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4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东部及邻区南华纪锰矿层中的黄铁矿产出形态多样,为了研究它们的成因标志,通过野外和镜下观察发现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条带状和结核状产出,并以草莓状和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含锰岩系中黄铁矿具有异常高δ34S值的特征,介于+37.9‰~+62.6‰之间(平均52.7‰),呈塔式分布,峰值在+46‰~+59‰之间,沿同一矿体剖面从下到上逐渐减小,不同矿床间差异大。结果表明沉积盆地的封闭性和冰川事件使海水硫酸盐浓度降低并富集重硫同位素,随后形成的硫酸盐最低带进一步减小了硫同位素的分馏,使黄铁矿的δ34S达到异常高值。随着沉积盆地逐渐变开放,矿层由下而上黄铁矿的δ34S值逐渐减小,而不同矿床黄铁矿的δ34S值差异则是因为沉积盆地封闭性的差异。因此,封闭的局限沉积盆地是锰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背景条件,而渗流热卤水或火山锰源可能是矿床的主要锰质来源。  相似文献   
2.
扬子地台西南缘早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子地台西南缘早三叠世地层被划分为4个沉积层序。通过综合研究已取得的牙形石生物地层资料,与Haq等人提出的三叠纪牙形石生物时带进行了对比,初步定出了各沉积层序及体系域的界面年龄(层序1底界年龄251Ma;层序2底界年龄245.2Ma;层序3底界年龄243Ma;层序4底界年龄240.5Ma,顶界年龄239.4Ma),从而建立了区内分辨率较高的早三叠世地层格架。格架中层序组合特征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显示得非常清楚,其中,层序1-层序2高水位体系域的台地边缘依次向陆后退,呈退积或超覆(overlap)型组合关系;层序3-层序4高水位体系域的台地边缘则依次向海推进,呈进积或退覆(offlap)型组合关系。这种组合特征主要受沉积盆地的构造沉降及2级海平面升降亚旋回的海面变化的控制,构造沉降加速和海面上升期形成的层序呈退积型组合关系;构造沉降平缓及海面下降期形成的层序呈进积型组合关系。此外,还研究了斜坡地带(贵阳改毛)层序1-层序3底部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δ13C主要为正值,但在高水位体系域顶部明显负向偏移;低水位体系域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剧烈,且均为负值。这为地层划分提供了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探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玉凤和巴马辉绿岩是否受到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影响,对其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属于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高铝低镁特征,轻稀土富集,Ti/Y500、Nb/La=0.75~0.85、Th/Ta=1.75~2.38、Ta/Hf0.1;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55.3±3.9 Ma和257.6±2.9Ma。初步认为,它们可能源自亏损地幔并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且均显示出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应为峨眉山玄武质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华南大规模低温成矿的主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胡瑞忠  付山岭  肖加飞 《岩石学报》2016,32(11):3239-3251
大面积低温成矿是全球独特的重要成矿事件。华南地区扬子地块西南部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的广大范围,低温矿床广泛发育,包括卡林型金矿床、MVT型Pb-Zn矿床和脉型锑、汞、砷等矿床,构成华南低温成矿域。该成矿域由川滇黔接壤区的Pb-Zn、右江盆地Au-Sb-As-Hg和湘中盆地Sb-Au等三个矿集区组成。其中的矿床主要赋存于沉积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形成于100~250℃的低温条件下。以往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成矿时代、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物质基础和成矿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近年的研究表明,这些矿床可能形成于200~230Ma(印支期)和130~160Ma(燕山期)两个时期,除川滇黔Pb-Zn矿集区由盆地卤水演化成矿外,其余两个矿集区的形成可能均受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深部岩浆活动驱动,尽管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是大气成因地下水。本专题报道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20篇文章,主要涉及这些低温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矿床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等。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了黔西南及邻区中—晚三叠世地层的层序界面特征、地层结构和堆叠型式之后 ,将其划分为 5个沉积层序 ,并描述了层序内各体系域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通过综合研究已取得的生物地层资料 ,将其与Haq等列出的三叠纪生物地层时带进行对比 ,初步标定了各沉积层序及体系域的界面年龄 (层序 1底界年龄 2 39.4Ma;层序 2底界年龄 2 38Ma;层序 3底界年龄 2 33Ma;层序 4底界年龄 2 2 7Ma,顶界年龄 2 2 3Ma) ,从而建立了本区分辨率较高的中—晚三叠世地层格架。格架中层序地层的组合样式 ,在 2级海平面缓慢下降的背景下 ,受盆地构造沉降的影响较大。当层序处于构造沉降的加速期时 ,呈退积型组合方式 (如层序 1和层序 3) ;而当层序处于构造沉降的平缓期时 ,则呈进积型组合方式 (如层序 2和层序 4 )。  相似文献   
6.
