni - W - Mo - Cu - Zn - Pb - Sb - Ag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相重合,可能是斑岩夕卡岩型,或卡林/类卡林型,或MVT等铜、金、铁、铅锌大型矿床找矿重要靶区。我国新疆北部相关大型矿床找矿中值得高度重视环形遥感影像的示矿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东部及邻区的南华纪沉积锰矿是我国重要的锰矿资源之一,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但其成矿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古地理、古环境两方向分别介绍了贵州东部及邻区大塘坡早期古地理环境及其控矿作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古地理环境在锰矿成矿过程中的控矿作用,认为古地理环境控制着锰矿的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沉淀成矿成岩等过程。分析认为现阶段南华纪大塘坡早期古地理、古环境及其控矿作用研究的系统性、综合性仍显不足。在系统研究古地理、古环境的基础上,将古地理环境各因素置于统一的成矿环境体系中,综合考虑南华纪大塘坡早期古地理、古海洋环境、古生物、海平面变化、海底同生断裂及火山活动等因素的耦合作用,来探讨锰矿的古地理环境综合控矿作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古生代构造背景 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次深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及弧后盆地具备形成与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铜矿的有利背景;志留纪—泥盆纪岛弧火山建造具备形成斑岩铜矿的有利背景;石炭纪—二叠纪陆内裂谷具备形成火山沉积铁矿、铜矿、斑岩铜矿和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镍矿的有利背景;各单元古陆壳活化重熔型花岗岩具有形成钨锡稀有金属矿的有利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