塔西南缘铅锌矿带典型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位于西昆仑北带奥依塔格-库尔良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塔西南缘铅锌矿带典型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该矿带各个矿床(点)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矿物共生组合(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以及相似的组构特征。主要结构包括草莓状结构、骸晶结构、自形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结构及揉皱结构等;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流动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等,这些组构特征的共性表明成矿作用均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并指示出热水沉积成矿兼有后期热液改造的结构构造特征。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该区铅锌矿床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与后期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7.
织金磷矿区摩天冲矿段戈仲伍组稀土元素含量高,磷块岩的∑REE和Y含量平均分别约为650×10~(-6)和200×10~(-6)。岩石学、矿物学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稀土元素的富集特征及制约因素为:1)稀土元素在剖面上含量变化受岩石类型影响大,由白云岩→含磷白云岩→白云质磷块岩→磷块岩→黑色(碳质)磷块岩,∑REE和Y含量依次增加;2)∑REE和Y含量与岩石的P2O5含量均呈正相关,反映出∑REE和Y含量可能与岩石中P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密切相关;3)戈仲伍组中下段胶磷矿主要为砂屑结构,矿物颗粒以柱状、条状为主,并含有一定数量的生物碎屑,戈仲伍组上段主要为粉屑结构,矿物颗粒以椭圆形、圆形粒状为主,P2O5含量与稀土元素含量在中下段较高,而在上段相对较低,推测稀土元素的富集可能与矿物结构和生物活动有关,生物有利于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的富集;4)磷块岩稀土元素后太古代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配分图显示中稀土富集的"帽型"配分模式,Ce明显负异常,LREE/HREE比值约大于5,反映轻稀土富集;戈仲伍组磷块岩的Ce/Ce*均-0.1,反映磷块岩沉积时环境为氧化状态,氧化的沉积环境可能有利于磷和稀土的富集,通过Ce/Ce*与LaN/NdN负相关关系,说明轻稀土的富集可能与古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关,在越氧化的条件下,轻稀土越富集。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sis,Gillastraea delicate;识别出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该带除含有带分子外,还含有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e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acut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Cratognathodus kochi,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sp.,Lonchodinasp.等重要牙形石。通过对牙形石特征的分析和国内外同名带的对比,认为坡段组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大体可与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贵州罗甸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和云南开远马者哨法郎组的同名化石带对比,进而确定贵州册亨地区坡段组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的地层时代为安尼期的Illyrian亚期。  相似文献   
9.
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扬子地台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磷事件,广泛发育磷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磷质岩在黔中、鄂西等地构成了超大型矿床,代表了地球历史中最早出现的成磷事件。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形成磷矿床的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成矿模式等,旨在于讨论磷块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歧义的原因,以此探讨成矿模式构建的具体研究方向,提出适宜的研究方法。陡山沱期黔中地区磷块岩研究主要有以下焦点:1)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质,海水氧化-还原分层模式;2)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多种观点,没有证据否定任何一种物质来源,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磷的来源;3)多种成磷机制的观点并存,成磷作用为生物成磷作用、海相热水成磷作用、机械成磷作用和生物化学/化学成磷作用,但其相互作用之间关系不清楚。目前的成矿模式观点有"上升洋流成矿模式"、"沉积-成岩成矿模式",两种成矿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采取新的研究方法,展开对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方面的研究值得深入讨论。构建黔中地区完整的海相沉积磷块岩的成矿模式,将在今后的扬子地台成矿系统讨论和矿床的找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昆仑阿巴列克地区地层样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巴列克地区位于西昆仑铅、锌、铜等多金属矿带的中部,该区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为阐述成矿物质来源,本文系统测定了该区霍什拉甫组8条地层剖面82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其∑REE、∑LREE、∑HREE、Y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52~220.70)×10-6(、5.82~198.46)×10-6、(1.49~32.74)×10-6和(4.77~91.30)×10-6;绝大多数样品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为典型的LREE富集型(∑LREE/∑HREE平均值6.57),轻重稀土分馏显著[(La/Yb)N平均值8.20],并具弱负Eu异常(δEu平均值0.77),Ce异常不明显(δCe平均值0.88)。对比研究发现,阿巴列克地区地层样品与西昆仑多金属矿带内其它四个代表性矿床(铁克里克、塔木、卡兰古、托库孜阿特)的岩石、矿石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较一致,表明该矿带众多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围岩二者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